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漢亡於誰手?
蕭望之
西漢經過“昭宣中興”後,又在漢元帝時期進入了衰落期。而導致西漢衰落的漢元帝劉奭,是被一個誌大才疏的儒臣蕭望之培養出來的。
蕭望之出身名門,是開國功臣蕭何的六世孫。在漢昭帝時期,他就幹過出名的事情。當時他由正擔任霍光長史的丙吉推薦,得以覲見霍光。那時候的霍光剛剛平定了上官桀叛亂,上下如驚弓之鳥,連拜見他的官員們進出他的府邸都要搜身。結果蕭望之很不爽,見了霍光就說:“你有輔佐皇帝的大功,但是你這樣侮辱前來見你的人,說明你根本成不了周公。”這一下可把霍光給得罪了。之後,蕭望之被霍光處罰,去當了一個看宮門的小官,而與蕭望之一道拜見霍光的王忠翁卻因為討了霍光歡心,被霍光委以重任。一次王忠翁出入宮門,前呼後擁好不威風,正好看到在那裏蹲著的蕭望之,王忠翁很得意地說:“你看你得罪了大將軍,結果落得這個下場吧。”蕭望之反而很不在乎,說:“咱們各從其誌。”
蕭望之在霍光死後得到提拔。他最早被漢宣帝選為近侍,負責接待賓客,處理官民上書,工作成績很突出。尤其是他口才好,善於引經據典發表評論,很快就在朝堂上有了名氣。漢宣帝也一度想著力培養他,曾經一年之內將他連升三級,意圖培養他做丞相,但後麵的事情,卻讓人大吃一驚。
蕭望之先被任命為平原太守,可他嫌做地方官沒出息,天天在家裝病不上班。後來西羌叛亂,禦史大夫張敞主張可以命犯人繳納糧食贖罪,以此充實國庫,蕭望之又堅決反對。張敞責問他說:“照你這說法,國家沒糧食無法平叛,你說該怎麽辦啊?”蕭望之很輕鬆地回答說:“西羌造反是因為他們沒文化,可以派儒生過去教他們讀書禮儀嘛!”當場讓眾臣震驚。後來大司農耿壽昌提議設立常平倉,蕭望之又堅決反對,認為此舉國家徒費金錢,沒有必要。但設立常平倉的結果,卻是使百姓受惠。從那以後,漢宣帝就對他失望了。而他最令漢宣帝失望的事情,就是當勞苦功高的丞相丙吉退休時,蕭望之上奏指責丙吉,說丙吉幹了這麽多年丞相,底下官員不稱職,國家沒起色,全都是他的責任。從始至終,蕭望之都是個眼高手低,成天為反對而反對的人。
對蕭望之失望的漢宣帝卻還是看重他的才學,最終命他做太子劉奭的老師。在漢宣帝的晚期,蕭望之做得最多的就是禮儀文化工作。漢宣帝過世時,蕭望之被任命為托孤重臣,在漢元帝即位早期主持了國家大政。然而新的危機卻來了:當時的漢元帝,對宦官石顯、弘恭等人極為信用,而這種情況也和蕭望之恪守的儒家教條發生了衝突,兩家爭鬥不斷。
宦官石顯除掉蕭望之的辦法,卻是鑽了一個文字遊戲的空子。當時石顯向漢元帝告狀,說蕭望之結黨營私,培植私人勢力,請“謁召至廷尉”。而漢元帝並不知道“謁召至廷尉”就是下獄的意思,還以為是讓廷尉府查一查,於是大手一揮就同意了。這一同意可了不得,蕭望之隨即被下獄。事後漢元帝得知真相,痛罵了石顯一頓,打算釋放蕭望之。但石顯說:“您已經把他下獄了,如果沒個說法就放出來,這皇家的威信何在啊?”為了要麵子,漢元帝隨即把蕭望之撤職。事後,蕭望之的兒子上書為父親鳴冤,石顯忽悠漢元帝說:“蕭望之這麽做其實就是讓您難堪,您得讓他承認錯誤啊!”漢元帝問:“那怎麽讓他承認錯誤啊?”石顯說:“不如您派兵查封他家,嚇唬嚇唬他。”漢元帝隨後派兵將蕭望之家包圍。沒想到這一嚇唬,卻把蕭望之給嚇唬死了——得知消息的蕭望之仰天長歎:“我都是六十多歲的老頭兒了,牢房都蹲過,還怕死嗎?”隨即服毒自盡。噩耗傳來後,漢元帝本人極為悲痛,但對忽悠他的石顯等人也隻是罵了一頓了事。
蕭望之(約公元前114年—公元前47年),字長倩,西漢大臣,經學家,西漢開國功臣蕭何的六世孫。主治《齊詩》,兼學諸經,漢代《魯論語》的知名傳人。
