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時候不逆風?

認識我的人經常給我兩個字的評價:堅強。但其實我知道自己並非時時事事堅強,曾經我的玻璃心一碰就碎。

最近十年來,嚐試了很多不同的職業,也開拓了不同的人生麵向。每一次轉型,我都發現自己性格裏的新鮮特點。但讓我反思不已的,是自己表現出脆弱的部分。

久遠一些的記憶裏保存著我剛進入大機構時的勤奮。那時的我沒有犯職場新人常犯的幼稚型錯誤。我做過相當長時間的“影後”(總是圍著複印機轉,另有“影帝”頭銜供男士領用),也虛心接受領導和資深同事的指正。客觀地說,那時候的我成長確實很快,如果玻璃心不曾發作,我可能會在這條路上勤奮努力地走下去。

但命運的轉折就隱匿在最微小的細節裏。我不會事先知曉,一個疲勞憔悴的午後,會成為命運為我點亮的轉向燈。

事情發生在一次漫長又辛苦的出差後。正是酷暑,天氣悶熱,機場高速的進京方向堵成一鍋粥。差十分下午五點,我從出租車上走下來,拖著行李箱回到辦公樓。沒喝一口水,就急匆匆走進領導辦公室。接下來一個小時內聽到的,是對我出差前加班完成的稿子的批評。我拿出筆記本,記下領導對稿子的不滿意。偶爾抬頭看見對麵窗戶玻璃上自己的影像,我驚訝於自己竟然是那麽憔悴。

走出領導辦公室時,腦海中的念頭是,我真傻,竟然不記得在聽訓前喝上一口水。然後就是頭昏腿軟,和接下來幾天的重感冒。

今天的我寫下這些,並非意圖責難我曾經的上司。事實的真相是,那時我正經曆個人生活裏最艱難的階段,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可是當時的我以為自己足夠堅強,我不叫苦也不推卸,其實承擔的已經遠超自己能力所及。

那時的我,生活的各個麵向都是壓力,說是痛苦並不準確,更到位的形容應該是到處都是劈麵而來的打擊。辦公室玻璃窗裏那張憔悴的臉,和在走廊裏撐不住幾乎要倒下的身體,再加上碎裂一地的玻璃心,讓我覺得自己脆弱到無法前行。

很久以後我才明白,並不是那份工作出了問題,那是一條中規中矩、安穩踏實的良好職業路徑,隻是需要長久的隱忍和打磨才能夠取得成果;也不是我的領導出了問題,他隻是居其位謀其事,需要在有能力承擔的下屬身上壓擔子;更不是那些在生活裏傷害了我的人出了問題,他們的世界觀早已形成,要不惜任何代價攫取一切利益,其中碰巧包括了傷害我而已。

出了問題的,是我自己。是我的不覺知,將自己放在了錯誤之地。因為身處錯誤之地,自然看不到正確與成功;因為身處錯誤之地,自然會壓力倍增;也因為身處錯誤之地,身邊環繞的,也自然多是三觀不同的人。

事情過去很久後我讀到一句話,完全就是我那時生活的寫照:“方向不對,站在哪裏都是逆風。”在一個一切皆逆風的位置上,感受到的一定是困難、脆弱和委屈。

那個疲勞的夏日午後,如同一枚定位羅盤,讓我覺知自己身處在錯誤中。直麵現實是改變的第一步,一旦走上屬於自己的正道,當年逆風的脆弱和委屈就會漸漸消失。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問我:是否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就會一切順風順水?當然不是。該有的困難一樣也不會少,該出現的壞人還是會躲在每一個不經意的角落,該發生的起伏跌宕還是一樣發生。唯一的變化是,你會變得堅強。

相信我,是否能夠堅強麵對困難,是印證自己是否走在正確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在正確的道路上,你心懷更多的是希望,見到更多的是誌同道合的人,也就不會有逆風、委屈、脆弱來襲擾你。

曾經碎落一地的玻璃心,可以百煉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