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的“刀光箭影”

看了題目,有的讀者可能會問:。這題目裏的‘刀光箭影’是不是寫錯了?應該是‘刀光劍影’吧?”

是的,我們是有個“刀光劍影”的成語.但我們的故事,卻與“箭”有關。這“箭”,曾射死過兩位王子,一位是唐高祖李淵的大兒子李建成,一位是李淵的四兒子李元吉。而射這箭的,卻是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他們兄弟三人為什麽要自相殘殺呢?理由很簡單―跟曆代帝王家族的內部鬥爭一樣

―搶著作皇帝。

唐高祖武德二年,李淵為立太子的書,犯了猶豫。他的兒子不少,大體上可分兩撥,第一撥是他年輕時竇夫人生的: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還有側室生了個兒子,名叫智雲。玄霸早死,而智雲則在李淵起兵後,家屬從蒲州奔向晉陽時,建成和元吉故意把他扔下。智雲被吏卒捉去,送往長安處死。

李淵的夫人竇氏已經去世。李淵進長安後,先作宰相,後當皇帝,便大娶小老婆。唐朝的宮廷製度,就是李淵跟大臣們商議製定的,其中規定,皇帝除皇後以外,還可以封四名夫人、選九名貴殯、二十七名世婦、八十一名禦妻,加到一起連皇後竟達一百二十二人。李淵實際上有多少老婆,史書上沒有具體記載,但他既然能定這麽龐大的妃殯數目,他自己劃拉的還能少嗎?於是小王子一個個生出來。不過這些小王子一來年紀小,二來不是嫡子,冊立太子當然沒他們的份兒。

根據“立嫡立長”的封建法統,竇夫人生的大兒子李建成理應冊為太子。然而李淵為什麽又猶豫了呢?這裏有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二兒子李世民的功勞太大了。

李世民英俊能幹,文武全才,李淵非常喜歡他。所以當他從山西、河東宣撫使任上,調為太原留守時,他把別的兒子留在蒲州,隻帶李世民在身邊。那時忽然流傳開一首民謠:“桃李子,皇後繞揚州,宛轉花園裏。勿浪語,誰道許?”隋場帝認為這首民謠預示著姓李的人將奪取他的天下,就把右曉衛大將軍嘟國公李渾全家殺了。接著又宣召李淵進京。

李淵知道這次宣他八成跟民謠有關,卻又不敢不去。正在驚惶失措,李世民來出主意,讓他裝病。場帝自然不信,派使臣來調查。李世民讓父親臥在**,臉上塗上黃粉.屋子裏門窗緊閉,藥壺裏煎著草藥,藥香充沸全室.使臣來了,李世民陪他來看李淵。李淵哼哼卿哪,在**稽首,有氣無力地請使臣原諒他,病太重了,不能起床接詔。使者並不信,“哼”一聲便往外走。李世民請他到另一室用飯。使臣進屋一看,屋裏擺著兩張桌子,一張桌子上是熱氣騰騰的飯菜,另一張桌子上則擺滿了金珠寶玉,燦燦發光。使臣的眼睛也亮了。於是大家心照不宣。使臣回京複命。恰恰場帝把懷疑已集中到另一個姓李的人身上。那人名叫李密,襲封蒲山郡公。因為他的姓名裏有個“密”字,正應了民謠的後兩句“勿浪語,誰道許”,不正是秘密的意思嗎?有李密去應民謠的吧 (chen )語,李淵才脫過這場災難。但那使者回去告訴場帝說李淵眼看就要死了,也起到了一定的掩護作用―這應該說是李世民立的第一功。

李淵更不能忘記他能夠作上皇帝,最早還是李世民“逼”著他幹的。兒子怎麽能“逼”老子?每次回憶起那件事,李淵就忍不住露出笑容……

由於隋場帝暴虐,民不聊生,各地農民紛紛起義,一些世族豪強也趁機舉事,烽火燃遍全國。舊小說曾歸納為“一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煙塵”,事實上恐怕還不止此數,估計總在百起以上吧!

李淵是個深沉持重、優柔寡斷的人,他看到天下動**,確是建立功業的大好時機;而兒子李世民也動員了他幾次,勸他起兵造反,建立功業。他對此未嚐不坪然心動。但他又畏首畏尾,不敢驟下決心。要知道,造反這樣的大事,確也馬虎不得,“成者王侯敗者賊”,鬧不好自己掉腦袋不說,全家以至全族都得跟著遭殃哩?

太原郡的郡治稱作晉陽.場帝在這裏修了一座行宮,以便他到北方來巡幸時居住。晉陽宮的宮監名叫裴寂,是李淵的朋友。有一天黃昏,裴寂請李淵到宮裏飲酒,酒酣之際,出來兩位美女來陪他。她倆分坐在李淵身邊,一杯一杯地向李淵勸飲.那蘭察一般的香氣,一陣陣襲入李淵的鼻孔。李淵的竇夫人已逝,雖有兩位側室也留在蒲州,不曾帶來。如今見了這兩位如花似玉的美女,不免有點飄飄然,也不想想行宮裏的女人會是什麽人,竟然手到杯幹,不一會兒便迷糊了.

