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觀察和把握他人的情緒變化

高情商的人往往具有更強的共情能力,能夠立即領會他人的想法、情緒,並且快速與他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確保雙方能夠擁有一個親密溝通的過程。而在領會他人情緒之前,往往需要對他人的情緒進行觀察和把握,這是情緒控製和引導的一個前提。觀察能力實際上是高情商的人所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對那些高情商的人來說,他們善於觀察他人的言行舉止,通過一些細節來把握他人情緒上的變化。

比如,一個人的話語能夠表現出情緒及情緒的變動。對一般人而言,完全可以通過口頭表述、傾聽來試探他人內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情緒處於什麽狀態。最常見的就是對方直接通過口頭表述來強調自己對某件事、某個人是否認同,是否會發脾氣,是否在某個話題上表現得非常激動。這些談話往往可以表達出對方最直接的情感,展示對方的心理狀況。就像對方興高采烈地談論一件事時,表明他非常喜歡這個話題;對方一直以抱怨的口吻對你說話,表明了你在某件事上讓他感到不爽;對方在談話中一直遮遮掩掩,說明了他有些東西不想同你分享,或者根本不信任你;如果一個人不想和你多說話,或者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話,那麽表明對方情緒低落,或者對你的談話並不苟同,又或者雙方之間有某些摩擦。

除了一些比較隱晦的暗示外,口語上的表達往往更容易解讀,而高情商的人完全可以從中了解對方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諸如讚美、拒絕、批評、沉默、答非所問等都可以比較明顯地展示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和心理狀態。

除口頭語言之外,人們還需要注意觀察他人的肢體語言。盡管人們經常忽略肢體語言,但它往往會隱藏諸多的情緒暗示,從一個人的肢體語言中,通常都可以了解他的真實想法。所謂肢體語言是指身體和四肢所表達的意義,例如,頭、眼、頸、手、肘、臂、腿、胯等人體部位的協調活動所傳達的一些特定的語言意義、思想狀態和情緒變化。

研究肢體語言的先鋒人物阿爾伯特·麥拉賓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了不同的表達形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力。其中文字產生的影響力大約為百分之七,語音產生的影響力大約為百分之三十八,肢體語言的影響力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五,這樣的比例證明了肢體語言在情緒表達和心理信息傳遞方麵的地位。

對方在交談時,雙手手掌攤開,手指保持筆直,這就意味著對方對談話對象比較信任,願意保持坦率的交流態度。這個時候,人們可以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並且認真傾聽對方的意見和建議。

如果對方一直保持手背向外的姿態,表明對方保持著比較強烈的戒備心理,此時雙方之間很難建立互信,這個時候貿然表達或者做出一些比較親密的動作,可能會引起他人的反感。

如果對方一直左顧右盼,心不在焉,這就意味著對方對相關的話題及交談者缺乏興趣,他們期待著結束對話,或者換一個更有意思的話題。此時,人們要做的就是及時轉變話題,避免讓對方更加不悅。

如果對方雙目平視,胸部直挺,雙手保持自然下垂,兩腿站直,往往意味著他精氣神十足,對相關的話題或者自己的觀點充滿自信。這個時候人們不宜進行過多的辯駁,而要懂得適度讓步。

如果對方坐姿端正,兩手平放膝上,上身微微向前傾,則顯示出他對溝通對象非常尊重和崇敬;如果談話時身子前傾,頭部微微傾斜,表明了他對談話內容特別感興趣。這個時候,談話者應當繼續自己的談話,並且注意堅持鮮明的立場和清晰的觀點。

如果對方將手臂交叉在一起,並且不斷加快點頭的速度,用手摩擦臉部,或者手指重複敲打桌麵,往往表明對方對談話已經失去了耐心和興趣,他不想浪費時間。此時,談話者要做的就是轉移話題,結束交談,或者將說話的主動權交給對方。

不同的肢體語言往往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和情感上的需求。因此,在社交中察言觀色,注意他人肢體動作的變化非常重要,人們可以更加合理地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

在某一次內部會議上,公司內部的高管針對某個項目是否值得投資進行討論,某一位副經理建議公司投資這個新項目,因為潛在的利潤非常可觀,他還認為這會是公司拓展新道路,實施多元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這樣的觀點很快就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他們也讚成投資。雖然整個大會非常和諧,而且老總似乎一直麵帶微笑,但眼尖的林先生還是發現老總時不時地輕揉鼻子。他意識到老總可能並不信任這一次的投資,可能對相關的流程及潛在的風險感到擔憂。林先生隱約覺得這個投資項目以及後續的投資方案會引起老總的反感,或者說老總心裏可能有其他的選擇。

於是在大家說得熱火朝天時,林先生站起來說:“我覺得你們的投資想法非常好,但是依照公司目前的狀況,是不是能夠承擔起這筆開支,後續的風險該如何進行評估,都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我覺得不妨先擱置一下。”就是因為這一次站起來明確反對,使得老總對他刮目相看。果不其然,在會議之後,老總否定了這個項目,並且將林先生叫到辦公室,希望他可以成為公司另一個項目的負責人。

在人際交往中,想要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往往取決於一些細節問題的把握。那些善於把握細節,從細節入手的人,往往能夠更好地掌握他人的情緒及情緒波動的規律,從而及時進行調節和引導,避免情緒上出現對抗。而細節的把握來源於出色的觀察力,來源於豐富的肢體語言知識,這些都是打造和諧關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