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宋徽宗 手把手教您怎麽開一家藝術學院兼整垮一家上市公司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元宵節剛過的第二天。隻聽鶴鳴聲聲,雲氣在都城東京上空忽然彌漫開來,這奇異的景象不僅引起皇宮內部的注意,連過路的百姓也紛紛停下來觀望。隻見皇城宣德樓的上空,一群仙鶴久久盤旋,不肯離去。更不可思議的是,兩隻仙鶴落在了宣德樓頂左右兩端的鴟吻之上,一隻亭亭玉立,一隻展翅低鳴。
仙鶴降臨,乃是國運昌榮的吉兆啊!
當時的皇帝,宋徽宗趙佶興奮不已,於是欣然提筆,在絹素之上,完成了這幅《瑞鶴圖》。
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次大膽嚐試。
宋徽宗讓我們站在了雲端,用一種平行視角來看這些仙鶴。不同於常規花鳥畫的構圖,宋徽宗大膽地讓飛鶴布滿天空,20隻仙鶴各盡其態,沒有一隻是雷同的,威武宏大的宣德樓梁頂隻占據了畫麵下端的 1/3。
雖然這是一幅靜止的畫麵,但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動勢。從底部雲氣升騰的起勢,到畫麵右端仙鶴仰頸帶出的流動感,再到這18隻仙鶴的飛翔動線,不僅有大結構上統一連貫的動感,又有局部細節的變化,而後在左端站立的仙鶴處,完成了一個流動的閉環。
這是一幅兼具了神性光輝和帝王華貴的畫。甚至有人說,它比西方早幾百年完成了超現實主義的表達。然而,這僅僅隻是宋徽宗藝術生涯裏的一幅即興之作。
那,宋徽宗究竟有多厲害呢?
南宋鄧椿在《畫繼》[8]的開卷第一句便是:“徽宗皇帝,天縱將聖,藝極於神。”也就是說,宋徽宗在藝術界,就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
他是中國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全才。
書法,直接開創了一種字體,瘦金體。
繪畫,山水、花鳥、人物,做到了前無古人,也很少有後來者的無所不會,無所不精。
詩詞,在宮體詩、道樂詩的創作領域都進行了突破和拓展。
他還精通音律,對於金石考古、製瓷飲茶方麵也有頗為深入的研究。
但,這些都還不是最重要的!
作為一國之君,宋徽宗帶動了整個國家藝術氛圍的發展。他創辦了宣和畫院,相當於皇家美術學院,自己當院長,在民間選拔優秀的苗子。我們今天非常熟悉的,畫下《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畫下《千裏江山圖》的王希孟,畫下《萬壑鬆風圖》的李唐,全部都算是他的門生。不僅如此,宋徽宗組織編撰的《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都是後世美術史研究的珍貴典籍。
《瑞鶴圖》中的仙鶴和我們平視
在徽宗朝,極簡美學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他的品味甚至影響了千年以後的中國,以及被中國文化影響了千年的日本和韓國。到現在,日本的書畫裝裱方式,還在延續宋徽宗發明的“宣和裱”。
我想,如果在藝術史上要挑出“千古一帝”,那一定非他莫屬。但我們同時也知道,他是一位“亡國之君”。
有一個傳說,說當時宋徽宗的父親宋神宗曾經觀看了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並且讚歎他“人物儼雅”,然後便有了徽宗。在宋徽宗出生之前,宋神宗還夢見了李煜。[9]當然,李煜轉世這種傳說肯定是不可信的,但我們會發現,在宋徽宗的身上,的確有李煜的影子。
他很小就展現出了藝術天賦,每日鑽研筆墨、丹青、奇石等。十六七歲的時候,宋徽宗就已經是“盛名聖譽布於人間”。如果按正常情況發展下去,他可能會成為曆史上一個閑雲野鶴、詩書畫俱佳的風流王爺。但在他18歲那年,發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天上突然掉下一個皇位要繼承!
從此,一個藝術家成了皇帝。
當然,這也有好處。那就是讓整個時代,都因為這個皇帝的推動, 而實現藝術的全麵發展和繁榮。於是,我們才得以看見中國藝術史上堪比“文藝複興”的盛況。
他主導建立了宣和畫院,這個皇家美術學院既有充足的經費支撐, 還有嚴密的人才梯隊建設。首先,他設立了考試製度,想要報考皇家美術學院的人,都必須經過6科的考試: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
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學員的質量。普通的畫工畫匠肯定是進不去的,因為不夠有學問和思想;而純粹的文人也是進不去的,因為繪畫的邏輯和功底不行。另外,宋徽宗會親自出考題。這個考題可一點都不簡單,例如:
請根據“踏花歸去馬蹄香”這7個字畫一幅畫,要求行筆活潑,題材不限,詩歌除外。
踏花,我知道。歸去,馬蹄,都好畫。可是,香?香怎麽畫?這可難倒了天下的讀書人。最後脫穎而出的一幅畫,是用蝴蝶的追逐來表現香氣,化無形為有形。
一方麵,我們要感歎答題者構思精巧、不落俗套;另一方麵,我們也不得不讚歎宋徽宗的藝考題果然設置得很有水準。
你可別以為,隻要考進去就萬事大吉了。進入畫院之後,大家還要學習各種繪畫專業課和《論語》《孟子》等文化課。另外,宋徽宗要求入院者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要讀書考試,也要承接皇家的訂單。緊接著,按照學習和工作的成績,畫院的畫家就會被分成諸多等級,有待詔、祗候、藝學、學生等職銜。
同時,這個職務也不是終身製鐵飯碗。你還需要定期參加考核,提升職務等級。當然了,嚴格的考核也意味著豐厚的待遇。除了在經濟上可以享受皇家發放的俸祿和津貼之外,你還能穿上紫色的衣服!