李淵半夜醒來,朦朧中見身邊睡著兩個女人,不禁大吃一驚,連間是誰。其中一個美女坐起來說:“妾身姓尹,乃是宮中貴人;那一位跟妾一樣,她姓張。”李淵簡直嚇傻了,私**宮眷,跟造反的罪名差不了多少。他連忙起身去找裴寂,一勁兒嚷:“你不該害我,不該害我!"裴寂卻哈哈笑著說:“怎麽是我害你?昨晚你見了兩位貴人,非讓人家伴宿不可。我剛想攔阻,你就拔出劍來要殺我,我有什麽辦法?”李淵一勁兒搖頭,也許當時真的醉糊塗了?但不管怎麽說,大禍惹下了,隻好破罐子破摔啦!―“私**宮眷”這件事,逼得他不得不下決心舉兵造反。然而事後他才知道那個醉酒事件竟是李世民勾結裴寂幹的。這不就是兒子“逼”著老子當皇帝嗎?

至於那兩位美女,李淵也就順便留在身邊了。當皇帝後,姓尹的封為德妃,姓張的封為婕好。

“逼”父親起兵後,李世民設計殺了場帝派來監視李淵的副留守虎貴郎將王威和虎牙郎將高君雅。同時未雨稠繆,事先派人把建成和元吉從蒲州接來,還通知了在長安的姐姐和姐夫。讓他們逃走。這樣,李淵便可以無顧慮地起兵了。

還有一件事情李淵的印象格外深刻。那是李淵進兵長安途中,在霍邑受到隋軍虎牙郎將宋老生的阻擊。那時正是七月,天天雨水連綿,道路泥濘。唐軍(李淵襲爵唐公,故而把軍隊稱為唐軍,登基後定朝代為“唐”)被阻於霍邑以北的賈胡堡。秋雨連下了十天,軍糧也快沒了,李淵決定退兵。李世民諫阻他也不聽。軍隊趁夜拔營,陸續北撤。李世民又來勸諫,李淵那時已經睡了。李世民情不自禁,竟在帳外嚎陶大哭。李淵在夢中驚醒,便召世民進來,問他為什麽哭得這樣傷心。世民說:

“我軍是舉義起兵的,前進才能取得勝利,後退隻有散夥。那時敵人追來,必然束手就擒。孩兒想到這裏,又怎能不悲!”李淵終於省悟過來,停止北撤。兩天後,軍糧運到,天也放晴了。李世民身先士卒,攻下了霍邑。這是唐軍打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李世民立的第三次功勞。

以後李世民率軍攻下長安,接著又消滅了從隴右來犯的薛仁呆,保衛了長安西睡的安全,使唐軍東進無後顧之優……夠了,李淵想,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大唐的天下基本上是李世民打下的。那麽該不該立他為太子呢?―李淵猶豫不決的就是這個。

後來李淵把李世民找來,想聽聽他的意見。李淵說:

“皇兒隨我起兵以來,屢立大功。如今國基已經鞏固,該立皇儲了。當初舉兵的時候,我曾答應過你,如果事成,便以你為太子。而今夭下已定,我準備履行諾言,即日冊立你為太子,你看如何?"

李世民推辭說:

“大哥建成在父親為唐公時,已立為世子,自應繼續作太子,這樣才不違‘立嫡立長’的原則.兒臣雖有微功,實不足道,請父皇以大局為重,仍冊立大哥為太子,以安天下。”

就這樣,李建成作了太子,李世民封為秦王,李元吉封為齊王。

李世民主動推讓,不作太子;李建成入主東宮,應該說名分已定,大事妥當了。但事實卻又不然,因為隱患仍然存在,李家三兄弟之間,有著深深的嫌隙,終於發生了兄弟閱牆的悲劇。

罪魁禍首卻是老四李元吉。

李元吉原為並州總管。並州便是晉陽。當初李淵和建成、世民率軍打天下,晉陽是後方根據地,派李元吉為總管讓他留守。史書上說他“性驕侈,奴客嬸妾數百人”。他讓這些人分成兩隊,穿上盔甲,作戰鬥遊戲。但又來真格的,真刀真槍,真殺真砍,“前後死傷甚眾”,連他自己“亦嚐被傷”。他的乳母陳氏勸他,正趕上他喝了酒,竟下令讓手下人把哺乳他的乳母活活打死。他喜歡打獵,出獵的時候,網署(gu)(署即是網)等獵具用三十輛車裝載。說:“我寧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他打獵的時候不管不顧,任意穿過農田,蹂踐百姓的莊稼。他的左右搶奪百姓的財物,告到他那裏他也不管。有時他還跑到大街上,拿弓箭朝行人放射,看行人狼狽逃避的樣子取樂。他還是個荒**的色鬼,“夜,開府門,**他室”騷擾老百姓.所以“百姓憤怨”。

