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花引來萬花開

泛地產理念的導入,幫助宋城的衛星從泛地產的平台準確進入全新戰略軌道,天城地價升值、房產熱銷,教育產業浮出水麵,一個成功的實踐勝過一千打綱領,一石激起千重浪,一花引來萬花開,“宋城現象”、“宋城模式”備受追捧,廣為關注,引爆2000年浙江民企旅遊投資熱潮,……

一個成功的實踐勝過一千打綱領。

幾乎是在天都城破土而出的同時,在泛地產戰略的指引下,宋城集團也從紛繁龐雜的項目開發中找到了方向,在泛地產舞台上盡情揮舞著自己的“擴張之劍”,天城地價升值,景觀房產熱銷,教育產業浮出水麵。

一石激起千重浪,一花引來萬花開,“宋城現象”、“宋城模式”備受業界追捧,廣為行家關注,終於引爆了2000年浙江省民營企業大舉進軍旅遊業的浪潮,萬向、開元、南都、廣廈等巨頭競相跑馬圈地,底牌似乎都暗含著泛地產的主旋律。

杭州市的媒體一時間花了眼睛,敏感的老記們紛紛想弄明白:天城、天都城,為什麽會有如此的魔力呢?

翻開2000年的浙江省內及省外的報紙,鋪天蓋地的民企旅遊衝擊波席卷而來:

《今日早報》:我省大批私人資本投向旅遊業。

《錢江晚報》:投資旅遊業,民企花大錢。

《浙江經濟報·新消費周刊》:黃巧靈欲“獨吞”麗水旅遊業。

《杭州日報》:從個體旅館到建主題公園:民營旅遊業攻城掠地。

《中國經濟時報》:民營企業殺進旅遊業。

《經濟參考報》:浙江旅遊業“民歌”嘹亮。

《中華工商時報》:杭州民企跑馬圈地。

《中國旅遊報》:“錢”潮湧向“朝陽”。

《中國經營報》:浙江民企爭食旅遊大餐。

《光明日報》:浙江民間資金搶灘旅遊產業。

《文匯報》:浙江民營經濟走上旅遊高速公路。

《中國青年報》:浙江:民間資本急速介入旅遊產業。

《人民日報·華東新聞》:浙江:民間投資激活旅遊。

《中國旅遊報》:“第二隻手”的活力:浙江民營企業投資旅遊業調研。

《解放日報》:中國旅遊業:民營企業欲唱“主角”。

《今日商報》:我國最大一筆旅遊貸款簽約杭州。

《中國旅遊報》:2000年中國旅遊與民營企業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辦。

民營企業的擴張打破了旅遊業在中國長期以來由公有製經濟壟斷的局麵:

宋城是浙江省民營企業進軍旅遊業的始作俑者。1994年以來,杭州宋城集團在5年時間裏開發了宋城、杭州樂園、美國城、山裏人家等多個主題公園,年接待遊客400多萬人次,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旅遊投資企業,資產規模已超過20億元。

東陽橫店集團斥巨資興建的橫店影視城已具相當規模。

淳安千島湖的蛇島(南山島)和五龍島都是民營企業的傑作。

在旅遊業發展相對滯後,但市場經濟相當活躍的中國小商品城所在地義烏市,民營企業也陸續投資旅遊業,相繼出現了諸如“黎明湖旅遊度假區”、“上下五千年”、“福田農業觀光園”等景點。

在浙江臨安,較大的旅遊民營企業多達六七家,80%的景點是民營企業開發的。自從民營企業投資“小九寨溝”和“浙西大峽穀”生態旅遊成功以後,使中小型民營企業家看到了甜頭:投資圍一個峽穀,在短期內就可以形成吸引國內外遊客的景點,然後很快收回成本,並獲取高額利潤。因而,從1999年開始,效仿者不斷,浙江掀起了峽穀景觀的開發熱潮,一兩年時間就出現了天目石穀,白水澗生態峽穀、馬嘯“浙皖石長城”等投資數百萬的民營景點。

永昌農民企業家胡關妙投資2500萬元興建永康方岩胡公文化城。

臨海農民陳開燦投資興建了金沙灘水上樂園。

金華私營企業投資興建金華佛手觀光園。

富陽的蔣放年投資2000萬元興建中國古代造紙印刷文化村,之後又投重資興建仿古一條街,目前已進入二期工程。

溫州民營企業的老板們買下四架俄式最新型直升機,往返於溫州永嘉甌北羅浮村與該市泰順縣羅陽鎮沙堤村之間的旅遊航線。

民營企業對旅遊業的投資規模也越來越大:

