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大漢武將風采 開國良將:“走狗”與“良弓”

韓信

西漢開國的諸多功臣軍將中,戰功最大、軍事才能最高的,當數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公元前206年,韓信經蕭何推薦,被彼時的漢中王劉邦以隆重的典禮拜為大將軍時,還隻是一位從未指揮過大戰役且出身低微、犯了法度的毛頭小子。他的麾下全是曹參、樊噲等劉邦的老弟兄,論年齡都比他年長,論軍功更比他大,所以他們對他不服氣,也是正常的。

第一個挑戰韓信威權的,是劉邦的連襟樊噲。按照褚少孫的筆記記錄,韓信就任大將軍後執行的第一條謀略,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即表麵大張旗鼓,修築從漢中入關中的棧道。這個任務,他交給了樊噲執行,並以軍令嚴督樊噲施工。結果沒出一個月,棧道工程進展緩慢不說,施工隊更死傷近百人。本就不待見韓信的樊噲立刻爆發,氣衝衝地拔劍找韓信質問,結果被韓信抓起來一通暴打。事後還是劉邦出麵,當眾表達了對韓信的支持,這才暫時壓住了眾將。

然而過了幾個月,當韓信統兵暗度陳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三秦後,原本對韓信不服氣的眾將開始對他敬佩無比。後來韓信平定齊地並迎接劉邦巡視時,劉邦驚訝地發現,原本最瞧不起韓信的樊噲在韓信麵前竟然變得畢恭畢敬,甚至連說話的時候都小心翼翼,聽韓信訓話的時候更連大氣都不敢出。

韓信在秦末楚漢戰爭中幾乎百戰百勝,無論是各地諸侯還是項羽,基本都是摧枯拉朽一掃而光。在戰場上唯一給他製造麻煩的人,當數趙王陳餘的謀士李左車。劉邦彭城兵敗後,派韓信統兵北進先平定陳餘稱王的趙國。韓信以三萬劣勢兵力,與陳餘十萬大軍在井陘關對峙。大戰之前,陳餘的軍師李左車獻出毒計,要陳餘以主力迎擊韓信,再派輕騎斷絕韓信糧道,從而將韓信一舉殲滅,然而陳餘卻自恃兵力優勢,拒絕了這條建議。韓信派往陳餘身邊的奸細向韓信匯報軍情,先匯報了李左車的這條毒計,結果正在從容部署的韓信竟嚇得當場冷汗直冒,差點栽倒下來,直到聽說陳餘拒納此計後,這才長出一口氣,隨後咬牙切齒地說了一句話:“陳餘的死期到了!”一場井陘之戰,韓信以背水列陣的打法一舉全殲陳餘軍,平定了趙國。

此戰結束後,韓信懸賞千金,撒網搜捕李左車。在李左車被俘後,他又主動為李左車解開繩索,誠心招納,終將李左車感動,此後誓死效力。李左車對韓信最大的貢獻,就是在平趙之戰結束後,根據韓信部隊人困馬乏的局麵,獻上了“以靜製動”之策,即並不急於進攻下一個目標燕國,而是表麵虛張聲勢,擺出大舉進兵的架勢,再派使者勸降。依李左車籌劃,燕國果然主動投誠。借助這難得的休養生息機會,韓信才得以集中兵力南平齊地,並最終殺向楚漢之爭主戰場,完成十麵埋伏逼殺項羽的偉業。

能給韓信找麻煩的李左車,其人也出身不凡,他的祖父正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精於兵法的李左車在輔佐韓信期間,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名言。他還著有《廣武君略》一篇,成為中國曆代兵書中的經典。楚漢戰爭後,李左車被劉邦調到太子劉盈身邊,成為劉盈的老師,受命教授劉盈兵法,於漢初善終。

韓信(?—公元前196年),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中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楚漢戰爭中跟隨漢高祖劉邦立下赫赫功勞,先後封齊王、楚王,後貶為淮陰侯。遭到漢高祖的疑忌,最後被安上謀反的罪名而處死。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楚漢之時被評價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後人奉其為“兵仙”“戰神”。