晉陽北邊有個馬邑郡(今山西朔縣),太守王仁恭被鷹揚校尉劉武周殺害。武德二年,劉武周見李淵遠在長安,想揀便宜,便來攻取晉陽。李元吉騙司馬劉德威守城,自己卻帶著妻妾連夜奔回長安。晉陽便丟給劉武周了。

李淵失了根據地,十分惱怒,但他不怪自己的兒子,反說“元吉幼弱,未習時事”,而把貴任推到輔佐他的官員身上。

武德三年,李世民率軍打敗劉武周,收複晉陽。而且繼續北上,把馬邑也占領了。劉武周投奔突厥,後被突厥殺害。

接著李世民又率大軍攻打洛陽的王世充。李元吉沒事可幹,李淵便讓他到李世民軍中,也是讓他跟二哥學習鍛煉的意思。李世民軍中有個猛將叫尉遲敬德,善於避稍(shou即架,長矛).他常常單騎闖入敵人陣中,敵人幾支矛來刺他而刺不傷,還能把敵人的矛奪過來反刺敵人.齊王李元吉素常以善於“馬稍”自負。聽軍中說敬德善稍,心中不服,便向敬德挑戰,跟他比稍。李世民讓他們去掉矛頭,以免誤傷。尉遲敬德卻說:“敬德謹當拿去,齊王可以不必。’,這分明是有必勝的把握。李元吉卻認為這是尉遲敬德看不起他,真的挺起長矛便向尉遲敬德刺去.可是他接連刺了幾矛,都被敬德用矛杆隔開或閃身躲過。

李世民問尉遲敬德:

“避稍難,還是奪稍難?”

“奪稍難,不過也看奪誰的稍。”敬德回答。

李世民便讓敬德奪李元吉的稍看看。李元吉卻認為這是二哥故意讓他難堪,而且心中也確實不服氣,於是立刻跳上馬,挺起矛惡狠狠地刺向敬德。敬德赤手空拳,驅著馬三轉兩轉,元吉不但沒刺著他,手中的矛卻不知怎的就被敬德奪走了.他連試了三次,連敗了三次,不得不表示歎服,但內心裏卻對世民卜分惱恨.

李元專跟二哥不睦,卻和大哥感情很好。那太子李建成為人也不怎樣,史書說他“昵近小人”,“飲酒無節,信讒愚(te),硫骨肉”。“疏骨肉”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指的他對二弟李世民的態度。他不感激李世民的不作太子,反而產生猜忌,他怕將來說不定什麽時候,李世民一翻臉,就會把他從東宮趕出去。事實上這些年,李世民東征西殺,每戰必勝,終於打下了大唐的江山。太子自己身居東宮,雖然也曾帶兵打過仗,但比起李世民的功勞來,那可真是小巫見了大巫。連東宮官員太子中允王矽和洗馬魏征也說,性秦王(指李世民)功蓋夭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位居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所以他想:隻有把李世民除掉,他將來的皇帝寶座才能安穩不搖。

建成跟元吉的關係不錯,這跟他倆年輕時長期生活在一起有關係,但更因為他倆趣味相投,都喜歡打獵,喜歡尋花問柳。父皇登基以後,一下子選了許多妃殯。他年紀大了,照顧不過來,建成和元吉就趁機而入,跟那些什麽尹德妃、張婕好、以及昭儀、寶林、才人等等,勾勾搭搭。這些年輕女人,看到皇帝漸漸老了,將來是太子作皇上。為了給將來留個地位,便去主動巴結太子。她們怕李世民,因為李世民見了她們不但嚴肅,而且不加照顧,從來是公事公辦.因而她們願意替太子在皇帝麵前說好話.

就拿張婕好來說吧。她就是晉陽宮中曾陪侍過李淵的揚帝的貴人,後來跟隨李淵,也算是“患難夫妻”了,封為婕好。武德四年,李世民攻克東都洛陽.由於李淵曾許他便宜行事,他便把洛陽近郊的幾十頃公田,賜給了李神通.李神通封為淮安王,是李淵的堂弟,在這次戰鬥中立功,所以李世民才獎勵他.可是那張婕好的父親卻看中了這片地,讓張婕好去向皇帝索要.李淵便寫了個手救給她。張婕好拿著皇帝的手救去要地的時候,由於地已有主,世民不肯給她,她便上李淵那兒告狀,說“救賜妾父田,秦王卻奪了給李神通!”還有一些妃殯,奉帝命去洛陽選隋宮的宮人和府庫的珍寶.這些妃殯私自向世民索取寶貨,有的還替親屬謀求官職,都為世民拒絕。世民說:“官職是給有功官員和將領的,豈能濫賞!"於是就把這些宮殯們得罪了。

