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好的親子關係價值千萬 當心,你的焦慮正在讓孩子變得更糟 媽媽的焦慮是孩子的阻力

下麵這些情景,相信你一定很熟悉:

我家孩子特別愛吃糖,她會不會有齲齒啊?

我兒子不愛寫作業,愛看動畫片、打遊戲,這可怎麽辦啊?他的人生還有前途嗎?

咦,你看別人家的小孩都會爬了,會說話了,我家寶寶咋還不會呢?

媽媽每日為孩子的各種事情焦慮、擔心,孩子則在媽媽的擔憂和焦慮中成長。

下麵我們就按焦慮媽媽的類型來分析,看看媽媽的焦慮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可怕的影響。

01 嚴重潔癖+“照顧狂”

這種過度擔心式的焦慮如同詛咒,它會讓孩子變得身心脆弱。

我一個朋友上大學時不怎麽愛收拾宿舍,可有了孩子之後,你一進她的家門,絕對會聞到濃濃的消毒劑的味道。她甚至會一邊跟我聊天,一邊不停地從孩子手裏搶過玩具,用蘸了酒精的抹布擦拭。

陪她一起做飯,打開她家的冰箱,有機食品琳琅滿目,還有進口的脫脂奶酪、核桃油、濃縮果汁等。做輔食的工具更是一應俱全,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她淘不來的。除此之外,她還讓朋友從全國各地代購來各種營養素補充劑,恨不得把全世界最有營養的東西都塞進孩子嘴裏。

這就是典型的過度擔心式焦慮。做媽媽的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拿來給孩子,卻又總是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整天在“我是不是個好母親”的問題上糾結。

這種媽媽會給孩子帶來什麽影響呢?

如果一個媽媽整天想的是“你不要生病”“你不要不聽話”“你不要……”,就會完全覺察不到孩子真實的感受,因為她被擔心和焦慮的情緒纏繞,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為孩子掃除阻礙的目標上,而孩子是要追求跟父母的感受連接的,於是,孩子很容易便會創造出媽媽擔心的那個結果,因為隻有這樣孩子的情緒才能得到媽媽的照料,才會感受到媽媽的愛。

這就是為何你擔心的越多,擔心的事情越容易變成真的。

而且因為過度保護,再加上媽媽焦慮情緒的傳染,孩子容易得“脆弱兒童綜合征”。家長的焦慮會使孩子的免疫力和耐受力下降,從而影響身心發展,讓孩子變成一個身體和心理都脆弱的人。

02 苛求完美,著眼於孩子的缺點

這種焦慮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或特別叛逆。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海文穎曾說:“父母沒有接納力,孩子沒有幸福力。”換句話說,父母擁有接納力,才能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因為孩子被心中最重要的人接納,才能學會接納自己,相信自己,覺得自己足夠好,這樣才有充足的空間激發自己的內在動力,去獲取人生的幸福。

經常遇到一些谘詢者——大多是媽媽,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們總是不停地強調孩子的缺點,甚至會不自覺地將缺點放大數倍。從她們的講述中,我看到的是過度焦慮的媽媽和疲憊無力的孩子。

這些媽媽對孩子的優秀視而不見,覺得是理所當然,卻用高倍數的放大鏡去放大孩子有待成長的特點。而且她們總喜歡用世俗的標準,比如聽話、外向、成績優秀來要求自己的孩子,並由此覺得達不到自己要求的孩子問題多多,不夠優秀。結果,一部分孩子在力求完美的爸爸媽媽的指責中不斷地接收負麵的信息,漸漸把自己定格在不良的程序中:“我是不行的,我是不好的。”而另一部分孩子則變得過分叛逆:“我就是不想成為你說的那個樣子!”把自己身上不好的一麵變得更加不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人生之路,成功的路有千萬條,外向的人難道就比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

爸爸媽媽們的這種焦慮來源於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和對孩子無盡的愛,本來出發點是好的,卻因過度而產生了攻擊性,讓孩子隻能感受到壓力,感受不到愛。

所以,請試著接納你的孩子,學會共情,學會傾聽,學會讚揚孩子的優點,弱化孩子的缺點。這樣,你會變得更加快樂,孩子也會變得更加自信、幸福。

03 望子成龍心切

這種焦慮會讓孩子壓力倍增,甚至厭學、抑鬱。

有一種媽媽,懷孕時天天聽莫紮特、貝多芬,孩子出生後,小小年紀就讓他背古詩,再後來還要報各種特長班,以多才多藝為目標,逼迫孩子學習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東西,生怕孩子少了哪項技能就會比不上別人。

其實,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多學一些東西沒錯,但前提應該是孩子感興趣,否則你越逼迫,他就越厭惡學習,越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結果卻真的在起跑線就輸了!

尤其要說的一點是,做父母的千萬不要把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逼著他去彌補自己當初的遺憾。孩子不是誰的複製品,也不是誰的工具,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我們可以引導,卻不能強迫。

國外一項心理學研究證實,焦慮型媽媽比一般的媽媽對孩子更嚴厲,並且很少表揚孩子或與孩子的意見一致。而被焦慮型媽媽撫養的孩子會對疼痛更加敏感,不願參加有風險性的遊戲,更願意接受弱小角色。焦慮型媽媽也往往會偏向於認為孩子在麵對任務時會有焦慮,從而暗示孩子回避任務。

你的焦慮正讓你的孩子變得敏感脆弱、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不接納自己或者叛逆,他們會認為父母不夠愛自己,從而影響親子關係。

請學著放下焦慮,成為心態平和的家長,不要把你美好的期望和無盡的愛,變成對孩子最有殺傷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