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相印 不免一死——蘇泰

蘇秦躺在厚厚的草席上。他的胸部被刺客刺穿了,幸好沒有刺穿心髒,要不然他當時就死了。他一動不動地躺著,稍一活動,胸口就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他也說不出話來,一口痰卡在嗓眼,他又無力把它吐出來。隻好任它在那裏製造呼嚕呼嚕的聲音。旁邊的人小聲議論著:“怕過不去今天了。”有人急忙去給齊M(min)王報信,滑王乘車來到蘇秦的客舍。蘇秦見了齊王,也許是激動,也許是回光反照,竟斷斷續續地說出了幾句話:“大王,我知道……您……正在緝拿……凶手,謝,謝大王。我沒……沒幾天……活頭了。我死後,就請大王……把我在鬧市上……車裂了吧。”齊洛王明白蘇秦的意思,說:“請先生安心養傷,我會全力捉拿凶手的。”齊王怕蘇秦太累,說了幾句安慰的話,就回宮了。

蘇秦嘴不能說什麽,但心裏卻在不斷翻騰,他一會兒羞愧,一會兒驕傲,一會兒悔恨,一會兒滿足。往日的經曆,不斷地在他的腦海中再現。

年輕輕的蘇秦,卻步履躇珊地走在回老家洛陽的小路上。他不願意走大路,一是大路繞遠,他實在是走不動了。人打不起精神的時候,幹什麽都累,更何況長途跋涉。二是大路上人多,他這個樣子,怎麽見人:臉又黑又瘦,衣服破爛不堪,鞋底已經磨穿,腳底磨出了血泡。他低著頭,惟恐有人發現他。他思緒萬千。蘇秦兄弟五個,一個賽似一個地聰明。有的書上說蘇秦是老五,可有的書又言之鑿鑿地說他下麵有兩個弟弟,所以,我們就假定他是老三吧。哥幾個都想當大官,出人頭地。那時的人要想當官,首先要讀些書,學會講一些道理,然後就四處遊說(shui)。如果有人對你講的道理表示賞識,他就會給你一份工作,也許把你留在家裏充當一名“士”,或者叫食客。蘇秦聽說齊國有一個老先生,住在一個叫做鬼穀的地方,是專門研究當時七雄也就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的強弱及發展趨勢,這七個國家應該如何處理自己同另外六國的關係以及如何發展自己削弱別人,被人稱為縱橫家。這位老先生,就用自己的住地給自己起了個號,叫做鬼穀子。那時,還有一個名義上的“天子之國”―東周,在洛陽一帶苟延殘喘。而年輕時代的蘇秦,就生活在東周。為了實現自己的宏願,蘇秦告別家人,到齊國去,尋找鬼穀子,拜他為師,學習縱橫家的道理.學了幾年,他以為自己已經學有所成,就告別了鬼穀子,四處遊說.他找了很多諸侯貴族,高官顯要,可是誰也不肯接納他.沒人收留他,也就沒有飯吃,所以,他隻好重歸故裏.

就像一個隱身人走進家門,一個二十多歲的漢子回到家裏,竟沒有人“看見”他。他來到嫂子的織布機前,拱手說道:“蘇秦拜見嫂嫂。蘇秦離家數年,嫂嫂的身體還是這樣好!"嫂嫂的織機依然在呱嗒呱嗒地響,連節拍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許是因為蘇秦自己說話底氣不足,嫂子根本就沒有聽到。哥哥弟弟也都各幹自己的事情,有的看他一眼,點點頭,算是看到他了,有的頭也沒點一下。妻子低著頭,不知是羞愧還是鄙視,也不肯理他。他隻覺得自己渾身上下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