太子李建成後宮有了內應,外廷又聯絡了大臣封德彝等人,他還想讓李元吉當他的幫手,答應他當皇帝後,立元吉為皇太弟,將來繼承王位。元吉跟建成的關係,便又近了一層。

李淵有三個大兒子,十七個小王子,,還有一大幫妃繽跟小公主,心裏十分滿意。他常常召集這些人在宮中聚宴,來個“合家歡”。李世民麵對這樣熱鬧的場麵,想到母親太穆皇後(竇夫人追尊的封號)早逝,沒能看到如此盛況,不禁悲從中來,流下眼淚。李淵認為這是大煞風景,很不高興.妃繽們便乘機說李世民的壞話:

“現在海內幸而平安無事,陛下春秋亦高,正該及時行樂。而秦王每每在此時涕泣,分明是憎恨臣妾及諸小王。將來陛下萬歲之後,臣妾母子等必定不為秦王所容,死無孑(jie )遺了。”

她們邊哭邊說,弄得老皇帝也不好過。妃殯們又說:

“皇太子仁孝雙全,陛下如果把臣妾母子托付給他,必然能夠保全。”

李淵原先對建成的品行不好,曾生嫌惡,想把他廢了,而立世民為太子。架不住這些妃殯們時時在耳邊叨咕,天長地久,讒言聽得多了,假話也變成真話。他曾對左仆射裴寂不滿地說:

“這孩子(指世民)長久在外帶兵,聽那些書生們的教唆,早已不是我昔日那兒子羅!"

尹德妃的父親甸尹阿鼠,是個市井流氓(聽他的名字就可知道),他仗著女兒在宮中的地位,便也橫行霸道起來。他曾規定,不管什麽人,走過他尹府的門前時必須下馬,以示恭敬。當時天下平定,李淵加封世民為天策上將,準他開天策府,自行設置官員屬吏。他戰爭期間收羅的一些文士武將,都歸入了天策府。世民還在天策府中設了個文學館,聚集了十八名著名文人,號稱“十八學士”。其中以房玄齡和杜如晦最有名。有一天,杜如晦騎馬從尹阿鼠門前經過,不知規定,未曾下馬.尹家惡奴便把杜如晦從馬上拖下來,不問青紅皂白便是一頓亂棍,竟將杜如晦的手指打斷了一根。

尹阿鼠事後得知家奴打的是秦王天策府文學館的首席學士,也嚇了一跳.他怕秦王處置他,趕緊進宮找到女兒.尹德妃便來個惡人先告狀。哭哭啼啼向皇帝訴說秦王府的官屬怎樣依仗勢力,無故欺淩臣妾家的人,請皇上作主。耳軟心活的李淵信以為真,派人把李世民召來,劈頭就叱責說:

“你的僚屬這般蠻橫,竟連我妃繽家也要淩辱嗎?"

李世民剛想分辯,李淵卻不容他說話,隻是說:

“對待官親猶且如此,對黎民百姓就不須說了。這些人聚集在天策府裏,不做好事,我要放他們到外地做官,不許他們留在京中為非作歹。”於是下詔降調杜如晦為陝州長史。

武德七年,終於發生了仁智宮之變。

仁智宮是李淵新建的離宮,在長安以北一百八十裏的宜君.那兒氣候涼爽,風景宜人,是個避暑納涼的好地方,所以那年六月,李淵要到仁智宮去住些日子。他讓李世民和李元吉陪他去,留太子李建成在長安,處理日常政務。

李建成為了防範天策府,便充實東宮的警衛力量。他招募了四方的繞勇二千餘人,編為東宮衛士,分屯於左、右長林(東宮有左、右長林門),號長林兵。他還嫌兵力不足,想繼續招募。慶州都督楊文幹,曾經宿衛東宮,建成和他關係親厚,培養成自己的心腹。在此之前,他曾寫信給楊文幹,讓楊文幹替他招募壯士。這次父皇去仁智宮避暑,那兒地方幽僻.是個進行兵諫的好地方。他一方麵囑咐隨皇帝同去的李元吉,讓他瞅機會將李世民殺掉一麵派郎將爾朱煥和校尉橋公山拿著書信,帶一部分兵甲去慶州見楊文幹,讓他率兵攻打仁智宮,殺死李世民,逼皇帝禪位給太子。

慶州就是如今的甘肅慶陽,在仁智宮所在的宜君西北約三百裏。爾朱煥和橋公山從長安出發,走在路上,越想越不對勁,弄不好可是全家抄斬的罪過。等走到幽州(今甘肅寧縣),二人商議,決定去見皇上自首告密。他二人從幽州折轉東行,來到仁智宮,向皇帝呈上兵甲和書信。

李淵看了李建成寫給楊文幹的信,氣得怒火中燒,立刻寫了手詔,說以別的事情召李建成來仁智宮。李建成心裏明白,八成是所謀的事業出了紙漏,他不敢去。太子舍人徐師譽勸他幹脆據長安城舉兵。詹事主簿趙弘智卻說那樣不行,區區長林兵那幾個人,對付天策府簡直是以卵擊石,還是到仁智宮請罪吧!李建成想想,舉兵太沒把握,隻好聽從了趙弘智的意見。

