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二首之一)[1]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2]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3]
詩人小傳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因為不拘小節的性格而影響了仕途的發展。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王昌齡趁亂回鄉,而刺史閭丘曉與王昌齡有怨,公報私仇殺了他。幸好天道好還,後來閭丘曉犯了軍法,頂頭上司張鎬要殺他,閭丘曉以父母年老、需要奉養為名請求寬恕,張鎬說:“王昌齡的父母有誰奉養呢?”閭丘曉聞言大慚,隻有一死。
王昌齡擅寫七言絕句,風格明快爽朗,在當時便很有詩名,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夫子”在當時已經特定成為對孔子的尊稱,所以“詩家夫子王江寧”的稱謂是把王昌齡當作詩壇上的孔子。
?注講
[1]芙蓉樓:舊址在今天江蘇鎮江附近。辛漸,王昌齡的好友。當時王昌齡任江寧(今南京)丞,距離鎮江不遠。《芙蓉樓送辛漸》共有兩首,第二首雖然略有遜色,但也頗可觀:“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2]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吳、楚在修辭上稱為互文,這一聯其實是說“寒雨連江夜入吳楚,平明送客吳楚山孤”,如同《木蘭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其實是說“當窗對鏡理雲鬢貼花黃”。吳、楚,泛指江南。
[3]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示自己清廉的操守。“玉壺冰”在當時已是一個經典的比喻,晉代便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心若懷冰”,後有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唐代名相姚崇寫過《冰壺誡》,序文中說:“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成語“冰清玉潔”就是出自這裏。
名句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