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我認同的侵蝕2

你必須牢牢記住這一點:辯解隻會讓事態變得更糟糕。你要知道,在這種時候“少即是多”。你認為自己已經想出了針對那些無理誹謗的最佳回應嗎?沒錯,心理變態等的就是這個。實際上他們精心打造的拋向你的汙蔑就是為了引出你的最佳回應:他們會攻擊你最為珍惜的東西,因為你一定會拚盡全力捍衛它們。

你千萬不要想錯了——他們就是故意這麽幹的。

心理變態引誘你落入這個思維陷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他們自己幹的事安在你頭上。因為揭穿這條謊言對你來說太簡單了——對,心理變態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太簡單了。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對那個人的混賬話完美反擊,先想想這一定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是心理變態布置好的陷阱。千萬不要上當,他們就是想要讓你進入防禦狀態,讓你試圖向所有人證明你沒有錯。一旦你這麽做了,就實現了心理變態的目標。

厭倦

在事事不順的一天過後,你肯定有時候真的隻想一個人待一會兒,讓自己沉澱一下,把這一天的頭緒慢慢捋清楚。你可能有一些用來打發獨處時間的愛好,比如手工、寫作、烹飪、冥想、繪畫,哪怕隻是做白日夢。或者有時候你可能隻是想在忙了很久之後一個人好好打個盹。我想說的是,不管你是內向型還是外向型,所有人都需要時不時留點時間給自己,都會有想一個人待著的時候。

不過心理變態除外。

能讓心理變態發自內心地感到焦慮不安的事物寥寥無幾,但獨處絕對是其中之一。由於缺乏自省精神,他們獨處的時候往往沒什麽好想的。而一旦沒有人把愛慕和關注拱手送到他們眼前,他們很快就會感到無聊、厭倦。

實際上心理變態總是處於無聊的狀態之中,因此他們才必須到處尋找刺激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他們不能忍受哪怕是稍微長一點的獨處時間。正常而健康的人都在成長過程中學會了享受寧靜和在獨處時自省——這正是我們發掘自己身上一些重要的品質的方式。但是心理變態實在是沒什麽可發掘的,他們的空閑時間都用在研究別人以及複製別人身上的特質上了。移情作用和情感共鳴賦予了我們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是人類身上最美好的兩種品質,但是心理變態對此就隻能機械地模仿。

在那些自稱反社會者聚集的論壇上,經常能夠見到關於如何打發難熬的無聊時光的討論。而毫不意外的是,這些討論的答案往往都和性、酒精、毒品以及操縱他人有關。

對於心理變態來說,談戀愛可能是最為穩定、可靠的排解無聊的方式了。因為一旦目標上鉤,他們就隨時都能向其索取讚美、注意力、崇拜。而等他們物色好了下一個目標,就會開始對你進行情感虐待來取樂,因為這可比假裝愛你要有意思多了。看著你像迷宮裏的耗子一樣沒頭沒腦地到處亂撞,是他們讓自己脫離無聊至極的生活的最有趣的調劑。而理想化階段隻是心理變態無聊之下的副產品——那不過是為了能把你控製在股掌之間想折騰多久就折騰多久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在你們的戀情存續期間,你可能會經常感覺很累。因為在蜜月期結束以後,你似乎就沒什麽機會一個人待著了。你總是得和戀人以及他(她)的朋友們一起打發時間,你們的日程表總是排得很滿。心理變態喜歡拿出一副孩子一樣天真的麵孔,好讓自己能經常被一群像爹媽一樣愛替他們操心的人簇擁著,在他們需要的時候能及時出現在他們身邊,隨時給他們提供支持。

這些人的作用也不過是緩解心理變態的無聊而已,而且人越多越好。最開始心理變態還有可能當著你吐槽他們,但是一旦你被鎖定在戀情之內,惡情人就會開始故意在你和他們之間搖擺,讓每個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可是不管他(她)到最後選擇了哪一頭,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反正他(她)就是不願意一個人待著。和在房間裏一個人傻坐一個小時比起來,很明顯還是故意給你找點不舒服,然後觀察你的反應更好玩。

