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工作
工作應該列在快樂的原因內還是列在不快樂的原因內,或者是一個疑問。的確有許多工作是極端累人的,過度的工作又永遠是很痛苦的。可是我認為,隻要不過分,即是最納悶的工作,對於大多數人也比閑**容易消受。工作有各種等級,從單單解悶起一直到最深邃的快慰, 看工作的性質和工作者的能力而定。多數人所得做的多數工作,本身是無味的,但即是這等工作也有相當的益處。第一,它可以消磨一天中許多鍾點,不必你決定做些什麽。大多數人一到能依著自己的選擇去消磨他們的閑暇時,總是惶惶然想不出什麽夠愉快的事情值得一做。不管他們決定做的是什麽,他們總覺得還有一些更愉快的事情不曾做,這個念頭使他們非常懊惱。能夠聰明地填補一個人的閑暇是文明的最後產物,現在還很少人到此程度。並且“選擇”這個手續,本身便是令人納悶的,除了一般主意特別多的人以外。通常的人總歡喜由人家告訴他每小時應做之事,但求這命令之事不要太不愉快。多數有閑的富人感受著無可言喻的煩悶,仿佛為他們的免於苦役償付代價一般。有時他們可在非洲獵取巨獸,或環遊世界一周,聊以排遣,但這一類驚心動魄之事是有限的,尤其在青春過去以後。因此比較聰明的富翁盡量工作,好似他們是窮人一般,至於有錢的女人,大多忙著無數瑣屑之事,自以為那些事情有著震撼世界的重要性。
所以工作是人所願望的,第一為了它可免除煩悶,一個人做著雖然乏味但是必要的工作時,固然也感到煩悶,但絕不能和百無聊賴、不知怎樣度日的煩悶相比。在這一種的工作利益之上,還有另一種利益,就是使得假日格外甘美。一個人隻消沒有過分辛苦的工作來摧殘他的精力,定會對於自由的時間,比一個成日閑**的人有更濃厚的興致。
在大半有酬報的工作和一部分無酬報的工作內,第二樁利益是它給人以成功的機會和發展野心的利便。多數工作的成功是以收入來衡量的,在我們這資本主義社會繼續存在時,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唯有遇到最卓異的工作,這個尺度才失去效用。人們的願望增加收入,包含著兩層意義,一是願望成功,二是願望以較多的收入來獲致額外的安適。不管怎樣無聊的工作,隻消能賴以建立聲名,不問在廣大社會裏的或自己的小範圍裏的聲名,這件工作就挨受得了。目的之持續,終究是幸福的最重要原素之一,而這在大多數人是主要靠了工作而實現的。在這方麵說:凡以家政消磨生活的婦女,比起男人或戶外工作的女人來,要不幸得多了。管家的女子沒有工資,無法改善她的現狀;丈夫認為她的操勞是分內之事,實際上也看不見她的成績,他的重視她並非由於她的家庭工作而是由於她的別的優點。當然,凡是相當優裕能把屋舍庭園布置得美麗動人,使鄰居嫉羨的女子,上述的情形是不曾有的;但這類女子比較少見,而且大多數的家事,總不能像別種工作之於男人或職業婦女那樣地令人滿足。
多數工作令人感到消磨時間的快慰,使野心得有縱使局促也仍相當的出路,且這兩點足以使一個即使工作極無味的人,也比一個毫無工作的人在大體上快樂得多。但若工作是有趣的話,它給人的滿足將遠比單純的消遣為高級。凡多少有些趣味的各種工作,可依次列成一個係統。我將從趣味比較平淡的工作開始,一直講到值得吸收一個偉人全部精力的工作。
使工作有趣的有兩個原素:第一是巧技的運用,第二是建設性。
