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宣中興:西漢的真正巔峰

從公元前87年漢昭帝劉弗陵登基繼位至公元前48年漢宣帝劉詢病逝的這三十九年,是西漢帝國的又一輝煌時期。

對外,西漢帝國推行安邊持重的戰略思想,輕易不發動對外戰爭。對匈奴采取恩威並施的政策,以和平為主,積極防禦,卻不放棄使用武力打擊的手段。這一政策使匈奴進一步走向衰弱和分裂,漸已不成漢帝國大患。

同時,西漢帝國依然延續了漢武帝時期對西域地區的積極經營開發,將廣袤的西域土地逐漸劃入西漢帝國的治下,從西漢帝國的附屬國,變為中華領土版圖的一部分。

此外,漢文明跨過絲綢之路持續遠播四方,這一時期與中國通好的國家,向西已經到達了今天西亞的波斯灣地區。中國的絲綢跨過地中海,遠播到了羅馬地區。

對內,這一時期的漢朝統治者在繼續漢武帝強化中央集權改革的同時,還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尊崇儒術,重用儒生,減輕刑罰,輕徭薄賦。而漢武帝時期建立的高效率稅收體係,更保證國家可以積累足夠的稅收財富,政府的行政運轉效率大大提升,國民經濟迅速恢複。這段文治武功都有口皆碑的時期,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昭宣中興”。

漢昭帝登基的時候隻有七歲,他執政的大多數時間裏,國家大事都是由漢武帝的托孤重臣——大將軍霍光主持。但和他父親一樣,漢昭帝也是一個極其早慧的孩子。他登基的第六年,權臣上官桀與燕王劉旦合謀,向漢昭帝寫奏折,誣告大將軍霍光去京都檢閱軍隊,其實是意圖謀反。沒想到漢昭帝看了奏折後,立刻對霍光說:“這封奏折完全胡說八道,肯定是有人在誣陷你。”朝臣們驚問為什麽,漢昭帝答:“霍光在京城檢閱軍隊,他燕王劉旦在千裏之外怎麽可能知道呢?再說,霍光如果真想謀反,還用得著這麽大張旗鼓嗎?”一番推心置腹,令霍光當場涕淚交加。

漢昭帝即位初期,內外的麻煩都是不斷的。

內部方麵,與霍光一同輔政的左將軍上官桀和禦史大夫桑弘羊,不甘居於已是大將軍的霍光之下,因此相互串聯,陰謀發動叛亂。他們先勾結燕王劉旦,裏應外合誣陷霍光謀反,但被漢昭帝一眼識破,並要追查主謀。為了掩蓋罪行,上官桀等人幹脆準備發動政變,計劃由長公主宴請霍光,席間突襲殺死霍光,然後廢除漢昭帝,迎接燕王劉旦即位。

霍光表麵含糊,內心卻如明鏡。他假裝不動聲色,卻搶在上官桀之前動手,火速逮捕了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粉碎了這場陰謀。之後,上官桀等人被滿門抄斬,參與謀反的燕王劉旦和長公主畏罪自殺。

可歎上官桀和霍光本是兒女親家,但在權力麵前,依然翻臉無情。桑弘羊的遭遇更令人唏噓,若沒有這次叛亂,他本來能以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改革家身份名垂青史,孰料他在權力**下昏了頭,以至於晚節不保。

漢昭帝在位時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減負”,即不斷地減免漢武帝晚期的各種賦稅,與民休息。

公元前81年,西漢帝國召開了著名的“鹽鐵會議”,即在民間召集賢良,與朝中輔政大臣一起,對國家的大政方針進行討論。會議期間,從民間邀請來的中下層學者們,猛烈地抨擊西漢帝國這一時期的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各項政策,而桑弘羊等人卻極力反駁,要求延續這些既定方針。霍光作為執掌國家政權的大將軍,采取了公正的態度,對於壟斷過甚的鹽鐵官營政策,取消其中酒的專賣,給予民間經營權利,但依然保留著對鹽鐵經營的控製權。

而對於有利於減輕老百姓負擔的告緡、算緡政策,西漢政府有限度地減少了征收稅賦的比率,廢除了“告緡”的苛刻條令,杜絕了告密風氣,維護了國家的穩定。既沒有全盤推倒重來,又保障了國民經濟的恢複,對比中國古代政壇上習慣搞“一刀切”的政治風氣,可謂開明得多。