最可怕的厭倦到了最後才會來臨:那個人總有一天也會厭倦你。你身上的一切在他(她)看來都會變得無聊透頂,當你掙紮著試圖重新獲得關注時,你會意識到自己身上所有曾經被愛慕過的品質突然都成了缺點,不論你做什麽,那個人曾經隻看得到你的視線都不會再落到你身上——你曾經是那個人的無聊唯一的解藥,但是那段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可是哪怕那個人開始對你很不好,你也會希望能奪回他們心裏“頭號消遣”的位置。這沒什麽不正常的,因為一旦你意識到了理想化進程的結束,在那種情況下你能想到的最好的選擇,大概就是拚了命也要確保至少自己還是能取悅那個人,是能供他(她)娛樂的存在。

是啊,我們的標準就是會被心理變態扭曲到這種程度。

精心掩飾的流言蜚語

心理變態總是說自己最恨無事生非的戲劇性事件了,但是在相處過程中,你會逐漸發現誰都沒有心理變態本人愛給自己加戲。當然,按照他們的說法,這些肯定都不是他們的錯,完全是因為總有人對他們愛得太過,總有人對他們不好,總有人為他們癡狂,這對他們來說多不公平啊。

但是當我們逐漸揭開心理變態的麵具,就會發現事實根本就不是那麽回事。

事實是心理變態本人在不厭其煩地挑起是非、不和以及攀比。他們和普通的戲精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裝無辜的能力特別高超。他們要做的不過是巧妙地稍微挑起個頭,然後就可以袖手旁觀地看好戲了。這就是所謂“精心掩飾”的功效。

他們會通過竊竊私語在每個人心裏都埋下小小的惡毒的種子,對每個人都是當著麵捧上天,背地裏踩到底。“踩”或者“吐槽”其實並不能傳達心理變態嚼舌根時的本質。他們不隻是想說別人的壞話,而是要通過這些壞話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受害者:別人總是在誤解他們、錯待他們。所以比起一個愛在背後論人家短長的碎嘴子,心理變態的形象更接近於一個被所有人傷害的、可憐的受害者,而如果你是他們唯一可以抱怨這些事情的那個人,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一定是個特別的存在。(當然,這也是他們扭曲我們的標準的體現。)

但是總有一天,你這個傾聽者的角色也會變。

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那個人故事裏的反派——那個給他(她)帶來傷痛的人。一旦你們的關係開始逐漸瓦解,這個過程就必然會出現。那個人開始回到那些他(她)曾經當著你抱怨過的人麵前,並對著他們哀歎你現在變得多麽瘋狂。這種行為給心理變態贏得的同情,會讓他們在投向下一個目標的懷抱時規避任何有關出軌、不忠的指控。

當你還和那個惡情人在一起的時候,你可能會不喜歡——乃至討厭——某些你從未謀麵的人。這難道就和那個人總在你麵前抱怨這些人一直愛著他(她)、想得到他(她)、在感情上虐待過他(她),而又對你萬分嫉妒沒有必然聯係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言論會在你內心深處積攢起龐大的負麵情緒和嫉妒心——比你在健康的情感關係中能體驗到的要多得多。而且可悲的是,你帶著這樣的情緒看別人,別人也會帶著這樣的情緒看你。

控製狂測試

如果你想分辨控製狂和真正善解人意的好人,那就多多留意他們在戀愛中提及他人時的態度。和善而正派的人往往會致力於讓你知道,他們的家人與朋友也對你抱有好感和善意。但是控製狂總是想要營造三角關係,他們通過刻意對比來激發矛盾和妒忌。控製狂對你說的悄悄話,都是說他(她)的某位朋友、前任或者家人對你特別嫉妒,甚至說過你的許多壞話。你要記住的是,他(她)怎麽在你麵前編派那些人,就會掉回頭去在那些人麵前怎麽編派你。所以你要經常問問自己:這個人的行為是在維持人際關係的和諧呢,還是單純的無事生非?

