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心理階段——第一部分
康複期的初期階段可能會讓你感覺天旋地轉——混亂、無序、難以掌控。在這些階段裏,你可能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遇到的就是心理變態,所以你會責備自己,感覺自己不可能再次快樂起來了。你的一些行動遠遠超乎你自己的想象。此時的你並不理解那種虐待是如何摧毀你的自信心和自我同一性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一種情感虐待。你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很痛苦,你此生從未如此痛苦過。但是請千萬不要放棄希望,你不是一個人麵對這種黑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階段一:荒廢
症狀:空虛,震驚,濫用藥物,自殺傾向,注意力難以集中,抑鬱,體力衰退。
在這個緊隨分手而來的階段中,你會感到仿佛吞噬了你全部生活的頹廢。你的心靈和思維都變得麻木不仁,普通的日常生活對你來說都難以為繼。由於突然被切斷了刺激腦內化學物質分泌的來源,你在這個戒斷時期裏可能會不時感覺精神恍惚。你的身體狀況也會因此而變差,你的模樣可能也會變得格外憔悴。如果把很多幸存者遭遇心理變態前後的照片進行對比,結果往往十分觸目驚心。
你的性欲也會遭遇波動和搖擺:你一方麵對前任依舊有渴望,另一方麵為今後再也不會獲得同樣的快樂而悲傷。由於自我同一性受到了嚴重的侵蝕,此時的你在心理上格外脆弱,但你對這種自我同一性的損傷已然毫無意識。你並不明白自己經曆的情感虐待到底是什麽,此時的你依舊是心理變態的受害者。你可能還天真地認為這一切是自己應得的懲罰:因為你嫉妒、瘋癲、貪婪、纏人,一切都是你的錯——而離開了那個人你什麽都不是。
這時的你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在情感上,你可能會失去和身邊世界的一切聯係。你的感知能力會暫時崩潰,以至於一段時間以後回憶起這段經曆,你可能很難想起絕大多數細節,那感覺簡直如同靈魂出竅。這是因為你的意識需要屏蔽太多難以忍受的痛苦而羞恥的回憶。為了保護自己的靈魂,一部分的你暫時進入了待機狀態。而我們正在談論的幾個心理階段,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沉睡的部分重獲生命。
照顧好你自己
在整個康複過程中你都應該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但是在這個階段裏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你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你的理智與思維重新發揮作用,照顧好身體也是你此時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在接下來的章節裏,我也會在這方麵繼續給你一些建議,不過你可以試著從以下列舉的事情開始。
1.不妨練習一下冥想。我的好朋友兼滑冰時的夥伴“複古風女孩”,在我們的在線社區上分享了許多經驗和技巧供大家參考。其中一種尤其簡單實用,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連續做十次深呼吸。
2.每天適量服用B組維生素補充劑。這不僅能確保你獲取充足的營養,維生素B6和B12對改善抑鬱情緒也有幫助。
3.適量服用一些魚油。魚油有助於保持你頭發和皮膚的健康,也具有相當的抗抑鬱功效。
4.堅持運動。每天都去散散步,或者到健身房去鍛煉半個小時。即使運動強度比以前弱一些也沒關係,隻要能保持運動就好。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的朋友們直到今天都不太願意跟我一起去健身,因為我在健身房裏撐死了也就是在健身球上一邊傻笑一邊滾來滾去。
5.哪怕你沒什麽食欲,也要保證一日三餐。你可能一連好幾周都不想吃東西,但是你也不能因此餓壞了自己的身體。
6.每天按時起床。千萬不要養成每天在**賴到下午的習慣,這會讓你越發因為抑鬱、沮喪而失去麵對生活的勇氣。必要的話,給自己定個鬧鍾吧。
7.保證七至九小時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對你的精神健康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你整天都無精打采,你會沒有精神撐過這個難熬的階段的。
8.多出門曬曬太陽。當然,你得做好防曬,不過接觸自然光,從陽光裏獲取點維生素D,會讓你感覺好很多。
9.記得保持個人衛生。別因為心情不好就不刷牙、不洗澡之類的。你的生活越規律,讓生活重新健康起來、重拾好習慣就越簡單。
10.別總是照鏡子。我是認真的,你看起來很好,真的不用總是照鏡子。心理變態會讓你格外在意你的容貌和外表,不過除了他們之外,沒有人會對你那麽苛刻。
反思
