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坎尼亞邊疆伯爵
1133年,一個新的世係出現了,它象征著新的秩序和持續的進步,因為在那一年,洛泰爾皇帝把勃蘭登堡邊區授予了位於哈茨山脈的巴倫斯特家族的首領。隨著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綽號為“熊”和“美男子阿爾布雷希特”——的出現,阿斯坎尼亞——這個名字來源於他們的阿舍斯萊本城堡——邊疆伯爵的時期開始了。他們統治著勃蘭登堡。不久後(1157),這片土地改名為勃蘭登堡侯爵區,直到1319年瓦爾德馬大帝去世,這個統治家族才最後消失。
在這兩個世紀中,統治者的權力不斷擴大,我們可以看到四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第一,隨著阿斯坎尼亞家族的東征穩步推進,勃蘭登堡的領土範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在原來的北部邊區或老邊區的基礎上,相繼增加了中部邊區以及普裏格尼茨的沃爾馬克和烏克馬克(1)——這個名字來自斯拉夫語的“烏克裏”。柏林的起源或許可以追溯到13世紀中葉,當時安哈爾特家族已經統治了施普雷河區域,但唐格明德要塞長期以來一直是勃蘭登堡侯爵區的首府。勃蘭登堡繼續往東擴張,在奧得河上建立了紐馬克,通過法蘭克福控扼河流附近的通道,並把邊界延伸到波美拉尼亞和波羅的海沿岸,在東南方吞並了萊布斯和斯特恩伯格,並且牢牢地控製著上盧薩蒂亞和下盧薩蒂亞。
第二,征服文德人,同時讓他們皈依基督教。德意誌殖民者緩慢而穩步地向文德人滲透,漸漸把他們變成了德意誌人。
第三,勃蘭登堡將其經濟與社會生活方式逐漸引入文德人的部落,改變了未來數代文德人對勃蘭登堡的印象。大量的文德人成為農奴,在他們之上是斯拉夫或德意誌出身的莊園主——得益於生活富裕和缺少競爭,斯拉夫人獲得了與德意誌人平等的權利。雖然有城鎮,但這些城鎮還不能成為繁榮的工業中心。在阿斯坎尼亞邊疆伯爵的統治下,容克這種鄉紳貴族的統治得以誕生與發展。
第四,統治勃蘭登堡的伯爵們指明了發展方向,雖然存在爭議,但他們確實為國家的進一步擴張提供了理由。1186年,德意誌皇帝奧托二世授予勃蘭登堡伯爵波美拉尼亞的統治權,雖然勃蘭登堡最終沒有成功吞並這個地區,但這次的授權也為後來爭奪波美拉尼亞提供了根據。1815年,普魯士才最終得到了波美拉尼亞。
另外,東邊的勃蘭登堡伯爵還與西邊強大的馬格德堡大主教建立了關係,所以不管在東邊還是西邊,幸運的人都能得到未來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