當然,那個人的朋友們和前任們並不會和你當麵撕破臉的,你們麵對麵時總還能讓友好的微笑保持在臉上。但是在內心深處,每個處於心理變態的魔咒掌控之下的人微笑之下都掩藏著對他人的憤恨。而且這種憤恨是沒有什麽合理解釋的——你們就是被刻意擺成了彼此針對的姿態而已。在心理變態博取戲劇性和注意力的棋局上,你們都不過隻是些衝鋒陷陣的小卒。他們會巧妙地安排兩任目標之間的距離,遠到你們無法互通消息;近到你們互相知道彼此的存在,足以各自為自己在那個人身邊的位置感到不安。

但是你要記住他們都並不是壞人,這可能在你依舊和惡情人在一起的時候非常難以置信。可是他們的確都是像你一樣的好人,他們像你一樣被心理變態毒害、洗腦,才會相信身邊其他所有人都壞。真正善解人意、懂得移情的戀人會努力在伴侶的朋友們麵前留下積極的印象,並且會因為能和他們締結友誼而開心、激動。你在和惡情人的交往初始可能也是這樣,但是惡情人的三角關係和流言蜚語會讓情況惡化,你體驗到的負麵情緒會越來越多。你沒準兒會開始責備自己,認為自己在無意中居然成了個滿腹怨恨的醋壇子。

這是因為你被心理變態營造的“現實”裹挾了——他們的謊言與留言開始曲解你對現實的認識,因為你隻能在以下兩種“真相”之間做出選擇:

1.那個惡情人是正常的,而其他所有人都嫉妒、壞心眼、自私自利。

2.那個惡情人嫉妒、壞心眼、自私自利,而所有其他人都是正常的。

在理想化過程中,我們自然而然地會在猛烈的愛情攻勢之下選擇相信第一種。因為那段日子的感覺太美妙,我們會開始圍繞著這個“靈魂伴侶”建立新的現實:他(她)是完美的,一切都是完美的,生活是多麽美好啊!但是一旦那個人精心掩飾的流言蜚語開始傳播,我們營造的現實也開始逐漸改變模樣。為了能繼續生活在那個夢裏,我們隻能相信惡情人是誠實的好人,而他(她)口中流傳的一切閑話一定都是真的,其他人一定都是嫉妒、壞心眼、自私自利的惡人。因為如果我們不能讓自己相信這一點的話,那時我們依舊愛著的惡情人就成了騙子、碎嘴子和控製狂了。

你把這個“現實”塑造得越強大,就越難從中脫離:它越來越像真的了,那些人好像的確在針對你——這正是心理變態希望你能感覺到的。因為你的全部幸福感都將建立在他(她)一個人身上。而且維持這種自欺欺人的對現實的認知會讓你不得不製造很多借口和解釋,從而讓自己維持防禦和否定的姿態。這對於分散你的注意力、擾亂你的視聽特別有效,你會很難意識到那個可怕的現實:那個捧著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敵人。

隻有分手以後,我們才被剝離了方才提到過的第一種選擇——因為它真的就是個幻象而已——不得不直麵真正的現實。這會讓我們受到巨大的打擊,感覺空虛而絕望。沒有了那個幻象,我們好像失去了一切:那個世界上最好、最完美的戀人離開了,而其他所有人都不能相信,我們是真正意義上的一無所有、無依無靠了。

但是我們在努力恢複的過程中總會體驗到來自他人的小小的信任與善意。這正是上文提到的“恒定量”可以發揮作用、改變人一生的時刻。因為這時候我們重新體會到了在真心對自己好的人身邊是多麽舒適,注意到了和不惡意評判、不玩三角關係、不傳播流言的人一起消磨時光感覺是多麽自由。這會讓我們放下消極情緒,不再用它和全世界作對。

最後一切都會回歸正軌。

之前說到的第二種現實增強了,而第一種選擇不再可信。你認識到那從來不是一場你和戀人攜手對抗世界的戰役——那隻是你的惡情人在針對你。你開始理解你曾經不喜歡的那些人,並與他們和解。你內心的衝突也會隨著遠離心理變態的謊言之網、重歸真正的現實而逐漸消解。你天性中的慈悲和同理心會重新在心底蘇醒,那個惡情人為你捏造出來的偏執妄想終將被真誠的信任取代。這些那個人為你營造的幹擾最終都會消失,而你也終於可以關注於真正的問題所在。

