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之絲[1]

一天,釋迦世尊正獨自在極樂淨土的蓮池邊悠然漫步。池中綻放著朵朵蓮花,全都潔白如玉,而從其金色的花蕊之中,又不斷地向四周散發著無以名狀的陣陣清香。其時,正值極樂淨土之清晨。

不久,釋迦世尊在蓮池旁駐足而立,忽然從覆於水麵的荷葉間隙處俯視起水下的情景來了。位於這座蓮池下方的正是地獄的最底層,透過水晶一般的池水,三途冥河[2]與針山[3]的景色清晰可見,就跟看“西洋鏡”[4]似的。

於是,一個名叫犍陀多[5]的男子與其他罪人一起蠕動著的場景便映入了釋迦世尊的法眼。這個犍陀多原是個大盜,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不過,他倒也行過一件善事。那就是,有一次這家夥在林中經過時,看到一隻蜘蛛正在路邊緩慢地爬著,他立刻抬起了腳來,可就在他正要將蜘蛛踩死的當兒,一個善念閃過了他的心頭:

“不可,不可。蜘蛛雖小,好歹也是一條性命。讓它就這麽死於非命,也實在太可憐了吧。”

於是他便放了那蜘蛛一條生路。

釋迦世尊望著地獄中的景象,想起了犍陀多放生蜘蛛的善行,心想:作為如此善行之果報,如有可能,還是將他從地獄中拯救出來吧。恰巧,釋迦世尊看到一旁的翡翠色荷葉上,有一隻極樂淨土的蜘蛛正口吐著美麗的銀絲,搭建蛛網呢。釋迦世尊便伸手輕輕地撩起一根蛛絲,從潔白如玉的蓮花間筆直地放下去,直達深邃莫測的地獄底層。

地獄底層的血池中,犍陀多正和其他罪人一起載沉載浮著。在那裏,無論朝哪邊看去,全都是一片漆黑,偶爾發現黑暗中有什麽東西隱隱約約地浮現出來,那也是可怕的針山上的針在閃光,隻會令人心驚肉跳。並且,那兒還死寂無聲,就跟墓穴中一般,偶爾能聽到些許聲響,那也是罪人們微弱的呻吟而已。墮入此間的罪人,早已飽受地獄的折磨,全都筋疲力盡,連哭泣的力氣都沒有了。因此,饒是大盜犍陀多,此刻也隻是嗆咽著血池中的血,如同瀕死的青蛙一般,無力地掙紮而已。

恰在此時,犍陀多無意間抬頭朝血池的上空一看,卻發現寂然無聲的黑暗之中,從無比遙遠的天上,垂下了一根銀色的蛛絲,它是那麽細微,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像是怕被人發現似的,迅捷而準確地垂到了自己的上方。看到如此情景,犍陀多不禁拊掌大喜。因為他明白,要是能順著這根蛛絲一直往上爬,一定能逃出地獄。不,走運的話,說不定還能進入極樂淨土呢。要是真能這樣的話,那以後就不會再被趕上針山,也不會再被沉入血池了。

想到此,他立刻就用雙手緊緊地抓住蛛絲,開始拚著命往上爬了。他本是個大盜,這種活兒對他來說,可謂是輕車熟路。

可是,地獄與極樂淨土之間,相距何止萬裏,故而不論他怎麽心急火燎,也輕易到不了上麵。爬了一陣子過後,犍陀多就累得筋疲力盡,想要再往上捯一把都不能了。沒辦法,他隻得暫且休息一下。於是便吊在半空中,朝下方遙遙望去。

一望之下,犍陀多就發現自己的力氣並未白費,自己剛才所在的血池,不知不覺間已隱沒在黑暗的底層了。還有那座發著朦朧微光的針山,也處在自己的腳下了。照此情形,逃出地獄似乎也並不太難啊。犍陀多雙手緊纏著蛛絲,哈哈大笑道:“妙極!妙極!”

他已經好多年沒發出過如此爽朗的聲音了。

然而,他又忽然發現,在蛛絲的下方,有數不清的罪人像一隊螞蟻似的,也跟在自己的後麵,拚著命往上爬呢。見此情形,犍陀多驚恐萬分,一時間他竟像個傻瓜似的大張著嘴發愣,隻有眼珠子在骨碌碌亂轉。這根蛛絲是如此之細,自己一個人拽著往上爬尚且岌岌可危,哪能承受得了這麽多人呢?萬一途中吧嗒一聲斷掉了豈不是前功盡棄,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這兒的自己也要重新跌入地獄嗎?要真是那樣,可就全完了。然而,就在他如此尋思的當兒,就有成百上千的罪人蠕動著身子,從那黑咕隆咚的血池底部拽著蛛絲排成一長串,一個勁兒地往上爬呢。不行!不馬上采取措施的話,蛛絲定然從中斷為兩截,自己定然重新墮入地獄。

於是犍陀多便大喝了一聲:

“呔!你們這些該死的罪人。這根蛛絲是我的!是誰允許你們爬上來的?還不給我滾回去?滾回去!”

突然,剛才還一直好好的蛛絲,此刻卻從犍陀多拽著的地方吧嗒一聲斷掉了。這下可夠犍陀多受的。隻見他眨眼間就大頭衝下,像個陀螺似的打著旋,嗖的一聲掉到了漆黑一片的地獄最底層。

隻剩下短短的半截蛛絲,閃爍著細微的光芒,垂掛在星月皆無的半空之中。

釋迦世尊佇立在極樂淨土的蓮池旁,原原本本地看完了這一幕活劇。很快當犍陀多又像一塊石頭似的沉入血池底部後,他便帶著一臉的痛苦,又開始無所事事地走來走去了。毫無慈悲之心,隻想獨自逃出地獄,因而受到了相應的懲罰,重新墜入地獄的犍陀多,在釋迦世尊看來,想必是卑劣無恥的吧。

然而,極樂淨土的蓮池中的蓮花,對此事卻渾不在意。那白玉般的花朵,在釋迦世尊的腳邊輕輕搖晃著花萼,從其金色的花蕊中,不斷地向四周散發著無以名狀的陣陣清香。

其時,已近極樂淨土之正午。

大正七年(1918)四月十六日

[1] 本篇並非佛教故事,而是作者根據鈴木大拙的譯作《因果小車》(原作為美國作家保羅·卡盧斯的《業力》)而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其主旨與佛教的世界觀、價值觀也不盡相同。

[2] 傳說中的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因為河水根據死者生前的行為,形成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不同的流速,故稱。

[3] 指地獄中折磨罪人的插滿尖針的山。也稱刀山、劍山。

[4] 一種讓看客透過透鏡孔觀看圖片(多為西洋奇景)的遊樂裝置。在日本,流行於江戶時代中期至昭和時代初期。類似於中國舊時的“洋片”。

[5] 多讀犍(qián)陀多。——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