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

細節一: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

周末的下午,我們一家人約好晚上出去吃飯。愛人晚上要加一會兒班,兒子把寢室的鑰匙丟了,正在寢室忙著找鑰匙,我就告訴兒子:“你慢慢找,我們還都不餓。”

大約30分鍾的時間,兒子回來了,氣鼓鼓地將自己臥室的門推開,將書包扔在地上,之後就開始翻找自己的書包,一邊找還一邊嘟囔,埋怨自己腦子是不是有病,怎麽總是丟東西。

兒子在前幾天已經丟了一把寢室的鑰匙了,這是新配的,結果又丟了,所以才會這麽生氣。

看著兒子近乎絕望的表情,我說:“歇一會兒吧,去衝個澡,一會兒你爸爸回來,我們一塊兒找。”

一會兒,愛人回來了,讓兒子好好想想丟鑰匙之前都去過哪些地方,是不是都找一遍了。接著又說:“丟了沒關係,再配一把唄。我們先吃飯去。”

兒子說:“你們去吃吧,我沒有胃口。”

我說:“要不給你帶個漢堡吧。”

兒子說:“不想吃。”

我從冰箱裏拿出一盒酸奶放在桌子上,就和愛人出去吃飯了。吃過飯之後,我們還給兒子買了漢堡。回來看見兒子的情緒緩和了許多,我把漢堡交給兒子,兒子也餓了,拿起來就吃,還喝了口酸奶,開始跟我講他找鑰匙的過程。我沒有發表意見,隻是聽著,偶爾附和著。我覺得責備是沒有用的,而是需要尋求解決的辦法,兒子還要繼續釋放情緒。

當他說完之後,我就問:“還能再配一把鑰匙嗎?”

兒子說:“得到教務處填寫申請表,說明丟失的原因。”

我說:“能解決就好。今天是你太著急了,估計是放到衣服兜裏,打完球拿起衣服就把鑰匙甩出去了。”

兒子說:“我不是氣這個,我是氣自己怎麽總是丟東西,剛配了一把鑰匙結果又給丟了。”

我說:“過去的事情生氣也沒有用,把自己都氣壞了。誰都會犯錯誤,錯誤是教訓,解決錯誤是能力。經曆過的都是財富,人都是這麽成長起來的。”

兒子說:“知道了,以後遇到事情先想辦法解決,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

看來我的話兒子聽進去了,我感到很欣慰。

孩子的情緒控製能力是薄弱的,家長幫助孩子調整情緒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乎孩子未來對環境的適應性。如果孩子沒有較好的控製情緒的能力,就必然會影響生活。所以,家長要感知孩子的興趣變化,了解孩子產生情緒的原因,正確地對待孩子的情緒。

上麵的案例中,兒子將鑰匙丟了,家長並沒有責怪,而是幫助兒子緩和急躁的情緒,告訴兒子正確地麵對問題和處理問題,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當兒子情緒穩定之後,頭腦逐漸清醒了,家長和兒子共同分析丟鑰匙的原因,事實上也是間接地告訴兒子鑰匙放在不安全的地方,一不留神就會丟失,以後就要注意不要這麽做。兒子認識到鑰匙確實找不到了,就開始考慮解決的辦法。

孩子的任何經曆都是成長的過程,家長的責任就是讓孩子的經曆變成能力,讓孩子在每一次經曆中都會有所進步。家長對孩子的情緒變化多加關注,運用正確的引導方式,讓孩子自主想辦法解決問題,家長予以必要的支持,對提高孩子的情商非常有利。

指導方法:

家長發現孩子有不良情緒的時候,要先感受他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是有目的性的,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目的,才會具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比如,孩子需要買手機,家長不給孩子買,孩子如果有情緒,家長體會到孩子的情緒後,就要及時反饋,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想要,但是不能給你買,因為你的要求已經超出了我可以承受的底線。”當孩子知道父母已經對自己的情緒有所體會,而且自己的目的確實達不到後,就會逐漸緩和情緒。也就是說,孩子在遇到困難而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所需要的不是家長對他進行講道理或者安慰,而是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感受,用這種方式從別人那裏獲得力量之後,就可以自我安慰。

如果孩子的情緒沒有被感受到,長久積壓得不到發泄,就會內化為性格。當遇到導火索而導致情緒爆發的時候,就難以控製自己的行為,甚至會造成傷人事件。家長要學會感知孩子的情緒,才能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分享孩子的心理變化,指導孩子采用正確的發泄方式。

細節二:指導孩子製定可行方案

鄭傑上初中一年級了,還保留著小學的學習習慣,每天寫完作業就出去玩。小學的學習內容少而單一,初中課程比較多,即便鄭傑頭腦聰明,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之貪玩的性格,學習成績開始下滑。

鄭傑的英語成績不太好,他對媽媽說:“期中考試沒有考好,我一定努力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媽媽聽了鄭傑的話沒有說什麽,至少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努力了,感到很欣慰。

鄭傑開始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承諾,每天都做英語練習題,自己也很樂意這樣做。可是,一個星期過去了,媽媽就發現鄭傑又開始放鬆自己了,不再做英語練習題了,也不複習英語知識了。

晚上鄭傑回來,媽媽提醒孩子說:“你要在期末考試前提高英語成績,不做練習題怎麽行呢?”

鄭傑說:“我沒有忘記我說的話,可是我做了幾天練習題,沒有見效呀,況且其他學科的作業比較多……”

媽媽笑著說:“做個學習方案吧,學習是需要日積月累的,不是幾天就能見效果的。”

鄭傑很聽話,開始製定學習方案,之後給媽媽看。

媽媽說:“你的學習方案中,各個學科的學習時間會不會太緊湊了,沒有休息時間呀。學習方案要符合自己的學習情況,還要認真執行。”

鄭傑也認識到這一點了,心想:“對呀,怎麽沒有安排休息時間呢?”對學習方案重新做出了調整。

媽媽說:“學習方案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做出調整,建議你一個星期調整一次,讓學習方案真正地發揮作用。”

鄭傑點點頭。

在一些家長眼裏,孩子貪玩,缺乏自主學習性,是不勤奮努力的結果。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他們為了提高成績,會突擊學習幾天,缺乏持久性。學習成績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製定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按照方案學習,知道什麽時間應該學習哪些知識,逐漸地,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製定學習方案可以讓孩子知道,知識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學習需要經曆一個長期的過程,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都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要有足夠的意誌力。如果孩子在執行學習方案的時候表現出了懈怠,就意味著學習方案存在問題,家長要向孩子及時提出來,幫助孩子調整方案,鼓勵孩子要堅持下去,將方案落實到具體的學習行動中,才能激發孩子積極學習的意識。

指導方法:

家長在指導孩子製定學習方案的時候,注意學習方案要與孩子的生活習慣相符合,課堂學習態度、與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情況等等都是重要的參考依據,這樣才能使方案具有可行性,對學習發揮指導作用。

學習方案對孩子每天的學習內容起到指導作用,讓孩子的學習目的明確,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學習方案要以孩子的學習內容為核心展開,保證方案能真正地落實,才能夠發揮學習方案的指導意義。

要給孩子留有自由活動的時間,讓孩子學會放鬆。孩子在學習中長時間注意力集中,就會降低學習效率,孩子疲備不堪就必然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張弛有度,才能保證在學習中有充沛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