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解答——同學之間的問題,鼓勵女孩自己解決

很多女孩跟他人之間產生矛盾時,在本能的驅使下,會向父母或老師尋求幫助,在日常生活中教女孩自己處理這些矛盾比直接介入對女孩的成長更有益處。陳鶴琴先生曾說:“吵吵鬧鬧是上帝賜予孩子的禮物,孩子們在吵鬧中長身體、長智力。”應對衝突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有利於女孩融入社會生活。女孩獨自解決問題後的成功感是言語教育和行為指導無法取代的,即使女孩沒有很好地解決衝突,多親身經曆這類事情,也是一種不錯的積累。

放學回家後,媽媽發現女兒不太高興,就問:“怎麽了,遇到什麽不開心的事情了?”

女兒回答說:“沒什麽。”

媽媽接著問:“我怎麽覺得你不開心?跟同學鬧矛盾了?”

“我說過沒什麽了,你就別管了。”女兒一邊說,一邊朝媽媽揮了揮手。

媽媽發現女兒的胳膊上有道傷痕,心裏一驚,急忙抓住她的胳膊,問:“到底是怎麽回事,快說!”

女兒一看瞞不過媽媽,就一五一十地說了。原來班上有個男同學特別霸道,總是欺負同學,今天動手打了她。

聽到這種情況,媽媽有些生氣,對女兒說:“別人欺負你,你怎麽不還手?”

聽了媽媽的話,女兒不解地問:“還手幹什麽,打架嗎?哪有你這樣教育孩子的?打架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媽媽說:“那你說怎麽辦?難道就這麽讓人欺負?”

女兒說:“我也不知道怎麽辦,我又打不過他。”

打架、吵架是孩子們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家長不能以自身的好惡、道德觀來判斷她們間的是非、對錯,更不能用“不吃虧”來教育女孩,更不能鼓勵她們用武力解決問題。

人際交往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善於解決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標誌。所以,當女孩遇到交往矛盾與問題時,應該讓她們迎著問題,自己去主動交涉。看到孩子之間產生了矛盾,便立即介入去平息風波,替她們處理矛盾,女孩的交際能力就無法得到提高。

社交能力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能力,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還有助於一個人走向成功。心理學家萊金·菲利普斯說:“許多人不能與他人正常交往、和諧相處的原因,是因為她們在兒童時期沒有學會基本的社會交往技能。”家長應教會女孩如何與他人交往,尤其要讓她們學會解決與他人的矛盾。

◆引導女孩獨立解決人際問題

不少家長認為,女孩年齡小,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即使是很小的女孩,也會運用一些策略和辦法來解決問題。在女孩不需要時,不要擅自幫助她們做決定,一旦失去鍛煉機會,女孩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退化,遇到問題就會束手無策;要給女孩足夠的機會、適當的鼓勵和具體的指導,提高她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好成長過程中這不可或缺的一課。

小希10歲,熱情開朗、樂於助人、自理能力很強,是夏令營輔導員的好幫手。

暑假,小夏又去參加夏令營。僅過了兩天,媽媽就接到了小希從夏令營打來的電話。她聽出女兒情緒很低落,就問:“怎麽了?你好像不太開心?”

小希告訴媽媽:“新來的輔導員脾氣不好,對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很嚴厲。今天早上我把學生集合到餐廳,比規定時間晚了5分鍾,她就當眾訓斥我,我覺得很丟臉,以後還怎麽跟她合作?”

“親愛的,我可以理解,你一定為輔導員的不公平做法感到很委屈。”媽媽一邊安慰女兒,一邊為女兒難過,甚至想立刻給營長打電話,告訴他那位輔導員實在不近人情。但她很快冷靜下來,認為女兒所說的隻是事情的一方麵,需要進一步了解事情的全過程。於是,她對女兒說:“但願你跟媽媽聊完之後能夠好受些,你能告訴我你今天早上為什麽晚了嗎?”

之後,媽媽幫小希分析了事情的始末,讓她檢查一下自己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提醒小希設想一下輔導員做出如此舉動的原因。最後還告訴小希:“新輔導員可能是粗魯主觀一些,但學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是一種本領,也是參加夏令營工作的目的之一。如果你能夠想出辦法與她相處融洽,對今後的工作會有好處,你覺得呢?”

小希媽媽既給了女兒切實的指導和幫助,又沒有直接代替女兒處理問題,給小希留下了獨立思考和發揮才能的空間,確實明智!

事實證明,將具體的方法告訴女孩比直接幫她們解決問題更有意義,讓女孩掌握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態度,比給她提供一千條建議更有價值。孩子終究要獨立生活,越早鍛煉獨立思考、獨立生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她就越能適應自然與社會的各種環境。

◆提升女孩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需要這種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女孩能否成功解決問題,更多地取決於她的經曆而非智慧。一位媽媽在談到引導女兒獨立解決和同學之間的矛盾時,說道:

女孩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女兒在成長中也不例外。每當此時,我一般是不著急插手,而是先問她幾個問題,聽聽她有什麽想法。我總結了一下,一般我都會問女兒這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非常重要。

第二個問題是:“你現在的感受如何?”很多時候,孩子們也隻是想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心情就會好很多。

待女兒冷靜之後,問第三個問題:“你想怎樣處理這件事?”這時不管女兒說出什麽驚人之語,我都不會急著教訓她,而是冷靜地繼續問她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可以使用什麽辦法解決?”在這個階段,我會跟女兒一起想各種方法,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

待女兒想不出其他點子後,我會問第五個問題:“你覺得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讓女孩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麽?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大部分女孩都明白事情的後果。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麽做?”這時候女兒就知道怎麽做對自己比較好,即使她的選擇不是我們期望的,也要尊重她的決定。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麽?”並且表示支持。

事情過去後,問她最後一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麽選擇?”讓女兒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這種方法多練習幾次,女孩就會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家長操太多心了。

女孩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具備的,需要經過多次的練習和實踐。家長要給她們創造這樣的機會,提高她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如果女孩不會,父母就要一點點引導她們,讓她們做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