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給予他人合理的情緒發泄時間
甲骨文公司的老總拉裏·埃裏森是一個脾氣很古怪的人,他經常會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或者一些私人矛盾而大發脾氣。這個時候,最遭殃的往往是下屬和秘書,每次在生氣動怒的時候,他就會破口大罵,這讓很多秘書吃不消。據說,埃裏森曾多次更換秘書,一方麵是因為秘書忍受不了他的脾氣主動離職,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很多秘書經常會在埃裏森發脾氣時,進行勸說、安慰和解釋,結果常常讓對方更加生氣,直接辭退這些秘書。
有一個秘書卻有幸跟著埃裏森幹了十年,盡管他也承認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是他有一個職場秘訣,那就是每次當老板生氣的時候,他就站在一旁安靜地聽著。他認為如果一個人的情緒非常糟糕,或者說他正在為某件事感到惱怒和沮喪時,外人要做的就是盡量保持沉默,不要在對方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說太多話,更不要在對方生氣的時候直接做出辯駁。
法國作家西蒙娜·薇依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傾聽一個處於痛苦中的人,不僅十分罕見,而且非常困難。那簡直就是奇跡,那就是奇跡。有些人認為他們可以做到,實際上,絕大部分的人還不具備這種能力。”通常情況下,在他人遭遇痛苦,或者情緒低落的時候,人們經常做的就是安慰對方,提供各種建議和意見。他們自認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表態,但那些情緒不佳的人對他人說了什麽並不感興趣,他們隻想說出自己的苦悶和憤怒,隻想發泄內心的不滿,隻想在形式上體現出個人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很多丈夫都會抱怨說,當妻子因為工作、家務事、孩子或者因為夫妻矛盾而生氣的時候,自己根本什麽也不能說,多說一句就多錯一句,多說一句就多一分被罵的危險。在這個時候,他們通常不願意多說話繼續招惹妻子,而是甘願成為一個傾訴的對象。
一些下屬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上司因為工作問題而大發脾氣時,他們基本上什麽解釋也不用做。因為上司既然打定主意要對著你大發脾氣,那麽隻需要做好挨過十分鍾批評的心理準備就可以了。他們認為隻要挨過了這十分鍾,上司的怒氣消除了一大半,就願意真正坐下來談論如何解決問題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緊張、生氣或者感到失落的時候,往往缺乏理性。他們的一些言語表現和行為表現都會陷入盲目、慌亂的情緒之中,這個時候他們就像是一架失控的機關槍,任何試圖幹擾它運作的人都容易被誤傷。
佛教中有這樣一句話:“不要急著做什麽,站在那裏。”當人們遭遇一個情緒失控的人時,毫無疑問就等於接近一個火藥桶,這個時候任何話語都可能會增加危險。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沉默,讓對方先通過發泄將壓力排除,讓對方盡情地釋放心中的鬱悶,然後雙方才有可能在一個相對溫和的、穩定的情緒狀態下進行有效的溝通。
丹麥基督教思想家克爾凱郭爾說:“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對人們來說,因為別人生氣而導致自己的情緒受到影響,或者承受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完全就是一種錯誤的表現。因此,當他人生氣的時候,不要急於做出回應,無論是鼓舞或者批判,都不要冒失地處理這類問題。
一般來說,情緒波動分為兩種。一種是彼此之間出現了分歧和矛盾,對方因為這些矛盾而動怒。在麵對這種情況時,人們要麽本能地針對他人的失控情緒做出針鋒相對的回應,維護自己的利益;要麽就是千方百計地進行各種解釋,試圖平息對方的怒火。這兩種行為都不可取,保持克製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會讓對方感受到威脅和侵犯,對方會覺得你在故意惹他生氣,你在為自己的錯誤做辯解。
因此,如果是雙方之間存在矛盾和衝突,那麽最佳的應對方式就是讓對方將怒火發泄出來,將內心的壓力釋放出來。隻有這樣,對方才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一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另外一種就是對方因為某件事或者某個人而情緒不佳,這個時候,雖然你沒有直接和對方發生衝突,但並不意味著不會惹火燒身。因為當對方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中時,往往會失去理性,這個時候人們如果貿然去勸說,一旦處理不當就容易將自己卷入衝突之中。因此,外人還是應該保持理性,讓對方盡情發泄不滿,而自己隻需要認真在一旁傾聽即可,等到對方發泄之後,就會降低攻擊性,這個時候相互之間的交流就會安全穩定許多。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人們的社交技巧都是一個考驗。而想要應對這些情況,最先要做的就是保持低調和被動的姿態,先給對方一個發泄情緒的時間,然後再慢慢尋求溝通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