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愛:自愛的女孩都有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 保護自己——懂得保護自己
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讓她們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成長是每個父母的願望。其關鍵就在於讓她們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念,讓她們懂得保護自己。
小葉是一名高二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有點沉默寡言;任何事情都喜歡放在心裏,不善於和父母、同學和老師交流。她很勤奮,學習認真刻苦,可是成績並不理想,總受到父母的責備。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小葉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是直到高二下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依然沒有提高。她感到壓力很大,居然生出了“離開這個世界”的念頭,吞食了大量的安眠藥。幸虧被大人發現,及時送到醫院進行搶救,才沒有釀成悲劇。
到底是什麽讓這樣一個花季少女選擇死亡而拋棄多彩的世界?為什麽現在女孩愈發脆弱,經不起挫折和失敗,動不動就想自殺?
維持女孩生存在這個世界的原動力,是她的自我價值。所謂的自我價值,就是一個人的自信、自尊和自愛。有自我價值觀的女孩,懂得珍愛自己,生活態度積極上進。
人生有多少成功、快樂、滿足和幸福將取決於女孩是否足夠自信、自愛與自尊。如果想讓女孩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魅力,就要讓她們愛自己。珍愛自己的一切,包括優點、缺點、夢想和自己身上的一切……即使女孩覺得自己不漂亮、不聰明,也要引導她們珍愛自己,因為隻有懂得珍愛自己,其心靈才能觸碰到真實的世界。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女孩保護自己的能力都是從父母那裏得來的。父母教會女孩自愛,是送給她們保護自己的好禮物。這份禮物能給她們帶來成長的動力和勇氣:愛自己,接受自己,寬容自己,坦誠地與自己進行溝通;要引導女孩正確地認識自己,既不自以為是,也不妄自菲薄,了解讓自己感到幸福和滿足的原因。
◆幫助女孩正確認識自己
現實中,很多女孩之所以不懂自愛,主要是因為對自己的認識不全麵,覺得自己不優秀,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無法超過其他孩子。要讓女孩學會愛護自己,首先就要讓她們正確認識自己,讓她們明白: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看到自己不如別人,既不要感到自卑,更不能自暴自棄。
有個自卑的小女孩在日記中寫道:
最近,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我不知道怎樣才能說清楚自己此時的心情,我感到非常痛苦,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長得不漂亮、聲音太粗,這就是我自卑的根源。
在班上,無論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都喜歡用輕視的眼光看我。今天,老師表揚了我的作文,她說我的作文貼合生活實際、語言形象,還讓我進行了朗讀。可是,我一開始讀,下麵就傳出了同學竊竊私語的聲音:“這個作文是她寫的嗎?”“我看是別人幫寫的吧?”
前幾天,我在一家超市門前撿到了一個錢包,交給超市前台。後來,失主找來,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我所在學校和班級的,還將感謝信送到了學校。學校在周一升國旗的時候表揚了我,還給我頒發了錦旗,可是就在我下台的時候,卻聽到同學說:“她怎麽也能上台領獎,為什麽這樣的好事她能遇上?”聽到這裏,我快走幾步,感到很難過。
父親了解到我的現狀後,及時幫我把不良情緒發泄了出去,並對我的痛苦表現出同感和理解,父親告訴我“相貌不代表一切,心靈美才是最重要的”,同時還幫我找到了許多優點:拾金不昧、有禮貌、有愛心……在父親的鼓勵下,自卑的我,臉上終於有了微笑。
在這封信中,“我”的控訴正是自卑的體現,主要根源就在於“理想我”與“實際我”之間的嚴重失調。女孩希望自己成為出類拔萃的好學生,成為同學們受歡迎的好朋友,可是因為長相普通和同學的負麵評價,使她自信心急速下降,甚至一度否定自己。
讓女孩正確地認識自己,將來她才會更加愛護自己。父母要注意並善於發現女孩的優點和進步,及時地做出肯定和表揚,增強女孩的自信心,慢慢地將她從自卑的旋渦中拉出來。
◆讓女孩認識到生命的價值
有時在網絡中會看到一些孩子跳樓、自殺的新聞,我們在為這些孩子感到惋惜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讓孩子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多麽重要。如果有一天,寶貝女兒好奇地問你:“人為什麽會活著啊?”不要被她的問題嚇住,她可能隻是感到好奇而已。那麽,該如何巧妙地回答女孩的這個問題呢?有一位家長是這樣做的:
一天,女兒突然好奇地問我:“媽媽,人活著究竟是為什麽?”
我覺得女兒能提出這樣的問題,確實不錯,便回答說:“我認為,人是因為愛而活著,就像媽媽是因為有爸爸、你、外公、外婆的愛而活著。因為你們的愛,我很有成就感,所以生活得很快樂。”
女兒歪著小腦袋又問:“那我們要是不愛你了呢?”
我笑了一下,說:“即使那樣,媽媽也會把所有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你們,為你們能感受到我的愛而活著。”
女兒點點頭說:“媽媽,我知道了,我也要為了愛而活著。”
對“人為什麽而活著”這樣的問題,成年人通常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可是,麵對年幼的女孩時,就要靈活地告訴她:人是為了理想而活著、為了愛與被愛而活著、為了目標和責任而活著……無論是何種答案,傳遞給女孩的思想宗旨不能變,那就是:生活是美好和有希望的,無論遇到什麽難事,都要堅強地活著。
在對自己的女兒講到“死”時,很多家長都會閃爍其詞,要不就是用浪漫的語言掩蓋;而在漫畫類少年讀物上看到關於死亡的問題時,更多是用神話或浪漫體驗來代替……這些做法,都會在客觀上淡化死亡的可怕性,甚至還會讓女孩產生一種錯誤認知:死不算什麽,隻是一個通道。這種認知顯然是不科學的。
在對女孩進行“生命與死亡”教育時,首先要讓女孩明白死亡的客觀存在,每個人都會麵對。接著要告訴女孩,死亡既不浪漫,也不可怕,而是一件人人都會遇到的平常事,要坦然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