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仲謀的兒孫們

漢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率四十萬大軍,進軍濡須口。孫權以七萬兵力與他對抗.雙方互有攻守,相持一個多月。一天,曹操登高望見孫權所部舟船器仗鮮明,軍伍整肅,雙氣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字仲謀),如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劉景升兒子”指的是荊州太守劉表的兩個兒子,一個投降曹操,一個依附劉備,所以曹操把他們比做豬狗。而對孫權能夠獨霸江東,雖是敵人,卻也不得不加讚歎,希望自己也有孫權這祥的兒子。

那麽孫仲謀的兒子又怎樣?

吳主孫權早先立他的大兒子孫登為太子,可惜他死了―那是公元241年的事情。

第二年,孫權立他另一個兒子孫和作太子,孫和有個同母弟弟,名叫孫霸。孫權寵愛他這個兒子,封他為魯王,而給他的優厚待遇,竟然跟太子一樣。尚書仆射是儀兼作魯王的太傅,他覺得吳主這樣幹對魯王沒有好處,便諫說:

“臣竊以為魯王天姿英慧,文武全才,當今之世,應該讓他鎮守四方,為國家的藩輔,一定能夠成為海內仰望的良將。而且兩宮(指太子與魯王)的待遇,也應該有所區別,這樣才能使上下有序。”

是儀連上三、四疏,孫權就是不聽。

魯王見父親這樣寵他,果然野心滋長。他曲意地結交當時的名士。衛將軍全瓊把他的兒子全寄推薦給魯王。全瓊跟垂相陸遜是好朋友。全瓊寫信把這件事告訴陸遜。陸遜回信說:

“子弟如果有才,不愁得不到施展。不應該讓他入私門而邀榮利。如有差池,反易致禍。我聽說二宮不和,將來發展難料,你這種作法可是古人最忌諱的.”

全瓊不聽.全寄投靠魯王後,果然得到信任,成為魯王的心腹。陸遜聽說後再次給全瓊寫信:

“將軍不去學金日碑(按:金日碑是漢武帝的侍中,他的長子是武帝的親信。有一次日碑看見他的兒子在殿廊下跟宮女說笑,竟將他兒子殺死),而這樣安排阿寄,恐怕將來會給足下的家門招來禍患.”

全瓊不給陸遜回信,反而對陸遜有了意見.

魯王孫霸想拉攏偏將軍朱績。他親自來到朱績的公署,緊靠著朱績坐下,想表示友好結交。朱績卻站了起來,恭敬地雙手垂立,表麵意思是不敢跟魯王並坐,事實是對魯王拉攏的拒絕.

然而象朱績這樣潔身自好的人終究是少數,而一些趨炎附勢之徒,就如全寄那類人,紛紛糜集到魯王身邊。太子孫和一看,也趕忙擴展自己的勢力。一時從宮中的侍禦,到兩宮的賓客,甚至包括一些大臣,都分成兩派,互相攻評。吳主孫權查覺了,他給每個兒子一套經書,讓他們好好學習。又下令斷絕二宮的賓客往來,想用這種辦法來阻止二宮的互構。但效果不大。

全瓊是吳主的驗馬,他娶的是吳主的長女魯班,因此人們稱魯班為全公主。全公主跟太子的母親王夫人不和。當初孫權想立王夫人為皇後,被全公主所阻.後來孫和作了太子,全.公主怕將來太子繼位以後對她報複,就在父親麵前屢次講她這個弟弟的壞話。有一次孫權患病,派孫和到長沙桓王廟去祈禱,要哥哥神靈保佑他(孫權的哥哥孫策死後溢為長沙桓王,孫權為他在建業立廟)。太子妃的叔父張休家住在廟側,見太子來拜廟便邀太子到家裏坐一坐.全公主派人跟蹤太子,回去向全公主報告。全公主便在父親麵前進讒,說太子不在廟中,卻去妃子娘家計議什麽事情。又說王夫人見吳主病了,臉上露出喜色。吳主信以為真,對王夫人發火。王夫人竟憂忿死了,太子也在吳主麵前失寵。

魯王的黨羽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千方百計地諧毀太子,吳主心生疑惑.垂相陸遜當時兼荊州牧,駐在武昌。他上疏說:

“太子是正統,應像磐石一樣堅固。魯王是藩臣,寵秩應當有所區別。這樣彼此得所,上下才能安寧。”然而吳主固執不聽。

吳主還有個小兒子,名叫孫亮.因他母親潘夫人有寵,孫亮也頗為吳主喜愛。全公主既然跟太子結怨,就想拉攏孫亮以擴充自己的勢力。她幾次在父親麵前褒讚孫亮,還把她大伯全尚的女兒許配給他。吳主這時也已發覺魯王結黨害他哥哥,心中嫌惡魯王,對孫亮也就更加偏愛了。他對侍中孫峻說:

“子弟不睦,臣下也分兩部,我朝即將有袁氏之敗(指袁紹、袁術兄弟相爭),成為天下的笑柄。如果讓他們當中(指太子和魯王)有一人執政,天下能不亂嗎!”

公元250年秋,吳主將太子孫和幽禁起來.鏢騎將軍朱據諫說:

“太子乃是國家的根本。加之太子雅性仁孝,天下歸心。昔日晉獻公寵驪姬而申生不存,漢武帝信江充而決太子(即衛大子,他死後曾溢“決”)冤死。臣怕太子不堪憂懼,雖立思子之宮(指漢武帝在衛太子死後建思子宮),也來不及了。”

朱據還和尚書仆射屈晃帶領部下的將吏,在宮門口請願,請吳主放出太子。孫權在建業宮內最高處的白爵觀遠遠望見,十分惱火。派人告訴朱據和屈晃:“不要擾亂”。這時吳主宮中侍衛首領無難營的營督陳正、五營的營督陳象也來上書諫淨.吳主大怒,竟下令將陳正、陳象族誅。派侍衛把朱據和屈晃牽進宮來。朱、屈二人進宮後猶在叩頭口諫,竟至流血。吳主越發惱了,下令將他二人各杖一百。左遷朱據為新都郡皿,將屈晃斥歸田裏。還有十幾名諫這件事的官員,有的被他殺了,有的流放。接著下詔廢太子為庶人,送到故斡安置.

吳主認為.發生這場變故,禍根乃在魯王孫霸身上,下狠心把孫減殺了。把價王的黨羽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人,統統誅死。他還不解氣,又派人追上貶往新都任郡垂的朱據,賜死於途中。

吳主當初不聽人勸,放縱二子任性結黨,養癰成患。等到則情鬧大了,卻又不分青紅皂白,“各打五十大板”,連累一些忠直的官員負屈含冤。看來曹操誇讚的“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也不怎麽樣。

當年十一月,吳主立孫亮為太子。

喜歡哪個兒子,就讓哪個兒子當太子,將來好作皇帝,這是帝王們的一種通病。吳主孫權也是這樣,他把孫霸殺了,孫和廢了。可是他還有兩個兒子呀!一個是仲姬生的孫奮,一個是王夫人生的孫休。這兩個王子都已成人,可他卻偏偏要冊立他那個剛剛十歲的小兒子作皇儲。那年孫權自己已經七十一歲了。他也知道小太子的年齡太小,為這個不能不擔心。

廢了太子的第二年,孫權就有些後悔,他知道麻煩都是魯王孫霸惹出來的,如果他不那麽囂張地向孫和進攻,孫和也就用不著結黨防衛。不過在這件事上孫權缺乏自省,假如他不是對魯王偏愛縱容,魯王又何至於發展到如此猖狂的地步呢?那時垂相陸遜勸他,對太子和魯王要區別對待,因為太子是副君,魯王是人臣,如果君臣不分就會使魯王滋生非分的想法。但他就是不聽。太常顧譚還在奏章裏諫說:“必須明確嫡庶的區別,講求尊卑的禮儀,使高下有差別,等級不逾越。如此,骨肉的恩情得以保全,覷了(ji y。季餘)的邪望才能杜絕。”又給他舉例說:“昔日漢文帝使慎夫人與皇後同席,袁盎退慎夫人之位,文帝不悅。等到袁盎說了上下有別的道理,講明‘人最’的教訓,不但文帝高興,慎夫人也很感激。臣今天所說,不是有所偏向,隻是想使太子和魯王各各得安而已。”