蘇秦回到自己的房間,隻想在席上躺一躺。可他那破爛的席上,灰塵有銅幣那樣厚,上麵滿是老鼠們尋歡作樂的足跡.妻子的席是幹淨的,可他的衣服又太髒,怎好往上躺?他左右開弓,狠狠地揍了自己兩個耳光,然後一頭撲到自己那滿是積塵的席上,扇起了一團塵霧,像雷雨天的黑去一樣擴大、翻騰。反正衣服已經髒得同灰塵一個顏色了。他太難過了,想哭,哭不出來;他太疲倦了,想睡,又睡不著;他太煩躁了,想揮一揮胳膊,可胳膊揚起的灰塵嗆得他直咳嗽.他靜靜地躺了有一個時辰,又突然跳起來,發瘋似地翻他那幾個破箱子。裏麵隻有被繩子捆成一卷一卷的木簡,那就是他以前抄下來的書,也有一些是祖上傳下來的。他打開一捆,看看書名,又捆上。就這樣,打開又捆上,有的還看幾行,回憶一下內容。當他打開一捆已經舊得不成樣子的書時,眼睛突然亮了起來.那頭一條簡上寫著的書名是《陰符》,這是西周時代傳下來的古書,傳說還是周公寫的呢.他看了幾行,高興地自言自語道:“有了這部書,我就可以去說服現在的一些國王了!”他一抬眼看見妻子倚在門柱上看著他,就來了精神,大聲喝斥道:“還不去給我拿換洗的衣服!看這屋子讓你搞得多髒?”在這個家裏,現在隻有妻子可以做他的出氣筒。妻子趁蘇秦換衣服的時候,對他說:“哥哥嫂子總在我麵前說,我們周國的風俗,是添置產業,務工經商,可以獲得二成的利益。他們說這才是正經事。他們還說你不務正業,你又不爭氣,我在家裏仰人鼻息,幾乎承擔了全部家務,哪裏還有時間收拾屋子?你回來了,也好,以後就在家幹點正事吧,我也有個依靠。”

妻子說得這麽淒涼,蘇秦也很慚愧。但他說:“我既然已經走上了讀書這條道,隻好走下去了,現在已經無法回頭了。”

從此,蘇秦整天坐在家裏,哪兒也不去。破木箱,就是他的書案。那木簡的背麵和側麵,都已經被他的手磨得發出紅色的亮光。正麵的字跡被磨掉了,他就重新描上。晚上,就著那黯淡的油燈,一直讀到深液。讀著讀著,打了個噸,頭重重地撞在破木箱上。為了不再撞興,他找來一條繩子,拴在房梁上,然後再用這條繩的下端拴住自己的頭發.那時的人是不剪發的,男女都是長發,隻是梳理的方式不同。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哥哥吃驚地間他:“秦弟,你的腳怎麽啦,為什麽這麽多血?"他看了看,平淡地說:“沒有什麽,碰破點皮。”其實,那是昨天晚上,吊起頭發後,還有時打噸,他就找來把錐子,在自己的大腿上猛刺。我們說過,古人的“坐”,是跪坐,臀部落在足跟上,所以,大腿上的血就流到腳上了。

你也許會間,這部書有多長,這麽讀還讀不完?其實,那時的書,上萬字就算大部頭的了,一天讀一部是沒有問題的。但蘇秦不完全是讀,而是揣摩。讀了一段,他就設想很多間題,設計很多情況,再作出各種解答。他不僅僅是讀書,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他是在認真地研究。

想到這裏,蘇秦似乎忘記了傷口的疼痛,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這一段“頭懸梁,錐刺股”的奮頭曆史,確實使他感到驕傲和欣慰。沒有這一段的刻苦奮鬥,也就不會有他以後的成功。

護理蘇秦的人,看出他的嘴唇在動,就問他:“先生,您想說什麽嗎?”這一問,反而把半昏迷狀態的蘇秦給喚醒了。是的,剛才在那種如醉如癡的狀態中,在對自己奮鬥史的回憶中,在想到成功的時候,他想說出一個字:“難!”成功來得太不易了。

當他再次覺得自己學有所成的時候,他就不顧家人的反對和挽留,開始了他的第二次遊說生涯。他最先想到的,是他自己的東周國。他求見周顯王。顯王身邊的人,都聽說過蘇秦這個人,聽說過他幾年前周遊列國,遊說諸侯,竟沒有一個人肯留他,狼狽而歸。沒有等蘇秦說到緊要處,就有人打斷他說:“先生還年輕……”蘇秦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們輕視他,不給他闡明自己觀點的機會。他悻悻地離開了東周國.

