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外戚專權下的女人

鄧太後

漢和帝的第一個皇後陰氏,其祖姑正是光武帝的皇後陰麗華。但比起賢德的陰麗華,這位陰皇後卻是一位妒忌心極強的女人。她於公元96年被立為皇後,但她心眼極小,一見到漢和帝寵愛別的嬪妃就氣惱,甚至還放狠話:“總有一天,我要讓其他的嬪妃都死無葬身之地。”她最後倒黴,是栽在兩漢宮廷常見的巫蠱之禍上。當時,陰皇後在姨媽的攛掇下秘密召集了一批女巫,成天作法詛咒後宮嬪妃,不久事發。偏偏那時候漢和帝正好生病,於是陰皇後就被懷疑詛咒漢和帝。這下陰皇後可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被廢黜皇後位,並送廷尉府審訊。剛烈的她不堪訊問,在牢獄中自殺身亡。

陰氏做皇後的時候,最妒忌的嬪妃就是深得漢和帝寵愛的鄧綏,而後來取代她做皇後的,也正是這位鄧綏。比起陰皇後,鄧綏的出身也不差:她的祖父就是東漢開國功臣鄧禹。出身名門的鄧綏是個才女,年輕時候就精通各類儒家典籍。小時候的她,還曾因喜歡和男孩子一起讀書,不喜歡和女孩子一起學女紅,而遭到母親的責罵,後來在父親的勸解下,才獲準可以白天學女紅,晚上讀書。成為後宮之主的她,其實也做了和小時候類似的事:她不隻做了一個母儀天下的賢德太後,更成為東漢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和熹鄧皇後(公元81年—公元121年),名綏,漢和帝劉肇第二任皇後,東漢開國功臣鄧禹的孫女。漢安帝即位後,臨朝稱製十五年。諡號為“熹”,與漢和帝合葬慎陵。

陰皇後氣焰囂張的時期,鄧綏極其低調。她對陰皇後非常尊敬,在她麵前不敢大聲說話,走到哪裏都是畢恭畢敬的。為躲避陰皇後的猜忌,在陰皇後色衰愛弛的時候,她甚至還曾假裝身體不好,拒絕漢和帝對她的寵幸。如此低調卻還是差點兒沒躲過陰皇後的暗算。當時陰皇後除了召集巫婆詛咒她,還想雇用殺手準備殺她全家,好在陰謀很快東窗事發。

逃過一劫的她卻對陰皇後一家采取了大度的處理方式。陰皇後去世七年後,即公元110年,已是太後並主持東漢國政的鄧綏下令召回陰皇後被流放的親人,並發放五百多萬錢供他們家族安居。

鄧綏能從一個太後變成女政治家,也得益於東漢當時的流行性瘟疫。漢和帝執政時期是東漢瘟疫的高發時期,漢和帝的子嗣中就有許多人因感染瘟疫去世,漢和帝自己一生更飽受瘟疫折磨。因此,漢和帝的子嗣為逃避瘟疫,大多都散養在民間,正是這件事,給了鄧綏掌權的機會。

公元106年漢和帝過世後,鄧綏以太後的身份主持大局,並立漢和帝幼子——當時僅出生一百天的劉隆即位。僅登基不到半年,這個嬰兒皇帝就過世了。而後鄧綏以瘟疫為由,拒絕再立漢和帝的子嗣登基,反而從外地諸侯中選擇了劉祜入京即位,為漢安帝。她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能更好地操縱政權。

從公元106年漢和帝去世,到公元121年四十歲的鄧綏病故,這十五年其實是鄧氏外戚把持東漢大權的十五年,以太後身份主持國家大事的鄧綏實為東漢第一政治女強人。

鄧綏執政的十五年也是東漢帝國走下坡路的十五年,不過在這十五年裏,她的建樹倒也頗多:一個是大赦天下,不但赦免了她的仇人陰氏一家,連從光武帝開始遭治罪的各類家族也大多得以赦免,恢複了平民身份;另一個是躬行節儉,扭轉了自漢章帝以來的奢靡浮華風氣。