仁智宮裏,皇帝和李世民商議,慶州離這兒這麽近,快馬加鞭一天便可趕到.雖然爾朱煥和橋公山已來自首,但不知李建成還有沒有別的陰謀。為了預防萬一,李淵把李元吉留在宮裏,自己帶著禁衛和李世民到南山宿營.同時派隨行的司農卿宇文穎去慶州,召楊文幹到仁智宮來.但李元吉卻悄悄囑咐宇文穎,要他向楊文幹講實話,告訴他千萬別來仁智宮。

李淵在南山臨時搭起的禦營裏,思前想後,輾轉反側,怎麽也睡不著,便披衣踱了出來。隻見月華似水,空山寂靜,萬籟無聲,隻有李世民率著一隊禁衛在帳外巡邏。李淵很感動,便找一塊大石坐下,把李世民叫到身邊,歎口氣說:

“早日我想立你為太子,你卻不肯。如果那時你作了太子,哪裏會有這些麻煩?”

、李世民笑笑說:

“兒臣未作太子,皇兄還這般不容。倘使兒臣真的作了太子,皇兄能甘心嗎?怕要更早地發作了。”

李淵想想也不由點頭,他仰望星鬥,慢悠悠地說:

“隋文帝的幾個兒子,也都是嫡子,他們為了爭位,拚得你死我活。沒想到我大唐也出了這種事,實在令人寒心。”

“兒臣並沒有跟皇兄爭位的想法,隻求皇兄不排擠兒臣就行了。“

李淵一拍大腿,果斷地說:

“好吧.我的主意已定。看看楊文幹那邊怎樣。如他拒不來見,你便帶兵去討。回來後我就廢了建成,立你為太子。”想了想,又說,“我不能象隋文帝那樣殺自己的兒子,我要把建成貶到蜀中去,封為蜀王。蜀地偏遠,蜀兵脆弱舊後他若是能夠服從你,安分守己,你就保全他。他如敢反抗,你取他也不難。”

第二天,李建成趕到仁智宮,拜見父皇。他叩頭認罪,“奮身自擲,幾至於絕”。李淵怒氣不息,吩咐殿中監陳福把他看押起來。這時世民已離開仁智宮,去調兵遣將,準備開往慶州。陪李淵來仁智宮的妃埃紛紛給太子講情,李元吉也替大哥說好話。還有大臣封德彝又在外邊活動,約一些官員給太子緩頰。李淵的氣慢慢消了。特別是那尹德妃和張婕好,她倆說:

“太子並不是反對皇上,隻是對秦王天策府那麽大的勢力感到不放心,所以才想對秦王稍加裁抑,這也是為宗廟社視著想。”

聽了這些話,李淵那耳軟心活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吩咐將李建成釋放,隻是痛罵了一頓,仍派他回長安留守。卻歸罪於東宮的太子中允王矽和左衛率衛挺,把他們流放嗎(xi)州,作了太子的“替罪羊”。其實他二人對這件事毫不知情。

那邊司農卿奉詔到慶州宣召楊文幹。他遵照李元吉的囑咐,把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對楊文幹實說了。楊文幹想想,奉詔到仁智宮去,也得殺頭,索性反了吧。於是點起他自召的兵馬,南下寧州。守城官員碎不及防,竟被楊文幹攻破。

楊文幹縱兵劫掠府庫,放出監獄中的犯人,擴大他的隊伍。他還想向長安進軍,擁立李建成當皇帝。等走到馬嶺縣的百家堡,遠遠見一彪人馬迎麵開到,前麵的認軍旗上寫著鬥大的“秦”字。這不是秦王李世民到了嗎?秦王李世民這幾年率領大軍,東征西殺,威名遠震。楊文幹的叛兵哪裏敢跟他交戰,立刻潰散了。楊文幹的幾員將領,還反戈一擊,將楊文幹殺了,將他的首級獻給秦王。至於那私通消息的宇文穎,也被活捉.

沒想到宇文穎還供出了齊王李元吉也和這件事有關.不過在這件事裏,李元吉得算是從犯。既然主犯李建成已經放了,這從犯也就不好追究。一場鬧鬧哄哄的“仁智宮之變”,就這樣僵旗息鼓。而廢立太子的事,皇帝也沒再提起。

七月,高祖李淵返回長安.

對三個兒子之間的糾葛,李淵也十分憂慮。他把三個兒子找來,擺上酒宴,算是給他們勸和吧!老皇帝講了孤竹君的二子,伯夷和叔齊互讓王位的故事,希望兒子們能釋去舊嫌,重歸於好。當著父皇的麵,三子當然不好說什麽,一個個甚至沛麵堆笑,推杯換盞。老皇帝看著開心,將著胡須哈哈大笑。

從此,他們蘭人之間表麵上總算和和氣氣.李建成作為大哥,還常常約請兩個弟弟及其他一些封王的親屬,來東宮聚會。酒酣耳熱,縱談過去那些疆場廝殺、建功立業的往事,似乎每人心中的隔閡都已煙消雲散了。

此後三兄弟有來有往。有一天,高祖要到城南打獵,要三兄弟都跟去。射獵中間,東宮的侍衛牽來一匹駿馬,李建成對李世民說:

“二弟善騎,你看我這匹馬怎樣?我可告訴你,這匹馬跳山越澗,奔馳如飛,隻是最難駕馭,二弟敢試試嗎?”

