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早期文臣群像
王景
漢明帝劉莊在位時,麵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一堆爛尾的水利工程。他爹光武帝執政時,為了迅速發展經濟,曾由國家投資由南到北修築了大批水利係統。雖然成果顯著,但畢竟麵鋪得太大,好多水利係統都因民力不及和耗費太大,修到半道就停工了。到了漢明帝執政時,這些爛尾工程不但於生產無補,鬧起水災來更推波助瀾。為他解決這個問題的,就是東漢傑出水利學家王景。
漢明帝永平初年,王景受命治水。他先主持了汴渠的修築工作,後來又受命治理黃河河南段和山東段。在整個漢明帝執政時期,可以說是哪裏有水災,哪裏就有他。他除了精通數學外,治水的主要思想大多來自《周易》,尤其是按照《周易》的思想獨創了“泄洪渠”的理念。後來,漢明帝劉莊東巡的時候對他的治水成果深有體會。走到汶上地區的時候,漢明帝曾由衷地感慨:“幾年前我來這裏的時候,還都是一片水災過後的荒野,現在卻已經是肥沃的良田了。”王景還創下了中國古代治水的一個紀錄——黃河經他治理之後八百年裏未再發生大規模水患。在後來的《資治通鑒》中,也留下了後人對他的一句讚賞:王景治河,千年無患。
第五倫
東漢前期最傑出的清官就是第五倫。早在新朝大亂期間,他就是個很出名的人物,曾經在家鄉修築營壘,率領鄉民抵抗亂兵,保護一方平安。東漢建國後,他最早做的是長安主簿這類小官,負責管理集市貿易和錢幣鑄造。他的清廉也非常出名。做會稽太守的時候他的年薪有兩千石,但他每次領到工資後,僅給家人留下十分之一,剩餘的錢糧全都拿去救濟貧苦百姓。他親自下地幹活、喂馬貼補家用,家裏窮得連夥夫都雇不起,一日三餐都是老婆親自下廚。
而為官清廉的他,做事也以嚴苛著稱。每到一任,他幹得最多的就是嚴打封建迷信活動,尤其是禁止民間巫術邪教。凡是有搞巫術的落到他手裏,基本上難以活命。漢明帝登基初期,他就因絞殺巫術邪教惹禍,被人告發濫殺,抓到京城治罪。他被逮捕時,當地百姓為了給他鳴冤,甚至阻攔住押解他的官差,鬧得連路都給堵了。後來還是被押在囚車裏的他給官差出主意,趁著半夜人少走水路,這才被押送到京城論罪。之後,全國各地跑到洛陽來為他喊冤的官民,居然多達數千人。而他運氣也很不好,當時同時被治罪的另一個高官正是坑死了漢明帝嶽父馬援的梁鬆。漢明帝由於深恨梁鬆,也遷怒於和梁鬆一道下獄的第五倫,下旨凡是敢給這兩人喊冤的一律治罪。幸虧漢明帝的老師桓榮說情,請漢明帝親自查問案卷,這才給第五倫洗清了冤屈。
執法嚴格的第五倫得罪的人非常多,遭到的流言蜚語也特別多,他一輩子差不多都生活在各種謠言裏。光武帝在位的時候,有一次召見他,特意詢問他說:“我聽說你名聲很不好,曾經鞭打自己的嶽父,有這回事嗎?”第五倫當場叫屈說:“天地良心啊,我結了三次婚,三個老婆都是幼年喪父,我哪有嶽父啊?”十多年後,漢明帝有一次也質問他說:“我聽說你這人荒**倫,居然和你嫂子通奸了十多年,有這回事嗎?”這下第五倫快哭了:“我在家排行老大,家裏根本沒有哥哥,哪來的嫂子啊?”