諸葛豐
漢元帝信用宦官,並喜好那些沒有實際行政能力的儒臣,他執政時期是西漢政治變得腐敗、朝廷效率變得低下的一個關鍵節點。但也正是這個時期,出了一位剛直不阿的廉臣——諸葛豐。他在漢宣帝時期就以節操和嚴格執法著稱,向來誰的賬都不買。漢元帝在位早期,他曾擔任光祿大夫,經常上書揭發其他官員奸惡,自然也就得罪了此時受漢元帝器重的石顯之流。先是被陷害,降為城門校尉,而後又被革職。石顯本來還想讓諸葛豐服刑,但漢元帝憐他年老,還是讓他回家了。他在漢元帝時期為官時間並不長,政治上也沒太多建樹,然而他的後代中卻有一位立下大功業的人物——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
淳於長
漢元帝和漢成帝兩代帝王執政時期,是西漢外戚勢力迅速膨脹的時期,不但作為外戚娘家的王氏一門飛黃騰達,其他與外戚沾親帶故的人也雞犬升天,其中典型的就是淳於長。他是漢成帝母親太後王政君的外甥,靠家族的關係,他最早做的官職是黃門郎。而他能夠得到提拔,是因為解決了漢成帝的一樁心病——立趙飛燕為皇後。當時漢成帝寵愛趙飛燕,欲立她為後,但是太後王政君卻嫌趙飛燕出身低微,一直不肯同意。作為王政君外甥的淳於長主動出麵斡旋,他一麵勸解太後,一麵給漢成帝出主意,讓漢成帝先給趙飛燕的娘家封侯,抬高娘家的地位,最終促成此事。
事成之後,對淳於長感激萬分的漢成帝本想給淳於長加官晉爵,他對淳於長說:“我是想給你封官,可是按朝廷的體製封官是要有原因的,你都立過什麽功勞啊?”結果淳於長硬是找不到自己做過的好事。最後還是漢成帝幫他找了一件:漢成帝修造皇陵的時候,淳於長曾經建議把因修皇陵而被迫搬遷的民戶遷回他們老家,並發放安家費。結果借著這件好事,淳於長被封為侯爵,並成為掌握南軍兵權的衛尉。
難找到好事的淳於長,壞事卻做了一籮筐。他日常做的最主要的壞事,就是收受賄賂。而他受賄的方法也特別,就是大搖大擺地明碼標價:你給我多少錢,我給你辦什麽樣的事。短短幾年,他的家產就迅速膨脹。但好多時候他並不講誠信,比如遭漢成帝廢黜的許皇後求他為自己洗刷冤屈,但收了許皇後錢的淳於長不但沒辦事,還到處宣揚這事,嘲笑許皇後愚蠢,最終逼得許皇後含冤自盡。這件事也最終毀滅了他自己。晚年的漢成帝得知此事,大怒把淳於長下獄並處死於獄中。
孔光
西漢最後滅亡是由於外戚王莽篡權,而王莽的得權,與另一位重臣大有關係,這就是大司徒孔光。孔光是西漢晚期曆仕三朝的名臣,也是孔子的第十四世孫,少年時就以才學出名。為官時,孔光更以堅持原則、勤懇做事著稱。他比較出名的典故,就是“孔光溫樹”。一次他下朝後,有親友問他朝中的國家大事,他緘口不言,結果人家又繞彎子,問他衙門裏的樹是啥樣子,孔光還是不說話。他的謹慎紮實,在當時的西漢也成了另類。
孔光最為人稱道的優點,首先是不結黨。他出身名門,家族的門生遍布朝野,但他自己卻奉行君子不黨的原則。其次是剛直,每次和皇帝奏議,隻要皇帝說得不對,他都大膽反對,而且引經據典駁斥。另外,他還求賢若渴。按照《漢書》的記錄,他每次發現人才都第一時間舉薦,而且絕對不會讓被舉薦人知道是他在舉薦,屬於一心為公、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典型。