他知道,經過商鞍變法以後,秦國正在強大起來,秦國吞並天下的雄心已經看得很清楚了。在蘇秦看來,秦國也確實有這個希望。於是,他又向西走。那時,最高級的交通工具是馬車。蘇秦是坐不起馬車的。開動雙腳,就是他的交通工具。

公元前337年,蘇秦到了秦國。正趕上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繼位。惠王剛剛繼位,很想聽聽各方麵關於治國強兵的意見。正在這時,蘇秦求見,惠王也就接見了他。蘇秦說:“秦國在七國中間,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它四麵都有嚴密的保護:隴山、渭水、函穀關、黃河、泯江等等天然的屏障,環抱著秦國.秦國又有著豐饒的土地: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這都是天府之國啊!”漢中相當於現在陝西省的南部的部分地區,巴蜀是指現在的四川省的大部地區,代在當今河北省的蔚縣一帶,馬在當今山西省朔縣一帶.這些地方都是秦國這些年從外國手中奪取過來的。那時候,這些地方都是非常富饒的,這對增強秦國的國力起了很大作用。蘇秦接著說:“秦國的老百姓非常的勇敢,他們受到的軍事方麵的教育也比別的國家強。所以,秦國完全有條件吞並其他六國,像三皇五帝那樣統治整個的中國.”

蘇秦本想用這翻話打動秦王,誰知秦惠王無動於衷。他冷冷地說:“如果一隻鳥的羽翼還沒有豐滿,他是不能高飛的。如果兩塊木板的紋理還沒有搞清楚,是不能把它們粘合到一起的。並且,我國在去年剛剛處決了商鞍,對那些能言善辯的說客還很不放心。”秦惠王給蘇秦一個明確信的信息:秦國不能任用蘇秦。

蘇秦離開秦國,隻能折回向東.他的心情有多沉重,他自己也無法描繪。幾年前的四出遊說,以失敗告終。可是,在他經曆了千辛萬若的難以比擬的努力奮頭之後,難道他蘇秦還是找不到賞識他的人,難道他還是得不到一展雄才的機遇?他邁不動腿,走不動路,他不知前麵的道路該怎樣走,他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應該是哪裏。

在一家簡陋的旅店裏,蘇秦對自己的主攻方向進行了認真地分析。中國必然要走向統一,而在七國之中,有能力統一六國的,隻有秦國。因為在商鞍變法以後,秦國的國力大大增強,軍隊的戰鬥力也大加強了,接連打了好幾個勝仗,已經從鄰國奪取了很多土地。而這幾個鄰國,多半隻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所以,他決定去幫助秦國實現統一。可是秦國卻不容留他。那麽,他怎麽辦?他又分析了一下形勢:秦國要並吞六國,不可能不在六國中樹敵。從這一點上說,六國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六國有可能聯合起來對付秦國。隻是沒有一個人或一種勢力給六國穿針引線。如果能把六國一致的地方揭示出來,讓他們聯合起來抵抗秦國的統一,也是一定大有文章可做的。那麽,我蘇秦何不來幹這件事情呢。鬼穀子老師不是教給我縱橫之術嗎?有橫就有縱,對,我就來做這件合縱的事情吧了這裏離趙國最近,於是,蘇秦又滿懷信心地向趙國走去.

趙國的肅侯不肯接見他。這裏得說明一個問題:當我們說的各國的國君的時候,為什麽有的叫“公”,有的叫“王”,有的叫“侯”呢?周朝統一天下以後,實行“分封諸侯”的辦法來抬理天下。就是把周天子的親屬、功臣封到一個地方去,這個地方就是諸侯的“國”,這裏的老百姓,就是他的子民,這裏的財政收入,都歸他自己。然後,他每年再拿出一部分給周天子進貢,在政治上,聽天子的指揮。諸侯的等級是不一樣的,共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公國的國王,有時稱“公”,侯國的國王,有時稱“侯”。當然,有時,下麵的人也把他們稱為“王”或“大王”。趙國的垂相是趙肅侯的弟弟,號稱“奉陽君”,肅侯就打發奉陽君接待蘇秦。盡管蘇秦對趙國抱著很大的希望,奉陽君對他的話卻不感興趣。

彌留之際的蘇秦,臉上再次現出痛苦的表情。他經曆的失敗太多了。然而,困難,挫折,接二連三的失敗,反而練就了蘇秦百折不回的性格。他抱定了一條信念:我的政治主張,會有人接受的。不一定找大國,能夠從一個較小的國家突破,也是可以的。於是,他又向燕國走去。

