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泰勒斯——古希臘哲學的起源

1

首先,我們就要來說說“哲學”這個東西的起源——確切地說,是“西方哲學”的起源。

我們現在普遍認為,西方哲學起源於古希臘,而英語裏的“哲學”(philosophy)這個詞也正是來源於古希臘,“philo”是“愛”的意思,“sophy”則表示“智慧”。所以“philo”和“sophy”這兩個詞拚在一起,意思就不難理解了:“愛智慧”。

以此類推,什麽是“哲學家”呢?顧名思義,就是“愛智慧的人”,也就是熱愛思考、追求真理的人。

接下來,我們要說一個地方——希臘。

你們可以試著在地球儀或者世界地圖上找找希臘這個地方,找到之後,就會發現它位於歐洲大陸伸入地中海的一個半島上。希臘有很多山地,難以發展農業,但山地之間的山穀有著肥沃的土地,於是人口在那裏聚居起來,這些地區往往環繞著靠海的城市,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城邦。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慢慢地,一些古希臘人就開始航海,或者跑到海上的一些小島發展。

這樣的生存環境,造就了古希臘人愛探索、愛思考的性格。

大家可以想一想,經常出海的希臘人最想掌握哪些知識?沒錯,那就是天文、氣象、洋流相關的知識。因為這些知識和他們的出海航行息息相關,甚至關係到生命安全。這些知識,希臘人在兩千五百年前就開始探索了。

大家想象一下,每當夜色降臨的時候,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水手們望著浩瀚的星空和無邊的銀河,內心應該是充滿著好奇與遐想吧。

對世界的好奇心,其實就是“哲學”萌芽的種子。

但是,如果人們每天隻是好奇與遐想,恐怕這顆“哲學”的種子還沒發芽,就會夭折。畢竟在古代,吃飽飯、活下去才是第一等的大事啊!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意思是:隻有老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換句話說,從某種意義上,隻有解決了溫飽問題,才會有時間和興趣去進行一些思考和遐想。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道理都是相通的。在古希臘的城邦裏,有一批不愁生計的人,隻有他們才有很多閑暇觀察生活、到處遊曆、思考問題。

是誰呢?他們就是貴族和商人。

而最早的哲學家,就是從這群人裏產生的。

2

好了,接下來輪到我們這章要講的主角——泰勒斯先生登場了。

一般講西方哲學史,泰勒斯總是會第一個登場。為什麽呢?因為他是大家公認的古希臘第一位哲學家!

泰勒斯出生在古希臘繁榮的港口城市米利都,雖然屬於貴族階級,但有時候他也會做做生意。米利都是個交通非常便利的地方,泰勒斯也因此可以跑到巴比倫學習天文學,到埃及學習數學——你們看,有錢又有閑,他就可以去做很多想做的事。當然,泰勒斯在豐衣足食後,並沒有貪圖享樂,而是去追求智慧,這一點還是值得稱讚的。

話說泰勒斯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善於推敲鑽研,古代的書本裏留下了許多誇讚他聰明才智的小故事。

比如,泰勒斯做過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準確地預測了一次日食。

據說當時有兩個國家打了五年的仗,而就在泰勒斯預言日食的當日,太陽毫無征兆地被黑影慢慢吞噬,大地一片昏暗。這個異常的景象讓兩國的軍隊十分恐慌,震驚之餘,兩國決定就此停止戰爭。那時候的人們並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也不了解日食產生的原理,所以大家就對能做出預言的泰勒斯特別崇拜。

後來的天文學家根據記載,倒推出那次日食的確切時間是公元前585年5月28日,這也由此讓我們知道了泰勒斯生活的大致時段。原來泰勒斯生活在比中國的孔子還要早一點點的年代。

這位泰勒斯先生不僅預測了日食的時間,還巧妙地測量出了埃及金字塔的高度。

大家都知道,金字塔是龐大的建築,那麽在測量條件落後的古代,泰勒斯又是怎麽計算的呢?

首先,他在金字塔前豎起一根木棒,等到木棒的影子和木棒一樣長時,立即叫人在金字塔影子的頂端做了個標記。

然後,他就宣布:測量出的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就是金字塔本身的高度。

他憑什麽這麽說呢?原來,在同一時刻,不同事物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長度是成正比的。你如果感興趣,不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一下。要知道,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泰勒斯就能發現這個原理,這是非常厲害的。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可以發現,泰勒斯是個知識淵博、喜歡動腦的人。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確實是個“愛智慧”的人。

3

說到這裏,有人可能要問了:泰勒斯擅長的這些領域是數學、天文學、物理學,這些和我們現在說的“哲學”又有什麽關係呢?