然而吳主當時對這些忠告,不但不聽,反而聽信魯王讒言,借故把顧譚流徙交州。顧譚是陸遜的外孫,他還遣中使一次次帶他的手諭,對陸遜加以責問。致使陸遜優忿而死。孫權想起三十年前,蜀漢伐吳,劉備親自統率大軍,漢兵連營七百裏,全仗陸遜以智謀取勝,保全了孫吳。嗣後陸遜長駐武昌,蜀漢不敢來犯。有這種種好處,卻為了兒女之事怪他,竟使他憂死,孫權心中也覺難過。便封陸遜的兒子陸抗為中郎將,讓他屯兵柴桑。陸抗臨走的時候向孫權告別。孫權流著淚對陸抗說:

“聯以前聽信讒言,錯怪你的父親,真是對不住你父子。前次我給你父親的幾封信,你回去撿出燒掉吧,不要讓別人看到。”

孫權既然明白太子孫和無罪,便想把他再召回來。可是全公主和侍中孫峻、中書令孫弘都出來阻止。因為這些人過去都跟孫和有隙。孫權隻好中止。卻封三個兒子孫和為南陽王,孫奮為齊王,孫休為嘟邪王,讓他們離開建業。

大兒子都打發走了,朝中隻剩下十歲的小太子。偏偏孫權又病了,他不得不考慮身後的事。這麽年輕的小孩子當皇帝,什麽事也不懂,就隻有靠忠誠的大臣來輔佐了。侍中孫峻推薦大將軍諸葛格可以付托大事。諸葛格是蜀漢垂相諸葛亮的侄子,而他父親諸葛瑾卻是孫吳的重臣。諸葛格年輕時就有才名.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諸葛瑾臉長,有一次宴會,孫權開諸葛瑾的玩笑.讓人牽來一頭驢,在驢臉上貼一張紙條,寫上“諸葛子瑜”四個字(諸葛瑾字子瑜)。這是說諸葛瑾的臉像驢臉。君臣們看諸葛瑾的窘態哄笑起來。諸葛格那時還是個少年,隨父親參加宴會。他不聲不響地站起來,找一支筆在紙條的“諸葛子瑜”下麵,添上了“之驢”二字,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六個字,接著把筆一扔,牽起驢走了出去。孫權和大臣們都愣了,沒想到小夥子來了這麽一手。但大家又不得不佩服諸葛格的機智。

諸葛格後來領兵打仗,屢立戰功,孫權拜他為威北將軍,封都鄉侯。

諸葛格是在讚譽聲中長大的,免不了有些自負,性情也就據傲。所以當孫峻推薦諸葛格給吳主的時候,吳主說他“剛腹自用”,不大放心。但孫峻說,“當今朝臣中論才能,沒人能超過諸葛格。”當時諸葛洛接替陸遜,任大將軍,鎮守武昌。孫權便下詔將諸葛格召回。

諸葛格臨離武昌的時候,上大將軍呂岱以朋友的身份囑咐他說:

“當今時世艱難,足下遇事必要十思。”

這本來是好話。可是一向驕傲自負的諸葛格卻回答說:

“當初季文子(春秋時魯國大夫季孫行父)曾說,他每事‘三思而後行’。孔夫子說:‘再思可矣!’君今讓洛十思,是不是說格過於低劣了?”竟還給呂‘岱一個軟釘子,實在有點不知好歹。

諸葛格來到建業,去見吳主。那時孫權已臥床不起了。諸葛格拜見於床下。孫權讓諸葛格以大將軍兼領太子太傅。下詔各部司有事都由諸葛洛決定,隻有生殺大事才請示皇帝。並改元神風。

這邊吳主病著,後宮的潘夫人卻忙了起來,因為她生的兒子將要作皇帝,她也想學一學呂後,來一個臨朝稱製。她一再派人去問中書令孫弘,如果稱製應該怎麽辦事?她脾氣暴決,常常毆打宮人。有一天她正睡著,幾個宮人竟把她綴死了,假說是暴病死的.宗正派人調查,查出真象,將殺潘夫人的宮人處死。這也算宮廷之爭的一個小插曲吧!

