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我們東方人的傳統觀念裏,重量,就其字麵意義而言,和靈魂絕對扯不上半點關係。所以我們在看到大天使米迦勒的畫像時,總會不以為然地認為這隻是畫家的一種寓言式的表現手法。在意大利畫家瓜裏恩托·達爾珀(Guariento di Arpo,約1310—約1370)的《大天使米迦勒稱量靈魂並抵禦魔鬼》(The Archangel Michael Weighs a Soul,約1350)中,米迦勒左手提著一架天平,天平兩端的秤盤上各坐著一個**的靈魂;兩個靈魂顯然有輕有重,輕者上升,重者不但下沉,還被一隻猙獰的魔鬼攫住咽喉向下拖拽;米迦勒右手持長矛刺向那隻魔鬼,試圖挽救那個不甚輕盈的靈魂。
這幅畫暗示我們:第一,人的靈魂仍然具備原先的外形,隻是以**姿態示人,顯然畫家審慎地考慮到衣服是沒有靈魂的;第二,靈魂不僅有形體,而且有重量,輕者顯然比重者要好,因為輕者似乎可以直接升入天國,重者卻有被魔鬼拖下地獄的風險,必須經由外力—也就是天使的拯救—才可以脫離魔爪(這真是貨真價實的魔爪)。
西方人比我們更容易接受“靈魂是**的”這個事實,中國古代的智者當中雖然也有人產生過“即便人死變鬼,難道他生前穿的衣服也會變鬼不成”這樣的懷疑,但出於體統,無論故事還是繪畫,總還是要給鬼或者魂魄穿一件哪怕並不得體的衣服。久而久之,也就相習成俗了。
[意]瓜裏恩托·達爾珀《大天使米迦勒稱量靈魂並抵禦魔鬼》 Guariento di Arpo,The Archangel Michael Weighs a Soul,約1350
[尼德蘭]韋登《最後的審判》(局部) Rogiervan der Weyden,The Last Judgement,detail,1446—1452
讓我們再來看看尼德蘭畫家韋登(Rogier van der Weyden,1399或1400—1464)的巨製《最後的審判》(局部)(The Last Judgement,detail,1446—1452),我們看到的是末日審判的場麵:七位天使吹響號角(這是依據《啟示錄》的記載),死人紛紛複活,從墳墓裏爬了出來;米迦勒還是以天平稱量靈魂,對於地球上所有生活過的人類來說,這是上天堂或下地獄的決定性時刻。但是,畫家對一個神學細節並未處理妥當:依據《聖經》,爬出墳墓的應當是複活之後靈肉合一的死者,而不僅僅是擺脫肉身的“靈魂複活”。神學家們為了究竟是“靈魂得永生”還是“肉身複活得永生”費過不少唇舌,畫家的這幅作品似乎模糊了兩者的界限。
漢斯·梅姆林(Hans Memling,約1430—1494),15世紀的佛蘭德斯畫家,《最後的審判》(三聯畫)(Last Judgment,triptych,1467—1471)是他最負盛名的作品,畫麵上方是莊嚴複臨的耶穌基督,中間騎士裝束的米迦勒稱量著世人的靈魂;稱量之後就是劃分歸屬,天堂在左,地獄在右;有一隻全身烏黑的魔鬼試圖衝進天堂的陣營搶奪義人的靈魂,藍衣天使手持長矛正在與他爭奪;地獄裏的靈魂都想逃到對麵,卻躲不過魔鬼們的鋼叉和皮鞭。隻消一瞥就能留意到:地獄那邊比天堂這邊明顯要擁擠一些。
米迦勒那杆稱量靈魂的天平會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假若靈魂真有重量的話,那麽在出生的時候,每個人的靈魂一定是同樣重的,並且靈魂的輕重隻隨著人生中的義與罪而變化,也就是說,倘若沒有義與罪對靈魂施加的影響,那麽,胖子的靈魂並不比瘦子的重些,成年人的靈魂也不比孩子的重些;並且靈魂將保持著我們在世時的樣貌。另外,據中世紀的神學權威奧古斯丁論證,未及成年便夭折的人將以成年人的身體複活。
至此,我們遇到的問題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起來:靈魂不但有重量,還有形體。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哲學家和神學家都這麽看,假如把他們之間的爭辯匯集起來,一個人一輩子恐怕也消化不完。
[佛蘭德斯]漢斯·梅姆林《最後的審判》 Hans Memling,Last Judgment,triptych,1467—1471
[意]克裏維利《大天使米迦勒》 Carlo Crivelli,Saint Michael,約1476 這是祭壇四聯畫其中的一幅。在以米迦勒稱量靈魂為主題的繪畫裏,天平上常常一邊是義人,一邊是罪人,而這幅畫上是以砝碼來稱量人的靈魂的。
[意]齊米格奈尼《天使與魔鬼爭奪一個孩子的靈魂》 Giacinto Gimignani,An Angel and a Devil Fighting for the Soul of a Child,約1668
而奧古斯丁那個關於夭折的未成年人之複活的理論,又會引出一個常人在情感上很難接受的結論—假如我們懷著無益的好奇心向奧古斯丁追問一句:“那個夭折的未成年人,好比說就是一個小嬰孩的話,他的靈魂在米迦勒的天平上一定比誰都輕吧?”然而事實未必如此,奧古斯丁有一段極著名的論證,是說人生來就帶原罪,未受洗便夭折的嬰兒將受到永劫的懲罰。那麽,當我們看到意大利畫家齊米格奈尼(Giacinto Gimignani,1606—1681)的名作《天使與魔鬼爭奪一個孩子的靈魂》(An Angel and a Devil Fighting for the Soul of a Child,約1668)時,我們便不會覺得畫家表現的是一個多麽怪異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