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已經塌了,歐盟壓力也很大

我們今天繼續用不帶一個專業名詞的方式給大家解釋一下現在全球金融界最關心的另一個“雷”,也就是傳說中的“歐債”,它爆掉的概率極大。

如果把國家當作家庭,歐洲那種福利型社會可以分成這麽幾種:

第一種,富商家庭。

家裏隻有一個人在賺錢,但是老婆、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過得還不錯。瑞士、丹麥、挪威、盧森堡就是這種狀態。這些國家有一些積累和底子,又有一小部分人比較能幹,其他人就可以躺著吃喝玩樂。這類國家都不太大,袖珍型國家就可以這麽玩。

第二種,家道中落的家庭。

有些國家以前闊過,闊的時候為了讓大家能過上好日子,搞了一堆的措施照顧大家,如今家道中落,坐吃山空,幸福生活隨風而去,還沒想好接下來怎麽搞。比如英國、法國,這兩個國家這幾年事情不斷,其實衰退才是核心問題,所有的問題不過是表象。

第三種,借錢度日的人。

有些國家沒啥家底,卻過著跟富商家庭差不多的生活,這種家庭幾乎想都不用想,那肯定是借錢度日。歐洲一堆國家都陷入了這種泥潭,看完本文大家自然就知道了。這也是歐洲接下來動**不斷的根源。

正是因為他們借錢不還,引發歐洲銀行體係產生了劇烈波動,一直持續到現在,歐盟也差點崩潰。

一、歐債危機到底是什麽?

歐債危機的事要從希臘說起。

希臘其實本來還行,1000萬人口的國家,占著那麽一大片海域,可以發展航運業,國土上還可以種橄欖。

希臘整體得天獨厚,比荷蘭強得多。

不過荷蘭條件不太好,經濟卻搞得有聲有色,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之一A**L就在荷蘭。這個公司是生產光刻機的,那是種非常複雜的工業產品,一台能賣好幾億。

但是希臘不行,隻能生產點高端橄欖油。

1999年歐盟正式啟動歐元,為了防止落後分子拖後腿,規定歐元區成員國必須是勤儉致富的國家,而且定下了準入門檻,首先規定欠錢不能太多,其次規定每年財政花錢不能太多。希臘看了一眼自己的賬本,發現自己既欠了很多錢,而且每年花得太多,不夠資格,所以沒能順利加入歐元區。

到了2001年,高盛的交易員找到希臘,說你加入歐元區的願望這麽強烈,他們卻不接納你。這樣吧,我幫你做下賬,讓你看起來沒有那麽大的問題,他們不就接納你了嗎?

希臘一直希望能加入歐元區,享受流動性的資本紅利,在高盛的摻和下,希臘給了高盛很多錢。高盛對希臘的賬目進行了一番複雜的操作,賬目竟然真的看起來不那麽差勁了,歐元區審核過程中也沒發現問題,希臘順利加入歐元區。

不過加入歐元區並沒有給希臘帶來想象中的好處,甚至問題一大堆。咱們舉幾個例子。

在加入歐元區之前,希臘多少有點工業,盡管沒法跟“北歐四強(2)”和德國相比,但那時候貨幣是獨立的。希臘經濟不行,但是可以貶值本國貨幣,增加競爭力,或者拉高關稅保護本國產業,多多少少還能給自己留點工業底子。

此外還有個事比較複雜,不了解國際金融的人可能理解起來比較費勁,經濟不強的國家,貨幣也不行,比如澳大利亞最近經濟疲軟,貨幣大幅貶值,反倒有利於它出口了。

希臘也一樣,沒加入歐元區之前盡管經濟弱,但好處是自己生產的東西也便宜,還有關稅,多多少少能賣得出去。

加入歐元區之後就不一樣了,貨幣是一樣的,沒法貶值,而且沒法搞關稅,工業完全沒法跟北歐強國比,很快那點工業就被擠垮了,失業率高得離譜。希臘隻剩下了橄欖油和旅遊業了——北歐冰天雪地,歐洲其他地方再厲害也產不出希臘那麽好的橄欖油來,而且也沒有愛琴海那麽漂亮的景點。