然而,在漢成帝時期,孔光舉薦的最重要的人物卻是王莽。當時年輕的王莽以清明的做派和卓越的才學得到了孔光的賞識。孔光不止一次上奏,認為王莽將來會是匡扶漢室的重臣。而後王莽打著整頓朝綱的名義排斥異己,每次也都得到了孔光的支持。尤其是漢哀帝時,王莽一度被排斥回家,正是擔任丞相的孔光力主,才使王莽得以重新回朝並最終占據高位。《漢書》認為,王莽奪權的道路上,孔光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的每次奏議都幫助王莽實現了自己的目的。漢平帝時,昔日被孔光舉薦的王莽已經把持大權,並大肆排擠親漢重臣,孔光也被迫回鄉歸養。他一手推薦的王莽,最後斷送了西漢。
董賢
西漢晚期還出了一位憑借“男色”飛黃騰達的大臣——漢哀帝的大司馬董賢。此人相貌俊美,最早的時候隻是太子舍人,一次漢哀帝下朝偶然看到了他,隨口說了句:“這不是我做太子時候的舍人董賢嗎?”董賢連忙答禮,這時漢哀帝才仔細端詳他,越端詳越驚歎,居然脫口而出一句話:“幾年不見,你居然長得這麽漂亮了。”從那以後,漢哀帝就對董賢寵愛有加,甚至後宮三千佳麗都被扔到一邊。他對董賢好得過了頭,睡覺的時候拉他一起,處理國事的時候拉他坐在旁邊。有一次起床,董賢還沒醒來,漢哀帝的衣袖被他壓在身下,因為不忍心驚醒他,漢哀帝居然把袖袍割斷,這才起身,成語“斷袖之癖”因此而來。為了方便董賢伺候自己,漢哀帝甚至還下令讓董賢的妻子也入宮居住。
董賢(公元前22年—公元前1年),字聖卿,漢哀帝劉欣寵臣,西漢禦史董恭之子,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初任太子舍人,後漢哀帝被其儀貌吸引,拜為黃門郎,後拜為大司馬。王莽掌權後失勢,自殺而死。
得到漢哀帝寵幸的董賢官位也升得快,一下子就做到了掌管西漢軍政大權的大司馬,那時候的他才剛過二十歲。如此升官速度,連匈奴單於都非常驚訝。一次匈奴單於前來覲見漢哀帝,看到一邊的董賢,驚問漢哀帝說:“你們漢朝的大司馬怎麽這麽年輕啊?”漢哀帝從容回答說:“董賢雖然年輕,但是他有獨特的才華,因此我委他以重任。”這番忽悠,反而令匈奴單於欽佩得五體投地,連聲說:“漢朝天子唯才是舉,不以年齡資曆來做用人標準,做事不俗,真是一代明君啊。”倘若匈奴單於知道董賢的“特殊才能”是啥,估計會暈倒。
董賢得寵的時候,董家上下位高權重,備受時人忌憚。比如曆仕三朝的重臣孔光,每當董賢來拜訪他時,他必親自迎接,言談舉止都恭恭敬敬,甚至平時在路上遇到董賢的車子,也立刻點頭哈腰打招呼。和董賢說話、告辭的時候從不轉身,而是麵對著董賢一步步退著走回去。後來董賢的父親董恭想和漢元帝名臣蕭望之之子蕭鹹結兒女親家,嚇得蕭鹹趕快送上重禮,連連表示不敢高攀。如此情景,也讓董賢的父親董恭大為憂慮,他經常感歎說:“我兒子沒做什麽大事,卻有這麽大的權力,將來必然會招禍啊。”果不其然,漢哀帝死後,失勢的董賢遭解職,並在家中與妻子一起自殺,年僅二十一歲。他的政敵王莽甚至懷疑董賢假死,還派人刨開董賢的墓地,以驗明正身。
董賢當權的時候,還差點鬧出一樁漢末版的“巫蠱之禍”。當時漢哀帝的皇後傅氏一族失寵,經常在後宮裏發牢騷,引起漢哀帝不滿。郎官桓譚看出端倪,勸傅皇後的父親說:“你還記得漢武帝時候的‘巫蠱之禍’嗎?現在董賢得寵,他妹妹也是妃子,我看禍害也不遠了。”嚇得傅老爹趕快求教。桓譚教導他說:“傅皇後要處處小心,千萬不要迷信巫術方士,傅家也要遣散門客,行事一定要低調。”果不其然,為了讓妹妹當皇後,董賢開始構陷傅皇後,一度把傅皇後家人下獄,但裏裏外外查了半天,卻絲毫沒找出傅皇後家的過錯,最後隻得草草收場。傅皇後雖然被廢為庶人並含恨自殺,但傅家上下卻終得保全。這位救了傅皇後全家的郎官桓譚,後來在東漢早期也一度成為劉秀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