要知道,在當時隻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身著紫色官服。但這一切都還不是最光榮的事。宣和畫院的最高榮耀是,你甚至可以得到宋徽宗手把手教學!
有一次,宋徽宗安排手底下的畫家們畫孔雀升墩,就是一隻孔雀要上土堆,可他怎麽畫,宋徽宗都不滿意。最後畫家沒轍了,問徽宗為什麽,宋徽宗說:“你的腳畫錯了,孔雀升墩,先邁的應該是左腳。”[10]
還有一次,他重賞了一位畫師,竟然是因為月季花畫得好。每個季節、每個時間段,月季的花、蕊、葉子的朝向都不相同,所以並不好畫。而這位畫家畫的春天午時盛開的月季花,非常符合自然規律,分毫無差。[11]
宋徽宗能做出這樣的評點,一方麵證明了他對自然的觀察細致入微,另一方麵,也證明了他的繪畫講究的是“物”與“自然”的融合。
著名的美術史學家高居翰(James Cahill)這樣評價他:“在中國繪畫史上,這也許是最後一次將藝術真實性的標準認真向前推進的機會;文人批評家不求形似,他們的理論一旦占了上風,就會將準確再現的考慮降到次位。”
不單純隻是刻畫自然,記錄事物;也不單純隻抒發胸臆。宋徽宗既做到了尊崇自然的法度,也同時展現了文人的意趣。他引領的宣和畫風成了曆史上不可逾越的輝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世院體畫的發展。
可以說,作為一個藝術學院集大成者的院長,宋徽宗已經做得很好了。但他還是覺得不夠——集大成有什麽了不起,我,還要開創性!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字體:瘦金體。
當時,傳統的四大書寫字體是隸、楷、行、草。大家都這麽寫,所有的書法家都在這4種字體的大規則下,去發揮自我。但宋徽宗,偏偏要突破這一切。在他23歲的時候,他就寫下了《瘦金體千字文》。這種字體的橫空出世,完全顛覆了前人書法的規則。
前人講究的是藏鋒內斂,宋徽宗說,不!他完全釋放了字裏的犀利,一筆一畫都像刀劍一樣鋒利,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充滿了“屈鐵斷金”的剛烈個性。
但犀利和飄逸就一定是互斥的嗎?宋徽宗又說,不!我們仔細看他的每一個字,無論橫豎,都有一定的弧度。
正是因為有了弧度,才讓書法有了一種彈性,再加上細膩的筆觸,整體看起來才能“天骨遒美,逸趣靄然”。
宋徽宗就這麽生生把瘦金體做成了他的“個人名片”。時至今日,書法界也沒有人能做到他這一點。
說到這裏,我們僅僅隻是描述了宋徽宗藝術成就很小的一部分。作為一個皇家藝術學院的院長,宋徽宗為美術史收集了豐富的研究資料。他為藝術界培養了許多流芳千古的畫家,他手下的張擇端和王希孟,更是創造了中國獨一無二的風俗畫長卷和中國古代最優秀的青綠山水畫。而他本人對於藝術的貢獻,也是開創性的。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藝術學院院長了。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他同時也是一個皇帝。他的正職,是經營一家龐大的上市公司。
北宋到了徽宗朝,既有前朝豐富的資源積累,同時又暗藏著積貧積弱的危機。它像一艘巨大卻老舊的航母,一旦被攻破,後果就是毀滅性的。
《瘦金體千字文》 局部 趙佶(北宋)
上海市博物館藏
當年畫下《瑞鶴圖》的宋徽宗其實心裏清楚,哪有什麽瑞鶴降臨,不過就是皇家豢養的丹頂鶴,放出來飛一飛而已。這場“人工降鶴”,不僅騙過了百姓,也幾乎騙過了自己。他看不見祥雲背後的陰霾,看不見15年後,大金的鐵騎踏進中原之後,一國之君被俘虜的淒慘。
關於這家上市公司是怎麽垮的,曆史有諸多解釋。但這家公司畢竟是在宋徽宗手上垮的,自然和他脫不開關係。也許,他的人生從18歲那年開始,就錯位了。
從政治的角度上說,他是個失敗者;但在藝術的世界裏,他的光輝並不會被磨滅。所以,在我們的故事裏,就會是這樣的版本——
一個藝術學院搞學術的院長,去當了一家上市公司首席執行官。
結局就是上市公司被搞垮了,但這個學院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