在荒廢階段裏,做出任何反思對你來說一定都十分艱難。但是你一定要這麽做,一定要對自己的內心做出一番審視,哪怕隻是一小會兒。
以下這些文字會是全書中最重要的一段內容,請你一定認真閱讀。
很多幸存者都不得不和自殺傾向做鬥爭,因為他們難以想象這段經曆之後還會有什麽等著他們。為了排解這種痛苦,有些人會求助於酒精或藥物。如果你此時也在試圖用藥物治療自己,或者真的產生過自殺的念頭,請立刻放下這本書,去專業的心理谘詢師那裏尋求幫助。你此時需要的幫助不是書本或者網頁提供得了的。
就算你並沒有產生自殺的念頭,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也會對你很有好處。社會上有許多優秀的心理學家、治療師與谘詢師,他們心懷著幫助他人的善念進入了這個行業,而且每天都在改變著許多人的人生。這些專業人士通常會在個人網頁上列舉出自己的專項,所以如果你要尋求幫助的話,最好選擇一位專長為情感關係及情感虐待的,他(她)在了解過你的基本情況之後,立刻就會明確地告訴你:恢複過程中不能急於求成。
每個人和心理谘詢師相處時都可能有不同的體驗,但是無論如何,能夠幫助你的專業人士必須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善良並且思路開放的人。你和他(她)相處時不應該產生被評判的感覺,你應該可以對他(她)舒適、自如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假如你找到了很能引起共鳴的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你應該很願意把它帶去和谘詢師討論。
就我自己來說,接受了幾個月的治療之後,我從每天都沉溺於自殺的念頭、連床都起不來的狀態逐漸恢複到能夠基本正常地麵對日常生活。雖然那時的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的心理治療師正是在我失去一切希望時挽救了我的那個人。有些時候我們就是需要一點額外的助力幫我們脫離黑暗,所以向他人尋求幫助並沒什麽可害臊的。有許多善良的陌生人會很願意對你伸出援手。
階段二:否定
症狀:情緒波動,強顏歡笑,狂躁,濫用藥物,衝動,各處尋求注意力,網絡跟蹤狂行為。
當你的心理變態前任開始向你炫耀幸福新生活的時候,你會馬力全開地衝進這一階段。你眼睜睜看著那個人和新伴侶手拉著手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的快樂。這種三角關係往往是通過社交媒體營造的,這時候的你可能未必會對那位新歡的存在特別憤怒,因為你還不知道前任到底背叛了你多久。你會非常想要證明自己和那個心理變態一樣十全十美——因為這沒準兒能讓那個人回心轉意。
千萬別忘了,這時你的重點還落在希望那個惡情人可以重新選擇你上。
為了向自己證明一切都還好,你開始換工作,開始無節製地消費,開始試圖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你會猛烈抨擊那個惡情人之外的一切人和事,你會出去喝大酒、去派對狂歡、不管不顧地胡亂約會——總之一切都為了向自己傳達一個“我很好”的信息。你會變得非常衝動,盡情揮霍著自己的積蓄,一心幻想著沒準兒那個拋棄你的人能回到你身邊。你甚至會開始在新的約會對象身上尋找惡情人給過你的那種**,卻往往以收獲失望而告終,你找到的其他對象要麽是在**表現得還不夠好,要麽就是給不了你那麽洶湧、熱烈的關注和仰慕。
你還會把很多時間耗在網上,時刻關注那個人的臉譜主頁,盯著那個人新生活的動向。你還沒有準備好接受事實,不願意相信你們的戀情真的完了。你幻想著那個人能看到你發送的圖片或者評論,並且意識到和你分手是個錯誤。然而讓你備感沮喪的是,那個人不會再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但是你還是會抱有幻想,想著那個人在內心深處肯定還是希望你回到他(她)身邊,所以你不會放棄,你意識不到自己的自我意識已經完全被另一個人占據。在這個階段裏,你很有可能做一些療傷期結束後回想起來會非常後悔的事情。
酗酒
請不要喝酒。我明白在療傷的初期階段,喝酒可能是最簡單有效的應對痛苦的方式。每天晚上都來一瓶紅酒可能已經成了你的某種“常態”——而且你會用借口和玩笑為這一行為辯護。但是這件事並不可笑:你這是在傷害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如果你真的想要認真療傷的話,你就必須保持清醒。你要知道,酒精驅使下的嘮叨、抱怨以及狂歡都根本不可能為你帶來平靜。酒精的幹擾隻會成為你療傷的拖累。就算今晚喝個爛醉讓你感覺很好,第二天早上起來你卻還是得麵對同樣的問題——而且宿醉和耍酒瘋時的丟人回憶會讓這變得更加艱難。
不時喝點小酒當然沒有問題,但這段時間是個例外。我建議你在這幾個月裏滴酒不沾,如果有必要的話,你也可以給自己做一個日曆,用它來記錄遠離酒精的每一天。如果你保持清醒的話,你療傷的速度會得到驚人的提升。你的理智與意誌是這段時期中你最得力的工具,因此你最好還是精心地照顧它,對它好一點,也對你自己好一點。
那些“要是……就好了”的時刻