不過希臘人不能天天曬太陽、看風景、塗橄欖油,工業品也得用,生活還得繼續。另外希臘人口老齡化很厲害,國家養著大量的老人。

希臘的各黨派也不太敢跟選票過不去,一直在擴大福利開支來討好選民,政府一直在擴招公務員,1000萬人口的國家,去掉老人、小孩、殘疾人,剩下400萬勞動力,竟然還有100萬是公務員,簡直匪夷所思。希臘非常多的人懶散到了極點,經營著一個大港口竟然能賠錢。

希臘需要很多錢,但是自己又沒錢,怎麽辦?能怎麽辦,借唄。

希臘從德國、法國那裏借錢。希臘加入歐元區後占了個小便宜——歐元區的利率是按照德國水準定的,非常低。希臘就一直借貸,然後買他們的產品,沒錢了就借新債還舊債,債務累積越來越嚴重。

整體而言,希臘過上了“借債度日”的生活,主要依賴歐洲強國貸款續命,但是進一步講,德國也在搞“經濟殖民”,吸希臘的血,把希臘吸成了一副空殼。

同理,德國這些年把波蘭、意大利、西班牙、愛爾蘭等國的工業打得落花流水,還讓這些國家過上了借錢度日的生活,更可怕的是這些國家的老百姓基本渾然不知。

原因我們在上麵說了,他們這種差距太大的國家用同一種貨幣這種結果基本不可避免,發達國家肯定吸落後國家的血。

歐洲這樣運行了十來年,在2009年,終於扛不住了,同時美國次貸危機來了,並且開始向全世界擴散。

美國那邊把窮人的房貸打包成理財產品向全世界兜售,就像高收益理財產品似的,好處是回報率高,毛病也很明顯,你想賺點高利息,它卻想要你的本金。歐洲各大銀行都買了不少,甚至連冰島也買了不少,問題是冰島是個什麽國家呢?

據2018年的數據,冰島這個國家隻有35萬人,全國近親結婚太嚴重,以至於基因學家經常去冰島做研究。而冰島的中央銀行負責人是個詩人,日常工作就是寫詩,他的首席助理是個專業漁夫。這麽個國家都在玩金融,可想而知歐洲當時多瘋狂。意大利、希臘都沒少買美國的垃圾債券。

美國次貸危機來了,希臘就掉進了坑裏,政府隻好咬牙給銀行打錢,讓銀行先挺過去再說,這部分錢一下子引發了質變——希臘新上台的政黨一看賬本嚇了一跳,明白希臘瀕臨破產,為了防止破在自己手上,趕緊宣布前任政府欠了一屁股債,債務是GDP的113%,而且每年還有赤字,這是什麽意思呢?

打個比方,一個人一年能賺10萬元,但是這個人欠了11.3萬元;不但欠錢了,這個人每個月還“月光”;不僅“月光”,每個月還繼續刷信用卡欠錢;而且還管不住自己的小手,下個月還要欠。

總之還不上了,讓歐洲強國們看著辦。

歐元區也吃了一驚,突然發現原來希臘欠了這麽多錢,這分明是還不上的節奏,而且一深入研究,發現剛才那“一驚”吃早了——不止希臘,南歐那幾個國家也都在借錢度日——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都欠了一屁股債,債主基本都是德國和法國的銀行。德意誌銀行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處於倒閉的邊緣,2019年大裁員,差點沒扛過去。

唯一高興的是英國,在邊上看笑話,因為它沒借錢給希臘,它不隻淡定,還在那裏說風涼話,“早說了歐元區搞不成”“你看看你們多不小心”“別說我沒警告你們”……

這下希臘反倒不著急了,著急的是德國和法國。打個比方,你借了幾百萬給一個沒有償還能力的人,你和借錢的人誰會著急?

德法兩國的內心苦啊,怎麽搞出這麽個破事來?!而且外界都質疑歐元區到底能不能行,是不是過不下去了,要散夥了吧?歐元要貶值了吧?

不過這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現在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源於這倆東西,萬惡之源。

杠杆就是借錢,你要去買黃金,拿出100萬元,黃金曆史性暴漲10%你才能賺10萬元,但是如果你從銀行借了3000萬元(三十倍杠杆),拿著這3000萬元去炒,暴漲10%你能賺300萬元。不過毛病也很明顯,黃金跌3%,你的本金就沒了。

歐洲那些銀行也一樣,他們的錢全是借的,希臘借錢消費,德國、法國的銀行借錢放貸,而且整個歐洲幾乎所有的銀行加了幾十倍杠杆搞這些債券的金融衍生產品。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希臘、意大利幾個國家破產倒是小事,歐洲的那些大銀行也跟著破產了,大家熟知的什麽德國千年家族和各種新貴,財富都在銀行裏存著,弄不好就被爆掉了,這可怎麽辦?

