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一位好母親,與學曆和地位無關
經常有一些媽媽來問我:“我的學曆不夠高,不懂得怎麽教育孩子,怎麽辦啊?”
其實,能否成為一位好母親,跟學曆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記得我在上高中的時候曾看過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患有心髒病的媽媽,在買菜回來走到樓下時,看見兩歲大的女兒在窗戶邊上笑嗬嗬地向她揮手,結果小家夥爬著爬著就從10樓掉下來了。她拚命地向前跑,奇跡般地徒手接住了墜下樓的孩子,最後孩子安然無恙,可她卻因為心髒病發作過世了。
新聞報道播出之後,有短跑運動員曾去試過,卻沒能跑出與這位媽媽相同的速度,而這個速度至今也未被超越。更有人測算過,接住下墜女童的一瞬間,相當於要承受300千克的重量,世界上又有幾個人能扛起這麽重的東西?
這是一位母親在孩子遭遇危險的瞬間爆發出的常人難以企及的能量。在生與死的時刻,相信做母親的都願意為孩子付出生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時候,我們卻不願為孩子做一點點的改變,比如改掉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毛病,改掉總是催促孩子的不耐煩。
其實,做一位好母親,絕大多數時候並不需要麵對什麽危險境遇,而是隻需在生活裏做些小小的改變。
01 總是保持微笑
我曾看過這樣一條視頻:一位不識字的泰國媽媽教出了一個令人驕傲的畢業於世界名牌大學的女兒。視頻中的這位泰國媽媽看起來總是不疾不徐,卻渾身洋溢著母愛的光輝。她總是話很少,卻不斷用眼神和愛鼓勵孩子。她慈愛、善良,而且富有智慧。
很多時候,鼓勵比懲罰更有效。
很多時候,微笑比嘮叨更有感染力。
很多時候,用愛就可以感化你的孩子。
02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這位泰國母親說,我沒有上過學,不知道該怎樣教我的女兒,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從生活中學習。
從耐心地給女兒示範怎樣削菠蘿,到讓女兒自己去菜市場看別人是怎麽賣東西的,泰國媽媽雖然沒有學富五車,不是才高八鬥,卻有豐富的生活閱曆,正是因為從生活中得到了許多經驗,於是她也把女兒引薦給生活這個最好的“老師”。
有時候,講再多的道理,都不如從一次實踐中學來的東西更深刻。自己通過實踐得來的收獲,才是別人拿不走的寶貴財富!
03 懂得放手,但不放任
很多家長都誤解了放養的意義。放養的本意是如果有一天父母離開了,孩子也能很好地生活。然而放養並不等於放任孩子不管,看著他去撞得頭破血流,因為過多的挫折會讓孩子變成“習得性無助”,遇事畏縮不前。
泰國媽媽的方式是聰明的,她在女兒遭遇困惑時並沒有放著不管,也沒有直接出手解決,而是給出方法,比如去菜市場看看,讓女兒自己去體會、去實踐。在女兒實踐的過程中,她會默默地跟著,在孩子回首就能看到的地方給予鼓勵和微笑。
我們想讓孩子學會獨立,這是對的,但也要懂得如何正確地引導,給予適時的關注,這樣孩子才更有獨自走向世界的勇氣和信心。
04 幫孩子實現他的想法
當女兒不經意間說出可以幫媽媽把做好的菠蘿冰激淩賣掉時,媽媽選擇了支持,並且是堅持到底的支持。
生活中,當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想法時,你有沒有覺得他是異想天開?很多時候,我們會駁回孩子提出的意見和想法,甚至不曾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當他想學舞蹈時,想做艦艇模型時,我們卻總覺得那是在浪費時間,會耽誤學習。
然而,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是個獨立的個體,他的想法需要被尊重,越是被給予充分尊重的孩子,才會越有自信、越有自尊!
是否能成為一位好母親真的跟學曆無關,甚至跟金錢和社會地位也無關。“好”的標準,隻關乎你的眼界、思維、格局,隻關乎你有沒有用心去愛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