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裏橫”怎麽辦

朋友跟我聊天,她說:“隔壁店裏的老板竟然誇我女兒有禮貌、溫和,說是我女兒去找她家小孩玩時表現得彬彬有禮、進退有度。天哪,是不是老板搞錯了?她明明是一個小魔頭呀,那些禮貌用語是從她嘴裏說出來的嗎?”

其實不用懷疑,人都是有兩麵性的,不光是孩子,也包括我們自己。就像我,在外人眼裏脾氣超級好,但是在我老公眼裏,我就是個“炮仗脾氣”。

在外麵,我是個挺“(上屍下從)”的人。去餃子館吃餃子,老板把餃子全煮破了,我想著:花同樣的錢,憑啥給我吃破的?我在家裏都不吃破餃子的呀!但最後也隻是自己心裏不舒服,不會說什麽,還要吃幾個填填肚子。

在家裏我就全然不同,從來都是“挺起胸膛做人”的。剛認識我老公以及結婚第一年,我常常是想發脾氣就發,毫無顧忌。因為老公是我的初戀,之前也沒真正愛過人,更沒談過戀愛,並不知道怎麽去愛他。

結婚兩年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老公一直愛穿運動休閑鞋,而我從未給他刷過鞋,都是他自己刷,於是我把他暫時不穿的鞋拿出來都刷了一遍。不過在這期間,我意識到最重要的還是控製自己的負麵情緒,隨意向老公發脾氣,會讓他心裏難受。

大概是生完涵涵之後,我的脾氣漸漸好了很多;學了心理學後,很多事兒也都看開了,脾氣就更好了。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情感力”,指的是人真實麵對自己,保持人格、態度一致以及共情的能力。

一個人“窩裏橫”,是因為他隻有在自認為安全的環境裏才敢展現真實的自己,這也是“情感力”不足的人的一種自我保護。

我想,我在老公麵前橫也是這樣吧,覺得在他那裏我是最安全的。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吵架,所以我從小就缺乏安全感,在外人麵前會隱藏鋒芒,反倒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後,才敢釋放真實的自己。

倒不是為“窩裏橫”洗白,隻是推己及人,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眼中孩子的“窩裏橫”沒有想象中那麽可怕,隻是因為人本身就是有兩麵性的,在家裏和在外麵會有不同的表現,在家裏恣意,在外麵收斂。

如果孩子僅僅是家裏家外表現不一致,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引導防止他“長歪”。

01 愛他,但有底線和原則

我們給孩子的愛肯定是無條件的,但要有底線和原則,不能一味寵溺,犯錯就要管教,愛孩子不是縱容孩子。

所謂底線和原則,是不觸犯他人利益、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保證自己安全、不打罵父母等最基本的行為規範。

02 “窩裏橫”不如“窩裏誇”

我之前經常“窩裏橫”,現在正在走向“窩裏誇”的階段,不過涵涵對此有些不適應。

那天老公在廚房做菜,第一盤端出來後色香味俱全,我就邊跳邊拍手喊道:“老公好棒,你是一級大廚吧,做的菜真好吃!”

涵涵看了我一眼,慢悠悠地說道:“媽媽,一般……那些腦子有些問題的老婆,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對不起,我想說句實話,不是罵你哦。”

嗯,小丫頭還需要好好影響,再加上她本身就是個“老成的小孩”,所以才會覺得我幼稚。

不過自從我“窩裏誇”後,我自己都感覺自個兒變開朗了。

03 引導孩子合理發泄負麵情緒

並不是孩子在家裏發了脾氣就是“窩裏橫”。

我現在也是會生氣的,但每次情緒不好的時候不再是炮仗般一點就著,而是會告訴老公,我現在很生氣,為什麽生氣,我需要你為我做些什麽。說得明白了,他就不會無所適從了。

同樣的道理,在孩子有負麵情緒時,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一方麵可以讓孩子對負麵情緒有清晰的認知,另一方麵,訴說本身就是一種情緒發泄,說出來之後火氣也能消去不少。

04 我們不必過度焦慮,給孩子負麵的暗示

每次我出差的時候,涵涵就比我在家的時候聽話,問她原因,她說:“每次你發火,我都知道是假的,爸爸一發火,那是來真的。”

你看,她什麽都知道,所以會“看人下菜碟”。

有一次,放學後是舅舅去接她。她跟舅舅商量後,就跑到同小區的同學家裏去玩了。到了那裏,她又用同學爺爺的手機給我發語音告知了一聲。我說不行,人家該吃飯了,你也回來吃飯吧,讓爸爸去接你。她說:“你們大人總是自己想幹啥就幹啥,我們小孩沒有一點兒自己的自由。”

我看涵涵又開始胡攪蠻纏了,就把電話遞給了爸爸,爸爸說:“我現在去接你。”她一聽是爸爸,溝通策略就變了,她說:“爸爸,現在是5點40分,我6點10分回去。你每次出去喝酒都要五六個小時,我就跟同學玩半個小時,應該可以吧?”

老父親臉上一熱(沒看到臉紅,我猜的),順勢就答應了,說:“好,那爸爸6點10分準時去接你。”

麵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我們大人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到了孩子這兒也是一樣。有時候孩子所謂的“窩裏橫”並不是沒禮貌、不懂禮儀,家長要做的是拋去焦慮,拋去火氣,靜下心來有針對性地合理引導。

一旦這樣做了,你會發現情況並沒想象的那麽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