每個練有什麽特殊本領的人,總樂於施展出來,直到不足為奇或不能再進步的時候為止。這種行為的動機,在幼年時就開始:一個能頭朝地把身子倒豎的男孩子,在頭向天正式立著的辰光,心裏是不甘願的。有許多工作予人的樂趣,和以妙技為戲得來的樂趣相同。一個律師或政治家的工作,其包含的樂趣一定還要美妙得多,正如玩造橋戲(1)時的趣味一樣。雖然,這裏不但有妙技的運用,抑且有和高明的敵手勾心鬥角之樂。即在沒有這種競爭原素的場合,單是應付一樁艱難的工作也是快意之事。一個能在飛機上獻本領的人感到其樂無窮,以致甘願為之而冒生命之險。我猜想一個能幹的外科醫生,雖然他的工作需要在痛苦的情勢之下執行,照樣能以手術準確為樂。同樣的樂趣可在一大批比較微末的工作上獲得,不過強烈性較差而已。我甚至聽到鉛管工匠也以工作為樂,雖然我不曾親身遇見一個這樣的人。一切需要巧技的工作可能是愉快的,隻消它有變化,或能精益求精。假如沒有這些條件,那麽一個人的本領學到了最高點時就不再感到興趣。一個三英裏的長跑家,一過了能打破自己紀錄的年齡,就不複感到長跑之樂。幸而在無數的工作內,新的情勢需要新的技巧,使一個人能一天天地進步,至少直到中年為止。有些巧妙的工作,例如政治,要在六十至七十歲間方能施展長才,因為在這一類的事業中,豐富廣博的人情世故是主要的關鍵。因此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歲時要比旁人在同年齡時更幸福。在這方麵,隻有大企業的領袖堪和他們相比。
然而最卓越的工作還有另一原素,在幸福之源上講,也許比妙技的運用更加重要,就是建設性。有些工作(雖然絕非大多數的工作)完成時,有些像紀念碑似的東西造起。建設與破壞之別,我們可用下列的標準去判辨。在建設裏麵,事情的原始狀態是紊亂的,到結局時卻形成一個計劃;破壞正是相反,事情的原始狀態是含有計劃的,結局倒是紊亂的,換言之,破壞者的用意是產生一種毫無計劃的事態。這個標準可應用於最呆板最明顯的例子,即房屋的建造與拆毀。建造一所屋子是依照一預定的計劃執行的,至於拆毀時誰也不曾決定等屋子完全拆除後怎樣安放材料。固然破壞常常是建設的準備;在此情形中,它不過是一個含有建設性的整體中的一部分。但往往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以破壞為目標而毫未想到以後的建設。他大抵把這點真相瞞著自己,自信隻做著掃除工作以便重新建造,但若這真是一句托辭的話,我們不難把它揭穿,隻要問問他以後如何建造就行。對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必是模糊的,無精打采的,不比他提及前此的破壞工作時說話又確切又有勁。不少的革命黨徒、黷武主義者,以及別的暴力宣傳家,都是如此。他們往往不知不覺受著仇恨的鼓動;破壞他們所恨的東西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至於以後如何,他們是漠不關心的。可是我不能否認在破壞工作內和建設工作內一樣可有樂趣。那是一種更獷野的,在當時也許是更強烈的歡樂,但不能給人深刻的快慰,因為破壞的結果很少有令人快慰的成分。你殺死你的敵人,他一咽氣,你的事情便完了,因勝利而感到的快意也不會久存。反之,建設的工作完成時,看了令人高興,並且這工作的完滿也不會到達無以複加的田地。最令人快慰的計劃,能使人無限製地從一樁成功轉入另一樁成功, 永不會遇到此路不通的結局;由此我們可發見,以幸福之源而論,建設比破壞重要多多。更準確地說,凡在建設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要大於在破壞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 因為你一朝充滿了仇恨之後,不能再像旁人一般在建設中毫不費力地獲得樂趣。
同時,要治療憎恨的習慣,也莫如做一樁性質重要的建設工作。