不過,第五倫在執政時,有時候也喜歡搞“一刀切”。比如他做地方官的時候,最討厭出身豪族的屬下,曾經有一次,他把自己屬下所有出身富貴的官員們統統炒了魷魚,另換了一批出身貧寒的官吏。漢章帝時,匈奴大軍進犯西域,偌大的西域隻有耿恭一支孤軍死守疏勒城。這時已是尚書令的第五倫上奏,認為朝廷不應該再去援救西域,這片沒用的國土還是扔了好。對於正浴血奮戰的耿恭部兩千將士,第五倫出了個荒唐的主意:可以讓他們戰鬥到最後,也算為國盡忠嘛!
第五倫,生卒年不詳,字伯魚,東漢大臣。新朝王莽時為郡吏,又為鄉嗇夫。東漢建國後,曆任會稽太守、蜀郡太守、大司空,政績卓著。正直無畏,不懼權貴。
袁安
漢明帝時期以執法嚴格著稱的官員,除了第五倫外便數袁安。此人同樣以為官清廉著稱,而他的官是被“凍”出來的。袁安為官前,一次洛陽令去拜訪他,那天正好下著鵝毛大雪。洛陽令進了門一看,他家連爐子都生不起,袁安本人正縮在**瑟瑟發抖。洛陽令勸說道:“你都凍成這樣了,還不知道找親戚朋友幫幫忙嗎?”袁安邊打哆嗦邊回答說:“親戚朋友手頭也都不寬裕,為什麽要麻煩人家呢?”這件事使洛陽令大為佩服,於是上奏舉薦他為官。
執法嚴格的袁安比起第五倫來,最大的優點就是寬容。他做楚郡太守的時候,正好趕上楚王劉英謀反案。他到來之前,因此案追查甚廣,許多涉案人員甚至自殺避禍。袁安到任後,連府邸都沒去就先去了大獄,一番詳細甄別,最終開釋多名無辜人犯。開始楚郡地方官不同意,認為凡是與謀反有瓜葛的就該治罪,甚至有官員在他麵前叩首相爭,拒不從命。袁安回答說:“不如我們把意見上報給朝廷,如果朝廷不同意,那要株連謀反罪的話,就先算我一個。”他的這番力爭,最終救下了四百多條無辜人命。
作為後世人眼中的兩大清官楷模,第五倫與袁安非但不是朋友,相反還是政敵。第五倫做事嚴苛,袁安卻力主寬仁。兩人針尖對麥芒的事件,就是漢和帝時期的招降匈奴事件。當時大將軍竇憲大破匈奴,第五倫主張趕盡殺絕,徹底剿滅。袁安則主張招降,以消解戰禍。當時倔強的第五倫甚至公開宣稱,認為要招降匈奴的官員是對大漢朝不忠,其實就是劍指袁安。當時正好是外戚竇家掌權之時,袁安的主張也同樣得罪了大將軍竇憲及臨朝的竇太後,竇家因此也意圖陷害袁安。可羅織了半天罪狀,卻始終找不到袁安的把柄,最終隻得作罷。袁安的家族之後也成為東漢大族,東漢末年的兩大軍閥袁紹與袁術都是他的後人。
陳寵
東漢早期還出了一位精通刑律的司法人才——陳寵。東漢建國時,其法律思想主要沿襲西漢,更保留了大量嚴刑峻法的內容。陳寵在年輕的時候隻是個郡國的小吏,後來被東漢開國功臣鮑昱看中,得以主管訴訟。長期以來,他就以為政寬和著稱,當時的洛陽,犯人中就有“遇寵得活”的說法。
陳寵對於東漢司法最大的貢獻,就是在漢章帝執政時,時任廷尉的他力主廢黜從秦朝到西漢以來的各種司法酷刑,尤其從法理上禁絕了用嚴刑拷打疑犯的做法。他晚年還有個更遠大的理想,就是重新修訂刑律。從漢章帝執政晚期至漢和帝時期,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嘔心瀝血,將西漢法律中的四千九百八十九條刑法縮減為三千條。
當這部新律修訂成功時,陳寵本人卻因罪下獄,這部本來可成為中國司法史裏程碑的新律也因人廢言,未經實施便遭廢棄。他另一部著作《辭訟比》以精選的案例詳細闡述了不同犯罪內容的量刑標準,在他死後得以推廣實施。這七卷著作從此成為東漢王朝司法斷案的量刑標尺。
黃香
《三字經》中有“香九齡,能溫席”一語,這裏的“香”,指的便是東漢初期名臣黃香。黃香出名也很早,十二歲時就已名滿京師,被人稱讚“天下無雙,江夏黃童”。母親死後,年幼的他孝順父親,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是自己先在父親的床鋪上睡覺,把床鋪暖熱了再讓父親入睡。如此至孝,也令他得到舉國稱讚。而他更大的本事是才學,十二歲就已經博學經典。漢章帝甚至給予了他一項特權,允許他在皇帝的書房東觀閣博覽群書,並可隨意借閱。
