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萬之京[1]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2]
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3]
關城樹色催寒近,禦苑砧聲向晚多。[4]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5]
詩人小傳
李頎(690—751),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擔任過新鄉縣尉。李頎性格疏狂狂浪,對時政缺乏興趣,一心想要修煉成仙,當時的社會名流們反而因此很看重他。李頎的詩風如他的性格一般,狂放豪縱,不拘小節,音調鏗鏘有力。他還擅長寫玄理詩,可惜存世之作不多。
?注講
[1]魏萬:後改名為魏顥,以魏顥這個名字而知名。魏顥也是一位詩人,據他自己說是“平生自負,人或為狂”。魏顥極度仰慕李白,曾經千裏追蹤李白的足跡;李白也很欣賞魏顥,委托他編輯自己的詩文,還寫過一首長詩《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送給他,其中描繪魏顥的形象:“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風塵。五月造我語,知非儓儗人。相逢樂無限,水石日在眼。徒幹五諸侯,不致百金產。”魏顥是李頎的晚輩,李頎當時或在洛陽,魏顥將要辭別李頎前去京城長安,李頎寫這首詩相送。
[2]離歌:告別之歌,一作驪歌。據《大戴禮記》,客人在辭別主人的時候歌詠《驪駒》。
[3]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聽,這裏讀去聲tìng;過,這裏讀陽平聲guó。這是古音的讀法,律詩在用字上對平仄要求極嚴,“聽”這個位置必是仄聲字,“過”這個位置必是平聲字,否則就會大大破壞詩歌的韻律感。
[4]砧聲:搗衣的聲音。民俗以秋日搗衣,所以這裏以砧聲暗示節令。參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注講[4]。
[5]令:依古音應當讀陽平聲líng。
名句 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