因完成一件巨大的建設事業而感到快慰,是人生所能給予的最大快慰之一,雖然很不幸地這種登峰造極的滋味隻有奇才異能之士方能嚐到。因完滿成就一件重要作業而獲得的快樂,絕對沒有喪失的危險,除非被人證明他的工作終究是惡劣的。這類的快慰,形式很多。一個人用灌溉的計劃使一片荒田居然百花盛開,他的樂趣是最實在的。創造一個機構可能是一件重要無比的工作。少數的政治家鞠躬盡瘁地在混亂中建立秩序的工作便是這樣的,在近代,列寧是一個最高的代表。最顯著的例子還有藝術家和科學家。莎士比亞在提起他的詩作時說:“人類能呼吸多久或眼睛能觀看多久,這些東西就存在多久。”毫無疑問,這個念頭使他在患難中感到安慰。在他的十四行詩裏麵,他極力聲言思念朋友使他和人生重新握手,但我不由得不疑心, 在這一點上他寫給朋友的十四行詩比朋友本身更有效力。大藝術家和大科學家做著本身就可喜的工作;他們一邊做著,一邊獲得有價值的人的尊敬,這就給予他們最基本的一種權力,即是控製人們思想與感覺的權力。他們也有最可靠的理由來珍視自己。這許多幸運的情況混合起來,一定足以使任何人都快樂的了。可是並不。譬如彌蓋朗琪羅是一個絕對憂鬱的人,而且堅持(我不信這是真的)說假如沒有窮困的家族向他逼錢,他決不願費心去製作藝術品。產生大藝術品的力量,往往,雖不是常常,和氣質上的憂鬱連在一塊,那憂鬱之深而且大, 使一個藝術家倘非為了工作之樂便會趨於自殺之途。因此我們不能斷言最偉大的工作即能使一個人快樂;我們隻能說它可以減少一個人的不快樂。然而科學家在氣質上的憂鬱,遠不及藝術家那樣地常見,而一般致力於偉大科學工作的人總是快樂的,不用說,那主要是由工作來的。
現下知識分子的不快樂的原因,特別是有文學才具的一輩,是由於沒有機會獨立運用他們的技能,受雇於法利賽人主持的富有的團體,迫令他們製作著荒謬的毒物。假若你去問英國和美國的記者,對他們所隸屬的報紙的政策是否信仰,你將發現隻有少數人作肯定的回答;其餘的都是為了生計所迫,出賣他們的技能去促成他們認為有害的計劃。這等工作絕無快慰可言,一個人勉強做著的時候,會變成玩世不恭,以致在任何事業上都不能獲得心滿意足的快感。我不能責備一個從事於這等工作的人,因為饑餓的威脅太嚴重了,但我想隻要可能做滿足建設衝動的工作而不致挨餓,那麽為他自己的幸福著想,明哲之道還是采取這一種工作而舍棄酬報優越、但他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沒有了自尊心就難有真正的幸福。而凡以自己的工作為羞的人就難有自尊心。
建設工作的快慰,雖如事實所示,或許是少數人的特權,但此少數人可能非常廣大。在自己的工作上不受他人支配的人,能夠感到這一點;凡是一切認為自己的工作有益而需要很多技巧的人都能感到。產生滿意的兒童是一件艱難的建設工作,能予人深切的快慰。能有這等成就的女人定能感到,以自己勞作的結果而論,世界包含著些有價值的東西,那是沒有這等成就決計不會有的。
人類在把生活視為一個整體的傾向上麵大有差別。在有些人心目中,這種看法是很自然的,而且認為能以相當快慰的心情來做到這一步是幸福的關鍵。在另一些人,人生是一串不相連續的事故,既談不到有趣的動作,也談不到統一性。我認為前一種人生觀比後一種更可能獲得幸福, 因為那種人會慢慢地造成他們能夠快慰和自尊的環境,不像後一種人隨著情勢的推移,東一下西一下地亂撞,永遠找不到什麽出路。視人生為一整體的習慣,無論在智慧方麵在真道德方麵,都是主要的一部分,應該在教育上加以鼓勵。始終一致的目標不足以使生活幸福,但幾乎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而始終一致的目標,主要就包括在工作之內。
(1) 現代歐美流行的紙牌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