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獨立:獨立行走會讓女孩走得更坦然 獨立生活——鼓勵女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隻要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就要讓他自己做;隻要是他們自己能夠想的,就要讓他自己去想。”這是一條符合教育規律的至理名言。放手讓女孩自己去做,她們就能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女孩的潛能也會被充分挖掘出來;依賴於“大手幫小手”,女孩的獨立性就會受到抑製。

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離開父母的懷抱,要獨自麵對外麵的風雨,獨自經曆挫折失敗。不能照顧自己的女孩,就像是溫室裏的花朵,柔柔弱弱,根本無法經受大自然的雕琢。家長對女孩真正的愛莫過於放開雙手,讓她們自己去麵對一切,鼓勵她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位美國學者正在家中讀報紙,突然聽到有人敲門。他打開門一看,門外站著兩個女孩,一個約八九歲,一個約五六歲。看到有人出來,大點的女孩問:“請問,你們家需要保姆嗎?我是來求職的。”

學者好奇地問:“ 你這麽小,會做什麽?”

女孩將自己的小身板挺直,解釋說:“我今年九歲,已經有了14個月的工作經曆。”她拿出一份打印紙,說:“看,這是我的工作記錄單。我可以幫助你照看家裏的小孩,幫他輔導功課,陪他一起玩遊戲。”

女孩一邊說,一邊觀察著學者,看到學者沒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說:“你可以免費試用一個月,隻要你在我的工作記錄單上簽個字就行,它有助於我將來找工作。”

學者翻看了一下這張打印紙,指著小一點的女孩問:“她是誰?你要照顧她嗎?”

女孩回答說:“她是我妹妹,也是來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車推你的寶寶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費的。”

當我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為這兩個獨立的女孩點了大大的“讚”!兩個不滿十歲的孩子居然會利用空餘時間找工作?我們不得不肯定的是,這兩個女孩的勇氣和她們的自我獨立——不依賴父母、自己掙錢、自己提高工作技能、自己增加工作閱曆。

如今很多父母在“富養女”概念上走進了一種誤區,認為富養女孩就是單純地給女孩更多的關愛、保護和金錢,這是非常錯誤的。真正富有的女孩,首先就應該是獨立自主的。

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現之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掌握獨立生存的技能,對今後的生活、學習、事業、家庭等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家長應該盡早入手,培養女孩獨立生存的能力,不能隻關注她們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她們的精神是否獨立、人格是否成熟。

有些家長一廂情願地認為女孩隻要學習好就可以了,至於生活技能,有沒有都無所謂。堅持這種錯誤的認識,隻會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女孩,長大之後根本無法立足於社會。

◆增加女孩獨立做事的興趣

獨立做事的過程,就是培養女孩獨立精神和正確勞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女孩學習知識、認識社會的途徑。不懂獨立做事,女孩長大後,很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因此父母要鼓勵女孩獨立做事。為了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提高她們對某件事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曉娟12歲了,已經開始重視個人漂亮與否了,換衣服的頻率也明顯增加,因此也增加了媽媽洗衣服的負擔。媽媽不勝煩憂,隻能對她說:“曉娟,媽媽工作很忙,你已經12歲了,應該可以幫媽媽分擔一些家務了,媽媽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已經會做飯了。以後你的衣服就自己洗吧,不洗就隻能穿髒的。”

可是一個星期過去後,媽媽發現洗衣機裏全是曉娟的衣服,於是把曉娟叫了過來,明確地跟曉娟說如果再不洗衣服下星期可就沒有幹淨衣服穿了。一想到自己下星期沒有幹淨衣服穿,曉娟隻好自己去洗。之前她隻洗過自己的手絹和襪子,如今真正開始洗衣服,才發現這件事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難。

漸漸地,曉娟喜歡把衣服洗得幹幹淨淨,還從自己洗幹淨的衣服中感受到了一種成就感。慢慢地,曉娟不僅學會了洗衣服,還學會了更多的家務活。

通常女孩在做事的時候都會受到興趣的驅使,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就主動去做;不感興趣的,連看都不想看一眼,所以為了培養女孩的獨立性,完全可以從興趣的角度出發。在家裏,要讓女孩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獨立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要讓她們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同時,更要保持心理上的獨立。

需要特別注意:女孩年齡小,做事情的目的性不強,父母可以通過遊戲來提高她們對獨立做事情的興趣。此外,所做的事情要符合女孩的年齡特點,不能太複雜,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會影響做事效果,還會讓女孩厭惡勞動。同樣,家長也不能代替女孩去考慮問題,要引導她們自己去思考,尊重她們的意見,為女孩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重在培養女孩獨立的人格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人的性格大都是在人生的最初幾年形成的,在這幾年中形成的東西是很牢固的,將成為人的第二天性。”人格這種非智力因素對女孩一生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女孩的人格是否健全,主要標誌就是是否誠實、公正、堅毅、寬容。家長想要培養女孩獨立的人格,就要給她打造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

小芸出生在富裕之家,家裏生活條件不錯,是家裏的獨生女。但這樣的家庭條件並沒有讓她養成揮霍的壞習慣,更不像其他富家子女那樣刁蠻任性。她知書達理、性格溫和、獨立自主、學識淵博,人緣也非常好。成年後的小芸,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家庭方麵,都表現得非常出色。小芸覺得,自己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都要歸功於小時候父母的培養。

小芸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在她沒出生時,他們就查閱了很多育兒書籍,學習到很多育兒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不要重視物質,要重視精神。在小芸兩歲時,爸爸就開始引導她認字、寫字;小芸稍大一些後,爸爸周末會帶她去圖書館、展覽館,開闊眼界。小芸特別喜歡畫畫,爸爸就專門在這方麵培養她,平時隻要有畫展,都會帶著她一起去。

正是在爸爸的支持下,小芸對新鮮事物一直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少年時代的藝術熏陶,讓小芸的精神世界愈加的豐富、充實。

女孩都有自己的獨立人格,無論出於何種教育目的,都不應該抹殺她們的獨立性;相反,應該尊重和培養她們人格的獨立性,鼓勵她們獨立思考、獨立做事,如此遇到人生難題時,她們才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去解決問題。

青少年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沒有幫助女孩打好基礎,就容易出現任性、霸道、自私、說謊、冷漠和懶散等問題。要想讓女孩獨立起來,就要重視獨立人格的培養,精神富足、人格獨立的女孩更容易獲得幸福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