漢昭帝的皇後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孫女。霍光輔政期間的另一個期望,就是上官氏可以為漢昭帝生育一個兒子,以確保霍家的地位。但事與願違,上官皇後的肚皮就是不爭氣。為了防止別的女人“搶先”,霍光甚至管到了漢昭帝的私生活。他下令皇宮裏所有的宮女都必須要穿一種特製的褲子,褲子的前後褲襠都密封,意思很明白:我外孫女沒生孩子之前,你們誰都別想替皇上生孩子。這麽做的結果,就是漢昭帝絕了嗣。

公元前74年,年僅二十歲的漢昭帝英年早逝,膝下無子。他臨終前的最後一道詔書,是下令將全國農業賦稅再次減免十分之三——對漢武帝“與民休息”的遺囑,可謂貫徹到底。

漢昭帝劉弗陵(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西漢第六位皇帝,公元前87年—公元前74年在位。漢武帝劉徹少子,母為鉤弋夫人。繼位時年僅七歲,以難避諱的緣故更名劉弗,遵照漢武帝遺詔,由霍光輔政。諡號為孝昭皇帝,葬於平陵。

漢昭帝死後,首先被確立為皇帝的是昌邑王劉賀,他是漢武帝的直係子孫,漢昭帝的侄兒,名正言順的接班人。但這位劉賀卻是個敗家子,登基後就知道遊玩享樂。在來京繼位的路上,他就縱容手下人搶掠民女,根本沒有皇帝的樣子。

按照《漢書》的記載,劉賀在位期間,一共幹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每天超過四十件。此時的皇帝廢立大權完全操控在大將軍霍光的手裏,忍無可忍之下,霍光在劉賀登基的第二十七天召集群臣,宣布廢除劉賀。

劉賀被廢後,繼承帝位的是“巫蠱之禍”中被害的“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劉詢,即漢宣帝。

劉詢,原名劉病已,其身世也極為特殊。“巫蠱之禍”中,劉詢的父親劉進也蒙冤身死,當時剛出生不久的他就被下牢獄,在獄卒丙吉等人的關照下才得以保住性命,後遇大赦出獄,長期生活在民間。年輕時候的他既熟讀儒家典籍,又好結交豪俠,長期的民間生活也讓他深知世間疾苦。

霍光廢劉賀時,劉詢雖然已經恢複了劉家的宗籍,但並沒有爵位,他是從民間被迎立到皇宮即位的。在漢朝的曆史上,除了漢高祖劉邦外,他是又一個百分之百的平民皇帝。

漢宣帝登基的時候隻有十七歲,而廢黜過皇帝的大將軍霍光已經是權傾朝野的老權臣。《漢書》上記錄,漢宣帝登基後拜祭祖廟,霍光也陪同前往。當霍光的車駕來到漢宣帝身邊的時候,漢宣帝竟然感到後背一陣陣刺痛。這則典故衍生出一個著名的成語——如芒在背。

讓漢宣帝如芒在背的霍光,在漢宣帝登基後更和他結下了“殺妻之仇”。謹慎小心了一輩子的霍光,在這一時期徹底反彈了,大權獨攬不說,為人更是飛揚跋扈。為了控製漢宣帝,他竟然將漢宣帝的結發妻子許平君毒死,以使自己的女兒霍成君做皇後。許平君在漢宣帝貧賤之時與他相濡以沫多年,為人樸素低調。但權力鬥爭注定無情。她的離開,是漢宣帝一生的一件痛事,很多年之後,漢宣帝還寫詩悼念她。

公元前68年,權傾朝野的霍光病逝。為表榮寵,漢宣帝命人以皇帝的規格禮節祭葬霍光,給予了他極高的尊崇。可霍家的命運,也從此開始改變了。

霍光過世後,霍家依舊囂張跋扈。霍光的女兒——皇後霍成君,一直就是漢宣帝後宮裏的“河東獅”。此女飛揚跋扈,且生活鋪張奢侈,與勤儉持家溫良賢淑的許皇後完全是兩類人。霍光的妻子霍顯大興土木,屢做違法的事情。在隱忍的同時,漢宣帝也不動聲色地削除了霍家的羽翼——霍光的兩個女婿都被解除了職務,霍光的兒子霍勳被提升為大司馬,其實是明升暗降,被解除了兵權。

