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心理階段——第二部分
你已經掌握了撥開迷霧的關鍵,即那個改變了你的世界觀的概念——“心理變態”。你知道了這個概念的存在,一切就此變得可以理解,你突然發現了正確描述自己所經曆過的一切的正確方式。那些難以解釋的回憶現在得到了解釋,你也由此產生了諸多奇特的新情緒。最初那感覺一定很不舒服,因為你的確是剛剛結束一段極其令人不快的關係。你可能會問自己很多問題,然而這並不是壞事。用質詢的心態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世界)是通向自省之路的起點,而自省精神終將改變你人生的層次。
理解心理變態
症狀:生理性不適,亟須得到驗證,震驚,惡心,靈光一現式的頓悟,妄想,情緒低落。
這可能是你的康複過程中最奇怪的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通過資料學習的知識隻能幫你到這裏了,想要真正理解心理變態,你必須試著想他們所想,切身體會他們的感受。鑒於絕大多數幸存者不僅富有同理心和愛心,還非常珍惜這樣的品質,他們想要和心理變態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幾乎是不可能的。實際上這正是心理變態往往能夠得手的原因之一——因為正常人通常會近乎不假思索地相信,所有人都像他們一樣擁有良知和道德感。
隨著你對心理變態的探究不斷加深,你會在無意之中失去一小部分的自我。你對心理變態研究得過於投入,以至於你終於可以開始理解心理變態的思維如何運轉。你看到的不再隻有行為上的危險信號和言語虐待,不再是當你哭泣著乞求時那個人的冷漠——甚至於冷笑,而是他們眼睜睜看著你被毀掉時那種病態的快感。你再也不會把那個人的行為解釋為遲鈍或是沒心沒肺了,你現在看待那段戀情時已經有了全新的視角。
一切都得到了解釋,一切都有了道理。
從最初的性格模仿與愛情轟炸,到之後的同一性侵蝕與三角關係,再到最後突如其來的拋棄,所有之前講不通的事情都有了道理。你感覺非常惡心,因為你發現自己其實從未被那個人愛過——你隻不過是他們邪惡的循環遊戲中的一任目標。你也發現了自己在這段戀愛中的表現與以往截然不同,但是這也不是因為那個人有多特殊,而是因為那個人從選中你的第一天開始就在算計你。
你再次回想起那些讓你不斷胡思亂想的場景,並且發現每一次虐待和冷遇背後都是精心的策劃與計算。到了最後你會不無驚恐地意識到,那個你生命中的摯愛,那個你全心全意信賴過的人,從最開始就為你布下了天羅地網。
機器人
由於心理變態沒有屬於自己的自我同一性,他們可以讓自己變成目標渴求的任何麵貌。你留心的話其實可以注意到一個短暫的“觀察”階段,在這個階段,心理變態會熱情洋溢地表達自己與你是多麽相似,而此時他們真正的意圖是傾聽你描述自己的希望與夢想,然後精心為你與他們分享的一切創造一幅經過誇大的鏡像。他們會利用這種虛假的“共性”迅速和你建立情感聯係,讓你相信自己找到了完美的靈魂伴侶。那個人會表現得好像對你的方方麵麵都十分著迷,會恨不得每分鍾都給你發短信,還會在你的社交媒體上瘋狂地留言,專門為了讓你的朋友們也看到。在不知不覺間,這個人開始逐漸占據你生活的全部,你甚至無法想象沒有他(她)的日子該怎麽過。然而隨著三角關係的開始,那個惡情人也終於暴露出了自我同一性的匱乏。他們開始使用各種曖昧的手段吸引前任和有可能成為新歡的目標,並確保你能看到這一切。你發現自己開始像偵探一樣到處搜尋蛛絲馬跡,然而你找到的線索實際上都是那個人一點點灌輸給你的。它們讓你內心充滿嫉恨,並且在看到你的靈魂伴侶幾乎公開和別人調情時簡直恨得發瘋。更為詭異的是,那個惡情人的性格與嘴臉居然也會為了迎合新目標而發生劇烈的變化。你看到那個人讚美著之前完全不屑的食物,因為一點都不好玩的笑話哈哈大笑,簡直變成了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人。如果你當著那個人的麵指出他(她)身上有什麽東西變了,你馬上就會被指責成“神經過敏”或者“神經病”。而特別讓人難受的一點是,心理變態在引誘下一個目標時,往往會用上一些從你那裏偷來的性格特征。就像機器人或者人工智能一樣,心理變態會從每一個目標身上學習,會隨著更換目標而不斷自我更新。