黃香(?—公元122年),字文強(一作文疆),東漢官員、孝子,“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年方九歲,就知事親之理,每當夏日炎熱之時,則扇父帷帳,驅趕蚊蟲;冬日嚴寒之時,則用身體為父暖床,於是名播京師,被稱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後官至魏郡太守。
長大後為官的黃香也是曆漢章帝至漢安帝三朝的名臣,他主要做過兩個職務,一是尚書令,二是魏郡太守。在兩個職務任上,他也經曆了東漢王朝的兩次大事件。第一次是清河“妖言獄”案,因為一起巫師的迷信活動,當地數千人蒙冤,之後黃香複查案情,赦免其中大批無辜百姓。這場冤案過後,黃香與陳寵聯名上奏,終於促成東漢取消了自漢武帝時期的“妖惡之禁”。第二次是漢安帝時期,他在魏郡太守任上遭遇了東漢開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水災。時任太守的黃香將自己的財產以及皇帝曆年的賞賜全部捐出用以救濟災民,並勒令當地富戶一道捐錢,結果沒有動用朝廷一分錢,就完成了救災任務。可就在這場事件後,黃香本人也因得罪了當地豪強,被扣上“隱瞞災情”的帽子,遭到免官回鄉的處罰。
王充
漢章帝在位時期,曾經誠邀過一位名士出山為官,卻因其身患重病而未能成行。這位錯過官場機遇的名士王充,此後卻成為東漢傑出的思想家。他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外來宗教大量傳入、中國本土宗教日漸繁盛、鬼神思想傳播日廣的時代,也因此有了他的思想巨著《論衡》。在這部書中,王充以翔實的筆墨,論述了天地的構成,否認了神怪的存在,這是中國最早的唯物主義論著。同時,王充也是先秦以來中國辯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總結性的觀點,詳細闡述了中國本土邏輯思想的精髓。中國之後曆代儒家思想皆從中受惠頗深。
王充(公元27年—約公元97年),字仲任,東漢思想家、文學家。年少好學,後到洛陽就讀於太學,拜史學家班彪為師。曆任郡功曹、州從事等小官,後罷官回家,專心著述。代表作《論衡》,是中國曆史上一部重要的無神論思想著作。
許慎
漢和帝時期,中國出現了一位特殊的聖人——“字聖”許慎,他是東漢大儒賈逵的學生。在那個時代,儒學大興,名篇不斷,許多沉寂已久的儒家古經也重見天日。但是時隔日久,古經中的那些字詞含義已經和東漢時期大相徑庭,而不同儒家學派對古經內容的解釋也各異。針對這個難題,許慎完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皇皇巨著《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共有十五篇,收一萬零五百一十六個字,每個字都以小篆為主,注明字音、形體、字義甚至其意義的演變過程,其內容不僅解說漢字本身,更包羅萬象,堪稱東漢時代的百科全書。漢字中“象形”“指示”“轉注”“假借”“形聲”“會意”六大類別的劃分更是由此而來。此書草成於漢和帝在位時的公元100年,並在二十一年後漢安帝在位時定稿,傳播天下。在世時默默無聞,僅做到祭酒職務的許慎,也因此超越了同時代的政治英傑們,成為名垂青史的文化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