你會進入這個否定階段,很大程度上因為你依舊相信那個人對你還有興趣,因為當你們還在戀愛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麽完美,完美到你覺得那個人不可能在那時候就已經愛上了別人(在正常的戀愛關係裏這也的確是不可能的)。你堅信你們之間有過的種種過往都是獨一無二的——至少那個人給你留下了這麽個印象。
所以比起接受現實,你反而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回憶和想象上,你仔細地回溯那段戀情中的每一個可能導致你的“失敗”的細節;想著自己如果在一些事情上換一種處理方法,也許就能挽救那段完美的感情;你甚至為一些你認為自己做錯了的事情設想出了充滿創意的解決方案。
我可以在這裏隨便舉幾個例子:
·“我當時要是沒有當著他(她)的麵抱怨他(她)的前任就好了,那我們現在應該還能在一起。”
·“我那個周末要是沒有出門就好了,那他(她)就沒有出軌的機會了。”
·“我當時要是給他(她)好好送個禮物就好了,那樣他(她)就能知道我有多關心他(她)了。”
·“我當時要是沒有叫他(她)別再挑我的刺就好了,那樣他(她)就不會嫌我神經過敏了。”
·“他(她)故意冷落我的時候,我要是裝成沒事兒人一樣就好了,那樣他(她)就不會覺得我總是纏著他(她)不放了。”
·“那天我要是穿得更好看一點就好了,那樣他(她)沒準兒還會覺得我挺有魅力的。”
拜托,這都是些什麽呀!就算你那麽做了,故意冷落自己的戀人、欺騙、出軌、情感虐待、冷酷無情地把人一腳踹開這種事情就有道理了嗎?而且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管有沒有變化,都根本不能決定一段感情能不能維持下去吧?愛情應該是一棵深深植根於沃土的大樹,而不是隨波逐流的小船;它應該穩定而持久,而不是隨情況波動不斷——何況你絕大多數的“錯誤”,都不過是對些完全無法接受的行為做出的合理反饋而已。
如果區區幾個“要是……就好了”的事件就足以決定一段戀情的死活,那隻能說明一件事:這段戀情糟透了。你這戀愛談得簡直如履薄冰,一旦什麽事情沒有完全按照計劃執行就有可能分手,這才不是正常的陪伴或者支持。這是在某個人苛刻的目光注視下走鋼絲,那個人不會在鋼絲的另一頭對你伸出雙手,而是抱著雙臂冷眼旁觀,哪怕你失足墜落都不會在意,因為“要是你再小心點,沒有踩空掉下去就好了”。
但是這就扯得有點遠了,咱們的重點是悲傷的心理階段,不是傑克森試圖噴醒當年二十一歲的自己。
你也沒必要認為那些“要是……就好了”的想法有什麽不正常,當你對心理變態的了解不斷加深,逐步進入其他心理階段,這些想法也會自然消解。但是如果可能的話,千萬不要按照這些“假如”去做什麽。這時候的你可能會被一股樂觀情緒衝昏頭腦,你可能決定不在意那些虐待,並且相信一個善意的動作或者一兩句道歉的好話能修複一切。相信我,這都是不可能的。如果那個人對你哪怕有過一星半點的在意,你就根本不需要像現在這樣仔細梳理自己犯過的錯,不需要思考到底是什麽導致你如今被他人取代。這就是情感虐待和長期的冷遇對一個正常而富有同情心的人造成的惡劣影響。這也是當某人拒絕為自己的任何行為承擔責任,而另一個人為了維持和諧主動吸收了全部罪責時產生的惡果。
理性麵對重要抉擇
關於情感虐待康複工作,有一個非常讓人泄氣的地方:我沒辦法告訴你應該具體怎樣療傷。還記不記得你小時候,你的家長可沒少給你上關於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的課,是不是?那時候你肯定沒把他們的話放在心上,因為沒人能告訴你該如何獲得幸福,你隻能自己不斷前行,去一遍一遍地犯下那些錯誤,才能學會如何避免它們。
而悲傷的各個心理階段也是這樣,你必須親自去體驗。但是我還是想要和你分享一點經驗,沒準兒它們也能激起你的一些共鳴。
在否定階段,你最好盡量避開那些足以影響你一生的重要決定。因為此時你可能會把重獲幸福的希望寄托在許多不同的事物上,然而真正的幸福隻可能產生於你的內心而非外物。你此時的熱情會把你的生活搞得支離破碎,因為你相信自己的每一個主意都會帶來最好的結果。
但是這樣折騰解決不了你的問題。
你的問題不在於你的工作,不在於你的薪水,不在於你家的裝修,不在於你的手機、你社交媒體上的頭像、你狀態欄裏寫的“單身”。不,這些都不是你問題的所在。在那個人長期的影響下,你已經習慣於忽視真正的問題了。
所以我隻好勸你在這個階段盡量不要做什麽重要的決定——特別是和金錢或者友情相關的。至少在這個時期裏,你不應該過於相信自己的直覺。我一般來說不會勸你這樣做,但是現在一切都處於失衡的狀態之中,你的直覺也因為心理變態的虐待而產生了錯亂和偏差。
在整個療傷的過程中,你還會有很長時間來處理友情問題。如果你懷疑某些朋友也是那種有毒的人,隻要暫時遠離他們一段時間就好,沒有必要一下子把這件事上升到個人層麵或者傷了和氣。告訴朋友們你正在度過一段艱難的時期,並且會在稍微平靜一些之後再回到他們中間,這樣你就可以把更多時間花在互助論壇上了,在那裏你會遇到真正能理解你的人們。你原本的朋友們不會明白你究竟經曆了什麽,他們隻能給你你已經知道的一些建議,並且勸你“向前看”。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是壞人,可是你也得這麽想:“如果我自己沒有經曆過那些事情,我怎麽可能知道如何理解受害者的心情呢?”