公元252年4月,孫權死了。孫弘跟諸葛格不和,想趁機假傳聖旨把諸葛格殺掉。那一力舉薦諸葛格的孫峻,卻去告訴諸葛格。諸葛格請孫弘來議事,結果反把孫弘殺了。接著為孫權發喪,奉太子孫亮即位。。以後的大赦天下等等,都是例行的事,不必詳敘。

卻說諸葛洛掌握軍政大權,確也厲精圖治,比如說當時朝廷在各官府及州郡都派有校官。“校”是“典校”的意思,事實是派來監視的。諸葛格下令“罷視聽,息校官”,意思是把這些專門從事“視聽”(意即耳目)的校官撤除,從事視聽的人沒了,官員們也就可以安心。諸葛格還“原通責,除關稅”。這是指稅收說的,“道責”是拖欠的賦稅,“原”則是給免了。而過關征稅這一項也予廢除。因此,諸葛格得到百姓的擁護,諸葛格走在街上,百姓們都伸長脖子看看他長的什麽樣子。

當年十一月,魏國軍隊分三路攻吳。諸葛格親自帶兵迎戰,大敗魏師,殺死魏兵數萬人。魏軍倉皇逃回.過了年的二月,諸葛格產生了輕敵思想,要出兵攻魏。大臣們以為軍隊剛打過大仗,業已疲勞,都去諫諸葛格不宜出兵。但諸葛格不聽。三月,諸葛格聚集了二十萬人馬,親自統率,大舉伐魏。

昊軍侵入淮南,百姓紛紛逃避。有的將領建議去攻合肥新城,等魏兵來救時跟魏軍決戰。諸葛格采納了這個建議,五月,兵圍新城。

新城的守將是牙門將張特。城中的兵力雖然隻有三千人。但卻堅守不降。吳兵連番進攻,守軍戰死過半,卻一直未能攻下。這時暑夭到了,吳軍士兵不少人得了病,有的鬧痢疾,有的患腫脹,天天都有不少士兵死亡。營吏去向諸葛洛報告,諸葛格卻說營吏厭戰,故意說假話,竟然要斬他。嚇得以後有士兵病死,營吏也不敢報告了,以至於“病者泰半,死傷塗地”。而諸葛格雖然知道他此次圍新城是失策了,但又覺得這樣一座小城竟未能攻下,實在是恥辱,原來便剛恒的脾氣越發暴躁起來。將軍朱異是一員老將,因為在軍事上跟諸葛格的意見不合,諸葛格便罷去他的兵權,把他斥回建業。都尉蔡林幾次向諸葛格獻計,諸葛格都不采用,蔡林忿而投奔了魏國。這時魏國知道吳兵業已疲憊.便調集大軍來救新城。七月,諸葛格才不得不退兵。史書說:“格引軍去,士卒傷病,流曳道路,或顛撲坑壑,或見略獲(被敵人俘虜),存亡哀痛,大小磋呼。”這段話充分寫出了吳軍撤退時的狠狽景象。

諸葛格卻還不死心,撤到一處江諸(江中的沙洲),便又紮營,待休整後再進兵攻魏。事實上是這次出征,不但無功,反而損折了許多將士,他臉上實在下不去,非要撈回麵子不可。

然而朝廷一再下詔,讓他班師。諸葛格這才不得不於八月,快快地回到建業。

經過這次失利,諸葛格的脾氣越發壞了,對部下文武官員,動不動就加以罪責,進見他的人無不戰戰兢兢,深怕他發火怪罪.於是他剛輔政時贏得的那點好評,全被他自己消耗盡了.就連那當初一力推薦他的侍中孫峻.也想要除掉他。

冬天十月,諸葛格下令讓軍隊整裝,他又想出征青徐(指魏國的青州、徐州).一天,宮中來人說吳主請他進宮飲酒。他乘車走到宮門,卻又猶豫,因為昨天晚上他心神不寧,通宵沒睡,這時散騎常侍張約和朱恩,派人給他送來一封信,信中說,“今天宮中戒備非常,怕有變故。”諸葛洛卻覺中途返回,示人以弱,有傷麵子。這時孫峻從宮中出來,見諸葛格的車停在宮門口,便上前說:

“是不是尊體欠安?那就以後再說吧,我去察告主上。”

諸葛格想如果中途退回,豈不是怕了?便回答說:

“沒什麽,我力疾而入吧!”

諸葛洛進入宮中,見小皇帝孫亮坐在殿上,先去拜見了,然後就席。這時酒宴上來。諸葛格怕酒裏有毒,未敢就飲。孫峻說:

“使君身體不好,怕是不能飲普通的酒,如果帶有藥酒,可以拿出來代替。”

這時諸葛格的隨從把自帶的酒拿出來。諸葛格見了便解除了疑心。飲了幾杯酒,吳主孫亮起身回到裏麵。而孫峻也借口去廁所,卻在廁所裏把長衣脫下,拿一把刀出來,說:

“有詔收諸葛格!”

