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嫉妒 01

溫尼科特

你怎麽看待嫉妒呢?你認為嫉妒是好的還是壞的?是正常的還是異常的?接下來我們將聽到一些比較小一點的孩子的媽媽之間的討論。聽到這些關於嫉妒表現的描述時,我們要在心裏保持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想一想,這是我們期望的、意料之中的事情,還是哪裏出了問題而導致的?我認為答案一定很複雜,但這裏沒必要把它複雜化。所以,我們先選擇討論一些每個家庭都在發生的關於嫉妒的事情。

我並不介意提前透露出我的觀點,在我看來,嫉妒是正常和健康的現象。嫉妒源於孩子們有了愛的能力這一事實。如果孩子們還沒有能力去愛,那麽他們就不會表現出嫉妒。當然,我們也必須關注到嫉妒不太健康的方麵,尤其是那種隱藏的嫉妒。我想你將會看到,在這些媽媽們講述的故事裏,嫉妒通常會自然而然地消失,盡管它可能會再一次出現,然後又再一次消失。最終,心理健康的孩子有能力表達出他們的嫉妒,而這給了他們機會來討論他們到底在嫉妒什麽,並且這樣的討論可能會對孩子們的嫉妒有所幫助。

我的觀點是,嫉妒首先代表著嬰兒在個體發展中出現的一項成就,它表明孩子已經具備了愛的能力。更進一步的發展成就則是孩子能夠容忍嫉妒。孩子的第一次嫉妒,通常是在新生兒出生的時候。眾所周知,即使家裏隻有一個孩子,也不能避免嫉妒的產生。任何占據了媽媽的關注和時間的事物就像另一個寶寶一樣,都會引起嫉妒。我相信,那些感受到嫉妒並最終妥協和容忍了嫉妒的孩子,都獲得了更為豐富的內在體驗。這就是我的理念。現在我建議,大家一起來聽聽這些媽媽們關於嫉妒的討論和回答吧。

媽媽們

“S夫人,我知道你有8個孩子。他們之間彼此嫉妒過嗎?”

“他們當中兩三個孩子會相互嫉妒。老二出生的時候,老大才15個月大。大概是在老二第三周齡的時候,有一次,我正在給他喂奶,老大含情脈脈地看著弟弟,輕輕地摸著他的頭發,嘴裏親切地說著‘吧——吧’,於是我說‘是吧,弟弟是不是很可愛啊?’然後下一分鍾,老大的聲音和語氣腔調都變了,他壓在弟弟的頭上,敲了一下弟弟,對他嘶喊著‘吧——吧’。這時,我才開始意識到,老大對弟弟的出生並不感到高興。

“大約一周後,我戴上帽子正準備出門,有什麽東西吸引我向客廳的窗外看了一下,就這一晃眼的工夫,我發現老大正試著把弟弟從嬰兒車上拉出來摔在地上,於是我趕緊把老大放回到他原來的位置,把嬰兒車掉轉過來,把弟弟放回嬰兒車扶手裏麵,我把他們都重新安置了一遍,然後發現嬰兒車裏再沒什麽麻煩了,他們其實都不喜歡被別人打擾。然後我還發現,我家老大經常大叫,哭得很厲害,還跺腳,我想他之所以這樣,可能是弟弟出生的緣故吧。”

“他現在還嫉妒弟弟嗎?”

“現在一點也不了。他已經度過那個階段了。他現在是孩子們的老大哥,並因為有弟弟妹妹們感到自豪,不過有一段時間,他確實曾經嫉妒過。”

“L夫人,你家3個孩子會這樣嗎?”

“嗯,老大兩歲的時候,弟弟出生了,然後他三歲半的時候,妹妹出生了。他是一個隨和、快樂的孩子。他第一次看到弟弟時,表現出根本不在意的樣子。我們盡力使他對這件事有所準備。但他好像就是不太理解發生了什麽。”

“哦,我想是因為他當時還太小了。”

“他太小了,以至還無法理解這些發生的事情。他對弟弟的這種漠不關心持續了一兩個星期的時間,然後這一天終於來了。他看到弟弟躺在嬰兒車裏,而那時的他因為已經長大了,已經有好多個月沒坐過嬰兒車了,於是他就傷心地哭了起來。”

“那個時候弟弟多大了?”

“哦,弟弟三四周齡吧,老大哭得很傷心,我想那就是嫉妒開始的時候。從那之後,每次給弟弟清潔或者換衣服時,老大不是尿褲子,就是立刻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的時間才有所改善。直到他又長大了一些,能理解了,在這方麵才自己調整過來。”

“那他妹妹出生時,發生了什麽呢?”