原來這馬的確是匹好馬,跑起來異常迅速。但有個毛病,就是前腿太軟,跑著跑著會突然撅倒。所以李建成才想用這匹馬來暗害李世民。

李世民聽了李建成的話,不由生了疑心,試騎一下烈馬為什麽還要用激將法呢?他表麵上不說什麽,牽過馬來翻身上馬,卻暗中加了小心。那馬果然神駿,跑起來宛如騰雲駕霧一般。跑著跑著,那馬前蹄突然撅失,一下子翻倒在地上.幸虧李世民早有準備,他兩腳離橙,鬆開僵繩,身體騰在空中,翻身一個跟頭,穩穩地站在數步之外。他冷笑一聲,走過去把馬牽起來,騎上再跑。如此翻跌了三次,李世民一根毫毛也沒損傷.他跑回來把馬交給東宮侍衛.恰好中書侍郎宇文士及站在旁邊,就隨口對宇文士及說:

“想用這匹馬來殺我.可惜死生有命,傷我也不那麽容易。”

東宮侍衛把這話告訴了李建成。李建成又去找尹德妃和張婕好,讓她們進讒說:

“秦王對人說:我有天命,還要作天下主哪,怎麽能馬馬虎虎就死了呢!”

李淵聽說又火了,派人把李世民召來,瞪起眼睛斥責說:

“天子自有天命,不是你有能耐便可以求得的。你想要當天子,我還沒死,你也太急了點吧!”

李世民知道又是李建成唆使後宮那些妃殯說了瞎話.便賭氣跪在地上,把王冠摘下,叩頭說:

“兒臣不想辯白,隻是請父皇將兒臣發下法司案驗,查一查兒臣是什麽時候,在什麽地方,對什麽人說那番話的?如果查實,兒當死罪!”

李淵拍得幾案“啪啪”響,還想斥罵下去。這時中書令封德彝匆匆跑了進來,原來剛剛來了緊急邊報,突厥領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兩部聯合,入侵幽州。李淵經這一嚇,怒火也消了,想想這三個兒子,誰當元帥去打退突厥呢?恐怕還是得靠這個二兒子吧!於是老皇帝換了臉色,走下位來拉起兒子,又撿起王冠給他戴上,親切地說:

“我們的家事是小事,國事為重.我要派你和元吉去討突厥.我兒好自為之,勿負聯望。”

過一天.皇帝下詔,以秦王為元帥,齊王為副帥,統兵去幽州抵禦突厥。皇帝還在長安城外的蘭池為他們餞行.史書說:“上(指高祝)每有寇盜,輒命世民討之。事平之後,猜嫌益甚。”

罕蝕民和李元吉來到幽州,在五龍阪跟突厥對陣。李世民要出陣跟兩可汗對話,讓李元吉同去,說:

“虜勢猖狂,不可讓他輕視,應當先打一仗,挫他的銳氣。你能跟我一起去嗎?”

李元吉見敵陣嚴整,甲戈鮮明,心中害怕,便說:

“敵人聲勢這麽大,怎麽可以輕出呢?萬一失利,那可就晚了。”

李世民笑笑說:

“你不敢去,我自己去好了,你在這兒看著吧!”

李世民率領百騎,直抵突厥營前的河邊,對突利可汗說:

“可汗和我往日訂有盟約,說好有急事互相救助,如今卻帶兵來擾我,難道連一點香火之情也沒有嗎?”說著驅馬前進,將要渡過河去.那邊領利可汗見李世民率少數騎兵前來,又聽他跟突利可汗講什麽“香火之情”,懷疑是不是突利跟李世民有什麽密謀。連忙揚鞭對李世民說:

“大王不須渡河,我等這次前來,並無他意,隻是跟大王重申以前的盟約罷了!”於是揮軍後撤,雙方脫離接觸。

正趕上連天陰雨,突厥兵的弓矢筋膠多被雨水泡解。突利可汗便派他的叔叔阿史那恩摩過營來見李世民議和,說突利可汗願跟李世民結為兄弟。李世民答應了.領利可汗見自己勢肇,也收兵回去了。這一次李世民不費一兵。不損一卒,便把突厥大兵退了回去―這是武德七年發生的事。

李世民和李元吉回京交旨,皇帝十分滿意,一來是退了敵寇,二來也為世民和元吉的兄弟合作高興,卻不知這一仗李元吉什麽作用也沒起到.

