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員工互動溝通,促進經驗的傳承

一般來說,新員工在適應新環境以及新的交流環境時,往往需要一個過程,這是一個從“外部成員”轉變為具有參與性和效益性的“內部成員”的過程。他們對於組織環境、工作要求、人際關係等多個方麵都不夠了解,因此需要一個融入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組織社會化的過程。

組織社會化具有兩個結果,近端結果就是組織內的學習,即希望從組織內部那兒獲得更多有關工作的經驗;遠端結果是組織適應,就是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融入組織環境當中,內部的交流也更加自然和深入。在組織社會化的過程中,新員工需要與老員工進行交流互動。

一個優秀的團隊應該產生內部的經驗交流和思維碰撞,這種碰撞最好具備一定的互補性和相互啟發性,而在團隊中,能夠達到這種效果的最常見方式就是新老員工之間的互動。從思維模式和風格來考慮,新老員工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和很強的互補性,比如新員工往往具有衝勁和活力,他們對未來充滿了設想和憧憬,而且思維也更加活躍,他們本身接觸的都是一些更先進的理念和思維,接觸的是一些更具創造力的想法。相比之下,老員工的行事風格偏於沉穩,喜歡利用自己的經驗做事。

新員工的缺陷和優勢一樣明顯,由於經驗不足,意氣用事,富於冒險精神,他們很容易犯錯,很容易走彎路,缺乏穩定性。而老員工一般會因為過於相信自己的經驗而變得保守,甚至有些僵化,他們缺乏創造力和活力,工作上容易產生倦怠感。如果能夠將新員工和老員工結合起來,那麽雙方就可以形成完美的互補,使得整個團隊既具有穩定性,同時又具備活力和創造力。

從團隊發展的角度來看,老員工實際上代表過去、現在以及經驗,而新員工則代表著未來,雙方的合作可以使團隊更具競爭力。通過日常的溝通交流,老員工可以將過去的經驗、技巧、文化底蘊、工作思路、能力和素養傳承下去,讓新員工更好地適應團隊環境和工作氛圍,讓他們更快地掌握工作的要領,這是確保團隊長久發展的基礎。在很多團隊中,老員工會充分發揮導師的幫帶作用,幫助員工融入工作當中,並將團隊內的精神文化、價值觀傳承下去。

而新員工代表了新的風氣和動力,他們可以給相對保守沉悶的工作風格注入一些鮮活的力量,他們可以將自己所掌握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拿出來與老員工分享、交流,彼此之間實現共同進步。

這些溝通往往是非常有益的,對於團隊內部不同的工作模式、工作風格有著很好的協調性,新老員工之間可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一般情況下,老員工會站在職業威脅、群體規範、自尊心三個維度上來看待新員工。從競爭的角度進行分析,新老員工之間在合作之外,還存在一些競爭關係,而這種競爭也是促進交流的有效方法,通過辯論和競爭,雙方都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改善自己的狀態。

正因為新老員工的活動能夠產生良好的互補作用,能夠推動內部的協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很多團隊和企業都會想辦法將新老員工融合在一起,推動內部的交流。比如日本很多企業內部非常盛行一種培訓製度和溝通製度——“教父製”。這種製度和影視劇中的黑幫製度並沒有什麽關係,它是組織內部一種特殊的傳幫帶管理機製。日本的企業會特意安排一些老員工或者返聘一些有經驗的退休工,幫忙指導新員工的工作。

在歐洲一些公司裏同樣盛行“導師製”,公司會專門為每一個新入職的員工配備一個相應的導師,導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新員工的工作進行指導,確保新員工快速積累工作經驗,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提升適應組織的能力。一般情況下,導師會對新員工進行詳細講解,包括工作的細節、工作的方法、思維方式,盡可能地讓新員工了解工作的一些基本運作原理,並且幫助新員工將書本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

為了強化導師製度,一些公司和團隊會對擔任導師的老員工做出明確的規定:導師必須盡可能幫助新員工成長,他們應當在定期的述職報告中明確講述自己該如何幫助新員工,給出一個比較完善的培養新員工的方法。一旦新員工在指導下的工作依然沒有什麽起色,那麽負責教導的老員工的晉升將會受阻。在這種規定下,導師和新員工之間的關係就得到了強化,彼此之間的利益也被緊緊捆綁在一起,雙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導師必定會在工作中全力以赴,而新員工也願意積極交流和配合,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和經驗。公司將導師製度和內部考核製度結合在一起,往往可以有效強化新老員工之間的培訓工作,促使彼此之間進行深度交流,並保障交流的成果。

新老員工的互動交流是團隊內部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情況下,新老員工之間的交流如果更加頻繁,如果內部的關係更加和諧,那麽彼此之間的合作也會更密切,整體的辦事效率和效能也會更高一些。從長遠來看,團隊將會實現良性的人才更替,保證企業中人才不會出現斷層,而且整個團隊的內部文化和精神價值將會得到繼承、發展。不過,有一點非常重要,雙方的溝通應該是平等的、自願的,彼此之間應該相互尊重,這是雙方順暢溝通的前提,也是打造一個完整的、協調的、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團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