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權威——不盲從權威,勇於接受創新和挑戰

對於權威,人們大都會無比崇拜。在寫作或表達的時候,很多女孩都會使用一些權威性語言或者結論。可是權威也不代表全部正確,提高辨識率、不盲從,才能實現最終的創新。女孩的成長,同樣也是如此。研究發現,喜歡打破規則的女孩往往比聽話的女孩長大後會更成功。雖然女孩們在智商、家庭背景和教育機會等方麵有著不同,不過最顯著的非認知類影響因素還是女孩小時候是否喜歡打破規則、是否喜歡向權威發起挑戰。

物理學家郎之萬給孩子們提出一個問題:“將一定體積的物體放入盛滿水的魚缸,受到排擠,水就會溢出缸外,而放入同等體積的金魚,水卻不會溢出,原因何在?”聽到這個有趣的問題,孩子立刻發揮想象力,說出了自己的答案,但都被郎之萬否定了。

居裏夫人的女兒伊麗娜百思不得其解,便去問媽媽。居裏夫人認真想了一會兒,說:“既然想不明白,為什麽不親手試一下,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

伊麗娜立刻找來魚缸,做起實驗來。她先把魚缸注滿水,然後小心翼翼地放入一條金魚,結果金魚在水中歡快地遊來遊去,部分水卻溢出缸外,緩緩地沿桌麵淌到地上……

伊麗娜單純幼稚,搞不清楚郎之萬伯伯什麽要開這樣的玩笑。

第二天,伊麗娜看到郎之萬,有些不高興地說:“您為什麽給我們出錯誤的題目呢?”

郎之萬詼諧地反問道:“難道科學家提出的問題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郎之萬的問題有著深刻的寓意,就是教育孩子們要破除對權威的迷信;居裏夫人的引導是用心良苦的,她沒有直接解答問題,而是啟發、引導女兒親自動手實驗,自己找出答案,目的是告訴女兒應該怎樣對待權威。

生活中,我們應當像郎之萬和居裏夫人那樣,引導女孩大膽懷疑成年人包括權威人士的觀點,鼓勵她們親自動手實驗,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不管她的意見是否正確,都要對她們的勇氣予以肯定。

敢於挑戰權威,本身就是獨立思考和富有創造力的表現,這樣的女孩,未來有可能大有作為。

◆鼓勵女孩質疑權威

思疑是得到新發現的前提,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質疑者都能得到寶貴的經驗。哪怕是定論、是權勢巨子,同樣可以發出質疑。隻有在質疑的進程中,女孩才會一步步走向真諦。

有一天,曉彤在家寫功課。突然,她拿著練習冊跑過來找爸爸,說:“爸爸,我發現了一個錯字。”

爸爸看看她手中的練習冊,心想:不可能吧,正規出版的圖書也有毛病?

爸爸接過書問:“哪兒錯了?”

曉彤說:“爸爸,你看這篇文章,講的是黃河,但黃河是大河,怎麽能用單人旁的‘他’呢?應當用寶蓋頭的‘它’,是不是?”

爸爸想,如果真是對黃河的介紹,確實不能用“他”,但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書中的黃河已經被擬人化了,用“他”也不算錯。

爸爸覺得曉彤很專心,發現了這個細節,便誇獎她:“你肯動腦筋,我要表揚你。實際中的大江大河,用寶蓋頭的‘它’來指代,很正確。可是,這篇文章是一篇童話,黃河一路向前,跟周圍的一草一木說了很多話,和人一樣,不是實際中的黃河,因此可以用‘他’。”

曉彤說:“對,真正的黃河是不會去跟白楊聊天的!”

爸爸說:“黃河是童話中的一個小頑童,童話經常會借用自然景物的角色來講述一些故事,很多主人公都是用單人旁的‘他’或女字旁的‘她’來代稱。認真查看,就能發現。”

曉彤說:“我弄清楚了。語文老師給我們講過,我倒忘了。”

爸爸說:“沒事啊,發現了這個問題,說明你很專心呀。”

曉彤點點頭,表示同意。

“他”“它”的用法,具體的使用情景是不同的,案例中曉彤對這類同音字發出疑問的時候,向爸爸提出了質疑。通過分析,曉彤知道了這幾個詞的運用語境,她這種敢於質疑書本權威的態度值得任何一個女孩學習。

質疑權威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一旦對某方麵提出疑問,女孩就會進行多方思考,以此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而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向權威發起挑戰的過程。

任何權威都是在對過去的思想和理念產生懷疑繼而不斷思考的結果,敢於向權威發起挑戰,也就多了創新的可能。在女孩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鼓勵她們不畏權威,不要屈從於權威。

◆激發女孩的想象力

有了想象力,才會有創造力。“發明大王”愛迪生曾說過:“想象力永遠比知識要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著人類的進步,想象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力對思維開發及創造力培養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想象力是創造能力的翅膀,隻有在想象中,才能具有質疑精神。家長要想引導孩子敢於質疑,就要激發她們的想象力。

甜甜很小時,媽媽就重視激發她的想象力,現在不管遇到什麽稀奇古怪的事情,她都會想象一番,有時給出的答案還會讓大人感到驚奇,甚至一時搞不清楚答案的寓意。

一次,甜甜到鄰居田阿婆家玩。阿婆家有個大魚缸,養著一些魚。阿婆問她:“甜甜你這麽喜歡小魚,現在阿婆給你提個關於小魚的問題,看你能不能回答出來。”甜甜點頭同意。

阿婆接著說:“如果現在魚缸裏有三條小魚,死了兩條,還有幾條?”甜甜眼珠一轉,答案脫口而出:“一條都沒有了。”阿婆感覺很詫異,原以為甜甜會回答三條或一條,沒想到卻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不禁驚奇地問:“說說看,為什麽一條都沒有了呢?”

甜甜張開小嘴,說:“魚缸裏本來有三條魚,死了兩條,主人會把死去的兩條撈出來扔掉。這時,主人會覺得魚缸裏的環境不適合小魚生長,就會換其他魚缸。因此,魚缸裏就沒有魚了。”

看到甜甜思維如此活躍,阿婆不禁一怔,說道:“你的想象力可真豐富!”

媽媽來找甜甜的時候,阿婆將事情告訴了她。甜甜媽媽不以為意,似乎已經習慣了,她知道自己的女兒就是這樣,更知道女兒的思維之所以這樣跳脫,完全跟自己平時的教育有關。

為了激發甜甜的想象力,她們母女經常玩各種小遊戲。包餃子時,甜甜會伸著小手,一邊包,一邊說:“媽媽,這個餃子好看。”“你說,這個餃子像什麽?”“元寶。”晚上,甜甜坐在沙發上吃蘋果,媽媽會問:“這個蘋果,又大又圓,像什麽?”甜甜會接著說:“像圓圓的月亮。”然後,哢嚓咬掉一口,笑著說:“這是一個不太圓了的月亮。”有時候,甜甜在紙上亂塗亂畫,媽媽實在看不出個所以然,就問:“畫的是什麽?”甜甜則會有模有樣地指著圖畫告訴她:“這是房子、這是兔媽媽、這是小花,這是草……”

甜甜之所以能夠有極強的想象力,跟媽媽的教育分不開。激發女孩的想象力,確實需要從小事做起,給女孩創造更多的空間,讓女孩進行想象。

在每個女孩的頭腦中,都有一個豐富的世界,經常問她們某件東西像什麽,也是調動她們腦部資源的過程,可以引導她們把眼前的東西與頭腦中的某個形象聯係起來,開發她們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