在執政上,她也是一個相當精明的人。漢和帝剛過世時,皇宮內發生珍珠盜竊案,結果鄧綏不用刑罰,僅是把犯罪嫌疑人召集起來,靠觀察每個人的神色就判定了凶手。

精明的鄧綏,治國時的主要幫手自然是她背後的鄧氏家族。在外戚專權時常發生的東漢曆史上,鄧氏家族也是最為顯貴的一族。鄧綏主持國事的十五年裏,這個家族僅封侯爵的就有二十九人,官職做到郡守這一級別的達到四十八人,如此數字,也創造了東漢曆史之最。

她最倚重的治國幫手就是她的兄長大將軍鄧騭。但倚重外戚的鄧綏,也是東漢所有專權太後中對外戚要求最為嚴格的一位。她主持國事後多次下令,要求各級地方官,要訪查皇親國戚尤其是她自己家族的不法劣跡。

她的兄長鄧騭,在東漢曆代外戚中是難得得到好評的一位。他為人謙虛樸實,並有禮敬賢才的美譽,東漢第一清官楊震就是由他發現的,並得到鄧綏的重用。有一樁小事也可說明鄧綏對外戚的態度:一次鄧騭的兒子替人請托跑官,鄧騭知道後大驚失色,嚇得汗流浹背,二話不說,當場把兒子剃成禿頭,拉到鄧綏處請罪。

鄧綏也是東漢曆史上非常勤政的太後之一。按照《後漢書》的記錄,她每天處理國事,經常忙碌到深夜。對於國家大事,她盡可能地親力親為。複查冤獄這些事情,她更是親自把關。她執政的十五年,是東漢曆史上內憂外患、天災人禍極重的時期,在內,地震水旱災不斷;在外,又有西北羌人等部落的侵擾,而所有的問題,都被她一一協調解決。

她的治國成就,按照《後漢書》的評價,就是“天下複平”,也就是國家在經曆災難後,重新回歸太平。她去世時的諡號為“熹皇後”,這個諡號就是“有安定國家功勞的皇後”的意思,也足以說明她勤懇勞碌的一生。

但勤懇一輩子的鄧綏,生前也是一個非議極多的女人。最大的非議就是,她在世的時候始終拒絕把權力還給做傀儡的漢安帝劉祜。漢安帝從十二歲即位,一直到二十七歲鄧綏去世後才正式親政。這期間,不斷有大臣上奏要求鄧綏將大權還給漢安帝,幾乎都遭到鄧綏的鎮壓。漢安帝二十六歲那年,郎中杜根犯顏直諫,結果被鄧綏用布袋蒙住頭,當場活活打死。連鄧綏的弟弟鄧康也曾勸鄧綏見好就收,不要把持大權。氣惱無比的鄧綏最後將弟弟罷官了事。

在整個東漢中期,還有一位人生橫跨漢章帝、漢和帝、漢安帝的傑出人物——班昭。今人知道她,主要因為她編纂《漢書》的成就。尤其是在兄長班固於漢和帝時期過世後,《漢書》的最終定稿出版,其實是由她完成的。但她還有個身份——東漢傑出的女政治家。在漢和帝時期,班昭的兄長班固因為受外戚竇憲株連,最終死於牢獄中,他未完成的《漢書》就由班昭繼續編寫整理。為了這部經典曆史著作能問世,漢和帝當時還給了班昭特權,可以自由出入皇宮藏書閣,查閱相關資料。而她和當時尚是皇後的鄧綏,也就從此建立了親密的交情。

漢和帝去世後,鄧綏以太後身份掌握大權。此後的十一年裏,班昭就是鄧綏最信任的助手之一,許多重大的國策都來自她的謀劃。鄧綏還委任班昭為“師傅”。而班昭的眼光,也比許多人看得遠。早在鄧家權勢滔天的時候,她就曾提醒鄧綏,為了保全家族,需要有步驟地向皇帝移交權力,否則很有可能招禍,這番預言,也在鄧騭死後成為現實。