把三角關係作為折磨人的手段

為了把你捆綁在身邊,心理變態會營造一種“我很搶手”的光環——那種很多人都想要得到他(她)的印象。這會讓你把成為那個人關注的重點視為驕傲的資本,因為你是戰勝了一大群競爭者才贏得了他(她)的。心理變態會通過大量異性友人來營造這種受歡迎的假象:圍繞著他們的可能有異性朋友、前任以及你的潛在替代者們。他(她)會在這群人之中製造三角關係,一方麵引起衝突,另一方麵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價值。(引自羅伯特·格林的《引誘的藝術》)

心理變態樂於建立三角關係,讓自己被潛在目標們包圍,刻意營造競爭關係來讓自己看起來一直特別受歡迎。有些目標存在的意義隻是為了讓你嫉妒,而另一些可能就是為了替代你而做的準備。那個人可能曾經恨不得按分鍾給你發短信,說你是最完美的靈魂伴侶,此時卻會抽身離開,並且把一模一樣的關注傾瀉在其他人身上。這會讓你更加努力,拚命地想把那個人贏回來——而注意不到他(她)隻是在玩弄你。而與此同時,心理變態的下一個目標會很快上鉤,並且相信你如同那個人說的一樣“瘋狂”“躁鬱”以及是個“虐待狂”。但是哪怕在新目標麵前把你抹黑到了這種程度,心理變態關起門來依舊會奉承你,給你堅持下去的希望,他(她)會一直吊著你,直到你們的感情被宣判死刑的那一天。

但是我繼續之前必須明確:人們會戀愛也會失戀;在戀愛走到盡頭的之前或是之後,人們都有可能找到新的情感;人們可能在戀愛關係中做出背叛行為,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而我們在這裏討論的並不是這種正常現象——哪怕它們也是同樣的不公平。我在這一章節中要關注的是心理變態用以折磨與控製目標的、特定的行為模式。

心理變態就像掠食者一樣,時刻尋求著力量與控製。他們希望在精神和肉體方麵都對戀人進行全麵的掌控,並且會通過挖掘對象的弱點來實現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麽在戀情初期那個人會用關注和奉承對你狂轟濫炸——因為不管你是多麽強大和自信,“愛”都會讓你變得脆弱。心理變態並不需要用肢體上的暴力來控製你(雖然他們中的有些人的確會動粗),而是通過愛情的幻影來消磨你的意誌。這一點讓旁觀者口中的“你為什麽不直接離開那個人呢”聽起來格外傷人。因為當你進入這段關係的時候,你期待的並不是這些虐待、貶低與批評。你想要的是愛,你在那個人的欺騙下拿出真心去戀愛了,而愛是人類最強大的情感聯係。心理變態可是深知這一點的。

所以心理變態到底是怎麽利用“愛”作為工具來掌控自己的目標的呢?三角關係正是他們最愛用的手段之一。當我提起“三角關係”這個概念的時候,很多受害者都會直接把它和心理變態的下一個目標畫等號,不過實際上不完全是這樣。心理變態用來讓自己顯得受歡迎,並且讓你對他們著魔的三角關係可以用在任何人身上,包括:

你的家人;

他(她)的家人;

你的朋友們;

他(她)的朋友們;

前任們;

可能成為下一任的人們;

根本就不認識的人。

心理變態影響他人的能力是難以匹敵的。讓人們互相針對會給他們帶來激烈的喜悅,特別是當人們是在為了他們而爭鬥的時候。惡情人會為你特意營造一些激起嫉妒、讓你質疑他們的忠誠的情境。在正常的情感中,人們總會想辦法證明自己是忠誠的——而心理變態做的剛好是這件事的反麵。他們會不斷地向你暗示自己隨時有可能去考慮新的選擇,或者和別人一起打發時間好讓你一直難以平靜。而每次你提起這種事,他們又會全盤否定,然後指責你神經過敏、想太多。