在燕國,他也沒有受到必要的禮遇。燕文侯拒絕接見他。好在他在燕國遇到了一位熟人,有了暫時寄居的地方。那位熟人挺講義氣,拿出一百個銅錢給蘇秦說:“這一百個錢,就給先生做活動的費用吧。”然後,他隔一段時間就去求見一次燕王,這次拒絕了,下次還去.足足等了一年,燕文侯終於同意接見蘇秦了。等待的一年,是漫長的。但這一年也給了蘇秦充分的時間了解燕國的情況,使他有了比較充足的根據說服燕文侯。

“我希望大王能夠對燕國的力量和地位有充足的信心。”蘇秦開始了他的談話。“燕國,東邊與朝鮮、遼東接壤,北邊與林胡、樓煩為鄰,”林胡和樓煩都是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分布在從山西省北部到內蒙古自治區一帶。“西邊挨著趙國的雲中、九原,南邊有溥沱、易水與鄰國相隔,”雲中和九原都在山西省榆林地區附近。潭沱河和易水都是在今河北省西部的河流。“地域也足有兩千多裏,軍隊有幾十萬人,戰車六百,騎兵六千。存糧可以用好幾年。燕國可以說是個天府之國。並且,這些年來,燕國平安無事,百姓安居樂業,沒有外國的侵犯,沒有大的戰鬥。這是為什麽呢?因為燕國有趙國作為屏障保護著它的南麵。這些年來,秦國與趙國發生了五次戰爭,秦國勝了兩次,趙國勝了三次.由於秦國與趙國相爭,所以燕國才能躲在後麵不受侵犯。秦國如果要進攻燕國,要經過一千多裏。就是占領了燕國的城市,也很難守得住。但是,如果趙國要進攻燕國就不一樣了。用不了十天,趙國的幾十萬大軍就可以抵達燕國首都的城下了。所以,我認為大王外交的重點,不在千裏之外的秦國,而在百裏之內的趙國。大王應該與趙國聯合起來,一致對付秦國。這樣,燕國就會安全無患了。”燕文侯說:“先生說得倒是不錯。我們燕國確實是個小國,西麵有強大的趙國,南麵有強大的齊國。”蘇秦乘機插上一句說:“我們可以把天下的各國都聯合起來,共同對秦國嘛!"燕文侯覺得,如果蘇秦真能說服趙國、齊國合縱,那對燕國是十分有利的,就說:“如果先生要去進行合縱的活動,我們燕國就算一份。”於是,燕侯送給蘇秦一些車馬金錢布帛,支持他的合縱活動。

蘇秦這一次出去,同以前可大不相同了。不但有了錢,不那樣寒酸了,而且,最大的不同在於,這一次他是以燕國的使者的身分到各國去訪問的,而不僅僅是個人的遊說活動了。他到了哪個國家,人家也不大好拒絕接待他了。

他從燕國出來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他剛剛離開一年的趙國。這也是距離燕國最近的一個目標。這一年,趙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原來接待蘇秦的並對他的話不感興趣的奉陽君已經去世。這一次蘇秦又是以燕國使臣的身分到趙國來,所以趙肅侯親自接見了蘇秦,兩人進行了長談。趙肅侯繼位不久,還是一個很年輕的國王。

“天下無論作官的,還是平頭百姓,都很尊敬您,”蘇秦很懂得國王們的心理,他們都願意聽奉承話,“很長時間以來,他們還都願意聽您的教導,向您陳述自己的看法。雖然以前奉陽君忌妒大王,又不願意多做事情,弄得賓客不敢向您陳述自己的一些看法。現在奉陽君已經去世,大王您又可以直接與普通的士人與普通的百姓親密無間地交談了。難怪趙國的人都說大王愛民如子。”蘇秦有意停頓一下,趙肅侯很得體地充分利用了這個機會:“寡人向來願意與民同樂。”