“他始終友好地對妹妹,總是充滿了愛和情感,而且老二對妹妹也是如此,深深地愛著她。”

“他們就沒有什麽別的表現嗎?”

“沒有。但後來當老二會坐起來,並吸引更多人注意時,老大就變得有些爭強好勝了。”

“你認為那是嫉妒的跡象,是嗎?”

“哦,當然,是的。有一天,我發現老大正在試圖捂住躺在嬰兒車裏弟弟的嘴,我想他當時一定是對弟弟懷恨在心吧。而我猜這是因為我過去時常忍不住地站在弟弟這邊,為了維護弟弟而反擊了老大。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件好事,畢竟這樣做完全不利於解決問題。”

溫尼科特

這些問題在我看來,是每個家庭每天都會麵對的家庭瑣事。我想提醒大家留意孩子們的年齡,因為恰恰就是年齡造成了這種差異。那個在弟弟吃奶時輕撫弟弟頭發的男孩兒,那個過了一段時間就試圖把弟弟從嬰兒車裏拽出來摔在地上的哥哥,當弟弟出生時,他隻有15個月大。還有一個兩歲大的孩子,他第一次看見出生的弟弟時,顯得漠不關心,根本不在意的樣子。父母一直在告訴他將會發生什麽事情,但或許他並不能理解。在他弟弟出生3周後,他終於“看見了”弟弟,看到弟弟坐在曾經屬於他的嬰兒車裏時,他便傷心得痛哭流涕。他從媽媽那裏獲得了共情性的幫助,使自己克服了這個問題,從這件事中緩了過來。但隨後,當弟弟會坐起來,並吸引更多人注意時,他就變得有些爭強好勝和懷恨在心,而且,曾經有一次,他還試圖捂住躺在嬰兒車裏弟弟的嘴。一直到他4歲左右,他對待弟弟的態度才有所好轉。但不論是他還是他的弟弟,都沒有嫉妒他們的小妹妹。

下麵讓我們來看看媽媽們關於這個話題的更多討論內容。

媽媽們

“T夫人,你家7個孩子之間存在嫉妒嗎?”

“嗯,我發現嫉妒隻發生在女兒們之間。”

“你有幾個女兒?”

“我隻有兩個女兒。你看——先是生了一個兒子,然後是大女兒,叫瓊(Jean),然後又生了四個兒子,最後是二女兒。你知道,大女兒瓊總是問我一個問題:‘我們可以有一個小妹妹嗎?’但是她之後四個都是男孩兒,每當她看到又生了一個男孩兒時,就會有一兩天表現出垂頭喪氣的、煩躁的樣子,但這些情緒很快就過去了。直到有一天她從學校回來,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小妹妹,叫帕特裏夏(Patricia),一開始她非常興奮,高興極了。有點麻煩的是,我生小女兒的日子是10日,而瓊的7歲生日在當月16日,所以我們沒辦法給她舉辦生日派對,我當時完全沒有精力了。

“因此,後來大約持續了一個月,瓊每晚放學回家喝完茶之後,就傷心地哭著直接上床了。我們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她根本聽不進去,但我確實認為她自己會好起來的,你懂的——我想我也能讓她慢慢緩過來的。但是,昨天妹妹生病了,躺在**,我非常溫和天真地對瓊發出一個請求,我說:‘瓊,你能幫我給帕特裏夏拿件睡衣嗎?’瓊轉身對著我說:‘不,我為什麽要去拿睡衣呢?讓她自己去拿吧,她現在已經不小了。’”

“她還是在嫉妒,是嗎?”

“是的,看起來像是這樣。不過,在帕特裏夏大約6周大以後,家裏一切就非常平和了。而現在,帕特裏夏快兩歲了,瓊的類似情況又突然冒出來了。我隻希望我們現在能夠一起讓她再次擺脫這種嫉妒。”

“瓊一點兒也不嫉妒她的兄弟們嗎?”

“是的,一點兒也不嫉妒。”

溫尼科特

瓊的小妹妹恰好在她7歲生日的前一周出生,當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生日派對時,她因此變得極度嫉妒。第一次嫉妒持續了6周之後就逐漸消失了,然後當她9歲、小妹妹兩歲的時候,一切又重演了,瓊的嫉妒又開始出現了。家裏一共7個孩子,瓊並不在意之後陸續出現的其他4個弟弟,並且她確實一直想要一個妹妹。我猜想,孩子實際上擁有的妹妹,和渴望擁有的妹妹未必是一回事兒。

接下來,讓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故事。

媽媽們

“G太太,你的孩子們呢?你發現他們之間會嫉妒嗎?”