假如一年以後你還是想換工作或者和某個認識了很久的朋友絕交,你完全可以想怎麽辦就怎麽辦。但是在否定階段裏你最好還是忍一忍,未來的你一定會感激你此時的耐心的。
階段三:自我懷疑與自我教育
症狀:不確定性,焦慮,好奇,多疑,自責,自我反駁,過度地敘述自己的故事。
在這個階段裏,你的生活中會飛速發生許多變化。而且你已經對心理變態、自戀狂或者反社會型人格有了初步的認識,不管你得知的途徑是偶然的網絡搜索、回憶起了之前簡單了解過的某些信息,還是某位經驗豐富的治療師給你的提示,你現在都得到了破解謎團的關鍵線索。認識到這個定義的存在對你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會讓之前看起來不合理的一切都得到解釋。
你知道內心深處有些東西早已支離破碎,你可能急不可耐地想快一點好起來,但是你肯定也想知道自己身上到底發生了些什麽。當你開始閱讀之前列舉的示警信號,你可能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情緒。因為你發現幾乎所有——或者根本就是所有——示警信號都曾經在你的戀情中出現過,可是你還是忍不住往另一個方向想:萬一這隻是因為你不能接受現實,不願意承認是自己毀了這段戀情,反而給前任貼上心理變態的標簽呢?當然,這正是那個心理變態希望你相信的現實。
所以你想到那個人的時候思路總是搖擺不定,那個在你眼中那麽完美的人為什麽會蓄意傷害你呢?他(她)對你的態度為什麽一眨眼之間就會從迷戀變成輕蔑呢?這不可能,那個人不可能真的是個心理變態,那個人是愛你的,不是嗎?
認知失調
上文描寫的那種情況,在心理學範疇內被稱為“認知失調”。在這種精神狀態下,你的直覺可能會同時告訴你兩種互相矛盾的內容。這在結束和心理變態的交往之後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你已經習慣了全盤接受他人告訴你的所謂真相——而非用自己的雙眼和心靈去觀察與感知。你總是聽到那個惡情人**洋溢地對你告白,許諾你忠誠於愛情,但是你其實從未真正感受到過它們。你肯定依然記得自己和那個人共同分享過的夢想,依然記得你們一起規劃的未來——但是這些夢想從未照進現實。
所以你應該相信什麽呢?那個人的言辭還是他(她)的行動?在你們依然在一起的時候,那個人的言語可能牽扯了你很多時間與精力,它們曾經讓你滿懷希望,讓你奉之為圭臬,讓你對它們字斟句酌地仔細分析,但是到了最後你卻再也無法相信它們。可是哪怕你的直覺告訴你一切都不對勁,你還是絕望地想要信任那個所謂的靈魂伴侶。
現在那些幻象在你麵前失去了魔力,你還不能完全理解那個人的心理遊戲到底是什麽規則,但是你知道有些事情肯定不對。所以你開始在內心深處做鬥爭——你要努力按下那些對愛與**的幻想,這樣你才能理性地重新認識發生過的一切。
你可能會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首先你會認為那個人是個徹頭徹尾的人渣,從你們談戀愛第一天就開始欺騙你。然後他(她)突然又看起來沒那麽糟糕了,沒準兒他(她)隻是比較沒心沒肺,他(她)那時候說的那些話肯定不是故意的。如果你能大度地原諒他(她),沒準兒就能皆大歡喜了——但是等等,那個人說的一些話真的非常殘酷,他(她)就是故意讓你感覺自己像垃圾一樣,居高臨下地像教訓孩子一樣訓斥你。可是你再轉念一想,沒準兒每個人都值得被再給予一次機會?至少你認為就這麽對某個人懷恨在心是不對的,你和前任要是能做朋友豈不是更好?何況你怎麽能拋棄那些美好的回憶呢——那些那個人牽著你的手,對你說“我愛你”的時刻,你怎麽忍心忘記呢?
