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暗示讓別人注意自己的錯誤

對那些敏感的人,用巧妙的暗示讓他們改正自己的錯誤往往會收到奇效。

一日中午,查爾斯·史考伯路過他的一家鋼鐵廠。他看見幾個工人正在抽煙,而在他們頭上正好有一塊寫著“禁止吸煙”的牌子。史考伯並沒有指著牌子製止他們抽煙,而走到那幾個人麵前,給每個人一個雪茄,這才說:“各位,如果你們能去外麵抽這些雪茄,我會非常感激。”幾個工人馬上意識到他們違反了紀律,但史考伯不但沒有指責他們,反而給他們每人一個小禮物,這讓工人們此後更敬重他,也更自覺。

約翰·華納梅克也曾運用這個技巧。華納梅克每天都去費城他的大商場裏轉一轉。一天他發現櫃台前有個顧客在等著買東西,卻沒有任何一個售貨員理她,售貨員們都聚在櫃台的另一頭談笑著。華納梅克什麽也沒說,他進到櫃台裏麵,熱情地跟那位女顧客打招呼,並叫售貨員幫助包裝貨品,然後就走了。

眾所周知,官員們常因為工作很忙無法接待民眾而受批評。但有時是因為他們的助手們不想讓他們的上司太累。卡爾·蘭福特當了多年的奧蘭多市的市長。他經常對他的部下說,不要阻攔民眾來見他。他宣布實行“開門政策”,但是,來訪的市民們還是被他的秘書和下屬們給攔在辦公室的門外了。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讓人卸掉了辦公室的大門,他的下屬們也知道不能再攔了。就這樣,這位市長真正地做到了“開門政策”。

要想改變別人,而又不讓他生氣,隻需要變換一種說法。大部分人在讚揚完了別人,轉到批評之前,都會用一個詞“但是”。例如,要改變一個孩子不專心讀書的態度,我們往往會這麽說:“約翰,我們為你感到驕傲,這個學期你的成績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如果你在代數方麵再多下點功夫的話,就更好了。”約翰在聽到“但是”之前,感覺很好。可“但是”一出現,他馬上懷疑這個讚許的可信度。他開始感到,這其實是個批評,他因此而反感。我們要改變他的願望很可能因此而無法實現。

假如我們把“但是”換成“而且”,那就好多了。讓我們試一下:“約翰,我們真為你驕傲,這個學期你的學習取得了進步,‘而且’如果你在代數上再多下點工夫的話,就更好了。”這一回,約翰會很愉快地接受這份讚許,因為他感覺到了讚揚和鼓勵,而不是批評。他會愉快地按照我們希望的那樣去做。

對那些敏感的人,用巧妙的暗示讓他們改正自己的錯誤往往會收到奇效。下麵是羅得島的瑪姬·傑克在我們的課程中講述的,她是如何讓一幫懶惰的建築工人給她蓋房子的同時又幫她打掃幹淨的故事。

起初,傑克太太每天下班回家之後,總是看到滿院子的木屑。她沒有說工人們什麽,因為他們分內的活幹得很好。等工人走後,她和孩子們把院子裏的碎木頭收拾起來,並整齊地在屋角放好。第二天早上,她對工頭說:“你們的工作太出色了,我很喜歡昨天晚上這種整潔的樣子,而且也不會冒犯鄰居。”從此,工人每天下班前,都會收拾好碎木頭,並整齊地放到一邊。

要改變一個人而不引起傷害的重要原則是:

“用巧妙的暗示讓他注意到他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