惶恐之下,霍家人決定鋌而走險謀反,然而就像當年上官桀謀反失敗一樣,這次霍家也輸在了謹慎的漢宣帝手裏。謀反的消息從一開始就被漢宣帝掌握,還沒等到霍家發難,漢宣帝就不動聲色地發布任命,將霍家的子孫們調出京城,然後突然動手,將其一網打盡。霍家以謀反大罪全族遭誅,隱忍多年的漢宣帝從此開始真正掌握了政權。

親政後的漢宣帝,開始延續漢昭帝時期已經有的中興局麵。相比漢昭帝時期,他對內政的創舉是對吏治的重新整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腐敗。他派出大批精幹官吏,整頓已經冒頭的地方腐敗現象,嚴查貪官汙吏。因為自己早年坐過牢,所以漢宣帝最痛恨的就是司法不公和貪汙腐敗,還曾多次親自旁聽重大案件的審理。

漢宣帝執政期間,西漢官員最大的“官場警戒線”就是經濟問題。早年曾向霍光提議立劉詢為帝的大司農田延年,在修造漢宣帝陵墓時爆出了貪汙醜聞,漢宣帝絲毫不念他當年擁立自己的舊情,責令司法機關嚴審此案,結果田延年下獄後自盡。

與之相應的,是漢宣帝對漢朝律法的修正。他廢除了諸多苛刻殘暴的法令,治官以嚴苛,治民卻以寬簡,漢王朝的官風民風,在這一時期一度徹底被扭轉。

經濟方麵,漢宣帝延續了休養生息政策,並強化了漢武帝時期經濟改革的成果。尤其是他大力削弱諸侯,將諸侯土地盡可能地分配給農民耕種,進一步緩解了土地矛盾。

工商業方麵,在加強稅收管製的同時,漢宣帝進一步放寬經營限製。這一時期的工商業和農業,都有長足的發展。漢朝曆史學家劉向甚至認為,漢宣帝的執政成就,甚至要遠遠好於被公認為盛世的“文景之治”時代。

漢宣帝在位時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徹底解決了匈奴問題。漢宣帝時期的匈奴,已經分裂成了南北兩大部落且相互攻殺,再無法對漢朝邊地形成威脅。但漢宣帝卻不滿足於這暫時的和平,他抓住機會重拳出擊,一麵屢次聯合西域烏孫等國派兵打擊匈奴,一麵實行招撫政策,招募匈奴人歸附。他的努力收到了回報。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韓邪單於主動至長安,宣誓歸順大漢朝。在經過近百年交鋒後,漢帝國終於贏得了對匈奴戰爭的徹底勝利,早已作古的漢武帝若泉下有知,也可含笑了。

公元前60年,也是一個值得中國人記錄的年份。這一年,漢帝國正式在輪台設立西域都護府,以鄭吉為第一任西域都護。從此,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的版圖,中央政權在這裏開始行使主權,這是一個繼往開來的偉大成就。

漢宣帝劉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8年),本名劉病已,西漢第七位皇帝,公元前74年—公元前48年在位。漢武帝劉徹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幼年時流落民間,於公元前74年被朝臣迎立為帝。諡號為孝宣皇帝,廟號中宗,葬於杜陵。

在西漢的中後期,漢宣帝給大臣封爵比較多,但他封爵的標準是極為特殊的。其他帝王多以戰功為標準,唯獨漢宣帝,封爵的對象主要是地方官,考評的標準就是治理地方的政績。他在位期間,多次給地方官漲工資,當時的名臣黃霸,就是因為治理地方有功,得以被封侯爵。另一位大臣膠東相王成,也因為在山東招撫流民,得封為關內侯。

公元前48年,四十三歲的“中興之君”漢宣帝病故,這一年,也成為西漢帝國從中興轉入衰落的起點。漢宣帝的兒子漢元帝劉奭即位,這以後一直到漢成帝執政時期,《漢書》有個通用的評價——“衰於元成”。意思是,西漢帝國的衰亡,這兩個皇帝在位時期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