而這正是認知失調現象的危險之處。它會讓你不斷重溫那些令人上癮的回憶,讓你重新對那些破碎的夢想、精心捏造的謊言產生期待。但是當你逐漸開始正麵應對這些感受時,這些對抗情緒會越來越平和,越來越不極端化。不過此時的你依舊極易受到那個心理變態的傷害,所以隻要你處於這個認知失調階段,請務必明確這一點:那個人依舊可以再次欺騙你,一句好話沒準兒就可以把你拉回理想化階段了。
那麽問題來了,你應該怎麽保護自己呢?
兩副麵孔
在反社會型人格者身上,遲來的傲慢姿態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你們剛認識的時候,那個人看起來會非常謙虛、體貼,並且像孩子一樣單純、天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逐漸變成可怕的怪物:傲慢、冷漠,並且充滿病態的控製欲。他們隻有在引誘新獵物的時候才會拿出最好的表現, 用純潔可愛的魅力騙人上鉤。這其中的緣由很簡單,因為人們才不會被傲慢自大的態度所吸引。所以反社會型人格者才得捏造出一副“萌萌的”麵孔來掩蓋自己的獠牙與利爪,獵物隻有落入他們的圈套之後才能看清那個人真實的嘴臉。從本質上說,反社會型人格者傲慢自大、自命不凡,並且極度自戀。由於這兩副麵孔的差異太大,幸存者們往往很難把那個對他們施加虐待的怪物和剛認識時的小可愛聯係起來。幸存者們還需要承擔更多的對受害者的責備,不是被指責居然愛上了一個渾蛋,就是被用“反正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句話搪塞過去。沒錯,一個巴掌是拍不響,但是這兩個巴掌能拍到一起的前提,完全是其中一方拿出一副虛偽的麵孔,讓另一方誤以為雙方非常相似。
不要聯係
在結束了與心理變態的情感糾葛之後,堅持“不要聯係”的原則是唯一能夠有效保護自己的方式,不存在任何例外。不管你有多麽難受,試圖重新聯係那個人都隻會讓狀況變得更糟。如果你們之間已經有了孩子,或者其他一時難以切斷的長期關聯,你也應該把和那個人的聯係頻率盡可能降到最低。
切斷和具有“毒型人格”的惡情人之間所有聯係會改變你的人生。雖然最開始那段日子會非常難熬——感覺可能簡直像戒毒一樣。但是隨著日子逐漸過去,你會發現每一天都會給你帶來一點新的驚喜。你會重新建立自尊、底線以及真正的友誼。你不需要把時間浪費在理解和寬恕那些並不值得的東西上,不如去和真正能夠理解你的人們交流。切斷聯係帶來的自由會讓你的靈魂茁壯生長。早晚有那麽一天,當你回首這段往事時,會完全腦補不來自己當時怎麽能容忍那樣糟糕的人,那時候重獲新生的你甚至會想要保護過去的自己。
堅持“不聯係”原則,要求的正是你切斷和心理變態之間所有形式的聯係,因為實際上能構成“聯係”的方式可比你想象得要多。
以下行為都可以被視作“保持聯係”:給那個人打電話。
給那個人發短信。
與那個人見麵。
與那個人郵件往來。
與那個人在社交媒體上互相關注。
與那個人在社交媒體上發私信。
偷偷關注那個人在社交網絡上的動向,所謂“網絡跟蹤狂行為”。
不管看起來多像是不起眼的小事,和心理變態保持聯絡不會帶來任何好結果,這樣做隻會在療傷過程中拖你的後腿,而且事後你一定會後悔。因為心理變態和你做的任何交流都隻有一個目的:傷害你。他們總會想著把你再次牽扯進三角關係之中,但是這種意圖非常容易被誤以為是對你的關心或者興趣。一旦抓住時機,心理變態就會施展魅力,重新控製你,讓你重溫自我同一性被侵蝕的噩夢。他們會重啟對你的理想化過程,給你造成新的認知偏差,並通過病態的謊言擾亂你的心神,用言語亂燉讓你為療傷做的努力前功盡棄。一旦心理變態的魔爪再次伸向你,你就會被他(她)重新拖回任由其擺布的窘境。因此你必須讓自己戒斷那個人讓你上的癮,而唯一的途徑就是不再聯係。
每當你的思緒又跑到那個人身邊,為了能再和那個人聯係一下而心癢難耐,你都一定要小心,切忌衝動行事。最好給你自己找一點分散注意力的手段:愛好、冥想、寫作、工作、寵物——隻要能不讓你再想那個心理變態,什麽都可以。我們的大腦是通過學習來記住習慣的,所以讓它適應一些更健康的習慣吧。一旦你發現自己又想起了那個人,不要緊張,做幾次深呼吸,逼著自己去想想別的。
在這裏要多提一句網絡跟蹤狂行為,雖然你這麽做並沒有直接與那個人交流,但是這依然戒不掉你對那個人上的癮。說句實在話,你最好徹底把那個人的臉譜、推特以及通訊錄都設置屏蔽。你沒準兒覺得等著看那個人踹掉新歡會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但實際上並不會。除了時間與成長,任何事情都不能改變你所經受過的痛苦。你現在可能還不信,不過總有一天,你能做到對那個人一點都不在意。
如何在不聯係的情況下做個了結
以下篇章的作者是我的在線社區同仁以及好友“治愈之旅”,她具有驚人的洞察力,我也強烈推薦各位去找她寫的這本書來看看:《幸存者的探索:遭遇惡人之後如何康複》。