“秦深知大王仁慈,所以願意把自己的愚見進奉給大王。為大王考慮的根本問題,就是讓百姓安定。選擇友好的國家,是使百姓安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趙國把齊國和秦國都樹為自己的敵人,百姓就很難得到安定。如果靠近秦國反對齊國,或者靠近齊國反對秦國,百姓同樣不會得到安定。如果大王您能聽我的一句話,我保證讓燕國向您奉送出產優異皮毛的地方,齊國向您奉送盛產魚鹽的大海,楚國向您奉送盛產柑桔的土地,韓國、魏國、中山國都能向大王進貢奉獻。”蘇秦看出來,趙肅侯被他的話吸引住了,直盯盯的瞅著蘇秦,希望他講下去。蘇秦進一步分析,指出如果趙國與秦國友好,秦必然設法削弱韓國、魏國。如果與齊國友好,齊國必然設法削弱楚國和魏國。魏國被削弱了,就會把黃河以西的土地割讓給秦國,這就會使趙國與西方的交通被隔斷。楚國如果被削弱了,趙國就會失去一個牽製秦國的力量。當秦國因為削弱了這些國家而強大起來的時候,就會反過來把矛頭指向趙國。“到那時,戰爭就要打到邯鄲的城下了!"蘇秦的這句話是頗有幾分恫嚇力的,這使趙肅侯不寒而僳,因為邯鄲就是趙國的首都。

“趙國是秦國以東最強大的國家。北方的燕國是個弱國,不足為敵。而受秦國威脅最厲害的,就是趙國。但是,秦國為什麽不敢出兵進攻趙國呢?因為有韓國和魏國在趙國的後麵.那麽,如果讓秦國削弱韓國和魏國又會怎樣呢?當這兩個國家支撐不住的時候,就必然向秦國臣服.沒有韓國和魏國在後麵,趙國就會大禍臨頭了。”

“那麽,先生可有什麽良策?"肅侯這回是真心討教了。

“我看了一下地圖。六國的地方,是秦國的五倍.我又計算一下,六國的兵力是秦國的十倍。如果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的秦國,肯定能打敗秦國。那些主張聯合秦國的人,都提出割地給秦國的意見,大王可要慎重考慮。”

肅侯說:“我怎能願意割地給秦國呢,那隻是不得已時才能考慮的辦法。”

蘇秦覺得他的話確實起作用了,就接著說:“我建議大王,把韓魏齊楚燕趙六國的力量聯合起來,把六國的元首和將領召集到垣水之上,立誓結盟,簽定條約。如果秦國進攻楚國,齊國和魏國就派出精銳部隊支援楚國,韓國斷絕秦國的糧道,趙國渡過黃河和漳河,燕國堅守常山之北。如果秦國進攻韓國和魏國,楚國斷絕秦國後路,齊國派精銳部隊支援趙國,仍可渡過黃河和漳河,燕國守住雲中……。如果六國中有人不遵守這個條約,其餘五國就有權共同討伐它。這樣,六國聯合起來對付一個秦國,秦國怎敢越過函穀關一步?趙王您不是就可以因為這次盟會而稱霸於諸侯了嗎?"

趙王確實被蘇秦的方案打動了。“寡人年輕,接手管理國家的時間也很短.我還很少聽到這樣能夠使國家得以發展的計劃。既然先生有護衛天下的決心,寡人願意以寡人的國家加入合縱!”