很好的問題。天文學、物理學這類科學,和哲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在探尋事物的規律。

比如,在泰勒斯生活的那個年代,他還不能像現代人那樣,理解太陽被月亮遮擋產生日食的道理,但他已經比較精確地掌握了日食每隔18年零10天左右就會出現一次的周期。而作為哲學家,他們並不滿足於去發現這些表麵規律,而是希望進一步思考:宇宙形成和運作的本質是什麽。

泰勒斯就是最早思考這個問題的哲學家。

有這樣一個關於泰勒斯不斷思考的小故事:

有一天晚上,泰勒斯一邊走路,一邊抬頭望著浩瀚星空,他若有所思,一不留神,就掉進了路上的一個土坑裏。旁邊經過的一個路人看到這個景象,不由得哈哈大笑並譏諷泰勒斯:“你隻抬頭看天卻不注意腳下,結果把自己搞得這麽狼狽不堪。”

泰勒斯從坑裏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不緊不慢地說:“隻有那些從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會跌入坑中。”

泰勒斯這句話什麽意思呢?其實是對那些隻顧低頭看路,為了不跌入坑中而從來不仰望星空的人感到悲哀。在這裏,泰勒斯並不是想說看路不重要,而是想告訴人們:不能隻顧眼前,有時也要關心一些看似和日常生活無關,但其實同樣重要的問題。

而哲學家,其實就是那種喜歡仰望星空,喜歡思考事物本質的人。

希望這個故事並沒有給你造成另一種錯覺:哲學家都是書呆子,隻會空想,不切實際。

古希臘另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我們後麵會說到他)說過:“隻要哲學家想關心實際生活,他們就能很輕鬆賺到很多錢。”

不信?我們就再看泰勒斯的另一個故事。

有一年,泰勒斯根據自己對氣候和農業情況的觀察,認定第二年的氣象有利於橄欖的生長,於是他低價收購了很多榨油機。到了第二年,果然不出他的預料,橄欖大豐收,為了榨橄欖油,榨油機供不應求,於是人們隻好高價到泰勒斯這裏來租榨油機。這讓他賺了很大一筆錢,狠狠地發了一次財。

你們看,其實泰勒斯可以做到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兩不耽誤。

4

那麽可能有人又要問了:泰勒斯作為一個哲學家,到底有怎樣的成就呢?他的學說是不是很深奧?

並不是。

其實泰勒斯留下來的最有名的話,也就是兩句,而且聽上去非常簡單。

第一句:“水是萬物之源。”

我們剛才提到過:哲學家跟科學家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不研究世界的具體問題,而是關注事物的本質。

為什麽這麽說呢?同學們,如果你明天拿“水是萬物之源”這句話去問你的自然科學或物理化學老師,他一定會告訴你,誰說的?簡直胡說!

哈哈,當然,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水是萬物之源”這句話似乎很沒有道理。但在哲學的世界裏,泰勒斯的這句話,意味著人類已經開始透過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去思考世界的本原了。

你或許會困惑:這有什麽了不起的嗎?

沒錯,現在看起來沒有什麽,但在兩千五百多年前,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考!

在哲學誕生之前,希臘人心目中的宇宙是一個由神創造和管理的世界——如果你們當中有對古希臘神話感興趣的同學,應該會對這樣的世界觀比較熟悉:

在茫茫無際的混沌中誕生了地神,名字叫蓋亞,於是萬物得以在大地上生長。蓋亞又生下了天神烏拉諾斯,於是世界有了廣闊的天空。而管理這個世界的是雷神宙斯和住在奧林匹斯山上的其他神,宇宙的運轉和人類的命運都由他們決定。

希臘人通過對神的遐想,創造出了詩歌和神話,由此可見,文學是和想象力有關的。但哲學不僅和想象力有關,還與思考緊密相聯。所以,泰勒斯作為一個哲學家,就不願意和他之前的大多數人一樣,隻是用神話故事來解釋宇宙的運轉,他打算用自己的感官認識世界,用自己的頭腦理解世界。

