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外貌被否定,父母的回應很重要

孩子的世界直接又單純,他們不會在覺得你長得不好看的時候婉轉地表達。但恰恰是這種單純的眼光和話語,讓那些處於被嘲笑境地的孩子,一頭栽進自卑的海洋,再也遊不出來。

小美身材微胖,性格大大咧咧的,在朋友眼中她是一個樂觀的胖女孩兒。有時候,朋友開玩笑會叫她“胖美眉”,但她每次都不會計較,而是笑笑就過去了。

長大以後,有一次小美喝醉了才說出心裏話,小時候因為她經常生病吃藥,藥裏含有激素,所以體重才會不斷飆升,導致經常會有人喊她“小胖子”。被同學嘲笑的時候,小美一開始也會生氣反駁,但是同學並不理會,無奈之下小美隻能聽之任之。時間長了,小美不僅不會反駁,還會跟著朋友一起開玩笑。盡管表麵上笑得開心,但小美的心中卻越來越自卑。

即使後來,小美努力減肥瘦了下來,但她仍沒有擺脫自卑的陰影,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身材的評價。

孩子對外貌的在意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了,我們可以發現,那些長得好看的小朋友在班裏總是會更受歡迎。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對別人的相貌評頭論足。“你太醜了!”“你好胖呀!”“你長得太黑了!”……因為他人的嘲笑,孩子會更加在意自己的外貌,甚至產生厭惡心理。有的孩子還會對著鏡子一一審視、挑剔自己不完美的五官,“為什麽我的眼睛這麽小?”“為什麽我的鼻子這麽扁?”……從而產生深深的外貌焦慮,因此變得不敢與人交往,做事畏首畏尾。

當孩子因為外貌被嘲笑,向父母傾訴時,父母的回應很關鍵。

有的父母認為這並不是什麽大事,為了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們還會進一步打擊孩子,強迫他麵對現實:“你本來就胖,人家說得對。”“你這麽能吃,不胖才怪。”……這些話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無法消除的烙印,甚至讓他從此失去自信,陷入自我懷疑中。

尤其當父母也附和別人嘲笑孩子的外貌時,孩子會將其當成既定事實,備受打擊下,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蒙台梭利曾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會決定他的一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思維。那麽,父母如何通過糾正孩子的審美觀,讓他變得自信起來呢?

告訴孩子美醜有不同的評判標準

當孩子因為外貌而自卑時,父母首先要承認美確實很重要。有些父母會告訴孩子美不重要,這是一種欺騙。當孩子再次因為外貌被嘲笑時,受到的打擊會更大。然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美醜並不是由一個人界定的,並且堅定地告訴他:“在媽媽的心裏,你就是最美的。”幫助孩子重拾信心。

告訴孩子“相貌好不是唯一的美”

美並不是隻體現在相貌一方麵,當我們無法改變相貌時,可以通過改變氣質來獲得。例如董卿、楊瀾雖然長得非常漂亮,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們身上的那種“知性美”。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看書,豐富他的知識,培養他的邏輯能力和處世能力;給他報跳舞班、音樂班,培養他的藝術氣息……讓孩子變得自信、強大。

教孩子穿適合自己的衣服

一身舒適的打扮,可以提升人們的好感度,為相貌增色。父母可以向孩子傳授穿衣打扮的技巧,引導孩子學會打扮自己。首先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證整個人幹淨、整潔。其次,選擇適合自己的穿衣風格,學會衣服搭配。最後,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要盲目地追求大眾審美,別人穿著好看的衣服並不一定適合自己。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過分在意外貌缺陷時,父母可以想辦法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優點上。例如,有個小男孩因自己臉上有個胎記,一直很自卑。媽媽發現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就著重發展他這一優勢。媽媽找來很多故事書和視頻,鼓勵孩子照著學習。隨著不斷地學習,小男孩講故事的水平越來越好,語言表達能力也越來越強,也敢在陌生人麵前說話了。有一次,小男孩去參加“小主持人大賽”還獲得了第一名。他不再因為外貌而自卑,變得越來越自信。

當一個人變得厲害和強大後,人們首先注意到的是他的能力,而不是外貌。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引導孩子不要將所有注意力放在外貌上,提高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