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功意識的心靈會迅速發揮作用

在我跟數百位成功致富人士的訪談中,我注意到他們的內心對成功有多麽地全神貫注。其中有些人的學曆很高,有的人顯然對所謂的“學校教育”毫無涉獵,比如亨利·福特。這些人之所以有力量把自己的心靈運用得這麽有活力、有效果,從來就不是因為有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也不是靠過人的智慧。那麽是什麽激勵了他們的內心去認定偉大的目標,然後篩選所有的人生處境,並善用能幫助自己施展抱負、達成夢想的條件?那就是成功意識。

首先,你必須了解自己的內心,然後才能找到成功意識。亨利·福特掌握了製造平價優良汽車的精髓後,依然繼續運用他的成功意識。他必須確保汽車經銷係統完善,而且銷售網遍及全國各地。因此,他需要資金。銀行業者可借貸給他,但他不想讓外來的金融勢力把持自己的公司。

在打造經銷組織時,福特極有效率的心靈也指引他取得需要的資金。首先,他把所有汽車產量僅配給福特的加盟經銷商。接著,他規定每家經銷商都必須接受固定配額的車數,並在車子送到前按買價預繳一定比例的現金。

這個計劃使每家經銷商成了福特的事業合夥人,卻不影響福特先生掌控事業。在不影響主導權的情況下,這個做法更為他帶來了必要的營運資金。此外,還為車商提供了非常明確的誘因來為每輛車找到買主,而且實際上就跟自行經營獨立的事業時所具備的誘因一樣。

我曾聽說,這個計劃使福特的某些經銷商陷入了困境。但在認識一些T型車出現前就在營運的車商,並看過現今的記錄後,我可以說,福特的車商大部分都相當賺錢。

奧維爾·萊特和韋伯·萊特這兩位單車技師成功把第一架飛機帶來世上。是什麽讓他們的內心轉個不停,率先做出世界上第一座風洞,找到了別人都想不到的翼尖控製訣竅?是什麽使他們突破了材料和動力上的限製,使首次飛行看起來還是很“不可思議”?首先,他們掌握了自己的內心和人生;其次,則是受到必然隨之而來的成功意識所指引。

現在的世界有所不同嗎?其實,隻差在一些小地方而已。以記憶芯這樣的裝置為例,有很多現代計算機都是靠成千上萬個這種微小的磁性元件在運作。萊特兄弟並不曉得這種東西,亨利·福特、安德魯·卡內基和愛迪生也不曉得。1955年,有個名叫莫林·米可森(Merlyn Mickelson)[7]①的年輕人看到了計算機時代正迅速崛起,並看出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機會,也就是滿足時代需求的方式。他開始在自己的地下室製造記憶芯。他第一筆投資的工具和用品花了7.21美元。第一批員工則是他的朋友和“吃苦耐勞”的鄰居太太。如今,還不到四十歲的米可森先生依然在做記憶芯。他成了總裁,公司一年獲利一千六百萬美元,而且七成五的股權歸他所有,持有的公司股票約值四千七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