2000年初,桐廬私營投資者以9000萬元收購了桐廬旅遊49.6%的國家股權,開了國有旅遊股份整體轉讓的先河。

擁有50億元總資產的國內著名大型企業萬向集團於2000年8月決定投資8億元開發千島湖,這是千島湖目前最大的一項引資項目。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明確表示:集團著力開發千島湖東南湖區羨山半島的目的,就是要將其建成高品位、高檔次的景區,吸引高層次高消費的遊客,實現旅遊項目的高效益。萬向集團幾年前就開始了對千島湖旅遊狀況的考察,最終決定把千島湖旅遊投資作為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相信在這裏投資旅遊必定有豐厚的回報。

繼萬向集團之後,蕭山開元旅業集團又於2000年9月5日與千島湖經濟開發區達成協議,投資3億開發千島湖上坑塢半島景區。該景區距淳安縣城僅1公裏,景區麵積達348畝,環境優美,三麵環湖,一麵靠山,是千島湖風景區的中心地段。其開發思路是將房地產(度假村、度假別墅)與旅遊休閑結合起來,在千島湖畫出一個大手筆。開元旅業集團總裁陳妙林稱“開元對千島湖關注已久,甚至在萬向之前”。集團的投資主要用於旅遊度假房地產和休閑娛樂項目,用一億元在島上建四星級標準的度假村,5000萬元搞水上娛樂項目,4000萬元用於籌建健身保健項目,用高檔旅遊設施填補千島湖旅遊產品的空白。

然而更有先行者和另辟蹊徑者。全國最大的民營旅遊開發投資集團宋城集團,早在2000年4月就已把巨資投向了以“貧困山區”聞名的浙江麗水地區,開發占地50多萬畝(相當於60個西湖)的龍泉山國家公園。黃巧靈的目標是:經過高起點的開發建設,推出全新的高品位生態旅遊產品,打造以“浙江高原”為品牌形象的全省度假與會議旅遊中心,並以開發區內獨有的惟一性文化遺存為依托,向世界遺產的目標進軍。黃巧靈說:“目前我們進入成本比較低,資源土地很便宜,這樣的條件使我可以作為一個中長期的項目進行投資,即使回收資金慢些,但我仍然非常有信心。”

宋城集團還簽下了在南京開發旅遊新城和黑森林樂園的意向書,在上海通過競拍入主上海“奧麗安娜”號豪華遊輪。

南都集團投資20億元建設餘杭良渚文化村。

浙江“蘇泊爾”股份公司投資1.6億元開發海島旅遊。

聯通集團投資臨安旅遊業。

最引人注目的應數廣廈集團,2000年7月斥巨資2億多元收購了杭州華僑飯店,並宣布在杭州東部建設占地6500畝的全國最大的旅遊休閑度假中心“天都城”,投資額竟然高達80億元!天都城約在8年後建成,包括歡樂四季公園、天都國際度假中心、天都文化體育廣場、21世紀世界家居文化和建築藝術博覽會,建成後人口將達12萬。

向以“商貿立市”聞名的義烏市,在最新製定的城市整體規劃中劃出了36平方公裏作為旅遊發展規劃用地。此舉一出,立即引來了近30億元的旅遊項目投資。

……

由此可以看出,浙江正在步入一個大眾旅遊消費的急劇擴張期。民間資本的高投入,事實上已對浙江原有旅遊格局產生影響。

有專家認為,“旅遊資源豐富”與“民營經濟發達”,是浙江省民間資本介入旅遊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大批民間資本的注入,使旅遊產業成為浙江省經濟發展中社會資金迅速集聚的新亮點,已經形成一種區域性的社會經濟現象。據不完全統計,浙江省非公有製經濟在旅遊業的比重已占到40%,而且,這一比重還有不斷增長的趨勢。而2001年6月,在青海省召開的一次招商會上,來自遼寧、北京等地的12家民營企業投資西寧的生態旅遊項目,總額超過4億元;河北蒼石岩景區、成都日月城等民營景點,也有相當知名度。

事實上,民營企業介入旅遊業唱“主角”已是全國現象,但浙江省憑借其特有的資源優勢和資本優勢跑得最快、最猛。

對此,黃巧靈的現身說法是:這些年,充滿**的產業機會相當多,但我們認準了旅遊產業,我們對它充滿期待和信心;在民營企業麵臨社會各行各業越來越趨於利潤平均化的時候,進軍旅遊業是民營企業首要的選擇,因為它不僅有資產保值、增值功能,而且資產質量高,投資回報風險相對較小,因而投資旅遊業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民營企業作為二次創業的首選行業之一。民營企業開發國家級原始森林保護區,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政府準許民企介入這一領域,那麽誰先占領了豐富、奇特的原始自然資源,誰就有可能在旅遊產業競爭中取勝。

有專家認為,旅遊本身屬於一般性競爭領域,正是民營經濟擅長的領域,加之近幾年旅遊業良好的成長性和高回報率,所以吸引了大量完成“原始積累”的民營企業家們紛紛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