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求小目標開始

一個普通的團隊如果想要掙到1000萬元,那麽一開始就不能直接將1000萬元作為奮鬥目標,而應該懂得從小目標開始起步。比如先努力掙到10萬元,等到資金、經驗、技術、人才得到了積累,就可以將目標定為20萬元。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定為50萬、100萬,接下來慢慢突破300萬、700萬和1000萬。

發展團隊有時候就像練習跑馬拉鬆一樣,很多鍛煉者在跑步過程中很容易被自己定下的大目標嚇倒,比如一些初次練習的人會告訴自己今天一定要跑完10000米,可實際上這樣的距離是一個大負擔,也許他根本無法完成,也許完成之後整個人都會累趴下,並對跑步產生恐懼和厭惡情緒,而且如此高強度的運動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這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對大目標進行切割,比如一開始要求自己在一周之內跑到2000米,之後的兩周則要求自己每天跑2500米,接下來接受3000米、4000米、5000米的挑戰。當自己實現這些小目標之後,信心和經驗都會得到積累,個人也會慢慢適應這種強度的運動量。一段時間之後,人們可以不斷延長跑道,給自己設定新的跑步目標,逐步突破6000米、7000米、8000米,直到突破10000米的路程。

一個團隊在發展過程中也應該按照這種跑馬拉鬆的模式來運作,不要一開始就想著實現大目標,不要一獲得小成就或者達成了某個小目標,就開始邁大步子向前進,並追求一些很大的目標。堅持穩步向前走的策略很有必要,因為當目標與現實的跨度太大時,就會增加和放大工作過程中那些不可預知因素的影響,諸如技術上的積累不夠多、經驗不足、運作資金有限,這些都可能會對新目標的實施產生負麵影響。試想一下,一家小公司如果將年營業額從300萬元提升為400萬元,那麽遭遇的難度並不大,如果想從300萬元直接跳到3000萬元的規模,那麽就可能麵臨一係列的問題,比如公司突然擴大規模,人手是否足夠,帶來的管理問題該如何解決,運作的資金該如何籌措,自己是否有能力進行管理和控製等。這一係列的問題都會成為奮鬥過程中的潛在威脅,為團隊的發展埋下重大隱患。

這些年,Facebook公司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是並沒有盲目追求速度,沒有以犧牲穩定性來增加擴張速度,在它每一次擴張的道路上,都製訂了切實可行的目標,都有穩定的發展戰略。紮克伯格曾經對內部的團隊成員提出了“小步快走”的策略要求,他認為一個組織、企業或者團隊想要獲得進步,一定要加快速度,但是加快速度並不意味著大跨步式地往前奔跑和跳躍,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堅持小步向前的模式,這樣可以有效提升穩定性。而堅持穩步前進的原則就需要團隊堅持從追求小目標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向前發展。

每個團隊在發展過程中都應該給自己製定一個適應的過程。無論是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技術、新的人才、新的擴張模式,還是新的戰略規劃,都需要花費時間來慢慢調整,突然加大前進的步伐,往往會造成嚴重的不適應。管理者可以對團隊大目標進行分解,確保這些分解後的小目標呈階段性出現,其中每一個小目標都是為後麵要執行的任務和目標做鋪墊,而每一個目標之間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小目標可以分成每天要做的事情,每周要完成的工作,每個月應該完成的任務量。所有的小目標都是從大目標中分解出來的,它們是實現這個大目標的基礎。無論如何,切分目標或分解任務是一個有效消除距離感的方法,同時也是提升時間控製能力、風險控製能力和流程控製能力的關鍵。

許多人也許會覺得,從小目標開始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樣的發展效果並不好,但事實並非如此。心理學上有幾個著名的公式,1的365次方等於1,1.01的365次方約等於37.78,而0.99的365次方約等於0.025。這幾個公式實際上非常巧妙地描述了細微的進步在時間積澱下所產生的巨大的影響力,人們不應該輕視那僅有的一丁點兒的進步。

在這幾個公式中,“1”代表了某種工作狀態和水平,“365”代表的是時間,“1.01”表明每天都在進步0.01,而“0.99”則代表每天都退步了0.01。表麵上看起來,每一天的進步和退步都不大,甚至可以直接忽略掉,但是一旦考慮到時間這個重要的因素,就會發現其中的驚人變化。那些每天都以進步0.01為目標的團隊,到了年底所達成的業績是正常水平的37.78倍,而那些每天退步0.01的團隊年底的工作量隻有平常水平的1/40。很顯然,堅持穩步前進以及每天都進步一點點的團隊,往往會在時間的推移中發生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