諸葛格驚愕站起,連忙拔劍,倉促中沒拔出來.張約在旁邊見了,挺刀去研(zhOu茁)孫峻.砍中孫峻的左手;但孫峻右手的刀卻把張約的左臂砍下。這時埋伏的衛士跑了出來,將諸葛洛殺死。孫峻讓人把諸葛格的屍體用葦席裹了,扔到石子崗上(建業城外的亂葬崗)。接著,又將諸葛格的母親、弟弟、兒子,全部殺害。

齊王孫奮住在武昌,聽說建業的變故,便率領齊國的軍隊,沿江而下,來到蕪湖觀變。齊相謝慈諫他,被他殺了。但他兵力太少,見建業平靜無是,又不敢進兵。不久,朝廷使者來把他廢為庶人,流徙到章安。當然,這都是孫峻的主意。

南陽王孫和的王妃姓張,是諸葛格的甥女。叢相孫峻便派人奪回南陽王的璽緩,將南陽王流徙到新都,接著又矯詔賜死。孫和臨死時跟張妃告別。張妃說:

“作為夫妻,吉凶理應相隨,妾也不能獨生。”便也自殺了。

孫和還有幾個姬妾,生了四個兒子:孫皓、孫德、孫謙、孫俊。孫皓的母親姓何。何姬說:

“如果大家都去從死,誰來養活孤兒呢?”於是就留下來撫育這四個孩子。

國政被孫峻把持了。史書說:“孫峻驕矜**暴,國人側目。”這就是孫權冊立小兒子的後果。

公元256年,孫峻病死了,把政權交給他的堂弟偏將軍孫維。孫琳一下子掛上侍中、武衛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三個官銜.獨攬朝政。

鏢騎將軍呂據原是孫維的上司,如今孫琳突然高高在上,成了除皇帝外的第一人。 呂據不服.便聯絡了滕哦想除掉孫維。結果失敗,騰撒被害,呂據自殺。孫緝便又給自己加上個大將軍的官銜。

公元257年,吳主孫亮十三歲了。這少年皇帝要親政(自己管理朝政)。他對孫琳的表奏,故意挑剔。選十八歲以下,十五歲以上的少年男子三千多人,組織自己的親兵。又選將門子弟中年輕而有勇力的.作親兵的將領。天天在後苑中操練.說,“我立這個軍隊,是要跟他們一起成長。”

有一天,孫亮吃生梅子,嫌酸,讓一個太監去中藏(宮中倉庫)取蜂蜜兌著吃。太監把蜜取來了。卻發現蜜中有一粒鼠屎。孫亮用手指把鼠屎拿出來,捏一捏,便讓人去把藏吏喚來。在給皇帝吃的蜜裏發現鼠屎,這罪過不小。藏吏嚇得直叩頭。孫亮阻止他,說:

“你不要怕。我問你,他,”說著用手一指方才取蜜的太監,“曾向你索要過蜜嗎?”

“要過,但臣不敢私自給他。”

那太監不服,矢口否認私要過蜜。孫亮便讓人把鼠屎剖開,發現裏邊是幹燥的。孫亮大笑起來,對左右說:

“若是鼠屎先在蜜中,裏外都應該被蜜潤濕。如今這鼠屎外濕裏幹,是剛放進去的。一定是太監跟藏吏有隙,才故意放鼠屎害他。”

太監立刻跪到地上,叩頭認罪。左右對這年輕皇帝的聰穎,也莫不驚訝驚惕。

那時孫亮已經結婚。皇後姓全,父親全尚是太常、衛將軍。全尚的兒子全紀時任黃門侍郎。有一夭,孫亮對他這位大舅哥說:

“孫琳專權,輕視孤幼小可欺,橫行不法,竟敢擅殺功臣而不表奏,實不可忍。聯想除掉他。你父現為中軍都督,你讓他調一支軍馬,聯當親自率宿衛虎騎和無難營的士兵,去橋頭伐他(按:孫琳的府邸在朱雀橋南)。”又囑咐全紀說,“這是夭大的機密,切切不可濁漏。你當隻對你父說,勿要讓你母知道。女人既不曉大書,我還聽說你母是孫維的堂姐妹,如果一旦拽漏,可誤膚非小了。”