動機與虐待狂傾向
圍繞著心理變態最常見的一個誤解是:像很多影視作品裏演的一樣,心理變態本人往往也曾經是受害者,他們總有點花樣百出的悲慘過去——小時候受過家暴、父親早逝或者其他差不多的慘事——總之他們會成為心理變態也是身不由己,他們控製不了自己的行為。
對於這一點,我嚴重不予苟同。
和其他精神障礙患者不同,心理變態完全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實際上他們正以此取樂——以看著別人受罪取樂。他們眨眼之間就能找出他人的弱點所在,並且會有意識地挖掘這些破綻。他們其實知道什麽是錯、什麽是對,隻是他們選擇把是非觀念直接踏在腳下。
心理變態的戀愛惡性循環並不是什麽情感遲鈍造成的副作用,而是經過精心策劃,為每個不同的受害者量身定製的,是心理變態有組織、有計劃地虐待獵物的手段。想象一下他們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去完全模仿另一個人的希望與夢想,他們會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去扮演一個與本性完全不同的角色。而他們付出這些心力都隻為了一個目的:毀了你。
那個人從來就沒有愛過你,哪怕是一星半點都沒有。就算是在那些對你傾吐了無數甜言蜜語的時刻,那個人真實的動機都隻是觀察你、研究你,等待真正的好戲揭開序幕的時機。你有沒有注意到,一旦你真正墜入愛河,各方麵都適應了這段關係,那個人的情感虐待就開始了?從那一刻起,這段戀情的其餘部分你都會在徒勞地試圖重新找回那個完美的靈魂伴侶中度過。
問題的關鍵是,絕大多數幸存者會把心理變態對關注的病態索求與某種孩子氣的不安全感畫等號。可是實際上心理變態才沒有不安全感呢,他們對自己滿意得不行,他們喜歡自己的模樣,更喜歡自己把身邊所有人都玩得團團轉的手段。你和心理變態的戀愛才不是什麽填補他(她)靈魂深處的空虛呢,那個人根本就沒有靈魂。心理變態才不是躲藏在難搞的人格背後的迷茫而驚恐的小孩子,他們的心理障礙不是用來保護內心深處的脆弱而修築的防禦機製,他們想要的隻有被崇拜和景仰,你不可能在他們心裏找到什麽“柔軟的角落”,因為那裏隻有一片無盡的黑暗。
額外需要你注意的一點是,你得杜絕這樣的想法:“我不和那個人聯係了,因為這樣就沒人給他(她)提供自戀的資本啦。”因為這種想法讓你以為自己能夠滿足那個人內心的某些需求。然而實際上你不能,你永遠都不能。心理變態從他人那裏尋求關注並不是為了什麽自我膨脹的資本,他們本身就已經夠膨脹了,而且我可以向你保證,這種人絕對不會有喪失那種自負的時候。他們想要你的關注,隻是因為他們可以借此消耗你、摧毀你。你在他們眼裏就是用完就扔的垃圾,如果有機會的話,沒準兒他們也會想起對你進行一下垃圾回收,但是那絕對不是因為他們需要你。
何況你的療傷過程就不應該和給不給其他人關注掛鉤。你要執行“不聯係”原則,應該是因為你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對待,而那是一個操縱、欺騙、虐待並且深深傷害過你的人。隨著你的自尊心不斷回升,你肯定也能逐漸理解,你把那個人從你的生活中永久移除的理由有多麽充分。
“那麽我自己會不會也是心理變態呢?”
