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專注,確保目標的專一性
有這樣一個故事,布裏丹養了一頭非常可愛的小毛驢,每天早上,布裏丹都會付錢從附近的農民那兒購買一堆新鮮的草料喂養小毛驢。有一天早上,布裏丹購買草料後,農民又額外贈送了一堆新鮮草料以感謝布裏丹。
可是農民卻不知自己好心辦了壞事,當小毛驢見到兩堆新鮮的草料後,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先吃哪一堆,隻能不停地在兩堆草料之間來回走動,幾天之後,小毛驢竟然在猶豫和徘徊中活活餓死了。
這就是著名的“布裏丹毛驢效應”。
在生活中,人們也常常在不經意間成為“小毛驢”,一旦遭遇多個選擇以及多個目標時,往往會遇到選擇困難,導致個人的行動受到影響。而這個效應在團隊管理中同樣很常見,比如很多團隊會一次性製訂多個目標,或者一次性希望從多個方向實現突圍,而這樣的規劃常常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有個研發團隊看中了兩個研究方向:石墨烯材料以及柔性玻璃。這兩個研究課題都代表了技術潮流,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可是決定研究哪一個課題時,團隊內部產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認為石墨烯的市場前景很好,它將來會成為新能源電池最不可或缺的材料,而且會引發能源電池領域內的一場革命。但是另一部分人認為柔性玻璃在手機、電腦以及一些顯示屏上的應用同樣很廣泛,未來將會成為生活中最常見的產品之一,幾乎在很多方麵都會用到這項技術。
為了平衡兩方麵的意見和立場,團隊負責人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決定:同時製訂兩個研發目標。而這樣的決定很快就帶來了很嚴重的問題,首先,這個團隊的研發資金本來就不足,需要接受外來的資金援助,此時將資金分拆到兩個項目上無疑進一步放大了資金上的劣勢,可以說兩個項目都存在巨大的資金漏洞。
其次,就是團隊內部的人員分配問題,如果專門研究某一個項目,那麽團隊可以集中所有的人才去接受挑戰,但是如今整個團隊出現了兩個項目,這就意味著有一部分人會被分離出去做其他項目。當團隊被分裂成兩個小的研發團隊時,工作效能會變得很低,導致兩個團隊都麵臨人才短缺的困擾。
如果進一步進行分析,當團隊一次性追求多個目標時,所麵臨的問題可能還會更多,包括團隊的凝聚力問題、內部合作問題、壓力承受問題、風險控製問題、目標實現的時效性問題等,這些都是團隊管理者從一開始就必須認真思考的內容。
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和利用,無論是人力資源、技術資源、資本、原材料、時間,還是工具,都要進行合理的配置,盡可能地發揮出這些資源的優勢,盡可能地發揮出它們最大的價值,這才是高效能的一個重要表現。而一次性追求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目標,往往會造成工作精力的分散,對於團隊來說,人員安排、資源分配、時間安排上都會麵臨很大的挑戰。一個團隊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可以追求一個重要的目標,但是一旦出現多個目標,就意味著團隊的相關資源麵臨短缺,而且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這對於打造高效能團隊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如今有許多公司和團隊喜歡盲目擴張發展領域,喜歡一次性製訂多個目標,它們常常認為,方向越多、目標越多,發展的機會也就越多,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這就使得多元化發展戰略成為很多企業和團隊熱衷的方向。可是事實上,過度看重多元化以及不切合實際地盲目擴張,使得很多團隊陷入了困境,發展一日不如一日。
哈德洛克是日本一家小公司,但這家公司卻願意花費幾十年的時間來生產螺絲。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裏,哈德洛克隻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生產螺絲,它的目標也隻有一個,那就是成為世界上最出色的螺絲製造商,為全世界打造最優質的產品。也正因為始終保持對這個目標的虔誠和專一,這家公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幾乎全世界的高鐵、飛機和輪船都在使用它生產的螺絲。
可口可樂公司、麥當勞公司、星巴克公司,這些公司多年來製訂的發展規劃非常單一,它們始終將目光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專項領域內,拒絕采取多元化的發展戰略,因為在它們看來在某一階段內隻要做好一件事,並且將這件事做到最優秀,那就是一種成功。
高效能團隊在分析這些企業的發展模式時發現,相比於其他盲目追求多元化發展戰略的企業,它們更加善於分析和思考。比如自己為什麽要選擇這些目標,追求並完成每個目標的動力是什麽,所需要的資源和硬實力是什麽,可能付出的成本是多少,這個目標是否真的是自己迫切需要的?隻有思考清楚這些問題,才會更好地進行目標規劃。
而很多企業和團隊缺乏這種思考能力,也缺乏分析的習慣,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新目標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麽好處,能夠給自己的發展帶來什麽改變。
美國著名的得州儀器公司有一句知名的口號:“寫出兩個以上的目標就等於沒有目標。”對於一家公司或者一個團隊來說,它們應當保持目標的專一性,一次最好製訂一個發展目標,如果真的有好幾個目標,也要列好順序逐一完成。對於任何一個團隊來說,如果想要提升工作效能,想要提升競爭力和發展的空間,那麽就要適當壓抑自己擴張的欲望,堅持某一階段追求一個目標的策略,確保自己能夠集中力量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