班昭過世於公元117年,鄧綏極為悲痛,甚至親自穿素服為她舉哀。以國家盛大的儀式,悼念一位非皇室背景的女人,班昭是兩漢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她死於漢安帝親政前,這也使其家族躲過了之後漢安帝的清算。她過世的時候,已是七十二歲高齡,在當時東漢的政治人物中,屬於極為長壽的一位。

班昭(約公元45年—約公元117年),一名姬,字惠班,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中國第一位女曆史學家。嫁同郡曹壽,早寡。班固著《漢書》,遺稿散亂,未竟而卒,班昭繼承遺誌,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誌《天文誌》。漢和帝即位後,多次召其入宮,令皇後及貴人視其為師,號大家(gū)。善賦頌,作《東征賦》《女誡》。

做了十五年傀儡的漢安帝,對鄧綏也極為記恨,一是因鄧綏把持大權,二是受他信任的乳母王聖的挑唆。鄧綏死後沒多久,漢安帝寵信的宦官李閏等人就羅織罪名,誣陷鄧綏生前曾想廢黜漢安帝,另立平原王為君。結果漢安帝因此興起大獄,鄧家的子弟紛紛獲罪,鄧綏治國的最主要幫手鄧騭及其兒子鄧鳳雙雙服毒自盡。而鄧綏生前最親信的宦官——改進造紙術的蔡倫,也被漢安帝逼死。這件大案,也成了鄧綏死後蒙受的冤屈。事情發生後,連許多在鄧綏生前曾經反對過她的官員都為她喊冤。麵對舉國壓力,漢安帝隻好草草了結此案,並厚葬了自殺的鄧騭。鄧家徹底平反,則是在後來漢順帝劉保執政的時期。

漢安帝的奶媽和皇後

漢安帝劉祜是東漢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被人詬病的一大缺點就是寵信小人。這裏的“小人”,既有李閏等宦官,也有兩個特殊的女人——他的奶媽王聖以及王聖的女兒伯榮。這王聖是個好搬弄是非的女人,而伯榮更是一個好享受的女人,這娘兒倆除了陷害了鄧綏一家外,更貪汙腐敗,整天收受賄賂,生活奢侈腐化。

漢安帝劉祜親政的三年裏,後宮的爭鬥很厲害。他的皇後閻氏多年不育,卻是個性格陰毒的女人,幾乎殺害了所有漢安帝寵愛過的妃嬪。對這個女人,漢安帝卻恩寵有加。

在閻皇後的挑唆下,漢安帝又幹出了另一件蠢事——廢太子。當時的太子劉保,生母早被閻皇後殺害,閻皇後更希望能夠借助廢太子,由自己擁立別的皇子登基,趁機掌握國家大權。公元125年,廢黜太子劉保的漢安帝帶著閻皇後外出巡遊,卻在路上暴病身亡。他死後,閻皇後火速開始了奪權行動,扶植年幼的劉懿為帝。結果沒想到,劉懿登基不久便因病去世了,被廢黜的劉保趁機聯合宦官發動政變,一舉推翻閻氏,並將其幽禁。得勝的劉保,就是東漢曆史上的漢順帝。

閻姬(?—公元126年),漢安帝劉祜皇後,長水校尉、北宜春侯閻暢之女。因其母與鄧綏之弟西平侯鄧弘的夫人是同胞姐妹,在鄧綏臨朝時得到很多照應。漢安帝去世後,在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迫離宮居住。諡號為“安思皇後”,與漢安帝合葬恭陵。

梁太後

靠宦官幫助登上皇位的漢順帝,以性格軟弱著稱。他執政時期的東漢最高權力鬥爭是比較特殊的,別的時期都是宦官和外戚鬥,唯獨這個時期是宦官和外戚勾結,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他的皇後梁妠。

這位梁皇後早年與她的姑媽一起被選入皇宮,並雙雙成為漢順帝的妻子。梁皇後本人能得寵,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飽讀史書,尤其精通權謀,平日裏與父兄交談,也常拿曆史上的教訓告誡他們。