這個讓人泄氣的疑慮在幸存者之中其實非常普遍,在對那段經曆和心理變態這個話題進行了幾個月的研究之後,我認為對自己的本性產生一些質疑也是完全正常的。因為這的確是一個非常讓人難受的話題,有時候還會有點讓人上癮,當你腦子裏總是裝著和心理變態相關的知識和印象的時候,你會試著把這些知識套到身邊的所有人身上——包括你自己——也是完全正常的。
我來給你找幾個能證明你應該不是心理變態的理由吧,因為正在療傷的你實在不需要再用這種疑慮自尋煩惱。你根本不需要擔心這個,而最關鍵的理由正是“擔心”本身。心理變態才不會為自己是不是很邪惡而擔心呢,他們什麽都不在乎。你會產生這種疑慮——乃至於恐懼——是因為在你看來,心理變態現象實在是太邪惡了,但是心理變態本人才不會把這種人格障礙視作什麽可怕的疾病呢,在他們眼裏那分明是自己的力量來源。心理變態相信,正是他們在良心上的匱乏讓他們高人一等。你也是這麽想的嗎?我猜應該肯定不是吧。
以下是你會產生那個疑問的主要原因:
1.是那個心理變態誘使你這麽想的
在你們的整個戀愛過程中,那個心理變態的惡情人都會把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強加於你。他(她)一直在指責你纏人、嫉妒、神經過敏、控製狂、邪惡並且瘋狂,而你可能也逐漸相信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但是這我就得問問你了:你在正常的友誼或者戀情中有過這種感覺嗎?你的“恒定量”會讓你對自己產生這樣的印象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麽這個問題裏的標準到底是什麽呢?以上列舉的其實都是心理變態的典型特征,而你隻有和那個人在一起的時候身上才會展示出它們。你離開那個人以後,它們的逐漸消失也絕對不是巧合。
幸存者們總是傾向於主動承擔戀情中的所有問題,因為他們相信如果自己主動去寬容和理解,也許就能挽救那段完美的理想化過程。可是當你這麽做的時候,你承擔的實際上是心理變態最可怕的一些缺陷,讓你逐漸相信自己也擁有這些缺陷。在自我同一性侵蝕完成、戀情落下帷幕之後,你會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為感到惡心也是正常現象。可是你要記住,那時候的你並不是真正的你自己,那時的你是心理變態貯藏毒液的容器。隨著“不聯係”原則的實施,你會發現自己離開了那個人之後不會表現出任何你以為自己擁有的缺陷,實際上你反而會變得更加溫柔、善良、富有同情心,那才是真正的你。
2.這也是你的性格特征導致的
我記得有那麽一句話,“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在和心理變態分手之後,牢記這句話特別重要。絕大多數幸存者在個性上都有很多共同點,而其中尤其顯著的兩個正是心胸開闊與對建議的虛心敏感。這兩項性格特征都是非常優秀的品質,但是如果你不學著對它們進行適當的控製,它們也會給你招來麻煩與困擾。比如在這種情況下,這兩項特征帶來的問題是,如果你問自己“我是不是心理變態呢”,你開闊的思路會自動接納這個念頭進入考慮範圍。這和這個想法有沒有合理的論據支撐都沒有關係,你接受了它,隻是因為你的思維很開闊,僅此而已,你會自動傾聽來自內心的每一個提案。所以有時候你真的得讓自己學會拒絕某些荒誕可笑的念頭——比如懷疑自己是心理變態。
可惜絕大多數幸存者都傾向於接受那個自己有可能是個糟糕的人的想法——並且不那麽願意用惡意去推測他人。當你的療傷過程讓你恢複一些理智之後,你真的應該改變思路和視角,別再用那麽負麵的眼光看待自己了。放下和那個人戀愛期間你已經習慣的“是我不好,你沒問題”的思路,多想想“你沒問題,我更沒問題”。你得記住這一點,思路開闊雖然很好,但是它也會讓你更容易受不合理的建議和催眠影響,在學著如何利用自己的開放思維的同時,你得把這個認識時刻放在心上。
在以上談到的因素之外,抑鬱沮喪的情緒也會影響你的判斷。在深陷這種情緒的時候,你意識中的消極思想往往揮之不去,甚至讓你覺得它們比積極的想法還要重要。像電腦病毒一樣,抑鬱情緒的生存機製就是讓你保持那種抑鬱而沮喪的狀態,讓你相信那些積極一點的念頭都隻不過是無知的妄想。但是這些情緒都不是真實的,它們隻是大腦在特殊狀態下對你耍的把戲。相信我,你不是心理變態。
3.因為你有底線和邊界
