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知的謙和

在日本時,我有個來自印度的同學,名叫Pradip。他黑黑瘦瘦,個子不高,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能量的主要來源是豆子和黑巧克力。他總笑說自己長得醜,也總說自己一無所長。

他走在前麵,總記得為身後的同學拉門;某個陰雨天,他請我到銀座最好的手工巧克力店喝了一杯香濃的熱巧克力,隻因為我偶然在百貨公司遇到他,並耐心地陪他逛了一會兒街;我們和二十幾個同學一起去本州的最北部青森縣參加盛大的睡魔祭,拍合照時他總是站在最邊角的位置,因為他說自己不是主角。

但相處久了,才知道他並非一無所長。

他有長達八年的瑜伽修習經曆,拜日式做得舒展又標準;他獨自一個人攀登了富士山,登頂後的第二天一如平常地出現在學校;他寫得一手規範文雅的英文,我們的青森之行,被他用洋洋灑灑的文字記錄下來了。

他不是無所恃,隻是謙和。

我也曾見過很多人對他不以為然,他們更喜歡追隨那些侃侃而談、占據他人全部注意力的所謂“強者”。更多的人視Pradip的體貼照顧如空氣般尋常,幾乎不曾予以關注或感謝。投宿在青森的朋友家時,Pradip主動要求睡在客廳的最外側,這意味著每天清晨他需要最早起身,也意味著他需要整夜和衣而睡。那時的我們都覺得理所當然,隻因為他是Pradip。

謙和如同蚌中的明珠,不是任何眼睛都能夠發現的。

那時的我閱曆尚淺,不懂得珍視這難得的謙和。分別幾年來我常常想起Pradip,也常見他在Facebook(臉書)上貼出生活的片段。他還是那樣,合照時站在後排或角落,對別人的關照已經融進他的血液,成為最習以為常的自然。我相信他的謙和更多的是性情使然,而非刻意為之,否則長久的克製和謙讓,一定會導致心理失衡。與經過刻意控製和刻苦習得的修養相比,我更愛這樣出自本性、質樸渾然的謙和。這樣溫暖的先天稟賦,是神對他的恩賜,也是對與他接觸過的每一個人的恩賜。

謙和而不自知,如同空穀中的幽蘭,並非為任何人吐露芬芳,但偶然經過的人會被這無意的清芬打動,並長久不忘。

該老去的都會老去,該到來的終究會到來。

曆經滄桑的衛城和蹣跚的長者,誰更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