全紀遵囑去對父親全尚說了,並囑咐他保密。可這昏庸的全尚.還是無意中濁漏出去,告訴了老婆。紀母派人去悄悄通知孫全林。

孫維得信後搶先下手,先帶兵圍攻全府,把全尚捉了.然後包圍皇宮。孫亮大怒,執弓上馬要出宮廝殺,近臣和乳母攔住他,不讓他出宮。孫亮罵全後說:

“都是你父昏庸,壞我大事!”又讓人把尚紀找來。尚紀對來人說。

“臣父奉詔不謹,對不起皇上,我沒臉跟皇上相見。”竟自殺了。

孫維派光祿勳孟宗奉告太廟,廢吳主孫亮為會稽王。又在朝堂召集群臣。孫維說:

“少帝荒病昏亂,不可以居大位、承宗廟。已告先帝將他廢了。諸君如有不同意的,可以提出來商量。”

群臣眼見孫維手按劍柄,橫眉怒目。又見殿側他帶來的衛士,個個虎視耽眺,哪個還敢反對,隻好同聲說:

“唯將軍令!"

孫維遣中書郎李崇進宮,奪來皇帝的璽緩.並讓百官署名,發布文告,曆數吳主的罪過。尚書桓彝不肯簽字,孫維便將他殺了。

皇帝廢了,應該立個新皇帝。孫琳和大臣們商議。典軍施正建議迎立孫權的第六個兒子嘟邪王孫休。孫琳同意了,派宗正孫楷和中書郎董朝去會稽迎嘟邪王孫休。又遺將軍孫耽送孫亮到會稽就國。一迎一送,都在會稽,這也算是巧合吧!還有那拽漏消息的全尚,孫緝卻也不念他妻子通風報信的好處,先把他流徙零陵,接著又派人將他殺死.至於他的妻子―那個孫琳的堂姐的下場,史書裏既無記載,此處也就不便亂說。

新皇帝孫休來到建業。孫緝派他弟弟孫恩率領百官,帶著皇帝的乘輿和儀仗,到建業城東的永昌亭迎接。孫恩奉上皇帝的璽符。孫休三讓,然後接受。群臣以次行禮唱名,拜見皇帝。皇帝坐上乘輿,百官陪著,走向城門。城門外孫琳率一千騎士接駕,拜於道側。孫休下輿答拜。儀仗隊吹吹打打,百樂齊奏,好一派肅穆和諧的景象!

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改元永安。孫琳上書,自稱“草莽臣”,送還印緩和節械(符節和斧械,將帥的標誌),請求避賢讓位。這也算是例行的手續。皇帝也照例不準,加以慰喻,下詔封孫琳為垂相、荊州牧;孫維原封永寧侯,這時再增他食邑五個縣。封孫緝的弟弟孫恩為禦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為縣侯。其餘“有功”官員,也都封賞有差,不必細表。

孫休自然不忘他的舊人。他在作哪邪王時,左右督張布對他十分維護。孫休這時便封他為左將軍、永康侯。還有故南陽王孫和的兒子孫皓,在他母親何姬的撫養下已經長大,孫休便封他這個侄子為烏程侯。

孫琳自以迎立有功,想跟皇帝套套近乎。有一天,他帶著牛酒去見孫休,想跟皇帝喝一壺,卻被孫休拒絕了。孫琳丟了麵子,帶著牛酒順路去訪左將軍張布,兩個人喝起酒來。孫維酒喝多了,說出了心裏話:

“當初廢少主的時候,不少人勸我自立為帝。我覺得陛下聖明,所以迎立他。如果不是我,陛下能當上皇帝嗎?如今我好意給他上禮,他倒拒絕了,給我難堪。哼!難道我就不會改變主意嗎!”