不論心理變態的施虐者們對受害者進行撒謊、欺騙、言語攻擊、迷惑、操縱還是冷落,他們都不會產生一點不適感,這些勾當反而會讓他們開心。而幸存者們在站出來進行反擊和對抗之後往往會心緒難平,甚至感覺很糟糕。可是你完全不需要為此做什麽心理鬥爭,有底線並且捍衛它是好事,隻有故意傷害他人才是施虐者的行為。
你可能隻是不習慣擁有明確的邊界意識而已,實際上,許多幸存者此前也從來沒有樹立過堅定而明確的邊界。和心理變態的糾纏帶來的意外之喜就包括讓你找到自己的邊界和底線。有些人稱之為良性自戀,但是我認為“自尊自重”會是個更好的描述。不過對於此時的你來說,不管是邊界意識還是這種自尊都相當陌生。所以在你逐漸接受它們的過程中,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像是個自私又討厭的家夥。雖然實際上你所做的不過是不再逆來順受、無私付出而已。
在你逐漸變得強大起來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逐漸失去了一些實際上也頗具毒性的昔日友誼與聯係,這可能會讓你覺得自己由於試圖療傷而受到了懲罰。請你千萬不要這麽想,因為這是你終於變得足夠強大,可以把不那麽健康的元素從生活中剔除出去的體現。擁有自尊、邊界和底線,期待得到他人的尊重都並不是心理變態或者自戀的表現。擁有感情的正常人都會有這樣的期許。不過有可能曾經圍繞著你的一些人並不希望你這麽正常——他們更想要一個能無條件迎合他們的需求的人。所以他們才會設法讓你因為培養了更健康的習慣而感到不安,讓你誤以為你自己不近人情,甚至有點心理變態,然而這隻是自私自利的人不能得其所願時才會出現的情況。他們會試圖讓你保持不變,因為那種狀況更隨他們的心意。隻是那種狀況並不適合你,而你能認識到這一點也是因為你有了底線。拒絕他人的無理要求或者向他人索取一些應得的尊重並不能代表你就是心理變態,它們隻能代表你變得更加強大。每一次你主動捍衛了自己,你因為心理變態的傷害而失落的靈魂便會回歸一點。
4.因為你是那種戀愛惡性循環的親曆者
心理變態的戀愛關係一直遵循著一個老套而真實的套路:理想化、貶低、拋棄——每次都是,毫無例外。但是他們不是唯一在這個套路裏循環往複的一方:你自己的經曆其實也一樣。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這些階段出現的順序。你首先也會理想化那個人,你這輩子大概都沒有那樣地理想化過其他人了。然後你被無情地拋棄,孤零零地舔著自己的傷口。而當你終於了解到心理變態現象之後,你會開始貶低他們。你會親手推倒心中那個人理想的形象,就像在自我同一性侵蝕階段那個人踐踏你一樣。
這不是正常的分手之後會出現的什麽自然現象。當然,很多人分手以後也依舊互相嫌棄,但是那種嫌棄來得可不會這麽戲劇化,更不涉及對自己曾經理想化過的每一個特質的解構。然而我必須遺憾地告訴你,為了療傷,你必須親自經曆一遍這一套完整的循環,才能意識到那段戀情不過是虛假的套路,不過是扭曲的鏡像、實現不了的幻影。你必須親身經曆這個不正常的過程,親手撕碎你愛過的一切,毫不留情、毫不保留,因為那些東西都不是真的,它們從來就不存在。隻有走完了那個循環,你才能重新找回自尊和夢想。
你可能還會額外進行一些其他的貶低過程。很多幸存者都會當一陣網絡跟蹤狂,因為他們想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雖然社交媒體的確能讓你得到一點和真相有關的線索,但是你一定要記住,這種行為對你的療傷過程弊大於利。網絡跟蹤狂行為也是和心理變態保持聯係的一種方式,而且對你完全沒什麽好處,它可能會讓你上癮。當你什麽都顧不上,隻是坐在電腦前等那個人更新狀態的時候,那個人對此一定是完全知情的,他(她)肯定還對這種現象所賦予他們的力量十分中意。而且你要知道,雖然隱藏得很好,但是那個人也一定在對你做著同樣的事情。那個人可能宣稱自己很久都沒看過你的臉譜主頁了,結果會在無意中引用了某些你發過的內容,或者他(她)會表示自己根本沒想到你會打來電話,內心想的卻是你怎麽過了這麽久才想起打過來。所以千萬別讓自己再次落入心理變態的圈套。網絡跟蹤狂行為是不健康的,應該用自製力加以控製。
在和心理變態戀愛期間以及分手之後,你可能做了一些不那麽光彩的事情——你撒過謊、瘋狂地索取過關注、發送過一些瘋狂而憤怒的郵件。但是這些都不代表你就是個心理變態。從某種角度來說,你需要原諒自己,然後下意識地讓自己努力做出更好的選擇。你和你那個惡劣的前任畢竟不一樣。掙脫出那種有毒的戀愛循環的確很難,但是你一定做得到,隻有離開了那種循環,你才能重新開始尋找正常的戀情。