這就是歐債危機。

歐債危機不是希臘欠錢還不上,而是希臘還不上錢這事差點引發整個歐洲銀行體係的崩潰。希臘本身沒那麽大能量,但是它觸發了歐元區的一個大危機,也就是它們極其複雜的衍生品交易市場,以及信心危機。

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歐元區不是一個國家,歐元區更像一個行會,互相做買賣可以,但是互相買單絕對不行,即貨幣統一了,財政卻沒統一。歐元區內部的問題基本全是這個問題的衍生品。

危機出來後,處理過程我們不準備細講了,麻煩不斷,總結起來就是:

歐元區:希臘你為什麽欠這麽多錢?

希臘:我為什麽欠這麽多錢你心裏沒點數?

歐元區:你能不能行?今後能不能少借錢?

希臘:我得跟老百姓商量。

歐元區:救你不是不行,但是要拿你的小島、碼頭、港口、橄欖油抵債。

希臘:不接受,我要公投脫歐。

歐元區:那你先把錢還了。

希臘:條件能不能不那麽苛刻?條件不那麽苛刻我就接受,並且不脫歐。

歐元區:看你這麽誠心誠意,那就打個九九折吧。不過你得大規模加稅,多辭退點公務員,上調退休年齡,省吃儉用盡快還錢。

希臘:我還是接受剛才說的那個條件吧。

歐元區:不行,必須接受新條件。

希臘沒辦法,隻能認了。

隨後希臘宣布要加稅,要削減公務員。2010年希臘亂成一團,發生了大罷工,大家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向歐元區屈服,但是政府也沒什麽好辦法,隻好硬著頭皮受歐元區和老百姓的夾板氣。

不過好在歐元區的貸款終於來了,希臘避免了國家沒錢開張處於半崩潰的狀態,繼續過上了借新債還舊債的生活,不過也節衣縮食償還欠款。

歐元區大國們也長籲了一口氣,歐元區和歐洲的那幾個銀行總算沒崩潰,這事就這樣過去了。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納悶了,退出歐元區不就行了嗎?為啥不退出歐元區?一方麵,現在民選政府沒那個魄力,也沒那個必要承擔這麽大的風險,萬一退出後過得更不好了,那就沒法交代了。另一方麵現在的倒黴都是前任造成的,退出後倒黴的可是現任的責任,沒人會承擔這風險。

二、歐債還沒結束

說到這裏,大家都看出來了,歐債危機其實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而且也解決不了,隻是通過貸款來往後推。

最好的辦法就是歐元區各國財政統一,發達國家補貼落後國家,大家一起致富,但是歐元區遠遠做不到。

歐債危機之後,希臘和其他國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它終於意識到歐元區不待見自己,它在歐元區眼裏就是個累贅;歐元區後悔當初沒把賬查清楚,不小心把它放了進來。

然而中國的企業看到了這個商機,比如希臘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當年虧損700萬歐元,2010年中遠中標了三十五年的經營權,中遠購入70%的股份,現在被打造成地中海第一樞紐港了,已經算是中資港口了,也實現了盈利。

而且希臘跟中國的企業合作,一直在搞25萬歐元移民項目,大家可能也看到了,最近幾年不赤字了,2018年說是終於不用救濟了。

不過希臘好那麽一些了,不代表歐洲整體全好起來了,歐元區是係統性問題。

意大利有五個希臘那麽大,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規模,在歐元區排名第三,問題是不止一個意大利,還有旁邊的西班牙也問題重重。

歐洲已經到了危機的邊緣,就跟美國似的,上一次金融危機沒解決問題,這次重新來,帶著雙倍的壓力。歐債危機也一樣,上次根本沒有解決,用貸款給掩飾過去了,本來他們應該去杠杆,但是這十年他們也沒改正錯誤,反而變本加厲,現在極高的概率要把上次欠的都還回去。

(1)暴走這個詞最先出現在1995年的TV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是形容機體或者人失控從而導致的近乎野獸一樣狂暴的行為,也有一層意思是說人的瞬間爆發力很強。這裏是指西班牙迅速發展起來。

(2)北歐四強:瑞典、丹麥、芬蘭、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