這話說得何等露骨!張布趕忙去告訴皇帝.孫休表麵上絲毫不露,一再地給孫琳賞賜,這是因為軍政大權都在孫維手中,以前孫亮圖謀未成反受其害就是例子。孫休想出個辦法,把孫琳的權力分去一些。分給別)、怕孫琳疑心,索性就分給他的弟弟。於是吳主下詔:“大將軍執掌中外諸軍則,公務繁多,十分勞苦。今加封衛將軍、禦史大夫孫恩為侍中,與大將軍共同處理國事。”

有一個侍臣告訴皇帝,孫琳對皇上懷怨,有可能謀反。孫休就把這個告發孫琳的侍臣,交給孫琳處理。孫琳把他殺了。但這同時也引起他的瞥覺。他讓光祿勳孟宗對皇帝說,他打算出屯武昌,孫休準了。孫維要帶領所統轄的中營軍兵一萬人作護衛,讓他們整裝待發。又要領取武庫中的武器.這些.吳主一概批準。孫琳還要調中書省的兩個郎官,到荊州替他作事。中書令認為中書郎官掌握朝廷機密,不應外調;但皇帝也準予調出了。總之,孫維想要什麽,皇帝就都給他。史書說:“其所請求,一無違者。”

其實孫休這是麻痹孫琳,他暗中早已跟近臣商量鏟除他的計劃了。跟孫休最近的莫過於張布。張布給皇帝出主意,讓皇帝找丁奉商量。丁奉當時任左將軍。他是孫吳創業時的老將,早已對孫峻、孫緝兄弟看不慣。皇帝找他問計,他挺高興。可是他雖是左將軍,但在京師卻沒有軍隊,掌握京師南、北兵的中尉、衛尉、光祿勳都是孫維的人,唯一可以依靠的隻有陛兵(皇帝的衛兵)。但陛兵人數太少,無法跟南、北兵對壘。眼看孫維就要走了。如他到了武昌,擁兵自重.那時再想除他.便無可能了。

後來還是丁奉想出一個主意。古時臘月有一項祭祀活動,稱為臘會。吳國的規定是在臘月的第一個辰日那天舉行臘會。丁奉建議到時請孫維與會,然後用陛兵擒他。吳主同意了。

丁卯這一天,建業傳出謠言,說明日的臘會將有變故。孫琳聽說後心中疑惑。那天晚上,突然刮起大風,飛石揚沙,整夜不停。第二天戊辰是臘會的日子,孫維便稱疾不去,告了病假。可是皇帝派來使者說:“垂相不去,無人主祭。”使者一個接一個來催促。孫維不得已隻好起身。部下勸他別去。他說:

“朝廷屢次來催,不去不好。可以預先整頓兵甲,以備非常。我走之後,你等在府內放一把火,然後派人喚我。我便可借救火而退出了。”

孫緝安排好了,然後與會。到會場不久,就有垂相府的長吏飛馬來報:“垂相府起火,請垂相速回。”孫維向皇帝告假,孫休卻說:

“有兵士們去救火,用不著麻煩垂相。”

孫維不聽,站起來往外走。張布和丁奉朝左右的陛兵一使眼色,陛兵們一擁而上,將孫琳擒住。孫琳的護衛都在外邊,無法救他。為維知道不好,連忙跪下向皇帝叩頭,說:

“請陛下寬大,流徙我到交州吧!”

“卿為何不徙滕撤、呂據於交州呢?”

“那就將我沒為官奴!”

“卿為何不以滕撤、呂據為官奴呢?”

孫緝無話可說,皇帝下令將他斬了。這時孫緝的親信率兵來接應。張布寸條著孫維的首級向眾宣示:“逆賊孫緝已經授首,其餘諸人一概赦免則:

於是眾軍紛紛放下武器。這邊丁奉、張布又率人把孫線的同黨孫恩等人殺死·滅了孫琳的三族。還把矜峻的棺材掘出來,取出殉葬的大將軍印經,再把棺材板削薄〔古代棺梆的厚薄有規定)後埋上。

吳主又下令改葬諸葛格、滕哦、呂據。凡與他三人有牽連而被流徙的人,全都召還。有的朝臣請求給諸葛格立碑。吳主說:

“盛夏出軍,士卒傷損,沒有尺寸之功,不能稱他為‘能’;受了托孤的委任,卻死於豎子之手,不能稱他為‘智’,怎麽給他立碑呢!”立碑的事就此作罷。

這時會稽郡傳來謠言,說會稽王孫亮要回來複位作天子。又有孫亮的宮人來建業告發孫亮使巫禱祠。孫休怕他這個小弟弟回來奪他的皇帝寶座,便貶孫亮為候官侯,派人押送他就國。候官是現在的福州。但“三國”時那裏還是荒僻的地方。孫亮到那兒一看,觸目是茫茫海灘,沙丘荒草,想想前途沒啥意思,竟自殺了。連累押送他的官員,都因失職罪作了他的陪葬。

孫休作了六年皇帝,三十歲那年(公元264年),得了一場大病,不能說話,隻好手書召垂相淮陽興(淮陽是複姓)入宮,讓兒子孫軍出拜。孫休用手把著淮陽興的胳膊,另一隻手指著孫翠,嘴裏唔唔嚕嚕說著,也聽不清說些什麽。但意思是明白的:孫震還隻有十來歲,他這是向叢相托孤呢!