“會,我的孩子們會的。我的女兒現在四歲半,她快到3歲的時候,弟弟出生了,當時她因為有了個弟弟,有了個比她小的寶寶,感到非常興奮。但我們發現,嫉妒幾乎是從‘離開’這個詞中發現的,如果我抱起了弟弟,那麽她就不得不離開,去找我丈夫然後坐在他膝蓋上,或者相反,我丈夫抱著弟弟,她就來找我;當我喂弟弟奶時,她總是想讓我同時給她讀書,或者至少要坐在我身旁。”

“那奏效了嗎?”

“是的,曾經是奏效的。直到她的小弟弟大概1歲吧,我想那時候弟弟可以到處走了,可以在遊戲圍欄裏玩耍了,我女兒的嫉妒才逐漸消退、平息了下來。我們在玩具的問題上遇到了很多麻煩。我把她嬰兒時期的玩具給弟弟玩,當然她完全認得那些玩具,就會嚷嚷著:‘那是我的,那是我的!那是我的玩具!’而且她還會再次玩起那些嬰兒時期的玩具。於是我發現,我不得不專門給弟弟多買一些嬰兒玩具,否則家裏就無法平靜。”

“她真的是想玩那些嬰兒玩具嗎?”

“不,不,不是的。她不會去碰弟弟的玩具,但如果她看到弟弟在玩她的,即使是她已經有大概兩年時間沒有碰過的玩具,她都還是會把它們要回來。不過,這個階段又慢慢過去了,也沒有發生任何激烈的事件。現在,弟弟已經18個月大了,這種情況再次出現,這次是因為弟弟開始走路了,可以四處活動了,弟弟想要學姐姐,也要她的東西了。”

“姐弟為了爭奪東西而產生了競爭?”

“是的,我感覺確實是這樣。她現在會把她的東西安置好——我總是告訴她,‘把你的東西放在桌子上,弟弟夠不著的地方’,但她偏偏要把它們放在低一點的地方,然後她一轉身,弟弟就會過來,並把姐姐的東西扔得到處都是。她對此非常生氣——但她對弟弟也非常有耐心,真的。”

溫尼科特

當這個小女孩兒快3歲的時候,她的弟弟出生了。她對弟弟的出生感到很興奮,但當弟弟真的躺在媽媽的膝蓋上時,她覺得自己的位置被弟弟取代了,於是她轉而去找爸爸,爬到爸爸的膝蓋上來獲得心理上的平衡。當弟弟大概1歲,她大概4歲的時候,她開始怨恨弟弟玩她的玩具,即使是那些她已經很久不玩的玩具也不行。你們注意到一個現象了嗎?姐姐把玩具放在弟弟夠得到的地方。她媽媽說,她對弟弟很多時候都是很有耐心的。我有種感覺,姐姐其實很願意讓弟弟得到她的玩具,盡管她表達出反對的態度;她可能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也同時站在弟弟的角度來考慮這個事情。現在你已經聽了所有這些故事,你是否也像我一樣認為,這些嫉妒的表現,其實是健康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呢?

* * *

我一直在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嫉妒是如何開始,以及何時開始的?而且在“嫉妒”(jealousy)或“羨慕”(envy)這個詞開始被使用以及變得有意義之前,會有些什麽必然跡象?

我之所以提到“羨慕”這個詞,是因為嫉妒和羨慕的意義是緊密相連的,因為一個嫉妒新嬰兒的孩子同時也羨慕嬰兒占據著媽媽的關注。我注意到,那些談論自己嬰兒寶寶的媽媽,並沒有談到任何15個月以下孩子的嫉妒。我想知道你們對此怎麽看?我認為,嫉妒或羨慕被探查到的跡象,可能是要早於15個月齡的,但也不會早太多。比如,9個月大的嬰兒還太小,還沒有成熟到足以產生嫉妒。1歲的孩子可能不會或偶爾會表現出嫉妒來;但15個月大左右的孩子毫無疑問是可以表現出來的。

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嫉妒也變得更為複雜。但在一開始,嫉妒很顯然和一段受到幹擾的關係有關,或者明顯地和代表一段關係中所擁有的東西受到威脅有關。嫉妒產生的基礎是與媽媽的關係發生了某種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也會涉及與爸爸的關係。我們發現,許多早期的嫉妒顯然是與媽媽相關的,它們通常圍繞著喂養這個主題。嫉妒以喂養為中心,這是因為對嬰兒來說,喂養在生命的起初是至為重要的一件事。而對媽媽來說,喂養隻是她為寶寶做的眾多事情中的一件,但也非常重要。