日子一天天過去,到了武德九年六月,有則天夜間,李建成又在東宮請世民和元吉等人飲酒.飲酒中間,李世民的胸口突然疼痛起來,接著便大口吐血。他的堂叔淮安王李神通在座,立刻扶他回他居住的承乾殿,並找來禦醫診治,服了藥才慢慢好些。李淵聽說後,來探望李世民的病,還給李建成下救:

“秦王素來不能飲酒,從今以後你們晚上不要再聚飲了。”

李世民見皇帝來了,在榻上頓首,迎接父皇。李淵先問了病情,拉著李世民的手,舊話重提,他說:

“首建大謀,削平海內,都是你的功勞。我本來打算立你為皇儲,你固辭不幹.又見建成年紀大了,久主東宮,我也不忍得把他拿下來。看你兄弟似乎難以相容,同處於京都,免不了發生紛競。你本來就領著陝東道大行台的職務,不如就以洛陽為行台,以後陝東的事情就由你作主吧!我還準許你建天子族旗,就如漢朝的梁孝王故事。”

李世民聽到這時裏,忍不住流下淚來。他推辭說:

“父皇春秋日高,兒臣希望能得以時時親近,不願遠離膝下。"

李淵安慰他說:

“如今天下一家,東、西兩都距離又不遠,我如想你,隨時都可去,不要難過啦!”

事情似乎就這樣定了。天策府的官員們也都作好搬往洛陽的準備,眼看就要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一起商議。李元吉說:

“老二如果到了洛陽,既有土地,又有甲兵,再要製服他就難了.不如還把他留在長安,他手中無兵,不過一匹夫罷了,要取他容易得多。”

李建成讚成李元吉的意見.他倆自己不出麵阻攔,卻唆使心班官員給皇帝上書,說:

“秦王的左右聽說要去洛陽,一個個歡呼雀躍,看他們的誌趣,是不想再回來的了。”

有的說:

“一國分由二子掌握,豈不分裂了嗎?”

皇帝接連收到類似的表章,封德彝、裴寂等大臣也說這樣不好。耳軟心活的皇帝,終於又動搖了,不再提讓李世民還行台的事。

常言道“眾口釺金”,皇帝身邊說秦王壞話的人太多了,太子和齊王經常嘀咕,尹德妃和張婕好得空就說,還有前廷以封德彝為首的一些官員,總是說秦王這不對、那不對。 日子多了,老皇帝也不免懷疑起來:為什麽有這麽多人反對他?後來他想,幹脆把世民的秦王廢了,免去他的官職,大概就可以平安無事了吧!他拿這事跟近臣陳叔達商量,陳叔達說:

“秦王有大功於天下,怎麽可輕易廢黝呢!而且秦王性情剛烈,如果加以裁抑,恐怕他不勝憂忿,怕有不測的危險,假如他有了好歹,陛下就悔之晚矣!”

李淵聽了覺得陳叔達的話也對,就把這件事又放下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想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策略,他們想用金帛收買天策府的文臣武將,如果能為己用,就砍去李世民的羽翼,容易對付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秦王府左二副護軍尉遲敬德。武德四年,李元吉隨李世民東征,曾跟尉遲敬德比稍,被敬德戰敗,雖然覺得羞辱,但對敬德的武藝,元吉還是佩服的,於是便向建成提出建議,第一個收買的就定為尉遲敬德。

這一天,東宮兩名侍衛推一輛車子來到尉遲敬德家,車上裝的全是金銀珠寶,還附送太子寫的一封信.信上說:“願以薄禮博得長者的眷顧,作一個布衣之交。”尉遲敬德看了信後,冷笑兩聲,寫一封回信交給來使,並把金寶退回。回信說:“敬德是蓬戶人家出身,隋末離亂之時淪入匪地,實在是罪不容誅。幸蒙秦王賜以再生之恩,又讓我名列天策府,敬德不是負義之人,對秦王自應殺身以報。而臣對殿下,並無寸功,因此不敢謬當重賞。如果臣與殿下私自交往,便是對秦王二心不忠。圖利忘忠之人,對殿下又有何用呢?”

尉遲敬德把這件事告訴李世民,又拿李建成的信給李世民看.李世民說:

“將軍心如山嶽,即使積金滿鬥,我知道將軍也不會動心。不過他既然送來了.你收下就是了,何必避嫌推辭呢!而且和他接近,得以知道他們的陰謀,不是更好嗎?”

尉遲敬德扯著蟲(qiii)髯((ran),忿忿地說:

“敬德是個粗人,作不得兩麵三刀的事情。”

李世民哈哈大笑,說:

“那麽將軍可要留心,他們不會放過你的.”