切斷與心理變態之間的聯係非常困難,所有幸存者都知道這一點。而一旦嚴格履行了“不聯係”原則,幸存者們才能開始重新收拾起破碎的心和被打亂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幸存者們最渴望的莫過於能做個了結。有些人可能希望能從心理變態那裏得到一個結果,另一些認為也許根本不可能有什麽了結。到底有沒有逃離這片黑暗的出路呢?所有走在康複之旅上的幸存者應該都這麽懷疑過。
好消息是,出路是存在的,了結也是存在的。但是它絕對不可能來自那個心理變態,它隻可能來自於你的內心。
以下列舉的是一些可能通向了結的方法,這些觀點僅供參考,它們之間可能互有重疊,並且沒有嚴格的時間順序。
告別昔日幻象
從心理變態的情感虐待中康複的第一步便是切斷所有聯係,而做到這一點的唯一途徑,就是拋棄你所愛之人留在你心中的影像。因為悲傷的事實是,那個人其實並不存在,他(她)隻是一個幻影,一個心理變態用來蠱惑你的麵具。雖然這必定既艱難又痛苦,為了重獲自由,你必須放棄對那個幻影的信念。
就算時至今日,我也能清楚地回想起和那個惡情人初遇時的場景:那時的我認為他就是我的真命天子。他那麽理解我,我們之間又有那麽多共同點。那一切簡直美好得不像是真的。而直到他終於用難以置信的方式背叛了我,我才意識到那的確不是真的,那一切美好都是他的謊言……除了裹挾在其中的我自己和我的感情。我是真實存在的,我的感情是真實存在的,除此之外,全部是謊言與騙局。雖然痛苦萬分,我還是努力堅守住了心靈中的最後一絲光芒——那是真相的光芒。放棄對那個人試圖扮演的“完美先生”的念想,讓我更加貼近了自己的心靈。
所以盡你最大的努力把那個幻影從心中趕走吧,你隻有把它放下了,才有可能找到真實的自己。
積極尋找答案——同時注意安全!
當我終於意識到自己遇到了心理變態之後,我想要探求真相的念頭極其強烈。當時我身邊的每一個人——真的是每一個人——都並不鼓勵我去調查那個惡情人。可是我實在太想盡可能多地揭露那個人的無恥謊言了,所以我無視了身邊眾人的建議。結果事實證明,那時的我做了正確的決定。因為我在完全不跟前任或者和他相關的其他人建立聯係的前提下精心規劃了自己的任務,並且沒有把自己的發現當著那個心理變態和他的親友團揭露出來——雖然我真的很想那麽做。而當我在這種情況下再也發掘不到新信息的時候,我就收手不幹了。當然,那時的我依然沒有完全從創傷中恢複,也沒有挖掘出全部的真相,但是我感覺好像找回了一部分失去的自我,在我重拾自尊心的過程中,這段探求真相的經曆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隻要你一直堅守著“不聯係”原則,你完全可以盡情去尋找問題的答案,盡可能多地去挖掘事情的真相。
研究心理變態現象
和心理變態的糾纏與正常的戀愛關係完全不同,因此它的餘波也會和正常的分手大相徑庭。遭遇過心理變態的幸存者們往往會問許多為什麽,而為了順利療傷,這些問題也需要逐一得到解答。而且由於身邊的人往往難以理解幸存者的經曆,還會沒心沒肺地做出比如“那你幹嗎不早點分手”“你怎麽沒早點發現問題”“一個巴掌拍不響”之類的表達,幸存者們經常把身上發生的一切都歸咎於自己。
但是心理變態不是正常人啊!在你們相遇的時候,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群體存在,你在這方麵單純而無辜。而現在你還得為應付別人勸你的“關注那種人幹嗎”做好準備——他們可能會認為這不利於你的恢複,然而實際上對心理變態現象進行一點適當的研究,反而會對療傷有所裨益。通過逐步了解心理變態的策略和伎倆,你會意識到那些虐待從來就不是你的什麽過錯導致的;而當你一點點認識了心理變態的思維如何運行,你才能發現自己從一開始就在被那個人算計。隻有讓真相在你眼前一點點清晰起來,你才能重新尋回自己的力量。
允許自己去感受和思考
正常人都會設法回避痛苦,但是隻有直麵傷痛並且勇敢地戰勝它才能讓我們發現生活之美。因為在你最深切的痛苦的彼岸,暗藏著通向喜悅與幸福的機會。在你療傷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在悲傷的幾個心理階段之間循環往複,這是一種在結束與心理變態的關係之後的特有現象。各種情緒可能會像浪潮一般向你湧來,和那個惡情人相關的思緒也可能會不時占據你的頭腦,讓你完全無法思考別的事情,這種時候你完全可以允許自己去感受這些情緒和思路,哪怕它們會使你煩惱,但是持續抗拒它們也不會對你有什麽幫助,甚至可能反而為你帶來更多傷害。這種現象其實是創傷後壓力綜合征(PTSD)的症狀,因此為你的創傷找到對症下藥的資源非常重要,如果需要的話,求助於心理治療師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總之如果你直麵這些痛苦而非刻意回避它們,你會發現更深層次的自己,會收獲自尊、自愛和全新的自信。這會讓你更加相信自己的直覺。一旦你重新學會了信任自己,你就能重新把信任寄托在他人身上了。