接下來,我們再來展現一些媽媽們之間的討論片段。

媽媽們

“兩個孩子間相差了22個月。我是在自己家生的老二,老二剛剛出生幾分鍾,我家大兒子就看到了弟弟,接下來好幾天一切都挺好的,沒出現什麽問題。再後來,老大碰巧看到我在給弟弟喂奶,從那次以後的兩個月裏,每次我給弟弟喂奶,老大都會站在我身旁尖叫,而我對此毫無辦法。我想盡一切辦法安撫老大,想讓他平靜下來,盡我所能去安慰他。但是,當你正在給一個孩子喂奶時,這樣做是非常困難的,他就站在旁邊,不停地尖叫著。大約過了兩個月之後,他似乎完全克服了嫉妒,似乎也完全忘記了他的嫉妒。然後,當老二在七八個月大的時候,開始能坐起來了,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大兒子之前的表現,又遇到了同樣的情況,這一次不是尖叫,而是直接表現出了嫉妒。”

“是的,會嫉妒的。我家孩子年紀要小一些,我覺得非常有趣的是,她不曾用過奶瓶——哦,可能偶爾用過——但她似乎已經忘記了如何吸吮奶瓶了。當我在給小寶寶喂奶的時候,她走過來,也想試一試,我對此很驚訝。我想,好啊,喝吧。但她又不喝了,她剛一靠近奶瓶,就有點厭惡它。我想,好吧,如果你想喝,就試試,我們看看會怎麽樣——然後她試著吸了好幾次奶瓶——最近她老這樣,就像在搞惡作劇一樣。我一點也沒有阻止她,我說:‘來吧,試一試。’但她卻說不想吸了。不過她現在又開始用奶瓶了,就像嬰兒喜歡用奶瓶一樣,你知道嗎,我給了她一個很小的小瓶子,可憐得很,手裏拿著一個很小的小玩意兒作為奶瓶的象征。”

“每當我給小女兒喂奶的時候,我的大女兒就會坐在我的腿上,而我是母乳喂養,所以你可以想象那個場景有多混亂,一團糟。(眾笑)你知道嗎,她很喜歡這樣,用手輕輕地拍小寶寶的頭,並溫柔地撫摸著…… 那時她才17個月大,這種情境非常與眾不同。”

“我們家老大和老二之間是有嫉妒的,老二和老三之間卻沒有嫉妒;老大,我的大女兒,當老二出生的時候,她總是想要坐在我丈夫腿上,她想要一些特殊的待遇,或者她想讓我在喂老二奶的時候,給她讀故事書,諸如此類,然後這個階段後來就過去了,而現在她的弟弟已經17個月了。我們確實經曆過這些可怕的爭鬥經曆。不論其中一個孩子擁有什麽,另一個孩子總是想要。女兒足足比他大3歲。有段時間姐姐可以從弟弟那裏得到任何東西——可現在,弟弟會把得到的東西都牢牢地抓在手裏,然後大聲吼叫——不是哭泣,而是真正地對著姐姐猛烈地喊叫和抗議。但是,他們倆看得出來都非常喜歡最小的那個寶寶,而且他倆似乎都沒有嫉妒最後出生的小寶寶。”

“當孩子們為了各自擁有的東西而爭鬥時,那確切來說不是嫉妒,對吧,那是……”

“那是因為他們想引起我的注意。”

“哦,我明白了。”

“你看,我準備給弟弟一個嬰兒玩具——這是老大以前的,明明已經長大到不再需要玩它了——但就因為我把這個玩具給了弟弟,老大就會立刻想要討回這個玩具;而如果我沒有把它直接拿給弟弟,如果我隻是把玩具放在桌子上,隻要老大想要,她是可以去拿玩具的,那麽她就完全不會注意到那個嬰兒玩具了。”

溫尼科特

在這一段的討論中,大家可以看到許多嫉妒的現象都與喂養有關。我可以用前述對話的最後部分來說明我想講的內容。我想起那個曾經公開表達對老二的嫉妒的小女孩,老二是個男孩兒,接著過一段時間後,這種嫉妒情緒逐漸褪淡。然後當弟弟長到17個月大的時候,她和弟弟又為了玩具吵得不可開交。但這一次姐姐嫉妒的方式不一樣,並且弟弟也緊緊抓著玩具不放,並大聲喊叫抗議。一位媽媽說:“那不是嫉妒,是一種關於擁有物的爭奪方式。” 我同意這個媽媽的看法,並且在這點上我們恰好可以看到嫉妒是如何發展的。我說過,嫉妒的產生是有相應年齡基礎的。而現在,我認為,到了一定年齡後,孩子就會產生嫉妒之情,而在那個年齡之前,孩子的表現隻是緊緊地抓住玩具或所有物不放。首先出現的是占有,而後才有嫉妒。

