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打了一輩子匈奴的漢武帝,其人生裏最後一次大規模出兵,即公元前90年李廣利遠征匈奴之戰。此戰以李廣利兵敗投降而告結束,而好不容易打了場勝仗的匈奴狐鹿姑單於竟然也因此囂張起來。公元前89年,痛感多年征戰勞民傷財的漢武帝發布了著名的《輪台詔》,宣布停止對外戰爭,集中力量恢複國民經濟,與民休息。但匈奴人的侵擾並沒有停止,狐鹿姑單於誌得意滿,竟然向漢朝下書,自稱匈奴是“天之驕子”,要求漢朝恢複漢文帝時期開始的和親。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一生“大有為”的漢武帝,終於閉上了疲勞的眼睛。就在他去世的同年,匈奴發動了對漢朝五原、張掖、酒泉等邊塞的侵擾,殺掠無數。所幸此時匈奴對於漢朝的山西、河北等傳統邊地早已鞭長莫及,主要的侵擾對象變成了新開發的河西地區,因此對漢朝傳統北方經濟區破壞不大。
漢武帝死後,即位的漢昭帝在霍光等大臣的輔佐下,開始厲行休養生息政策,對外戰爭日益減少。而此時卻是匈奴人侵擾日益加劇的時期。地處前線的甘肅地區,在漢武帝過世到漢昭帝登基的頭三年,遭受匈奴的進犯就多達八次。這一時期為漢朝穩住戰局的,就是在餘吾水之戰中揚名立萬的趙充國。負責堅守河西的他多次挫敗匈奴入侵,更以積極防禦的戰略,最終給匈奴以重創。公元前81年,趙充國再次統兵,大破入寇河西走廊的兩萬匈奴騎兵,斬俘萬人,生俘其頭領西祁王,這是漢昭帝即位後對匈奴取得的一場重大勝利。因為此勝,匈奴乖乖地答應與漢朝通好,並放還了大批被扣押的漢朝使臣。著名的“留胡節不辱”的蘇武,也正是因此得以重歸漢朝。
盡管後人對漢武帝以傾國之力攻打匈奴之事頗多指責,但他過世後相繼在位的兩代帝王漢昭帝與漢宣帝卻一定會感激他的。漢武帝之前,匈奴對於中原的侵擾遍布從遼東到關中的整個北方邊疆;而在漢武帝半個世紀的打擊下,匈奴的勢力範圍急劇萎縮,往昔遭受匈奴侵擾的重災區如遼東、遼西、雲中、五原等地,已經不必擔心戰火的襲擾,當地飽受邊患的百姓們也從此可以真正休養生息。“昭宣中興”時代的漢朝,麵對匈奴有了更大的優勢:對手隻是居於西域和蒙古草原西部地區,侵擾的範圍也多限於漢帝國新開發的河西地區。對漢朝來說,無論損失還是戰爭成本,早就大大降低。但這一時期的匈奴對西漢王朝也采取了一個新戰略,就是策動西漢河西境內的羌族叛亂,用以分化西漢的力量。從漢宣帝時期開始,河西羌族的叛亂成為新邊患。
解決西漢河西羌族叛亂問題的名將,依然是趙充國。公元前65年,西漢爆發了建國後最大規模的羌族部落叛亂事件。當時的趙充國已告老多年了,無奈之下,漢宣帝再次將趙充國請回來問計。對河西羌族的情形,趙充國早就了然於胸,他詳細分析了當地的形勢,反對部分大臣提出的對羌族實行殘酷鎮壓的政策,提出應該甄別,即重點打擊其中蓄意叛亂的,對大部分的部落則應該遣使安撫。
漢朝派出安撫羌族的使臣,卻偏偏惹出了事情。公元前61年,漢朝使臣義渠安國政策失當,在河西當地濫殺無辜羌族,引發當地羌族大規模叛亂,幾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麵。已經七十六歲高齡的趙充國主動請纓,要求到河西去收拾亂子。他采取了謹慎的政策,依然是“百聞不如一見”,縝密地偵察敵情,弄清楚羌族部落的內部情況,然後分化瓦解,製定了三步走策略。首先重點打擊其中叛亂最嚴重的先零部落;然後對其他叛亂部落圍而不打,采取對峙政策;最後在當地修築堡壘,準備屯田長期堅守。他的穩妥引起了漢宣帝的猜疑,急於解決問題的漢宣帝幾次下詔書申斥,但趙充國不為所動,反而屢次上書陳述自己的方略,其中“攻敵易,攻心難”一句昭示了其解決邊防問題的態度:在戰場上打敗對手容易,但真正要解決問題,還是要攻心。
