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懸念必不可少

為了提升故事的可讀性以及觀賞性,講故事的人通常都會設置一些懸念。懸念是指讀者、觀眾、聽眾對文藝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遭遇,未知的情節的發展變化所持的一種急切期待的心情。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懸念經常在小說、戲曲、影視等作品中出現。

在講故事的時候,人們同樣會通過對劇情做懸而未決和結局難料的安排,來引起觀眾急於得知結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它的作用在於有效地使聽眾產生注意力,並使他們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這種注意力;懸念能夠為情節發展提供指示,堪稱情節發展的指路標,目的是確保整個故事緊湊而集中;懸念的設置無疑像是給聽眾提出了一個問題,而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和發展,講故事的人會給出一個答案,在提問和解答的過程中,往往能很好地塑造人物、闡述主題。

懸念的設置通常分為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在開頭設置懸念。先在故事開頭打一個“結”,這個“結”往往是整個故事的主要矛盾或者主要情節。這樣一個結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引起聽眾的關注,並且使他們迫切地想要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或者產生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的疑問。

不過對於講故事的人來說,他們並不著急立即解開這個結,而是慢慢通過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積聚能量,然後等到合適的時機(主要是指主要事件充分展開、情節達到**、矛盾衝突達到最激烈狀態)才解開。很明顯,在故事開頭設置一個“結”,容易將聽眾的心懸起來,確保他們能夠關注情節的發展,從而將注意力放在故事上。

一位著名的演唱家在參加某個電視節目時,爆料說:“我上個月參加了某電視台舉辦的歌唱大賽,結果在60位選手當中隻取得了倒數第二名的成績。”當這番話說出之後,聽眾肯定會感到好奇,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嗓音,高超的演唱技巧,再加上在娛樂圈和歌唱界的地位,別人很難相信,他隻會取得倒數第二名的成績。所以聽眾很快就會對這個令人吃驚的“結”產生興趣,並希望從接下來的故事中聽到更多相關的信息,以便找出答案。

當成功吊住聽眾的胃口時,這位演唱家會緩緩講述自己喉嚨不舒服,然後去醫院檢查出患有嚴重的喉嚨疾病,而在動手術之後,仍舊堅持出現在舞台上,獻身於心愛的歌唱事業的經曆。這樣一來,聽眾隻有認真傾聽接下來的故事,才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和信息。

第二種是在講述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中設置懸念。比如設置在故事的某個階段或某一具體場麵,作為事件整個鏈條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講故事的人需要將懸念精心編織到整個情節發展的過程當中去,這樣可以讓故事的情節變得更加引人關注。

初中的時候,很多人都學過一篇文章《驛路梨花》,作者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曆,一開始他講述了自己在哀牢山荒無人煙的叢林中趕路,正在擔心無處寄宿的時候,發現了一片梨花盛開的梨樹林,接著又在梨樹林中發現了一個草頂泥牆的小茅屋。一行人不免產生疑問,“屋子的主人是誰”,等到發現屋子裏有水、幹糧、鹽巴和辣子時,作者一行人的疑惑不斷加重,而聽眾也開始產生類似的疑問,“誰會在這荒山野嶺留下水和食物呢?”這樣就為整個故事留下了一個懸念。

緊接著,一個白胡子老人家背著糧食來敲門,這時候,大家都以為老人家就是房子的主人,可是對方卻說自己當初在樹林裏打獵迷失了方向,正是因為房間裏的食物和水才渡過難關,老人還說糧食和水是一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給路人留下的。

一行人見到了一大群哈尼族小姑娘,準備對她們蓋好房子,並留下了糧食和水的善行表示感謝。卻意外得知,茅草房是一群解放軍戰士當年留下的,為的就是方便過路人,而梨花姑娘受到感動,此後便一直負責打理這個房子,等到梨花出嫁之後,梨花的妹妹接了這個任務。

至此所有的懸念才被解開,而對於聽眾來說,這樣的故事處處設疑、若隱若現,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第三種就是在結局設置懸念。講故事的人不一定非要把結局說破,不一定非要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保持故事結尾的模糊性有時候更具吸引力。聽故事的人可以在故事完結之後,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盡可能對有限的信息做出更大的聯想和延展。

很多故事說到最後,往往隻剩下說教和鐵打的結論,這樣的故事基本上都流於形式,缺乏價值。一個有意義的故事必須具備很好的留白,能夠讓聽眾自己找出答案,並進行思考。

有個人講述了自己曾經遇到的一個鄉村醫生的故事,這位醫生多年來一直都在深山裏采集和研究各種蛇藥,幫助那些被毒蛇咬傷的患者,並且治愈了無數人,使他們擺脫了斷肢和喪命的威脅。那一次,他(講故事的人)準備前去拜訪這個醫生,卻獲悉對方為了配製一種新藥,於是上山抓蛇,再後來,他聽到的消息是醫生不幸被一種劇毒的毒蛇咬傷,生命危在旦夕。

故事到這兒就講完了,可是故事的結局卻非常模糊,這位醫生是不是醫好了,還是說遭遇了不幸,講故事的人並沒有明說。雖然這個結局對於整個故事所要傳達的東西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影響,可是聽眾卻對這樣的故事非常掛懷,他們會不斷思考這個故事,希望找到一些線索來找到合適的答案。

以上三種懸念的設置方式,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信息被限製住了。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冰山在海麵上漂浮的時候,實際上隻露出了極小的一部分,其餘99%隱藏在海麵以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個理論體現出了信息限製的原則,就是說隻讓信息接收的那一方接收到部分的信息,想要獲得更多的信息則需要循著相關的線索深入挖掘。而懸念的設置正好達到了這樣的功效,使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挖掘更多的信息來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麽,並借此抓住聽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