灌嬰

和曆代開國皇帝一樣,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也有一支戰無不勝的王牌騎兵部隊,這支騎兵的統帥就是西漢開國名將灌嬰。在劉邦麾下,灌嬰是最擅長騎兵戰的將領。他是睢陽人,原本隻是一個賣絲布的小販,早期是項梁的部下,在項梁兵敗後投奔了劉邦,之後南征北戰,地位節節攀升。而他開始獨立指揮騎兵作戰,卻是拜劉邦公元前205年彭城大敗所賜。當時項羽僅用三萬騎兵,一輪快速衝擊就打垮了劉邦五十多萬大軍。深受刺激的劉邦也下定決心,要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

當時受命統率這支新生騎兵的是曾在秦軍中做過騎兵將領的李必與駱甲,但這二人並非劉邦嫡係。為求穩妥,劉邦又命灌嬰統軍。從此,西漢帝國的第一支騎兵軍團正式誕生。這支完全以秦國騎兵操典組建起來的新軍,參加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在滎陽之戰中血戰項羽騎兵軍團,結果滎陽突圍時,他們以聲東擊西之計,成功突破了項羽騎兵團的圍困。

之後,適應了新角色的灌嬰就開始屢建戰功。比如協助韓信平定齊國時,他就曾長途奔襲,活捉了齊國守相田光;後來楚漢戰爭中,也一樣是這支部隊在十麵埋伏中發動絕殺,將項羽逼至烏江自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他們幾乎無敵於天下。但在公元前200年對匈奴之戰中,他們卻第一次遇到了對手。當時他們隨同漢高祖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長達七天七夜。最後依陳平的“美人計”策略,漢軍才騙得匈奴在包圍圈上撕開一個口子,得以突圍。整個突圍過程中,同樣也是灌嬰護衛在劉邦身邊,全軍拉滿弓箭警戒,保護劉邦成功脫身。

灌嬰(?—公元前176年),西漢開國功臣。隨漢高祖劉邦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曆任漢車騎將軍、禦史大夫、太尉、丞相,封潁陰侯。呂後死,又與周勃等人斬除呂家勢力,擁立漢文帝即位,可謂漢初三朝元老。諡號為“懿”。

夏侯嬰

劉邦可以得到當時最傑出的軍事家韓信輔佐,後人都把原因歸結為“蕭何月下追韓信”,然而事實上,那天晚上韓信本來已經下了決心要走,蕭何苦口婆心的勸說一開始也沒有說動他。韓信最終回心轉意,是因為在蕭何勸說韓信時,又跑來一個勸說他的人——夏侯嬰。

韓信初投劉邦時,曾因事犯法,按軍規當斬。行刑當日,悲憤的韓信當場高呼說:“漢王既然要成大業,為什麽要殺害壯士呢!”這一幕恰好被監斬的夏侯嬰看到,深感此人不凡,忙令刀下留人,這才保得韓信一命。換句話說,夏侯嬰就是韓信的救命恩人。正是隨後夏侯嬰的到來與勸說,才令韓信真正回心轉意,並有了之後輔佐劉邦統一天下的偉業。

夏侯嬰是隨同劉邦從沛縣走出來的老朋友,劉邦起義前,他隻是沛縣縣衙裏一個駕車的,每次遇到劉邦都喜歡和他聊天。有一次劉邦喝醉了酒,甚至還誤傷了他。按照當時秦朝的刑律,劉邦犯的這件事足夠蹲大牢的了,但作為受害者的夏侯嬰卻主動為劉邦鳴冤,聲稱劉邦沒有傷害自己。劉邦不久後押送犯人去修皇陵,這時案件的真相被查明,縣令逮不著劉邦,就把夏侯嬰以包庇罪下了大牢。事情偏就是這麽巧,被派去修皇陵的劉邦正好在路上造了反,走上了“斬白蛇起義”的道路。若沒有夏侯嬰的厚道,他恐怕早就蹲了大牢,也就沒有後來轟轟烈烈的楚漢爭霸了。

