卷十五·大荒南經

?踢

考古學家在今巴基斯坦境內的哈拉帕古城遺址發掘出五十枚印章,其中的兩枚分別繪製著雙雙與?踢。其中一枚上麵的印度河流域古文字刻著“伯子杼·雙雙”。

印度印章上的“伯子杼·雙雙”,很可能就是古籍記載的帝杼,起先為子爵、伯爵,後來成為夏朝的一個帝王。《古本竹書紀年》夏史中記述:“伯子杼帥師滅戈。”“(伯子杼)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帥師者也,故夏後氏報焉。”學界早有人指出,夏族很可能發源於西南巴蜀地區,距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地區不遠。

通過對這兩枚出土印章的對照,研究者進一步指出雙雙與?踢實乃同一種動物。不僅從兩枚印章的圖案而知兩者屬同一種類,《大荒南經》的這條記錄還提示這個怪獸“左右有首,名曰?踢”,“有三青獸相並,名曰雙雙”。實際上,“雙雙”與“?踢”這兩個名目所描述的應是代表伯子杼政權的兩枚印章。

至於圖案上的動物形象,在筆者看來,很像一頭可愛的驢,在“?踼”的印章上,顯示為左右擺首,出現兩個頭,而在“雙雙”這枚印章上顯示出側身上下俯仰的三個頭,兩枚印章的圖案都很像動畫的捕捉效果。

還存在一種說法,本條目所述的是湘江以西的民族分布狀況。赤水指湘江,流沙指紅水河。?踢即九萬大山氏族,而三青獸指三個東部的僚族(毛南、麽佬和苗族);雙雙指舜舜氏族,一個以刺繡和紋身著稱的氏族。

羽民國

羽民國反應出東方鳥夷文化的特征,說明這種文化的影響流傳甚廣。羽民國在《海外南經》的對應是:“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鳥東南,其為人長頰。”

後來羽民國國民的形象逐漸豐滿,《淮南子》記其為海外三十六國之一,其人腦袋與臉頰狹長、白頭發、紅眼睛,長著鳥的尖喙,卵生,背上長著一對翅膀,能飛卻飛不遠。晉代張華在《博物誌·外國》記述:“羽民國,民有翼,飛不遠,多鸞鳥,民食其卵。去九疑(九嶷山)四萬三千裏。”

羲和

《大荒經》中的國度,有些是地上的國度,有些指星象或一些天文曆法現象。而羲和這一條與古代曆法有關。

傳說羲和是天文曆法的製定者,她把一個月定為三十天,十天一旬,這就是旬法,是十幹的體現。

羲和生十日的神話故事,實際上標誌著十幹概念的誕生。十幹,即今天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自古用來紀日,每月每幹重複三次。

有研究者指出,古代天文曆法的十幹、十二支、六十甲子製度的出現順序,應該是先有十幹,稍遲有十二支,最後出現六十甲子。

陶淵明在《讀〈山海經〉十三首》的第六首當中歌詠了關於太陽傳說的瑰麗雄奇,其中“靈人侍丹池,朝朝為日浴”便是讚美了羲和為十個太陽沐浴的美麗傳說。

逍遙蕪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萬尋,森散複暘穀。靈人侍丹池,朝朝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見燭。

其意為可以望見遠海的最高的神山蕪皋山上,依稀可見棲息著十個太陽的桑樹,大樹枝有八百萬尺長,濃蔭覆蓋住洗浴太陽的水域暘穀。靈人羲和在紅彤彤的池水裏伺候著家人,每天清早為太陽們洗浴。太陽一旦高升上天空,還有什麽黑暗照耀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