在他的堅持下,西漢帝國最終同意了他的平叛方略,一麵在當地繼續進行分化招撫,一麵經過調查查清了先前侵擾漢地的是其中的先零部落,隨後火速動兵,重創先零部落,以迅速解決戰鬥的方式,給周邊的羌族上了一課。恩威並施的策略果然奏效了,隨後諸多羌族誠心歸附,向漢帝國投誠,之後直到西漢末年,河西羌族部落甚少與漢帝國發生衝突。
陳湯
西漢與匈奴大規模戰爭於漢宣帝時期落幕。南匈奴呼韓邪單於來降,從此以後,西漢與匈奴的大規模戰爭結束。而繼續給漢王朝製造麻煩的卻是一直堅持與西漢為敵的北匈奴。最終了結北匈奴的人是漢元帝時代的名將陳湯。當時西漢已經在西域設立都護府,把西域大地納入中華版圖中。而這一時期的北匈奴在首領郅支單於的率領下,已經遠逃到了中亞阿富汗地區,在當地紮根不說,更時常騷擾西域。
那時的陳湯,是西域都護甘延壽的副使。在此之前,陳湯在西漢的名聲很臭。他早年家境貧寒,雖然愛好讀書,但為生活所迫曾一度做過乞丐。後來靠著攀附權貴張勃,得以入朝為官。剛當官沒幾天,就碰上他父親去世,為了官位,陳湯居然連爹也顧不上了,拒絕回家為父親奔喪守孝。此舉在當時激起了眾怒,最終陳湯遭下獄。後來為了脫罪,他托關係走門路,才得以到西域效力。誰都沒想到,就是這個名聲極差的人,卻完成了之前曆代名將都沒完成的偉業——擊斃匈奴單於。
陳湯(?—約公元前6年),字子公,西漢將領。漢元帝時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對抗的匈奴郅支單於,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王莽執掌朝政後追諡“破胡壯侯”。
作為陳湯領導的甘延壽出身名門,天生神力,不但騎射嫻熟,更精通搏擊。按照《漢書》的說法,他還會飛簷走壁,能從原地憑空跳上高台樓閣。和陳湯一樣,他也是犯了錯誤才去西域的,之前他在遼東太守任上犯錯誤,之後被任命為西域都護以期戴罪立功。和陳湯不一樣的是,他是一個出了名的老實人,素來以性格寬厚、為人謙遜著稱。
在老實領導甘延壽手下,成天惹事的陳湯從長安出發到西域的這一路上也一直很老實,唯一不老實的事,就是將沿途遇到山川地形都仔細地繪製下來。每經過城邑山川,他總要停下來觀察一番。到任之後沒幾天,甘延壽生病歇班,陳湯趁機偷了他的兵符,以領導的名義把駐西域的四萬漢軍全都集結起來。等甘延壽發現的時候,大軍已經黑壓壓集結了一片。這時候陳湯才向甘延壽攤牌:“我來西域就是要惹事的,而且是惹大事,我要砍了那個常年侵擾西域、屠殺漢朝官民的北匈奴單於郅支。”甘延壽一下子就傻了:擅自調動部隊,發動對敵人遠征,按照當時的製度,跟謀反差不多了。但陳湯詳細為甘延壽分析了西域局勢,認為此戰必勝。眼見木已成舟,甘延壽也無法阻攔。