趙王下令撥給蘇秦一百輛車,五千傲黃金,一百對白壁,一千匹錦繡,去邀請諸侯赴會。蘇秦此行更加不比從前,就是與從燕國出使趙國時的氣勢相比,也已經大大地不同了。

這時,正是秦國商鞍變法取得重大成功的時候,雖然商較已經被殺害,但秦國的力量卻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連偏安在洛陽的周天子也特意向秦國贈送了祭祀用的肉,以表示對秦國強大起來的祝賀。秦國惠王派兵東進,奪取了魏國的雕陰等地,虎視耽耽地看著東方各國。蘇秦擔心秦國進攻趙國,便首先來到韓國,麵見韓宣惠王。他同遊說其他幾個國家時用的方法一樣,先肯定韓國的強大和優勢以及韓國人民的英勇無畏,以幫助韓國確立自己的信心。接著,他說道:“韓國這樣強大,大王您這樣英明,如果向秦國低頭,侍奉秦國,全韓國都會感到羞恥,全天下都會譏笑大王的。”蘇秦觀察一下,覺得韓王似有所動,就進一步說道,“大王如果服從了秦國,秦國肯定會要求韓國拱手向秦國讓出宜陽等城池。這一次大王答應他了,下次他還會有新的割地要求。如果給他,他的要求不斷,給到何時是個盡頭?如果哪一次不給他了,那麽,就會得罪於秦,以前給他割的地,等於白割。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可是秦國的要求卻是無限的,這同花錢買怨恨和禍患是一樣的。等於沒有發生戰爭而給人家割讓了土地。有句俗話,‘寧為雞口,不為牛後,,雞口再小,處處領先;牛尾巴再大,時時落後。如果大王向秦國讓步了,他給您的待遇再好,也是牛後。像韓國這樣強大,像大王您這樣賢明,如果被人譏為牛後,您不感到恥辱嗎?"

韓惠宣王聽罷蘇秦的話,漲紅著臉,瞪大了眼睛,以手按劍,長歎一聲說道:“寡人雖然沒有什麽能力,但決不會向秦國屈服!先生既然是奉趙王的指示前來邀請我國聯合行動,我們韓國一定參加!”

蘇秦又用類似的方法,說服了魏襄王、齊宣王、楚威王。到此,六國全同意參加聯合抗秦,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合縱。六國一致推舉蘇秦為縱約長,即主持合縱工作的首領,並任命他為本國的盡相。所謂“掛六國相印”,就是指這件事。於是,蘇秦成了名揚天下的大人物。蘇秦完成了聯合六國的使命,急著趕回趙國,向趙王秉報此行的情況。

蘇秦的車隊浩浩****,當他們還沒到達洛陽的時候,各國就派了使節準備在這裏迎送,規模不亞於迎送哪一個國王。在洛陽苟延殘喘的東周顯王,聽說了,有點害怕。因為不久前他還給秦王送禮,祝賀秦國的強大。現在各國聯合起來抗秦,本來也是符合他的心願的,但他怕蘇秦因為他前一段的表現而瞧不起他。於是,他就派人就到洛陽城外遠遠地去迎接和慰間。

剛剛接待完顯王這一批迎接隊伍,隨行人員又跑過來報告:“報蘇承相,前麵有幾名百姓伏地跪接,我們怎麽勸也不走。他們還自稱是垂相的親屬。”蘇秦想,這一定是他家的人來迎接他來了。他急忙下車,向前跑去。到前麵一看,打頭的是他的嫂子,跪伏在地上,臉貼著地麵,蹭的滿臉是土。後麵的是他的幾位哥哥、弟弟和弟媳。因為他的嫂子不肯起來,那些人也都跪著不起來。蘇秦也顧不得男女受授不親了,伸手去拉嫂子起來。說好說歹,嫂子總算起來了,別人才跟著起來。但誰也不敢抬頭看他一眼。弟媳低著頭為他端來了一盤他們能夠找到的最好的食物送給蘇秦吃。蘇秦隻好強吃了幾口,然後間嫂子:“嫂子為什麽會這樣前據後恭?"就是問他為什麽先前待他那樣傲慢,現在又是這樣的卑躬屈膝?嫂子一聽這話,急忙又跪下,臉又伏在地上。蘇秦一把拉住嫂嫂,說:“嫂嫂千萬不要這樣。”嫂子這才說出話來:“這次弟弟回來,身居高位,又很有錢。”

蘇秦長歎一聲,說道:“我,還是我。可是,當我富貴的時候,親屬畏懼我;當我貧賤的時候,親屬們鄙視我。連自己的親屬尚且如此,何況別人呢!"他又對嫂子說:“聽您弟媳說,嫂子那時希望我置點產業。如果我當時接受嫂子的意見,在家鄉買二畝地,那我現在會怎樣呢?"他令下人從他拉財物的車中拿出一千兩金子,對哥哥說,“這些黃金,就請哥哥分給親戚們吧。”

車隊繼續前行。走了又不多遠,蘇秦發現路邊擁擠著的看熱鬧的人群中,有一個人很麵熟,正仰著頭看他呢。他叫停了車,把那人喊過來說:“先生還認得我嗎?”那人膽怯地說:“不敢認。”蘇秦說:“我是不會忘記先生的。您是燕國人。當年我在燕國的時候,先生還借給過我一百個銅錢。先生這一百個銅錢,使我渡過了難關。”他又讓從人拿出一百兩黃金,交給那人說,“這些錢,是我還給先生的。請先生一定笑納竺”凡是當年在蘇秦困難的時候幫助過他的人,他都給了報答。