這個問題在於,由於心理變態是通過那種方式把你吸引進這段戀情裏的,你可能早就習慣了他們傾注大量的注意力在你一個人身上,所以當那個人的注意力旁落時,你會感到既困惑又好像受到了冒犯。心理變態知道你會這麽感覺。他們會刻意“忘記”和你在一起的安排,然後和經常在你麵前抱怨的朋友們一起打發幾天時間。他們會故意無視你,然後把更多時間花在家人身上,哪怕他們自己告訴過你家人都是渾蛋。如果那個人家裏剛好有人過世,他(她)會到某個前任——而不是你——那裏尋求安慰,然後告訴你這都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你理解不了的“特殊的友誼”。而該前任往往是——如果不是永遠是的話——那個在你的惡情人口中既虐待狂又精神狀態不穩定的人。

從你之外的其他人那裏尋求注意力、同情和安慰是心理變態常用的策略。作為有同理心的人類和那個人的伴侶,你當然會認為他(她)原本應該向你尋求慰藉。過去治愈那個人的也一直是你啊,為什麽現在就變了呢?那個人曾經告訴你自己遍體鱗傷,隻有你才能讓他(她)重新幸福起來,而現在他(她)居然轉投入私人的友誼和昔日的戀情,並對你宣稱“你永遠理解不了這些”。更糟的是,那個人還會確保你能直麵這一切。

這就把我們引向了下一個話題:社交媒體。

科技使得心理變態營造三角關係來得更容易。他們會給某個前任的一條評論點讚,卻假裝看不見你的;他們會“不小心”上傳一張他們擁抱某位自己親口說過討厭的前任的照片到相冊裏。一切似乎都是無意的——至少你經常會把它歸因為那個人不夠敏感或者細心。但是千萬別搞錯了,這些都是仔細計算過的。

心理變態會富有策略性地發一些讓人生疑的狀態、歌曲和視頻,暗示你不是沒有“失去”他(她)的可能。他們會刻意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一些能引來前任或者新目標的東西——比如一個隻有那個人和某個新目標才懂的笑話,或者包含他們和某位前任回憶的一首情歌。這麽做能同時達到兩個目標:讓你感到孤獨、焦慮和嫉妒;讓你的競爭對手感到自信、被愛和特別。他們一麵按照自己的需求馴化別人,一麵抹殺你的自我同一性與自信——這是一石二鳥。

那個人就是刻意想讓你就這些社交媒體上的事情與他們對峙,因為這些事情太小了,小到你會在意就足以讓你看起來既瘋狂又嫉妒。而心理變態隻會平靜地給每件事都找一個借口,然後抱怨你多事。這種精心掩飾之下的情感虐待是很難被證明的,因為它總是顯得非常模糊、曖昧。你無法證明那個人主頁上的一首歌真的就是為了招前任而發的,雖然你憑直覺知道一定就是這樣。這正是心理變態讓你發瘋的手段,因為咱們說實話,拿臉譜狀態和評論說事兒看起來是挺幼稚的。那個人就是打算讓你覺得自己很幼稚可笑。

和心理變態還能“做朋友”的前任不會意識到自己也不過是傀儡而已。他們反而會以為自己在為了偉大而美好的友誼履行天職——做那個永遠在那裏支持朋友的人。他們不會知道,那個人保持和他們的交往隻是為了在無聊的時候找點調劑。他們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引發不少爭吵的根源——不是因為他們和心理變態的友誼有多麽特殊或者寶貴,而是因為心理變態會拿這種友誼用作挑事兒的媒介。心理變態會讓前任們相信,他們的友誼是光明正大又非常獨特的,雖然實際上他們也不過是三角關係中的一環而已。

