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大荒東經

大人國小人國

在古今中外的遊曆文學作品中,不乏主人公雲遊海外驚見大人國、小人國的描述,這體現出對異域見聞的奇異想象。

而《山海經》也被曆代的解讀者依據其自身的主觀眼界和關注進行了見仁見智的解讀。譬如,明代王崇慶受道學知識背景的影響,就把小人國看作人品格局不高者的國度,說:“小人,靖人也。其刺惡者婉矣。形之大小而論,非旨也。”靖人即淨人,指寺院中擔負雜役、地位低下的俗人,而非以形體個子大小而論。因此小人國被想象為一則道德教化的寓言,諷刺人品格局低下的小人。

實際上大人國、小人國所對應的是大角星及其附近的星象。

大角星是一顆非常明亮的星,《史記》言其有“人君之象”。又有“攝提六星,夾大角,大臣之象也”的記載,這就是小人國。“靖”,據說表示恭敬,言臣子對君主恭敬。

希臘神話中就有很多由星象演變而來的神話故事,《山海經》中大人國、小人國的故事即屬於這種神話。

禺?

這裏的海,與海洋無關,隻指方位,“禺京處北海,禺?處東海,是為海神”,是指禺京處於北部,禺?處於東部,是北方和東方的四方神。

《大荒經》裏麵四方神的名字尚保留著原始部落地方方言的特征,為不廷胡餘、弇(音眼)茲、禺彊、禺?,分別代表南方、西方、北方、東方。禺?等四方神的名字也說明了《大荒經》成書更早,早於《海外經》。

夔隻有一隻腳,是如同蒼黑的牛一般的獸,因它的皮被黃帝做成鼓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