蘇秦回到趙國,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

蘇秦把六國合縱的條約抄、個副本,派人迭給秦國。這使秦王很惱火,但又無可奈何,除準備聘請說客實行連橫以破壞六國的合縱之外,別無他計。但這需要假以時日。所以從這以後,十五年之內,秦軍沒有敢越過函穀關一次。六國也就安定了十五年。

六國的聯合,隻是他們利益的暫時一致。其實他們誰都想削弱別人,擴大自己‘他們之間的矛盾才是根本的。再深一步講,中國要實現統一,這是曆史的大勢。而蘇秦進行的合縱的工作,恰恰是抗拒這一曆史的潮流的。這就是蘇秦的悲劇的根源。

秦國決不會甘心六國的聯合,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破壞合縱。秦國派一個叫犀首的人出使魏國,以把陰晉這個地方送給魏國為誘餌,拉攏魏國。陰晉就是後來的華陰縣.秦國要求魏國與他一起伐趙。魏國果然聯合齊國向趙國進攻,合縱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趙王對蘇秦很不滿意,幾次埋怨他沒有履行縱約長的職責。蘇秦請求出使燕國,設法報複齊國。

秦惠王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燕國的太子。不久,燕國的文侯死了,太子繼位,稱為燕易王。齊國宣王就乘這個機會進攻燕國,攻占了十個城池.燕易王對蘇秦說:“當年,先生來到燕國,是先王給你拿錢,給你派車,讓先生到趙國去,這才成就了合縱事業。現在在縱約內部,齊國先進攻趙國,接著又進攻燕國,難道先生不怕天下的人笑您無能嗎?”

蘇秦很慚愧,說:“請大王派我去齊國,我為大王要回這十座城池。”蘇秦到了齊國,拜見齊王。他先按禮節拜了兩拜,然後俯身說道:“慶賀大王喜得城池!"沒有等到齊王回話,他又抬起頭來說:“臣為大王的不幸深感悲痛!"他這一賀一吊,把齊王給搞愣了。“先生先是慶賀,接著又吊唁,不知何意?"蘇秦說:“我聽說,人們再餓,也不會吃烏頭,”烏頭是一種草藥,有毒,現在叫附子。“因為吃了烏頭,當時是覺得飽了,可是不一會兒,藥性發作,就會把人毒死,這同餓死又有什麽兩樣?現在,燕國雖然弱小,燕王卻是秦王的女婿。大王為了貪圖十座城池這一小利,卻與強大的秦國結下仇怨。大一王吃下這十座城池,.,無異於吃了烏頭,”..’.

齊王的臉色立刻就變了,“那我得怎麽辦?’’

“把這十座城池還給燕國。燕國沒有費力氣,就收回了十座城,當然會非常高興.秦國知道是因為自己的緣故讓燕國得到十座城,也一定大喜過望.這樣,大王丟掉的,是仇恨,得到的,卻是友好的邦交。燕國和秦國都會聽從大王的話。秦國要是能聽大王的,那麽,天下還有誰敢不服從大王您呢?大王是用十座城,換得稱霸天下的結果。”

齊王聽了這番話,點頭稱是,便歸還了燕國的十座城池.

在燕國,有人聽說蘇秦說了這麽幾句話,就為燕國要回了十座城,很是忌妒。就在易王麵前說蘇秦的壞話:“蘇秦這個人,當著這位國王這樣說,當著那位國王又那樣說.反複無常,靠出賣國家取利取勝.這種人,很可能反叛作亂.。”燕王聽信了這些話,在蘇秦回到燕國之後,燕王就不再任命他官職了。

蘇秦求見燕王,說:“當年:我隻是周國的一個平常百姓,對於燕國沒有絲毫的功勞,先王卻對我十分禮敬.這一次,臣為大王說退了齊兵,要回了十城,應該對我更親才是,大王反而免去了我的官職。我想,一定是有人在背地裏低毀我。”燕王支支吾吾,說不出什麽.