孫休死了。還讓一個十歲的娃娃當皇帝嗎?當時蜀漢已經亡了.魏國的大權操縱在司馬昭手中,曹家皇帝成了傀儡。如今是“三國”變成“兩國”,形勢相當嚴峻。國人們紛紛議論,希望有個年齡大些的皇帝掌政。左典軍萬或曾作過烏程令,跟烏程侯孫皓有交情,便在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麵前說孫皓的好話:

“孫皓原是故太子孫和的兒子,他才識明斷,是長沙桓王(指孫權的哥哥孫策)一樣的英才。而且他勤奮好學,奉遵法度.”意思是想讓淮陽興和張布立孫皓為皇帝。萬或說了一次又一次,淮陽興和張布動心了,去跟朱太後(孫休的皇後)商量,想立孫皓為皇帝,問她同不同意。朱太後沒有能力阻止,隻好說:

“我是一個寡婦,怎知社櫻大事?隻要於國家有益處,無損於宗廟,就那麽辦吧!”

於是淮陽興派官員去烏程把孫皓迎到建業,奉為皇帝。

孫皓即位之初,擺出一副“明主”的架式,他“發優詔,恤生民,開倉凜,販貧乏”;還把宮中多餘的宮女,配給那些未曾娶妻的將士;又下詔把皇宮後苑中豢養的飛禽走獸都放了。一時群情翁然,說這次可攤上了一個好皇帝!

然而以上的種種表演,統統都是假象。孫皓看朝野都妥帖了,便把本相露了出來,他“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原來是個昏君!

淮陽興和張布十分後悔,他倆私下議論,說選錯了皇帝。有餡媚的小人去向孫皓報告。孫皓便把他倆捉起來,流徙廣州;卻又派人追上去在途中殺死,夷其三族―這離他登上皇帝寶座還不足一個月。

孫皓即位之初,曾封孫休的兒子孫露和三個弟弟為王。第二年,就把其中兩個大的殺了;另兩個還在極釋之中,得以幸免。而朱太後則先被貶為景太後(孫休死後溢為景帝),接著又、把她逼死。

孫皓有個堂弟名叫孫秀(孫權的弟弟孫匡的孫子),封為前將軍、夏口都督.孫皓怕他擁兵來犯建康,時時想除掉他。有‘一次.孫皓派將軍何定帶五幹人到夏口打獵。孫秀知道這是衝他來的,連夜帶領家屬和幾百名親兵北逃。那時司馬炎已篡滅曹魏。改立晉朝。孫秀便去投奔。司馬炎拜孫秀為鏢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跟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司的體製待遇一樣)、會稽公。

孫皓公元264年登基,作了十六年皇帝.他的種種倒行逆施,暴虐**侈,此處不再詳敘。公元280年,晉師南征,孫吳將士不肯為暴君賣命,紛紛投降。晉軍逼近建業,孫皓隻得捧著全國的圖籍,作了城下之囚。那圖籍上開列:四個州、四十三個郡、五十二萬三千戶、軍兵二十三萬人。孫權和他的父親孫堅、哥哥孫策流血百戰創立的江山.就斷送在他的這個孫子手上。

晉武帝司馬炎聽說孫吳已平,設宴慶賀。群臣輪流祝酒,唯獨鏢騎將軍孫秀不去祝賀。他南向流涕說:

“當初討逆將軍(指孫策)弱冠時以一校尉創業(孫策起兵時,袁術表他為懷義校尉),今後主(指孫皓)舉江南而棄之,宗廟山陵,從此為墟,‘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是引用《詩經·黍離》的句子‘蒼天啊蒼天,這是誰造成的呢!’)”

孫皓被押送到晉都洛陽,晉武帝封他為歸命侯。他窩窩囊囊地活了四年,死於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