漢順帝在位時,梁皇後的父親梁商就已經是把持朝政的大將軍。漢順帝過世後,兩歲即位的幼子劉炳僅在位幾個月就過世了。之後,梁皇後任用兄長梁冀為大將軍,擁立七歲的劉纘登基,為漢質帝。從此時一直到公元159年漢桓帝誅滅梁冀,就是東漢曆史上最後一段外戚專權時期——跋扈將軍梁冀專權時代。梁太後本人病故於梁冀覆滅的九年前,即公元150年。她在曆史上被記錄下的惡行不多,但《後漢書》認為,她一生扶植兄長,寵信宦官,對於東漢的滅亡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梁太後與兄長梁冀把持大權時期,為了控製年輕的漢桓帝,他們安排把自己的妹妹梁女瑩嫁給了漢桓帝,成為漢桓帝的第一任皇後。如果說梁冀是個跋扈將軍,那麽梁女瑩就是個跋扈皇後。按照《後漢書》的說法,她是東漢皇後中少有的既沒有才華又沒有道德的女人,更是長得最醜的一個。但她卻非常囂張,漢桓帝一旦寵幸別人,她大吵大鬧不說,還多次殘害漢桓帝的其他子嗣。迫於對梁家權勢的畏懼,漢桓帝也對她頗多忍讓。梁女瑩的另一個惡行,就是她的奢侈。她的吃穿用度是東漢所有皇後裏最豪華的,無論衣食住行,都極盡奢靡。

兩人關係的改變是從公元150年梁太後去世開始。這以後的漢桓帝雖然又受了梁冀九年的控製,但已經開始試探著去擺脫梁女瑩的**威,對梁女瑩的種種囂張行為敢於直接駁斥。而那時候的梁冀由於長年誌得意滿,對權力也放鬆了警惕,不但不為妹妹撐腰,反而時常教育妹妹要和丈夫搞好關係。在梁冀敗亡後,深感大勢已去的梁女瑩也因悲傷過度一病不起。但因為長年對她的忌憚,她過世前,大權在握的漢桓帝依然沒有廢黜她的皇後尊號。公元160年七月初八,梁女瑩病死在皇宮裏,她去世後的第二天,漢桓帝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廢黜梁女瑩的皇後稱號,貶為貴人。

漢桓帝一輩子一共有三位皇後,而且這三位皇後的身世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她們都出自之前東漢曾經掌握朝政的外戚家族。除了梁女瑩出身梁家外,第二任皇後鄧猛女是漢安帝時期主政十五年的鄧綏的侄孫女,而第三任皇後竇妙則是漢和帝早期把持朝政的竇太後一族後人。二是這三位皇後都愛奢靡、善妒忌。第二任皇後鄧猛女起初姓梁,自幼父親病故,母親帶她改嫁給了梁冀妻子孫壽的舅父,因此也改了姓,直到梁冀敗亡後才改回來。在做皇後的時候,她的特點就是“猛”,對於一切得到漢桓帝寵愛的嬪妃,一律窮追猛打,咬住了就不放。而且個人生活也愛攀比,常和別的嬪妃比豪華,最終被漢桓帝廢黜。而第三任皇後竇妙更厲害,在漢桓帝死後,她因惱火其他妃子當年和自己爭寵,在漢桓帝的棺材前火性大發,當場砍死了漢桓帝生前最寵愛的田貴人,並誅殺其他嬪妃。但在大事上,她卻非常沒膽量。漢桓帝死後,漢靈帝即位,受宦官擺布。竇妙聯合自己的父親大將軍竇武意圖誅殺宦官,卻因臨時猶豫,錯失良機,反被宦官發動政變,竇武身死,她本人則被軟禁,她的母親也被流放到越南。公元172年,聞聽母親病故的竇妙,在深宮裏幽怨不已,鬱鬱而終。

竇妙(?―公元172年),漢桓帝劉誌第三任皇後,大將軍竇武之女。漢靈帝劉宏即位後,被尊為皇太後。與竇武聯合誅殺宦官的圖謀泄露,竇武被殺,此後遭到軟禁。諡號為桓思皇後,與漢桓帝合葬於宣陵。