夏侯嬰在西漢的開國戰爭中軍功並不算最多,但作用卻無人可比。他除了為劉邦保下了第一軍事家韓信外,還為劉邦保住了西漢王朝第二任皇帝——漢惠帝劉盈。彭城兵敗後,夏侯嬰駕車保護劉邦逃脫,路上又解救了被亂兵衝散的劉邦兒女劉盈與劉樂。逃亡路上,為減輕車子重量方便逃脫,劉邦曾多次把兩個孩子扔下車去,幸虧夏侯嬰忠厚,連續多次把孩子們救上來,這才保得他們最終活命。這樁舊事,即使多年後已是皇帝的劉盈依然念念不忘。他將臨近皇宮的一處豪宅賜給了夏侯嬰,宅子的名字叫“近我”,意思是“夏侯嬰是我最親近的人”。夏侯嬰的家族在整個兩漢都是顯貴。

夏侯嬰(?—公元前172年),西漢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少時的朋友,跟隨劉邦起義,立下戰功。西漢建國後,封為汝陰侯。曾擔任滕令奉車,又稱滕公。諡號為“文”。

劉邦當年扔下兒女的舊事,其實在做兒子的漢惠帝心裏留下了非常濃重的陰影。而這樁心結,同樣也是由夏侯嬰解開的。《西京雜記》裏記錄,漢惠帝登基後,有一年夏侯嬰做壽,漢惠帝親來朝賀。晚上二人深談,漢惠帝又情不自禁地回憶起當年被劉邦扔下車的舊事,結果夏侯嬰說:“皇上您想想,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都被項羽抓住了,那大家一個都活不了;如果隻有您和公主被抓住了,而先皇得以逃脫,那項羽一時也不敢加害你們。先皇當時那麽做,也是為了救你們啊!”話音未落,漢惠帝已經當場垂泣,直到這時,他才真正原諒並理解了自己的父親。

雍齒

西漢的開國軍將中,最招劉邦恨的當數肅侯雍齒。他也是劉邦沛縣起兵的老班底,劉邦率沛縣子弟兵出去打天下時,派他留守沛縣。誰想劉邦前腳剛走,後腳雍齒就造了反,在沛縣自立為王,事後幾經反複,又重新回歸劉邦陣營。在整個楚漢戰爭中,雍齒也多次立功,但即使如此,劉邦依然無法原諒他。西漢建國早期,諸將為封侯之事相互爭功,劉邦很是憂慮,一次找張良問計,張良劈頭就問:“皇上您最恨的功臣是誰啊?”劉邦咬牙切齒回答說:“那還用說嗎,當然是雍齒啊!”張良說:“那既然這樣,您就趕快封賞了雍齒吧,如果大家看到您最恨的人都被封賞了,自然也就安心了。”依張良所言,劉邦封賞了雍齒。雍齒被封為肅侯,之後善終於家。在劉邦的仇人中,他應該是最幸運的一位。

周勃

劉邦的開國名將裏多有性格莽撞豪放的粗人,這其中能稱得上粗中有細的人,當數後來立下誅呂功勳的周勃。和其他軍將一樣,周勃的外表也是一個魁梧的彪形大漢,但是在跟隨劉邦造反前,他做的多是精細活。他曾經做過編織,還給人做過吹鼓手。後來跟隨劉邦打仗,他打的也是精細仗,既能衝鋒陷陣、攻城拔寨,也講究用兵方法,不動聲色地給敵人打埋伏。周勃在戰爭年代最光輝的傑作,是在西漢建國後跟隨劉邦平定韓王信與燕王謀反的戰爭中,在敵人必經之路設伏,用伏擊戰來打垮敵人。正是他這種用兵韜略,使臨終前的劉邦給他留下了這樣的評語:“周勃外表看起來愚笨,也不善言語,但內心卻非常精明,將來安定劉家天下的,必然是他。”

周勃(?—公元前169年),西漢開國功臣,隨漢高祖劉邦起義,屢建戰功。西漢建國後,被封為絳侯。呂後死後,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漢文帝。後官至右丞相。諡號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