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尊重顧客的決定權

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去購物時,經常會聽見銷售員介紹某款產品。而在介紹的過程中,對方往往習慣幫人們做出決定,他們會強烈建議顧客購買某種產品,或者選擇某種服務類型,並且主動屏蔽其他的選項。

——“我認為這件衣服最適合你,那件衣服的顏色和款式和你不搭,你身上的衣服和你也不怎麽相配,聽我的沒錯,我賣了十幾年的衣服,這點兒眼光還是有的。”

——“這個產品總體來說也還不錯,但在我看來,你最適合那邊櫃台上的那件產品。從性能上來說,它最適合你。老實說,我看的要比你準,顧客們經常讓我幫他們選擇,我從來沒有失過手,我知道什麽東西最適合你。”

——“我看你就選擇這個產品吧,我幫你包一下,真的,沒有什麽東西比這個更適合你了,我覺得任何一個聰明人都會選擇這個東西,如果誰選擇了那款產品,恐怕真的是眼光有問題了。”

——“上個禮拜,也有人選擇了你看中的這個產品,當時我就說過了,這個產品無論是性價比還是質量都不行。我認為顧客有時候會看重外在的一些東西,如外形和價格,但內部的參數往往是最重要的,我幫你選的絕對不會出錯。”

——“我覺得你完全沒有必要聽朋友或家人的看法,聽我的,這個產品才真正值得購買,你覺得你的朋友真的了解這個產品嗎?你覺得他們是這一方麵的專家嗎?很多顧客都在我的推薦下購買了這個產品,他們的反饋都不錯,真的,我們開門做生意就是要幫助顧客選擇最好用的產品,否則我也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幫你做決定。”

麵對這樣的談話,許多顧客都會感到不舒服。對他們來說,購買產品時自己擁有絕對的自由選擇權,他們當然希望銷售員能夠提供一些建議,希望周圍的親人朋友能夠給予一些必要的提示。但從內心深處來說,他們更願意掌控整個消費過程,更希望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對外來的過度幹擾通常都會比較反感,尤其是銷售員的推薦和替代性決定,往往會讓顧客產生更多的憂慮和防備心。很顯然,任何威脅到顧客決定權的行為都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誤會。從本質上來說,顧客對銷售員有一定的防備心,這個時候銷售員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出現代替顧客做決定的行為,以免引起顧客的不適。

優秀的銷售員善於精準把握自己的角色,他們會強調自己出售產品和服務的職責、強調產品和服務的優勢,給顧客提供一些不錯的建議和意見,但他們不直接參與決策,不會告訴顧客應該怎麽做,除非顧客提出請求。在銷售過程或者消費過程中,銷售一方和購買一方之間往往存在決定權的搶奪現象。為了更快地銷售產品,銷售方必定會想辦法刺激對方下定決心,而購買一方希望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求來做出是否購買的決定。這種決定權的爭奪並不意味著銷售員就要表現得更加主動,畢竟,聰明的銷售員善於引導顧客做出決定,而不是幫助或替代顧客做出決定。

有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邀請朋友吃飯,由於自己經濟實力有限,因此打算選擇一些價格中等的菜式招待朋友。進入飯店之後,飯店的經理二話不說,拚命推薦店裏最貴的三道菜,一道價格1800元的“至尊澳洲龍蝦”,一道價格2000元的“極品鮑魚王”,一道價格1500元的“燕窩粥”。對這個年輕人來說,主菜最合適的價格在500元左右,像這樣的大菜,自己根本消費不起,因此麵露難色。而經理並沒有考慮這些,一直推薦這三道“硬菜”,並且揚言這是請客最佳的菜式,來過這家店的客人如果沒有吃過這些都不算真正的吃飯。話已至此,年輕人騎虎難下,嘴裏雖然附和著,內心卻十分反感。這個時候,有個朋友察覺到了他的尷尬處境,於是直接說道:“我今天肚子不太舒服,想吃點兒清淡點兒的東西,其他幾個人最近也不想吃油膩的東西,要不你還是請我們去喝粥吧。”年輕人立即順著說下去:“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去對麵的粥鋪裏喝粥吧。”經理還沒來得及挽留,幾個人就直接起身離開了。

在這個案例中,飯店經理就是因為過於“自我”的表現,讓顧客自己的決定權受到了威脅,才導致銷售活動失敗。如果他想要成功吸引顧客前來光顧,那麽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幹涉他人的決定,不要試圖替顧客決定應該購買什麽,不應該購買什麽,這是銷售工作者應該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也是溝通和談判中最應該注意的一點。顧客會接受一些外來的建議作為參考,但絕對不會希望銷售員替自己做出購買的決定。一旦銷售員真的越俎代庖,顧客也就喪失了對產品的信心,喪失了購買的意願。

所以,真正聰明優秀的銷售員會將決定權交到顧客手上,他們會提供一些產品的信息和數據、一些銷售故事,或者一些必要的暗示。但絕對不會直接告訴顧客應該選擇什麽產品,他們會反複強調“最終還是你自己做主,我隻能提供一些參考”“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你喜歡什麽就購買什麽”“好不好不是我們說了算,還要看你自己的選擇”,類似的談話往往會讓顧客感到輕鬆舒適,他們不會感受到銷售員咄咄逼人的氣勢和幹涉的欲望,而這對於塑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