心理變態似乎總有辦法讓喜歡給予的人圍繞在自己身邊——那些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想要通過照顧他人來獲得自我價值的人。這正是為什麽你的付出會顯得既微不足道又隨時可以被替代。而那個惡情人還會對和你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人們表現出欣賞和興趣。這一行為傳達出的信息非常明確:你對他(她)來說再也沒什麽特別之處了,你隨時能被換掉。哪怕你不能給他們足夠的崇拜,也有的是人崇拜他們。而且就算你的確給了他們正能量,他們也早晚會對你感覺厭煩。那個人不一定非得要你不可,他(她)有的是親友團在身邊,給他(她)仰慕和寵愛,這會讓你以為他(她)一定是個很棒的人。但是如果你仔細看看那些人,你很有可能會注意到,這些“粉絲”之間似乎總有著一絲難以言喻的有些可悲的氣息。

三角關係的最終階段會發生在那個人決心拋棄你的前夕。隻有到了這種時候,那個人才會直言這段感情有多麽讓他(她)受傷,他(她)是多麽難以承受你的行為。心理變態會經常和密友提及你們的關係,並且講得事無巨細,讓對方也相信這段關係是不正常的。而與此同時那個人還會刻意無視你一條接一條地發來的信息,讓你不由得懷疑為什麽他(她)就是不能和你談談自己對這段戀愛的看法,因為和他(她)談戀愛的畢竟是你啊。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那個人已經決定拋棄你了——所以現在他(她)就是隻想折磨你而已。心理變態隻會向能同意他們的觀點的人尋求建議。那個他們與之暢談戀情中的困境的“朋友”,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目標。

在心理變態的戀愛三角中主要有三個角色。不論是麵對其中哪個角色,心理變態都必須換上相對應的一副麵貌,按照特定的方式行事。這三個角色分別是:

1.你

正常人出軌被發現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羞愧難當,而心理變態巴不得你能發現他們的不忠——雖然他們肯定不會承認。他們常用的方式包括公開與別人調情(通常是在臉譜上),對你嘮叨有多少別的人想跟他們睡,而你一對此做出反應馬上就會被指責為嫉妒多疑。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心理變態總是表現得遮遮掩掩、曖昧不清、居高臨下,並且無論如何都要讓你在這段戀情中保持疑神疑鬼的狀態。

2.新目標

心理變態在這種時候還不會開始折磨他們的新對象,他們反而會把你即將到來的自我毀滅用作吸引新獵物的誘餌。一旦你走向崩潰,你那些絕望的短信就能被拿來向新目標證明你的瘋狂,從而輕易換得同情。心理變態會把那個新目標高高供起來,會對新目標闡述他們現在感覺多麽幸福。而新目標會因為自己能成為把那個人從虐待狂伴侶(也就是你)手裏解救出來的人而揚揚自得。心理變態在這個場景裏會換上一個貌似純真的麵具——被你迫害而又亟須被從你手中拯救出來。與此同時他們會對新目標感恩戴德,把他(她)誇成那個幫他們重新尋回了快樂的人。

3.親友團

心理變態總是嚴密監控著自己的朋友圈子。因為觀察力再不敏銳的人在有情變發生的時候也能發現,心理變態不會高調地出軌或換人,而是會更加小心謹慎。他們會和朋友們關於當前這段“傷人”的感情進行嚴肅的交談,並在這個過程中用流於表麵的讚美、奉承來保持友人的忠誠。這是他們在提前止損,讓他們就算明著出軌也能有人替他們說話。當他們帶著新獵物出現秀幸福的時候,心理變態會希望親友團能拿出更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而這些來自朋友圈子的支持會讓你目瞪口呆:怎麽會有人支持這樣的人、這樣的行為呢?再被親友團環繞的時候,心理變態會搬弄是非、施展魅力、騙取同情,並在愉快地展示新獵物時欣然接受他們渴望已久的支持與祝賀。

擁躉

不管對戀人和伴侶有多不好,這種惡情人往往都有一群忠實的擁躉,他們的每個行為都會有人叫好。這些成為擁躉的人往往都被心理變態淺薄的奉承蒙蔽了雙眼,淪為被操縱的工具。心理變態的親友團經常換血,因為心理變態的友誼既不深厚又沒有意義。他們想要的隻有關注和喜愛,任何不能繼續提供這些無腦支援的親友團成員都會被替換掉。想想那個人為了達成這種效果需要多少計算和規劃,心理變態狡詐、冷酷,且對自己的行為有著極其清晰的認知。隻是為了讓你開始質疑自己的理智,他(她)居然能拿出三種不同的人格來!

