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宣文臣的高超政治智慧
丙吉
“昭宣中興”時期,有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丞相——丙吉。漢武帝“巫蠱之禍”時,丙吉隻是一個獄吏,剛巧廢太子劉據剛剛出生數月的孫子劉詢就關在他看管的牢房。當時還在氣頭上的漢武帝派人來到牢房,要殺掉這個尚在繈褓中的孩子。人微言輕的丙吉勇敢地保護住劉詢,並對找上門的殺手說:“普通人都不能無辜被殺,何況是皇帝的重孫子呢?”他的堅持終於保住了廢太子劉據的骨血,即後來的漢宣帝。而後,劉詢這個沒人待見的孩子,一直由丙吉出錢在牢中撫養長大。後來從劉詢記事開始,丙吉又將他交給了外公外婆撫養。若沒丙吉的勇敢,也就沒有後來的漢宣帝了。
丙吉救助劉詢的大功,很長時間裏劉詢並不知道。從他記事起,他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外婆家。即使後來劉詢登基為帝,丙吉也並未向他提起那段過往。漢宣帝最終知道這樁舊事,還是通過一個偶然事件:當時一個年老宮女來找漢宣帝邀功,說自己早年曾經撫育過漢宣帝,如果他不信可以去問丙吉。漢宣帝這才知道,在自己記事前的幼年歲月裏,是丙吉無私無畏地保護了他。
丙吉的另一個功勞,就是在漢昭帝英年早逝後,以大將軍霍光長史的身份向霍光舉薦劉詢為帝。當時劉賀被廢黜,漢武帝活著的兒子還剩下一個廣陵王劉胥,但此人無才無德,根本沒能力繼承帝位。選擇皇帝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有點能力;二是輩分還不能太低。於是丙吉進言說:“廢太子劉據的孫子劉詢還在民間呢,他有才幹而且名聲在外,不如立他吧!”這才讓大家想起來還有這麽一位皇族流落民間。就這樣,看似毫無稱帝希望的劉詢,才最終得以登基為帝。
丙吉在漢宣帝執政時期成為丞相,他這位丞相最大的特點就是施政寬厚。他的馬車夫喜歡喝酒,有一次居然鬧出了“醉駕”事件,趕車的時候醉酒嘔吐,在丙吉的馬車上吐了一路。如此罪過擱在別人身上,被炒魷魚都算輕的。但丙吉知道後說:“如果把他趕走了,他又能到何處容身呢?”最終還是寬恕了這個車夫。對工作人員尚且如此,對待其他官員自然更不用說。當時有官員犯了小錯,丙吉總是幫助他們遮掩。而且他還不爭功。他那位曾經醉駕的車夫老家在邊境,所以非常熟悉邊關的情況,經常向丙吉介紹邊境局勢。每次丙吉與漢宣帝討論邊事的時候,他常因對答得體而得到漢宣帝賞識。但丙吉卻不居功,反而對漢宣帝說:“這不是我賢能,而是我家車夫說的啊。”借著這個話頭,丙吉又勸漢宣帝說:“一個車夫都能有這般才能,可見天下的人才都是各有所長,要不拘一格用人啊!”漢宣帝執政時期為政寬厚、人才薈萃,就是他這個丞相帶的頭。
丙吉施政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隻管該管的事。一次他下班回家,正好碰見一群百姓鬥毆,丙吉不但不管,反而掉頭就走。過了一會兒,又碰上一家百姓牛跑了,正氣喘籲籲追牛,丙吉反而饒有興趣地問:“這牛逮著了嗎?”有人嘲諷他說:“那邊打得頭破血流了你都不管,這邊跑了個牛,你倒問個沒完。”丙吉回答說:“我是丞相,處理百姓鬥毆那是長安令的事情,不是我的工作範圍。而跑牛的事,是因為今年春天太熱,我要問問牛跑出去之後有沒有出汗,以此來確定今年春天的天氣是否會妨礙耕作。”“問牛不問人”就是丙吉一貫的執政風格,這樁小事也折射出丙吉的施政特點:一是隻抓重點大事,二是以小見大。
丙吉(?—公元前55年),一作邴吉,字少卿,西漢大臣。治律令,本為魯國獄史,累遷廷尉監。漢武帝末期,奉詔治“巫蠱之禍”於郡邸獄,救下皇曾孫劉詢。後任大將軍霍光長史,建議迎立劉詢,即漢宣帝。後任丞相。諡號為“定”。
黃霸
漢宣帝時期,除了善於抓大事的丙吉外,還有一位善於抓細節的能臣——黃霸。此人雖然名字霸道,卻是一位以寬厚愛民著稱的官員。漢宣帝登基時,他就在西漢地方官裏以德行著稱。他的一個本事,就是善於監督官員。他做潁川太守的時候,有一次一位屬下要向他匯報工作,路上吃飯的時候,桌子上的肉菜被烏鴉叼走了。事後屬下見到黃霸,黃霸第一句話就是:“你這一路辛苦啊,吃個飯都被烏鴉搶走了。”當場把屬下嚇得大驚失色。從此以後,他的屬下事無巨細都不敢再對他隱瞞。他做了幾任地方官,屬下官員都服服帖帖,不敢背著他做害民的事情。
黃霸治理地方有兩個特點:一是寬厚;二是精細。他除了勸課農桑、寬厚治民外,還發動衙門養豬養雞,用來賑濟當地的鰥寡孤獨。對於善於安撫百姓的官員,他更是尤其看重。他的治下有一位姓許的縣令常年耳聾眼花,有屬下奏請要撤掉此人,黃霸回答說:“許縣令雖然耳聾眼花,但是他善於撫慰百姓,名聲頗高,所以不能撤。”他極少輕易撤換屬下的官員,原因是他認為,如果地方官調動太頻繁,往來的費用肯定增大,而這些負擔也勢必會攤到百姓頭上去。他的另一個特點是精細,治下的大小民事沒有他不知道的,甚至就連他治所裏的紅白喜事,哪一棵樹可以做棺材,哪一頭豬適合祭祀用,他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後來他因為治理地方發展經濟有功,被封為關內侯,他也是西漢曆史上少有的因為振興地方經濟而被封侯的官員。
黃霸(公元前130年—公元前51年),字次公,西漢大臣。通曉文法,明察秋毫,為官清廉,文治有方。性情又溫良懂得謙讓,為政外寬內明,力勸耕桑,推行教化。先後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揚州刺史,潁川太守等職。後代丙吉為丞相,並封建成侯,總攬朝綱社稷。後世將其與龔遂作為“循吏”的代表,稱為“龔黃”。諡號為“定”。
耿壽昌
漢宣帝時代在經濟上的一大創舉是設立常平倉,就是國家儲備大量糧米,用來調控市場物價,這是中國封建王朝曆史上第一次由國家運用經濟手段來調整市場的經濟政策。這個奏議是由漢宣帝的大司農耿壽昌提出的,他也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經濟學家。常平倉的設立,使西漢王朝的物價得以穩定。當國家豐收的時候,可以通過抬高糧食收購價格的方法,防止穀賤傷農;當國家糧食歉收的時候,又可以通過平價賣糧的方式用以平抑物價。此舉也被中國之後的曆代封建王朝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