尉遲敬德回到家中,夜間,他安臥在堂上,把重門洞開,等著刺客。夜半時候,果然有刺客來了,他在屋前屋後來回遺巡,看到府門大開,知道敬德已有準備,而尉遲敬德的曉勇,更是天下聞名.刺客轉悠了半天,還是不敢過去,隻好悄悄溜走了。

李元吉不死心,去皇帝麵前進讒,把尉遲敬德押進詔獄,準備殺害他。李世民去見皇帝,據理力爭。李淵安不上尉遲敬德的罪名,隻好把他放了。

李建成又以金帛收買秦王府右二護軍段誌宏,被段誌宏拒絕.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也拒絕收買,李元吉便捏造罪名,請皇帝貶他為康州刺史,讓他離開長安。程知節不去赴任,卻找李世民,說:

“大王的羽翼被他除盡了,目的不過是圖加害於大王。知節決死不走,希望大王早作決計。”

李世民見對方咄咄逼人,再不設法便將不保,於是便召集天策府的文官武將,商討對策。這時有警報傳來,突厥的鬱射設率領數萬大軍入侵,兵圍烏城.太子李建成推薦齊王李元吉掛帥,領兵北征。皇帝答應了,派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和天紀將軍張瑾作他的副手。元吉借皇帝的名義,調秦王天策府的將領尉遲敬德、程知節、段誌宏和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人從征,並要簡閱秦王帳下精銳的士兵並入元吉的軍隊.李世民連夜和部下開會,卻有東宮的率更承王睡匆匆跑來,密告李世民說:

“我聽見太子對齊王說,‘如今你得到了秦王的繞將精兵,擁有數萬人馬。明天我和秦王在昆明池替你餞行,屆時暗伏壯士,將他拉殺,對聖上說他暴卒,諒也不會不信。對於敬德等人,既然落入你手,就全數坑死,誰還敢不服!”,

“骨肉相殘。乃是古今最大的壞事。我誠然知道禍在朝夕,但總是想等他們先發,然後再以義討之,這樣不是更好些嗎?”

尉遲敬德說:

“人誰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如今禍機即將發作,而大王卻還宴然不以為優。大王縱然不重視自己的性命,但對宗廟社櫻也不顧嗎?大王不聽敬德的忠告,敬德將竄身草莽,不能在這兒陪大王束手受死啦滾”

長孫無忌也說:

“不聽敬德的話,事情非失敗不可,我等也要舍大王而去,不在這裏等死了。”

李世民看群情激憤,便讓卜者再來占一卦,卜 卜吉凶。幕僚張全瑾從外邊進來,拿起卜具扔到地上,說:

“ 卜卦是為了決疑,如今事已不疑,還卜卦幹麽!”

於是李世民下了決心,去向皇帝告狀,先揭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宮的事,然後又說;

“兒臣對於兄弟,沒有對不起他們的地方,如今他們要殺兒臣,似乎是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兒臣將要枉死,永違君親."

李淵聽了愕然地問:

“你這是從何說起?”

李世民便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密謀說了。李淵也不知他說的是真是假,便說:

“這樣吧,明天早朝我召你三兄弟來對證,你早些入朝。” ‘李世民回去作了布置。這邊張婕好派人把李世民告狀的事告訴了建成和元吉。接著又有內侍來通知明天上早朝。建成和元吉便也調動了東宮護衛的長林兵,準備應變。

武德九年六月庚申,天剛放亮,幾位奉詔入朝的大臣從前宮門進宮,而後宮門玄武門邊,也有兩騎珊珊而入,遠處隨著一隊金甲武士,遙遙保護。這兩騎正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他們剛走到臨湖殿,發覺情況有異,往日守衛玄武門的羽林軍不見影子,李建成撥馬便要馳回東宮,卻見李世民從牆後轉出來喚他。李元吉見了便摘下弓來,搭上箭朝李世民便射.但他在驚惶之中,兩份脫力,三次拉弓都未拉滿,箭箭射空。那邊李世民的雕弓卻張開了。李建成遠遠見了,以為李世民要還射李元吉,剛剛張口喊了聲:“四弟小心……”卻見李世民手腕一偏,“增”地一聲響,那支狼牙箭劈空飛來,正中李建成咽喉。李建成哼也沒哼,便倒栽到馬下了。

這時呐喊聲起,尉遲敬德率七十騎天策軍飛馳過來:李元吉驅馬便跑,尉遲敬德緊緊追上,弓弦響處,李元吉背上中箭,直透前心。東宮的長林兵這時已從後麵趕來,天策軍和長林兵在玄武門前展開激戰。等到尉遲敬德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高高挑起趕來的時候,長林兵立刻潰散了。

“今天是誰作亂?’你來這裏幹什麽?”

尉遲敬德行禮之後,說:

“太子和齊王作亂,已被秦王舉兵誅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遣臣來宿衛。”

李淵什麽都明白了,他回頭對大臣們說:

“想不到今天發生了這件事,眾卿看怎麽辦才好?”

蕭璃和陳叔達回答說:

一“建成和元吉本不曾參加舉義,又無功於天下,卻嫉拓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如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比天地,眾民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太子稱元良),委以國事,自然就不會再有事了!”

李淵聽了,歎口氣,自我解嘲地說:

“唉1這本來就是聯的夙願啊戶

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等五人和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等五人,均被殺害。可憐這十個無辜的小王子,年長的隻有十幾歲,年幼的還在褪棍之中,就無緣無故地死於刀下。人們不禁要間:他們有什麽罪過?

三天之後,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詔書還說:“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又過了兩個月,李淵傳位於太子,李世民作了皇帝,他便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