正常人在分手之後往往不會急於進入下一段關係,就算是真的有了新的情感,他們也會因為羞愧而遮遮掩掩。但是心理變態恨不得馬上就把自己和新對象在一起的快樂昭告天下。更出人意料的是,他們會希望你也為他們高興,否則你就是既嫉妒他們又懷恨在心。

在這個階段,心理變態會像分揀郵件一樣評估你的行為。如果你屈服於他們,乞求他們回心轉意,他們沒準兒還會在你身上找到一點價值,因為你的行為既讓他們鄙視又能逗他們開心。而如果你選擇反擊,開始揭露那個人的謊言,他(她)就會竭盡全力去摧毀你的意誌,直到你崩潰為止。哪怕你在那之後又想試圖回到那個人身邊,甚至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你也已經永遠地上了那個人的黑名單——因為你居然敢用言辭對他們進行反擊;因為你知道得太多了——你看到了麵具下那個掠食者的真麵目。

而就算你們的戀情結束了,你也無法擺脫那個人營造的三角關係,他(她)還會用這種關係把你逼向瘋狂。那個人會帶著新對象在你眼前晃,在社交媒體上又曬照片又秀幸福。心理變態不僅僅是想用他們當前的幸福來刺激你,他們更想讓你開始仇恨那個新目標,讓你把關係的結束怪罪在那個人的新歡身上,從而忘記真正虐待過你的人是誰。

所以你要如何在這樣的情感虐待之前保護自己呢?首先,你必須學會尊重自我。在本書後麵的章節裏我還會更細致地談到這一點。但是你至少要有這麽一個底線:你要知道在戀愛關係中,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為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你應該知道,你的時間不應該浪費在一個以欺騙和對抗為常態的伴侶身上。你永遠不應該用認為自己發了瘋來解釋那個人捉摸不定的行為。當然,在那種隱蔽而微妙,緩緩把人推向瘋狂的情感虐待之前,想要做到這些也並非易事。

所以我要在這裏向你介紹所謂的“大偵探守則”。這是一條很簡單的規則:如果你和某人的交往變得像偵探破案一樣撲朔迷離,那就說明你應該馬上把這位請出你的生活了。想想你的“恒定量”,和他(她)在一起的時候你需要像偵探一樣進行推理和調查嗎?你需要像網絡跟蹤狂一樣監控“恒定量”的社交媒體主頁嗎?你的“恒定量”說的話、做的事需要你反複核實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果你在戀愛關係中需要這麽做,那就說明驅使你這麽做的理由並不是你自己出了問題,而是你的戀人身上有太多事情讓你生疑。

哪怕這種疑慮看起來既模糊又不怎麽合理,你還是應該相信自己的直覺。如果你對自己的想法既憂慮又懷疑,不如直接停止對後果的預判,直接采取行動。你會發現你每消除一點那個具有“毒型人格”的惡情人在你生活中留下的痕跡,你焦躁的疑慮就會奇跡般地隨之消減一分。因為隻有你自己知道別人是不是在傷害你;隻有你自己知道什麽才是對你來說最好的;隻有你自己有權利決定你喜不喜歡和某個人待在一起時的感受。除了你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判斷你的感受是否正確。請牢牢記住這個問題:你今天到底感覺怎麽樣?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你唯一應該在意的東西。