5.因為你的情感共鳴能力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你可能會感到長期的空虛和麻木,這在經曆過心理變態的情感虐待之後是正常的,而且這種麻木並不等同於心理變態現象。這隻能代表你的情感經曆了殘酷的踐踏,而它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恢複正常。沒錯,心理變態在感情上也是麻木不仁的,但是他們天生如此,他們從來不會因為失去純真而悲傷,更不會因為心碎而陷入沉思。
你的感情和情感共鳴能力隻不過是暫時蟄伏,就像冬眠的熊一樣,它早晚有一天會以更加強大的姿態蘇醒。當一切過去之後,你會變得更加悲憫,也更加富有洞察力。所以不要為了一時的麻木而憂慮,這種麻木總會過去,它會被更好的東西取代。
還記得我建議過你,在頭幾個月裏不要太急著締結新的友誼或者戀情嗎?其中的原因在於,結束了與心理變態的關係之後,你很難在其他人身上找到近似強度的愛情或是**,你會感覺有些失望,而這種失望又會讓你覺得自己像是個壞人,居然開始責備起新伴侶不夠體貼、溫存。你不能讓自己不斷陷入這種關係之中,因為這隻會傷害你自己和你身邊的人,並讓你被負罪感淹沒。這對於你嚴重受損的情感共鳴能力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不要勉強自己去完成那些不可能的任務了。多花點時間自省吧,去試著做你自己最好的朋友。當然,自省也要有一定的限度,總有一天你得停止裹足不前的思考,開始重新投入生活。這可能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但是一旦你的心靈準備好重新麵對世界,它會對你發出信號的。自省過度也會讓人瘋狂,但是恰到好處的自省隻會為你帶來智慧與創造力。
6.因為你對邪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很多幸存者都曾經相信人性本善,所有人都有好的一麵,直到心理變態的出現用殘酷的現實打破了他們那幸福的無知。你對心理變態越了解,就越了解人的本性。你現在理解了心理變態欺騙你的動機與方法——你理解了他們如何玩弄你的不安全感,如何用虛偽的愛情衝昏你的頭腦,讓你的大腦對那種多巴胺刺激成癮。這讓你也猝不及防地看見了自己內心的一點點黑暗,就好像你距離那種邪惡太近,以至於被它浸染了一樣。因為現在的你也知道了通過花言巧語讓他人死心塌地的方法,更知道如何調動情緒把某人逼上絕路。這些完全是你寧願自己從未了解過的知識。但是想想看,你會親身實踐它們嗎?肯定不會,對吧?你的良知會阻止你的。這是你和心理變態最根本的不同。你們可能擁有同樣的知識,但是良知決定了你們在行為上的差異。所以不要擔心,你對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人的那些新認識,完全不會讓你變得更邪惡。
J.K.羅琳曾經如此寫道:“每個人內心都有光明和黑暗,而重要的是我們知道如何從中做出選擇,這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麽樣的人。”在你的康複之旅上,我希望你可以記住這句話。我們每個人心中可能都住著屬於自己的魔鬼——讓我們彼此不同的是應對它的方式。
還記得那些對心理變態一無所知的美好時光嗎?那時的生活多美好啊。那時的你是否產生過邪惡的念頭?你友好的舉動背後是否潛藏過充滿控製欲的動機?你做好事是否總是別有所圖?我猜你的答案肯定都是否定的。你隻有在遭遇了那種黑暗之後才開始質疑自己。這就已經足夠證明,你不是一個心理變態,從來就不是。隨著你受傷的心靈逐漸痊愈,當你的感情與情感共鳴能力終於複蘇的時候,你會重新找到內心的平靜的。
那個心理變態曾經讓你以為關注和讚揚可以被當作武器和工具,但真相並非如此。適當地接受一些讚美,或是稍微享受一點被關注的感覺不會讓你成為心理變態。你要學著適應來自正常並且健康的人們的關注與讚美,不要讓你關於使用這些東西操控他人的認知阻止你享受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正能量。
你不是心理變態,你與心理變態截然相反。正因為你完全是心理變態的反麵,你才會提出“我會不會也是心理變態呢”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