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著性格做人不等於逆來順受
我不喜歡經常剪指甲,理由有以下幾點:一是懶;二是用長指甲在電腦上打字極為方便,劈劈啪啪,就像在彈琴。我有許多不剪指甲的理由,就像很多人不願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並能說出一二三點理由來一樣。
但是,有一天,我不小心用自己的指甲劃破了別人的臉。於是,我開始思考要不要繼續留長指甲。我的長指甲會傷害到別人,這個事實讓我不得不做出改變。我決定向自己妥協,把指甲剪短一些,但仍舊比一般的男生指甲要長一些。
後來,幾個朋友邀我去打籃球,在球場上,我們打得“有來有回”,每個人拿到球後都成了“先鋒”,都想衝到“敵人的地盤”投上一球。在我獲得控球權後,意外發生了,我的指甲折斷了,而且還牽連了肉,流了不少血。這次意外以後,我便不留長指甲了。
其實,我們身上那些尖銳的性格就像是長指甲,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順著尖銳的性格做人,肆無忌憚地使性子、發脾氣,就可能傷人傷己。這樣兩敗俱傷的事情,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劃不來的。
我們倡導要逆著性格做人,它的本意是要我們及時發現並克服性格中的缺陷,適時調整性格與時勢相矛盾的地方,消除尖銳、不良的性格,而不是要我們逆來順受、忍氣吞聲,連同優良的性格一同打壓,全盤否定自己的性格。
我們所期待的世界是光明的世界,但光明之下亦有陰影。如果有人想要拔掉你的長指甲,意圖傷害你,你卻一直采取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態度,並美其名曰“逆著性格做人”,那麽你可能對“逆著性格做人”這句話有什麽誤解。
在我看來,理想的性格應該是剛柔並濟的。《淮南子·精神訓》中有一句話:“剛柔相成,萬物乃形。”意思是剛與柔(陽與陰)相輔相成共同創造了萬物。《易經》中也說:“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意思是剛柔相推的時候,變化就在其中了。
一個國家既需要文臣也需要武將,文是“柔”,彰顯的是軟實力;武是“剛”,彰顯的是硬實力。如果把一個人比作國家的話,他要想經營好自己,也需要硬實力和軟實力。一個人的性格同樣如此。過剛易折,一個人的性格過強,且沒有“軟”的一麵,那麽他強硬的性格就可能傷害他人和自己。水柔難斷,一個人的性格過柔,且沒有“硬”的一麵,那麽他軟弱的性格同樣可能傷人傷己。例如,一個性格懦弱的人對別人的欺侮不予反抗,或者不采取任何措施,那麽這種逆來順受、忍氣吞聲,首先換來的是對自己的傷害,別人會變本加厲地欺侮他。與此同時,這種軟弱的表現還會助長他人的氣焰,使他人不知收斂和悔改,並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剛柔並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擁有這種性格的人懂得求新、求變,並能在新的環境和新的變化中把握機會。這樣的人經得起風浪,遇到挫折不會輕易放棄、輕言失敗。一個人既要有剛強果斷的一麵,又要有柔軟溫情的一麵。性格上的“剛”是一種威儀,一種力量,它能幫助我們免受小人的侵害,賦予我們戰勝邪惡勢力的勇氣;性格上的“柔”是一種收斂,一種風度,它能讓我們學會變通地解決問題,使我們避免被社會的戾氣所傷。
剛柔並濟的性格是理想的性格,若以此為前提,“逆著性格做人”真正的含義則是要我們逆著過剛或過柔、無剛或無柔的性格做人。我們既不能做過於要強的人,也不能做逆來順受的人。性格太要強的人往往難做人,而逆來順受隻會讓人變得愈加懦弱。
在看到“逆著性格做人”這句話時,人們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為它是在規勸我們收斂性格上的鋒芒,把“剛”的一麵隱藏起來,也有人認為它是教我們學會懷柔、變通、圓滑、委婉。顯然,這種理解過於片麵了,它隻是完整答案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我們隻以片麵的邏輯去思考它,往往就會陷入思想的極端,偏激一點的人可能認為“逆著性格做人”就是要讓我們變得逆來順受。
逆著性格做人不等於逆來順受。我們已經從剛柔並濟的角度解釋過何為“逆著性格做人”。而要想弄清楚它是否等於逆來順受,還需要我們深入地理解何為逆來順受。
人在社會上所要麵對的東西有很多,比如惡劣的環境、無禮的對待等,如果我們在麵對惡劣的環境時一味采取忍受的態度,在麵對無禮的對待時一味采取順從的態度,那麽我們的人生就會陷入一種“憋屈”“窩囊”“軟弱無力”的狀態。這就是一種逆來順受的狀態,也是一種“過柔”的狀態。
人一旦“過柔”,就會變得膽小怕事、軟弱無能,如遭遇到不公的待遇不敢言明,受到傷害隻會忍氣吞聲等。此外,“過柔”還會打消人的鬥誌,折損人的信心,容易使人變得消極和抑鬱。
2019年10月25日,由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在中國內地上映,一時之間引起了人們對於“校園霸淩”這一話題的熱烈討論。這部電影改編自玖月晞的《少年的你,如此美麗》。
故事中,女主角叫陳念,男主角叫劉北山。陳念性格內向,是典型的好學生;小北性格叛逆,是典型的壞學生。兩人本無交集,卻因共同幫助一個擁有心理問題的同學而走到一起。在相處的過程中,小北幫助陳念克服了心理障礙並改掉了結巴的毛病;而陳念也幫助小北走出了父親去世的陰影。
然而,一起離奇的墜樓事件打破了寧靜的校園生活。墜樓而亡的是陳念的同班同學胡小蝶。案發當天,胡小蝶曾與陳念單獨相處過,所以陳念自然成了被調查的對象。警方最終判定胡小蝶是自殺而亡的,但是事實的真相卻是胡小蝶因為經常受到幾名同學的欺淩,不堪受辱才選擇自殺的。這些實施欺淩的人中,為首的是一個叫魏萊的女孩子。學校中有許多學生知道魏萊等人欺淩胡小蝶的事情,但沒有一個人願意說出來,她們害怕會遭受同樣的欺淩,所以選擇沉默。隻有女主角陳念站了出來,向警方說出了真相。於是,陳念也成了魏萊等人欺淩的對象,她在反抗霸淩的過程中反傷了魏萊。意外的是,一個叫賴青的小混混趁魏萊受傷將其強暴了,因為魏萊看到了自己的臉,所以將魏萊滅口了。魏萊死後,賴青想讓陳念當“替罪羊”為自己開脫罪名,而小北為了保護陳念,殺死了賴青,並將魏萊的死也攬到了自己身上。最後,未成年人小北因殺人被判有期徒刑7年。
在這個故事中,麵對霸淩,很多人選擇忍氣吞聲,這種“過柔”的做法助長了霸淩者的氣焰,使他們更加肆無忌憚地欺淩別人。而女主陳念的做法更接近正確的答案,因為她勇於向警察說出真相,勇於在別人傷害自己時進行自衛。而小北的做法“過剛”,即使他是出於善意的,他也沒有執行殺人的權利,最終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一味地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並不能解決問題,“過柔”的性格會讓我們陷入被動,“過剛”的性格會讓我們因衝動而犯錯。所以我們應該逆著“過柔”和“過剛”的性格做人,用剛柔並濟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比如在麵對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可以選擇告訴家人和朋友,以此尋求幫助,當家人和朋友也束手無策時,我們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