我在一家劇院看到過一條廣告語:“我們有你想要的最好的座位。”這句話總是讓我產生強烈的嫉妒,幾乎想要衝過去,以從他們那裏獲得我想要得到的座位。問題是我還得支付費用。借用這個廣告作為例證,我認為,在某個特定年齡之前,小男孩或小女孩都會一直向世界宣稱“我有最好的媽媽”之類的話。直到某天,一個標誌性時刻到來,孩子開始宣稱:“我有最好的媽媽——而你想要她。”這是一種帶著痛苦的新成長。

不過,為了弄清事件的發生順序,我們必須追溯到更早一些。可以這麽說,在嬰兒宣稱“我有最好的媽媽”之前有一個早期階段。在這個早期階段,最好的媽媽這一事實是假設中的。孩子也沒有登廣告的地方,媽媽,以及任何能夠代表媽媽的東西,對嬰兒來說都是理所當然存在的。然後,才有了這樣的感受——“我有最好的媽媽”,而且這標誌著嬰兒開始理解媽媽並不僅僅是嬰兒自己自體的一部分了,媽媽來自嬰兒的外部世界,而且她可能不會隨叫隨到,也可能有其他媽媽存在。對嬰兒來說,媽媽現在變成了自己的一種私有物,而且是一種可以牢牢抓握住或者被丟棄的私有物。所有這些都需要等待小孩子逐漸成長發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情緒發展。在這之後,廣告語的第二部分出現了:“而你想要她。”但這還不是嫉妒,這是一種捍衛私有物的防禦和保護。在這個階段,孩子隻是把媽媽這個私有物抓得緊緊的,黏著她,保護好,不要她被別人搶走。就像如果劇院會搶媽媽的話,那我們就不能讓媽媽去劇院了。最後,孩子終於認識到,最重要的私有物——媽媽——也可能是屬於別人的。孩子成了需要和想要媽媽的人之一,而不再是占有媽媽的人,另一個擁有媽媽的人出現了。這時,嫉妒就成了一個恰當的,可以用來描述孩子內心某種變化的詞語。比如出現另一個嬰兒,像過去的自體的幽靈(或自己的鬼魂)一樣,吃著媽媽的母乳,或者在曾經自己的嬰兒車裏安靜地睡覺。

我要再次重複一下。我曾提到過,嬰兒在早期階段,那些令他自己向往又滿意的東西會被他看作自體的一部分,這些東西好像是為了順應嬰兒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一樣。對於嬰兒來說,環境中來來往往的變化,各種人事物的出現和離開都是理所當然的。於是,他愛的事物或人,就成為自己外部世界的一部分,成為屬於他所擁有或失去的私有物。任何可能導致喪失所有權的威脅,都會帶來痛苦,這使得嬰兒激烈地反應,並牢牢地抓住這些客體不放。隨著時間的推移,嬰兒進一步發展,嬰兒變成了一個恐嚇和威脅者,憎恨任何會吸引走媽媽注意力的新客體,比如另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或者僅僅是一本媽媽正在讀的書。如此這般,可以說這時候嫉妒已經產生了。孩子們嫉妒剛出生的嬰兒或書,並且盡一切努力試圖重新獲得失去的地位,即使這種努力隻持續一段時間,或隻是以象征層麵的方式來表達。所以,在第一次產生嫉妒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看到孩子們試圖退行回嬰兒的狀態,哪怕隻是暫時的或象征層麵的。他們甚至可能想要重新體驗一下被媽媽母乳喂養的感受。但是,通常他們隻是渴望找回自己擁有的全部財產(媽媽),以及在占據獨享私有物媽媽時所享有的待遇,而且當他獨自擁有媽媽時,他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但知道別人都想要。你們可能還記得上周節目中,媽媽們聊到的那個又開始出現尿褲子現象的孩子。你們也聽到了有位媽媽給了大孩子一個小瓶子的對話;那位媽媽說,那個小瓶子是奶瓶的象征。

隨著時間一天天、一周周逝去,當你想到在小孩子們身上會發生的所有事情時,會很容易就明白為什麽需要一個穩定可靠的環境,而這正是你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適合給予孩子的東西。大家可能經常會感到疑惑,想知道做有些事情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但是,更值得我們做的是從孩子成長和發展的角度去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