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1]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2]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3]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4]
?注講
[1]這是一首標準的幹謁詩。所謂幹謁詩,是士人作詩投贈於權貴之門,懇請後者的援引。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遊於長安,以這首詩投贈宰相張九齡,詩題中的“張丞相”即張九齡。
[2]涵虛混太清:即涵納虛空,混於太清。太清:天空。這句形容水天一色,渾然莫辨。
[3]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這兩句是說自己想要渡水卻沒有舟楫可用,若繼續像現在這樣平居閑處則有愧於這個聖明之世。在儒家傳統裏,有所謂“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身處有道盛世,士人不出來做官,不出來為社會服務,就是不應該的。
[4]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語出《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孟浩然以布衣之身看著官場仿佛正是臨淵而羨魚,渴慕之情溢於言表。
名句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不過是一首窮形盡相的幹謁之作,格調不高,但描寫洞庭湖的這一聯堪稱千古壯觀,既是寫景的第一等筆法,亦大見盛唐氣象。《新唐書》本傳與《唐摭言》記載過一則故事,說王維在皇宮待詔時曾經偷偷地邀請孟浩然進來切磋詩藝,沒想到唐玄宗突然駕到,王維慌忙之中將孟浩然藏到床下,但見到玄宗之後又不敢隱瞞。玄宗並未責怪王維,還說自己一向聽說過孟浩然的名望,今天正好一見。孟浩然出來拜見玄宗,承旨吟誦自己的新作,當吟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的時候,玄宗不悅道:“是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曾拋棄過你?”於是下旨放孟浩然還山。《唐詩紀事》的說法略有不同,孟浩然是受宰相張說的推薦拜見玄宗,吟詩後玄宗不悅道:“是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曾拋棄過你?你為何不吟‘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