接受現實:總有些事情不會受你控製
當我剛剛得知心理變態的存在時,我因為世界上還存在著這樣的惡人而感覺非常不安。雖然我自己的戀情結束了,那個惡情人卻找到了新目標,過得看起來非常開心,對他留下的惡劣後果(比如心碎的我)視而不見,這讓我感覺萬分沮喪。在傷心之外,我對這一切的第一反應是羞恥和憤怒。我想當眾揭露那個心理變態醜惡的真麵目,我想說服那個姑娘離開他,我想讓他真心誠意地向我道歉……我想向那個人複仇,我想伸張正義。
但是我知道自己阻止不了他。我無法讓他停止欺騙他人,那個被他當成新目標的姑娘也不會相信我,而且我知道不論我怎麽做,那個人都不會因為他對我做的一切而產生哪怕一星半點的悔意。我此時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認真生活,努力療傷。自從我做出了這個決定,每過一天我都能重新尋回一點快樂和平靜,雖然我依舊需要壓製想要掌控那些我無法掌控的事情的欲望,但是這並沒有開始的時候那麽難了。你要知道,從心理變態那裏你不可能像普通的戀愛分手一樣得到一個“說法”或者“了結”,你在自己靈魂深處尋覓到的光明也要比這個有意義得多。
相信自己,相信你自己眼中的真實
就我個人而言,我在療傷之旅上最重要的頓悟就是,我終於可以重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眼中的真實了。雖然心理變態在行為模式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每一位幸存者的經曆卻各不相同。在我試圖了解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時,我的耳中充滿了來自許多人的紛繁複雜的聲音和意見:他們在告訴我我是誰、我應該成為什麽、我應該相信什麽。這讓我一如既往地開始質疑自己,而我緊張的自我懷疑情緒又延長了我的痛苦。但諷刺的是,隻有在我閱讀了許多其他幸存者的故事,把他們和我的經曆之間的異同細細比對過後,這層迷霧才從我眼前逐漸散去。隻有通過接觸其他與我相近的幸存者的經曆,以及重新審視自我的價值,我才得以領會那段過往中的真實。時至今日我依舊對許多事情有疑慮,但是我會對它們進行更加客觀審慎的洞察,並且首先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你的心裏也會有這麽一個告訴你怎麽做的聲音,不妨認真聽聽它怎麽說。
此外請你一定要堅信這一點:你完全可以在不和那個人聯係的情況下做個了斷;你完全可以撐過這段噩夢,尋回內心的平靜。去用心理變態現象相關的知識武裝自己吧,努力走出痛苦的泥潭,去奪回屬於你自己的力量。而最為重要的是,要記得相信你自己,愛你自己,你自己才是這條漫長的旅途上最為真實可信的向導。
本段落作者為社區網友“尋找陽光”。
我寫下這段文字主要是為了幫助那些堅持“不聯係”原則遇到困難的朋友。我知道堅持這項原則的最初那幾天感覺有多麽糟糕,而我個人的經驗也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但是也許其中還是有一些值得參考的地方。
1.在“不聯係”原則實行後的早期階段,你可能出現的狀況。
你平生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心理變態”這個詞的含義。因為你近乎絕望地想要解答那段惡因緣留下的無數問題,你開始在網上檢索。你輸入的檢索詞讓你找到了一篇關於心理變態、自戀狂以及反社會型人格的科普文章,或者直接讓你點開了“惡情人退散”在線社區的網頁。你瀏覽著那些文章,感覺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描述和你的前任是那樣相像,而那些言語又在你心裏激起了那樣強烈的共鳴。你的理智可能已經完全理解了那段經曆,茅塞頓開的時刻接踵而來,那答案來得簡直讓你措手不及,那一切迷茫與困惑的終點就在眼前,唾手可得。
但就在此時你驚恐地發現,站在這個關鍵點前的自己反而裹足不前,突如其來的自我懷疑占據了你的思路:“如果那個人並不是心理變態呢?也有可能隻是我想太多,是我錯怪了他(她)而已……雖然他(她)也不是沒說過那種話……”於是你再次點開了那篇文章仔細閱讀起來,這次你的頓悟比第一次閱讀還要多,一些之前還不太明確的事情也清晰了起來。“沒錯,不是我想多了,那個人就是心理變態!”你這麽想著,那個人就是個心理變態,這一點已經確信無疑了。你現在理解了那個人為什麽會說出那些自相矛盾的話,你回憶起了無數具體的細節與場景,它們在你眼中已然有了全新的麵貌,你對它們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但是你再一次猶豫了:“我真的能百分之百確定,那不是我的一廂情願嗎?”