然後他有了一個發現:水,與萬物有著奇妙的關聯。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離不開水。天上降雨,土地濕潤了,種子便能發芽。泰勒斯還親自在洪水退去後進行實地考察,他看到洪水帶來了肥沃的土壤,裏麵還出現一些胚芽和小蟲。水能滋養生命,如果一個生命體缺水了,也就會麵臨死亡。他把這一現象與關於神造宇宙的神話結合起來,得出了“萬物由水生成,水是萬物源頭”的結論。他甚至還認為地球是浮在水麵上的。大地在水裏獲得必要的養分,就好像母牛在草地上吃草一樣。不僅如此,他還認為,水蒸發出來的水汽滋養著天上的日月星辰乃至整個宇宙。

在泰勒斯看來,水始終在運動,它本身就好像具有生命一樣。雨水聚成河流,河流匯入大海,遼闊的海洋波濤滾滾,它時而怒吼,時而溫柔,它能把船隻掀翻,也能把航海者送到遠方。

於是,泰勒斯說:“這表明,水是有靈魂的!”

現在,我們理解了泰勒斯所處的時代和他思考的出發點,就不難理解他說的第二句話了。

他的第二句話叫作“萬物有靈”。

有人把這句話理解為“萬物都有神靈”,也有人把它理解為“萬物都有靈魂”,無論哪種說法,都表明世界是有靈性的,而不是死氣沉沉的——因為充滿活力的水是萬物的本原,它讓整個宇宙都充滿了生命力。

泰勒斯所說的“萬物有靈”,還揭示了很重要的一點:他認為事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我們都知道,磁石能吸引鐵,而且能將這種力量傳遞給鐵,讓它也像磁石一樣吸引其他的鐵。泰勒斯說,這種現象證明:磁石和鐵都是有靈魂的。

5

有人可能又要問了:這些觀點都是錯的啊!我們現在要知道這些錯誤的觀點幹什麽呢?

沒錯,經過現代科學訓練的我們都知道,泰勒斯講的這些,都是不符合現代科學原理的。但是,首先考慮到泰勒斯所處的時代,他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得出這樣的結論,是非常超前的。

其次,我們了解泰勒斯的這些觀點,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覺得每個人都知道的東西,比如物體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磁石能吸鐵不是因為有靈魂,而是因為“磁性”產生的“磁力”。這些是誰告訴我們的呢?是老師?是某本書?那麽老師或者那本書的作者,是一出生就知道這些道理嗎?不是的。這些道理,是人類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研究和實驗,漸漸發現和總結出的規律和原理,我們現在隻是在享受人類文明的研究成果而已。

而我們的先輩們認識到這些原理,也是從懵懂無知到胸有成竹,從大膽想象到小心求證,是有一個漫長過程的。促成他們不斷去研究、實驗和探索的一大動力,就是想搞清楚世界的本原和萬事萬物運行規律的那份好奇心,換句話說,科學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哲學。

也有一種說法:哲學,是人類認知這個世界的起點。

現在,了解了這個認知、求證和發展的過程,了解了這些哲學家本人的故事以及他們哲學觀念的演變,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很多原理,以及原理背後的思想和邏輯。最後,哲學是為了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事實上,我們所熟知的一些大科學家,比如牛頓、愛因斯坦,從某種意義上,他們其實也是偉大的哲學家。

有這樣一句話,如果說科學家告訴我們“世界是怎樣的”,那麽哲學家其實是在思考“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當然,如果你還不太理解這句話,那也不要緊。繼續讀下去,你會逐漸了解哲學的真正含義。

那麽關於泰勒斯和古希臘哲學的起源,我們就先介紹到這裏。

最後想說一句:歡迎你正式進入古希臘哲學的世界!

在下一章,我們將認識第二位哲學家——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是一位數學家。

人物卡:泰勒斯

公認的古希臘第一位哲學家,“米利都學派”創始人,其觀點有“水是萬物之源”和“萬物有靈”。

知識卡1:哲學與哲學家

“哲學”(philosophy)這個詞來源於古希臘,意思是“愛智慧”,西方哲學的源頭就在古希臘。

“哲學家”則是一群熱愛思考、追求真理的人。

知識卡2:哲學為什麽發源於古希臘?

希臘位於歐洲大陸伸進地中海的一個半島上。希臘有很多山地,難以發展農業,但山地之間的山穀有著肥沃的土地,所以人口在那裏聚居起來,並最終形成了一個個靠海的城邦。一些古希臘人開始靠航海謀生,或者跑到海上的一些小島去發展,造就了古希臘人愛探索、愛思考的性格。

知識卡3:哲學和科學的關係

哲學是人類認知這個世界的起點,也是人類進行科學探索的重要源動力。

如果說科學家告訴我們“世界是怎樣的”,那麽哲學家其實是在思考“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