“我聽說了,有人攻擊我不講信用.可是,我的不守信用,不正是為了大王您嗎?我把老母安排在家裏,不正是為了能夠在外為大王奔波嗎?假如有一個人像曾參那樣孝順,一個像伯夷那樣廉潔,一個像尾生那樣守信用,大王覺得如何?"

燕易王說:“寡人若能得到這樣三個人,也就足夠了。”

“那好,”蘇秦說:“假如我像曾參那樣孝順。曾參為了孝順母親,不肯在外留宿一夜;他能夠為大王奔波於六國之間,實現合縱的目的嗎?假如我像伯夷那樣廉潔。伯夷寧可餓死,也不肯當周國的臣民。我是周國的人,我能出來為大王去搞合縱嗎?假如我像尾生那樣守信用。尾生因為與女友在橋下約會,河水暴漲的時候,也不肯離去,以至淹死在橋下。如果我像屬生那樣僵硬,我怎樣說服齊王退兵、退回十城呢?臣明白,臣正是因為忠信才得罪的。”

燕易王說:“先生是不忠信的。哪裏有因為忠信反而得罪的呢?"

“有一個人在外地作官。他的妻子在家裏與人私通。當那人快回來的時候,與他的妻子私通的男人說:‘我們怕是不能長久了吧?’那妻子卻說:‘沒有關係,我已經做好了毒酒來迎接他。’那人回來了,妻子就讓他的妾端毒酒給他喝。妾如果把酒給男人喝,就會毒死自己的丈夫;不給他喝,就會暴露妻的陰謀。妾假裝昏倒,灑潑了酒。結果被丈夫打了五十鞭子.妾灑了酒,既保全了丈夫,又保全了妻子‘ 自己卻挨了五十鞭,難道這能說明忠信無罪嗎?很不幸,我就很像那個妾。”

蘇秦的這段話果然打動了易王,又把官職還給蘇秦。

蘇秦在燕國受到一些人的攻擊,做不了什麽事情。易王的母親還很年輕,剛剛守寡,有點守不住。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愛上了蘇秦,兩人有了關係。·這事讓易王知道了。易王不但沒有怪罪自己的母親和蘇秦,反而待蘇秦更好了。但蘇秦還是覺得這種事難免殺身之禍,就對易王說:“我這樣在燕國閑呆,對燕國也沒有什麽用處。如果我到齊國,卻能在齊國幫助大王做些事情。”燕易王同意了。

就這樣,蘇秦假裝在燕國得罪了易王,逃到齊國。齊宣王把他當作客卿來對待。

不久,宣王死了,繼位的是洛王。蘇秦建議洛王厚葬宣王,以表明孝心。還要擴建宮室,以表明大王一切順利。蘇秦的本意是想通過厚葬和擴建宮室,消耗齊國的力量,從而有利於燕國。但這時,年紀不大的燕易王也去世了,燕啥立為王。他對蘇秦的工作並不介意。蘇秦也無法考慮回到燕國去。

蘇秦留在齊國,又使齊國的一些大臣擔心會在齊潛王麵前與他們爭寵,便買通一個刺客,想殺死蘇秦,使蘇秦受了重傷,凶手卻逃脫了。

回憶的波濤還在蘇秦的腦海中翻騰,但浪尖已經越來越低。漸漸地,漸漸地,變得風平浪靜。蘇秦也最後地閉上了眼睛。

蘇秦死後,齊滑王果然按蘇秦的意思,在鬧市上將他的屍體車裂,並且當眾宣布,蘇秦是燕國的奸細,死有餘辜。殺害蘇秦的凶手找到官府說,是他殺了燕國的奸細,要求給予獎勵。齊王下令處死了這個殺害蘇秦的凶手。這個消息使燕國的人人心大快,認為這是給蘇秦報了仇。這一來,又暴露了蘇秦與燕國的關係。因而齊國頗有些怨恨燕國和蘇秦。

後來,蘇秦的兩個弟弟蘇代和蘇厲繼承哥哥的事業,繼續進行合縱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諸侯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但由於中國統一的大勢是不可阻擋的,秦國還是在蘇代、蘇厲死後,一個個地滅亡了六國,實現了中國的統