2.為什麽認知失調帶來的內心衝突會給我們造成傷害。
以上我所描述的情況,正是認知失調帶來的內心衝突——我們在絕望地試圖尋找真相時,往往會受到它的困擾。而它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正是因為心理變態通過洗腦讓我們相信,我們才是在剛剛結束的那段情感中出了問題的那一方。那個惡情人用背叛或者失信刺激你做出反應,而這些反應又會被他(她)當作針對你的武器,用來讓你相信一切都是你的錯,用來保證他(她)依舊擁有控製你的力量。這會讓你想要做出“最後一搏”,因為如果你相信一切都是你的錯誤導致的,那麽你可能同樣會一廂情願地相信,如果自己在一些行為上做出改變,也許就能給戀情帶來轉機。
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錯的念頭當然都不是對的。你目前還看不透這一點,隻是因為你的觀念裏仍然頑固地殘留著那個人留下的謊言,它們依舊讓你質疑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在那段戀情中的角色。這些謊言正是造成你內心衝突的原因,它們讓你對是否要結束那段戀情猶豫不決。從某種角度來說,你會在此時體驗到這種認知失調,正是那個人的理想化階段進行得十分成功的體現。除非你下定決心,堅決執行“不聯係”原則,否則你很難脫離這種認知失調,甚至還有可能被那個人拉進新的惡性循環之中。但是由於那種內心衝突讓你的心緒很難平靜,“不聯係”原則實行之初你會感覺非常難過。
必須承認,執行“不聯係”原則的頭六個禮拜裏我過得特別糟糕。但是每當我開始閱讀手頭的一些關於心理變態現象的資料時,我的內心衝突就會暫時平息。因為當我閱讀的時候,我的本能在告訴我,我接近了真相:不是我想多了,那個人就是心理變態。我接收的信息在靈魂深處激起了強烈的共鳴,足以壓製住我思緒中的紛亂和懷疑。這讓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多這種神思清明的時刻,它讓我發現自己是被那個人洗腦了;更讓我回憶起來,在那段戀情結束的幾周之前,我的本能分明曾經多次對我做出警告。而當我的思緒中再次掀起衝突和波瀾的時候,我唯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讓它閉嘴。
而我讓自己紛亂的思緒“閉嘴”的具體方式就是繼續研讀和心理變態行為相關的資料。因為我知道,想要從傷害中恢複、讓我的思路重新回歸現實,最好的方法就是逐個消減心頭那些懸而未決的疑問,通過那些頓悟的時刻讓我的靈魂與真相共鳴。與此同時,在最開始的那段日子裏,我有意避開了一切能讓我回想起那段戀情和會讓我遺忘自己是心理變態虐待下的幸存者的東西——比如地點、音樂以及一些熟人。
這就是我堅持“不聯係”原則,並且戰勝頭腦中那些在內心衝突中縈繞不去的質疑聲的方法。
但是我還想告訴你一點,在你的康複之路上,早晚會有這麽一個時刻:你為所有問題找到的答案都引向了新的問題。一旦這樣的時候到來,你就應該讓無休無止的分析和學習告一段落,讓自己的腦子休息一下,並在整理思路之後再繼續。注意傾聽自己直覺的提示。如果你任由心理變態的謊言在你的頭腦裏塞滿了疑問,而你似乎也在逐個驗證著這些疑慮,你就沒有繼續追尋真相的空間了。
你的頭腦需要用真相重新洗刷。你每次得知的真相的比例,往往與你從腦內逐出的洗腦成果的比例相同。簡單點說的話,心理變態通過洗腦對你灌輸的謊言會隨著你對真相的認識遞減,並最終會被真相衝刷殆盡。總有一天你在清晨醒來時,會意識到真相已經完全進入了你的腦海,你的本能濾清了所有的疑惑,真相擊敗了惡情人的謊言和騙局,你最終找到了一些內心的平靜。
希望以上內容對處於康複之旅起點的你能夠有所幫助。探尋真相是最好的逃離黑暗的方式。對於幸存者們來說,知識就是力量,更是對抗心理變態的武器。一旦你完全吸收了這些知識,你也可以說差不多上了道啦。
如果你需要更多能夠幫助你應對認知失衡的文章、書籍或是視頻,歡迎參閱本書附錄中的“資料來源參考”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