何太後

在東漢晚期宦官專權的大背景下,最後一次由外戚牽頭發動的驅逐宦官的政變,爆發於漢靈帝過世後,發起者之一就是漢靈帝的皇後,漢少帝劉辯的生母何氏。

比起東漢曆代皇後的顯赫身世,何氏卻恰恰相反。她是一個屠夫的女兒,出身極其低微,是靠了父親給宦官行賄才得以入宮的。而她本人的做派也與屠夫有一拚,漢靈帝生前最寵愛的嬪妃王美人就是被她害死的。漢靈帝的生母董太後,也在漢靈帝死後被她逼迫趕走,最後鬱鬱而終。她當年殺害王美人時就曾惹怒漢靈帝,差點兒被殺掉。幸虧她平日結好宦官,在宦官們的求情下才撿回一命。這種特殊的關係,也令她犯了和當年竇妙同樣的錯誤——在與宦官的博弈中猶豫不決。

漢少帝劉辯登基前,就因宦官張讓謀反差點兒沒當上皇帝。幸虧何氏的兄長大將軍何進帶兵鎮壓,這才使漢少帝順利接班。但在漢少帝登基後,何氏反而寬恕了張讓等宦官的行為,繼續信任他們。而她的兄長何進也是個極無政治頭腦的人,漢少帝上台後,他以為天下太平,整天喝酒享樂,反而被宦官們設計誘入宮中殺害。這場謀殺案引發了連鎖反應:先是何進的部下們趁亂攻入皇宮,大肆屠殺宦官,接著鎮守並州的軍閥董卓以平叛名義進入京城洛陽,廢黜何氏的兒子漢少帝,另立當年被何氏殺害的王貴人之子劉協為帝,何氏本人也被董卓毒殺。東漢在經過了數次最高權力內耗後,終於以此為起點,走向了分裂的不歸路。被董卓擁立的劉協,就是東漢末代傀儡皇帝漢獻帝。

伏皇後與曹皇後

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一生共有兩個皇後。第一位皇後是伏壽,她出身名門,父親是東漢大學問家伏完,母親則是東漢皇室楊安公主。不凡的身世也造就了她不凡的誌向。從嫁給漢獻帝第一天起,她就竭盡所能幫助自己可憐的丈夫。早年漢獻帝被董卓操縱,幾番顛沛流離,她就陪在丈夫身邊,並指揮所有嬪妃和丈夫一起同甘苦。後來漢獻帝受製於曹操,又是她大膽地向漢獻帝提出聯絡外地諸侯共抗曹操。事情失敗後,曹**迫漢獻帝交出伏皇後。當時的伏皇後被逼得走投無路,披頭散發地對丈夫哭訴說:“難道你真的救不了我嗎?”漢獻帝哭著回答說:“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呢!”這番對話,也成為中國曆朝末代皇帝中最悲苦的一幕絕唱。事後伏皇後被曹操軟禁,暴斃宮中,她為漢獻帝所生的兩子也相繼被曹操殺害。

漢獻帝的第二個皇後,就是曹操的二女兒曹節。然而比起心機深重的父親來,曹皇後本人卻是一位善良賢惠的好女子。如果說伏皇後一直在幫助漢獻帝成就大業,那麽曹皇後就一直在用盡辦法保全自己的丈夫。曹操健在的時候,每次她見到父親都不忘記說丈夫的好話。公元220年曹操死後,其子曹丕意圖篡漢自立,先派大臣華歆勸漢獻帝退位,結果被曹皇後劈頭蓋臉臭罵了出來。第二天曹丕親自來勸,眼看事情無可挽回,曹皇後憤然把玉璽摔到地上,並大罵說:“你篡奪漢家天下,也注定不會長久。”被廢去皇後位的曹皇後以“山陽公夫人”的身份陪漢獻帝隱居在河南焦作,度過了漢獻帝人生最後十四年平靜的時光。漢獻帝去世後,曹節一直活到公元260年。此時篡漢自立的曹魏政權,已經淪為被司馬家族掌控的傀儡,曹皇後扔玉璽時的那句怒吼,居然一語成讖。

(1) 先後稱公主、長公主、大長公主,為行文方便,本篇統一稱“館陶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