大偵探

當我們和騙子與控製狂糾纏不清時,我們往往會發現自己在扮演近似於“大偵探”的角色。這是你的直覺在提醒你,你調查的那個人身上有著很大的問題。出於某些原因, 那個人的行為永遠不會和言論一致,你總是能看到他(她)為自己開脫並指責他人,他(她)講的故事卻很難自圓其說。那些讓你迷失在其中的、令人困惑的對話到最後往往結束於你被貼上“嫉妒”“神經過敏”“妄想狂”之類的標簽。但是當這一切都結束之後,回頭看看那些被拿來當作你發了瘋的例證的事件,你會意識到那都是厚顏無恥的謊言。那個人的每一個借口,都是為另一次欺詐、背叛或毫無意義的謊言(就是騙騙你逗自己開心的那種)做下的鋪墊與掩飾。心理變態實在是進行這種隱蔽的虐待的高手,他們誘導著你進行這種挖掘謊言的尋寶遊戲,從而讓你對自己曾經隨和、悠閑的本性產生更深的懷疑。

三角關係不僅會給你留下持續性的感情創傷,還會讓你誤以為自己是個貧瘠的內心中充滿嫉恨與不安全感的怪物。為了治愈這種創傷,你首先要認識到那些不安全感是人為誘導而成的。那不是真正的你——那時候的你是被人操控的。真正的你是個和善、有愛心、思路開闊、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你再也不需要懷疑這一點了。

沉默

沉默是心理變態用來抹殺你的自尊心的最有力的武器。這是精心掩蓋之下的殘酷懲罰,是一種用根本看不出過度的控製欲的方式操控你的行為發生改變的巧妙手段。當善解人意的人被沉默以待,他們會陷入帶有自毀傾向的胡思亂想之中,並且認為可能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錯的。而為了規避同樣的錯誤再次出現,他們會開始逐漸削弱自己的全部性格特質。

沉默對待是一種異常殘酷的精神虐待——因為它本質上是驅使著你與自己的思維對抗。你不得不向自己的直覺和對真相的全部認知宣戰。一旦對你的自我同一性的削弱達到了心理變態期待的程度,他們就會拿出這項手段來作為最後一擊,讓你徹底失去抽身離開的機會。你會在沉默處理中自我折磨,替你的施虐者完成剩下的情感虐待過程。

那個人隻需要讓你一個人麵對自己的思想就夠了,頂多再在社交媒體上放一些微妙的小線索來刺激你,讓你胡思亂想得更厲害。你會仔細回溯戀愛期間自己做過的每一件事,並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而自責。你可能會在午夜時分心髒狂跳著醒來,期待著能收到那個人發來的一條短信。但是短信不會來,什麽都不會有。你登上臉譜,看到那個人分明和朋友還有前任之類都有著積極的互動——那個人不是沒有時間,那個人隻是不想理你。

但是你還必須要對那個人一連好幾天都不理你的行為表示理解和寬容,哪怕在你們剛剛談戀愛的時候那個人曾經恨不得每個小時都給你發條短信。你覺得自己似乎處於某種緩刑考驗期,可是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麽。這會讓你拿出一些消極的攻擊性來,起草好幾封長長的郵件來抱怨那個人行為的變化和對你的冷遇。你可能真的會認真地想到提出分手,但是這些念頭過不了多久就會過去。於是你索性相信自己也可以反過來冷落那個人,你努力維持鎮定,假裝一切正常,讓自己看起來神經沒那麽緊繃,試圖在互相冷落比賽中贏過對方。但是勝算從來就不可能在你這邊。因為那個心理變態也根本不需要你的注意力——他們早就找到其他人來替代你了。沒錯,如果你的惡情人一連冷落了你好幾天,這就差不多能說明他(她)一定是找到了下家,因為如果不是這樣他(她)就會繼續關注你了。這時的你對那個人來說隻是一塊絆腳石而已。那個人找到了新鮮的刺激,而你的感情就像是他(她)奔向新目標的路上那些招人煩的減速帶。但是心理變態是不會把這些說出來的,他(她)隻是繼續讀著你那些絕望的短信,卻從不回複。他(她)會猛烈抨擊你的瘋狂和緊張,指責你實在是令人生厭。除非一切都依著他(她)的節奏來,否則不管是當麵還是通過電話的討論全部免談。這使得心理變態對你的虐待已經不再掩飾,他(她)就是**而直接地在羞辱你。

即便如此他(她)也不會踹了你的,至少這時候不會。心理變態在等待合適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