之後漢軍兵分六隊,於公元前36年再次跨越帕米爾高原,殺入了中亞地區,先收拾了郅支單於的幫凶康居國副王,接著兵臨郅支單於的老巢單於城(在今阿富汗境內)。大戰開始後,郅支單於派麾下精銳騎兵衝陣,漢軍弩兵瞄準了一頓猛射,“天之驕子”的騎術到底是有敏捷迅速的先人遺傳,“嗷”的一聲又逃回本陣,反把郅支單於的城防衝得七零八落。陳湯大手一揮,四萬漢軍齊殺過去,匈奴兵頓時丟盔棄甲。關鍵時刻,郅支單於的閼氏幾十位夫人也齊上陣,竟然又堅守到半夜。直到郅支單於幾十位夫人死傷殆盡,漢軍終於徹底攻陷單於城。郅支單於的腦袋被一個叫杜勳的漢軍士兵砍了下來,成為匈奴數百年曆史上第一位被漢軍陣斬的單於。
大勝之後的陳湯隨即給漢帝國寫奏折報捷。然而當他率軍返回故國的時候,迎接他的不是鮮花與美酒,而是廷尉府的鐐銬。原因是在大勝之後陳湯又犯了“貪”的老毛病,貪汙了郅支單於的家產財物並遭人告發。人在囚車的陳湯隨後寫信向漢元帝叫屈說:“我們辛辛苦苦打敗了郅支單於,然而朝廷卻派人來拘捕我,這些人是不是要給郅支單於報仇啊?”讀到奏疏的漢元帝隨即下令撤銷對陳湯的逮捕令,沿途以盛大的禮儀歡迎這位凱旋的將軍。
怎麽安置這位功臣,也成了當時漢元帝的一個難題。漢元帝寵信的宦官石顯等人認為,陳湯劣跡斑斑,而且此事屬於他未經請示擅自調動部隊,沒有處罰他就不錯了,絕對不能封賞。改變漢元帝主意的是大臣劉向的一番話,他認為陳湯立下的是不世之功,一定要給予封賞。為了說明陳湯的功勞有多大,劉向還舉出了漢武帝時外戚李廣利的例子:當年李廣利遠征大宛,幾乎耗盡天下財力,才打出了一個慘勝。而陳湯沒花國家多少錢,隻靠西域本土的屯墾軍隊就輕鬆把郅支單於給解決了。漢元帝這才下旨,冊封甘延壽為義成侯,陳湯為關內侯。其實,打動漢元帝的還有陳湯在報捷奏章中那句名垂青史的豪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的這番戰功也同樣引出了一段千古之謎。得勝凱旋的陳湯,帶回了一群特殊的戰俘,這些戰俘們都長得金發碧眼,而且身穿重甲,擅長使用刀劍和步兵方陣。現代許多西方曆史學家認為,這群戰俘就是歐洲曆史上古羅馬東征波斯時失蹤的士兵。按照《漢書》的記載,這些人被漢王朝安置在甘肅永昌縣,令他們為大漢朝屯墾戍邊。直到今天,仍有許多西方曆史學家造訪此地,以查明他們的來曆。
陳湯在漢成帝劉驁在位時又遭到丞相匡衡告發,說他私吞戰利品。陳湯由此下獄,並差點被處死。在太中大夫穀永的求情下,陳湯才得以免罪,但還是被罰去了爵位,成了個普通士兵。幾年以後,西漢邊事吃緊,漢成帝這才想起了陳湯。等把他召來的時候,卻發現他的身體早已大不如前,幾年的勞動改造還讓他落下了嚴重的風濕病,雙臂都不能隨意屈伸。而見到漢成帝後,陳湯的表現也相當有性格。漢成帝一提事由,陳湯就賭氣說:“這些事,朝中那些大臣們都有辦法,我隻是一個小官,哪裏有發言權呢?”漢成帝拉下臉來連說好話,陳湯這才認真給漢成帝分析形勢,並又說了一段名垂青史的豪言:“當今的大漢朝,邊境的局勢根本不值得憂慮。因為按照戰鬥力來說,五個匈奴兵的戰鬥力,才隻能頂得上一個漢兵。”事實果然如陳湯所說,不出五天,邊關傳來奏報——大捷!
幾起幾落的陳湯,晚年有一個好友——王莽。每次陳湯遭難的時候,為他上奏求情的人裏,通常都有王莽。陳湯後來還因貪汙罪再度被免職,並被流放河西,直到晚年才被允許回長安居住,並在不久後去世。他的好朋友王莽當權後給予了陳湯隆重的表彰,追封陳湯為破胡壯侯。這個為大漢朝建立不世功業的軍人,最後還是得到了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