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傾聽才能抓住重點

同一個班級,同一間教室,第一排的學生,課堂效率不一定比最後一排的學生高,因為每個孩子的傾聽能力是不同的。

兩個孩子同樣在聽大人講故事,或者同樣在看動畫片,為什麽其中一個就能記住故事裏說的“氦氣跟空氣玩蹺蹺板,氦氣在上麵,空氣在下麵,所以氦氣比空氣輕”,而另一個看完就全忘了呢?這也是學習能力和傾聽能力不同導致的。

傾聽能力很重要,無論是學習、社交還是以後步入社會參加工作,都離不開傾聽。

若是孩子的傾聽能力不好,就會上課抓不住重點,或者左耳進右耳出,回家做作業時又得重新學一遍。有時老師剛布置一個任務,他轉過頭就忘記了。家長給講題,剛開頭,他就說:“我懂啦,我懂啦!”實際上卻沒有懂。

在人際交往中,傾聽也很重要。跟朋友們一起玩耍時,需要商量好遊戲規則、聽得懂遊戲規則;在跟人交流時,要能夠明白對方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從而選擇接受還是拒絕。

傾聽能力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培養呢?

01 給孩子做榜樣

最近很多父母來問我:“有沒有能夠提高孩子表達能力的繪本,因為寶寶都兩三歲了,還是不會說完整的句子,隻會叫家裏人的稱謂。”

其實,語言是在交流中產生的,所以在初學話時期,最有效的方法是跟孩子多說、多交流,經曆聽—理解—模仿—表達的過程,這樣才能讓孩子開口,而繪本隻是輔助作用。繪本是用來擴大孩子詞匯量的,因為書裏有很多我們日常交流時用不到的詞匯,而且完整的故事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相對於說話,這是更高級別的能力。

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時要有耐心。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看著他們的眼睛,放慢語速,多跟他們說這是什麽、那是什麽,從而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想讓孩子說話就要多對孩子說,同樣地,想要孩子懂得傾聽,父母要先學會傾聽。

孩子跟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要耐心聽,看著孩子的眼睛,不要因為他說得磕磕絆絆,或者覺著沒意思就急匆匆地打斷他,否則這不僅是給孩子起了壞示範的作用,也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如果我們專心聽孩子說話,有了正麵的榜樣,就可以要求孩子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也看著人家的眼睛認真聽。

陳忻老師在《養育的選擇》一書中曾說:“父母經常耐心地和寶寶交流、做遊戲,並且傾聽他們說話,給予適當的回應,這樣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後,就會認真聽老師講話,並有效地利用、加工聽覺信息。”

在集體生活中,傾聽老師的指令很重要。比如老師說:“現在收起你們的玩具,排隊上廁所,然後洗手吃飯啦。”一句話裏麵有好幾個指令,很多孩子聽完就明白了,能夠立馬全部執行,有的孩子卻“聽而不覺”。對於這樣的情況,不僅老師會覺得孩子難帶,孩子自己也會感覺難以適應。

為了給孩子打好基礎,要在家裏多多鍛煉孩子的傾聽能力。

02 用有趣的正麵指令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去涵涵幼兒園參加活動時,我發現老師在孩子們吵鬧時從來不會大吼:“別說話了,安靜!”而是說:“漂亮的眼睛……”這時候孩子們就會跟著說:“看老師。”或者老師說:“小嘴巴……”孩子們立馬異口同聲地說:“不講話,安安靜靜來坐下。”用諸如此類有趣的正麵語言讓孩子們安靜下來。

前麵的文章中我也講過正麵語言的魅力,這一點我在涵涵身上是切身體會到的。比如,爸爸說,涵涵洗澡啦!她會說不洗。我說,涵涵玩水啦!她會立馬說好。

正麵的語言可以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麽,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簡單明了的指令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比如,我會在出門前對涵涵說:“你站這裏別動,媽媽去看看火關了沒,然後咱們就出發。”或者:“現在把積木收起來,媽媽穿好衣服,咱們就出門。”

這些指令可以慢慢地從易到難。一開始說:“請幫媽媽拿下拖鞋。”後麵就可以增加指令的內容:“寶寶,去臥室床頭櫃的第3層抽屜裏幫媽媽拿一下充電線。”這樣的指令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還能培養他的空間感。

這些簡單明了的指令,能夠讓孩子從家庭生活中學會傾聽,未來可以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03 聽故事,多討論

一些大部頭的曆史書和名著小說,涵涵都是通過聽音頻的方式學習的。我發現在孩子聽故事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傾聽能力,還能鍛煉獲取信息的能力。

爸爸在家的時候,我會有意識地跟他討論一些與涵涵近期聽的故事相關的內容,比如《三國演義》和《西遊記》,因為涵涵聽過這些故事,有了背景知識,她就很樂意加入我們的討論。

如果我專門對她說:“涵涵,你把昨天聽的曹操的故事給媽媽講講吧。”她肯定不樂意。但若是我跟爸爸討論曹操,她反而會積極加入。

討論的過程,不僅是在用“大人有意識,孩子無意識”的原則檢驗孩子的傾聽能力,還能鍛煉她的思辨和表達能力,也可以督促她下次聽的時候更用心。

04 小行為大用處

涵涵上小學後,作業裏經常有默寫和聽寫。一次她讓我給她聽寫詞匯,我就鼓勵她:“你能不能讓我念完三個詞再一起寫?若是沒記住可以問。”

做英語作業時,她拿著不會的單詞來問我,我給她拚一次,要她立馬寫出來,寫得不對再改,而不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念給她寫。

生活中這些不起眼的小行為,真的能夠培養出大能力。

講過了培養傾聽能力的方法,我還想再說一點:讓孩子懂得傾聽,能夠“聽話”,不等於讓孩子沒有主見。孩子在聽到我們所說的話後,應該經過他的大腦加工判斷,再選擇是服從還是反對。若是不經過獨立思考一味盲從,那才是不好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