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400—1250年的意大利:中世紀政治概要002

和其他人一樣,我為這種體例感到內疚,因為我同意執筆“中世紀”這一章。這種體例並不完美,它不可避免地忽視了一些內容:意大利東哥特文化的成就;6世紀的拉韋納教堂群;本篤所作《會規》、格裏高利一世所著的《意大利父老生平神跡對話錄》和《論神職人員的職責》;8世紀卡斯泰爾塞普廖的壁畫;9世紀羅馬的馬賽克畫;比薩、威尼斯和蒙雷阿萊的羅馬式大教堂;薩萊諾的醫學院;博洛尼亞的法學家;白話詩歌的興起;甚至包括托馬斯·阿奎那。

更重要的是,這一模式使我之前探討的那些至關重要的政治發展,看起來不過是隨後的那些“真正”大事的序曲而已。隻有佛羅倫薩,作為一個“後起之秀”,其經濟和政治權力的巔峰時期確實開始於1250年前後,因而本書這種對中世紀斷代的方法是貼切的。但這種斷代方式在南部則不適用,11世紀時拜占庭和阿拉伯人的控製被滌清,12世紀新王國建立,這些因素一起塑造了意大利南部地區。這種方式同樣不適用於羅馬,因為6—12世紀的歲月在羅馬教皇製度的形成中至關重要。事實上,這種方式同樣不適用於波河平原,在那裏,像米蘭和威尼斯這樣的城邦早在1150年就已經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輝煌,確立了其獨立的地位,並且因為在隨後對抗基督教世界兩大帝國的戰爭中取得勝利,發展成王國。這種方式甚至不適用於整個托斯卡納地區,因為從如比薩這樣的城鎮的角度來看,1250年和佛羅倫薩的崛起標誌著它們最為強大和繁榮的時代已經過去。

到1250年時,意大利已經基本成形:一個高度城市化、政治分散、非常富裕的北方,不斷受到來自阿爾卑斯山以外力量的威脅;位於中部的教皇國,由教皇統治,他同時也是國際教會的領袖,成功地從帝國中獨立出來;以及一個強大但不那麽富有的南方王國,它改變了之前同東方的拜占庭帝國和北非的阿拉伯人之間力量均勢。人們究竟是將這些發展看作後續事情的基礎,還是將1250年以後發生的事件看作前事的附錄——雖然有趣,但無足輕重——這顯然是一個個人喜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